摘要:有人說,在森馬、報喜鳥、莊吉、法派、喬頓等一批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成長起來的知名品牌之後,溫州服裝在全國服裝業內的聲音越來越小。業內人士認為,溫州亟待新生代特色服裝企業的崛起。
有人說,在森馬、報喜鳥、莊吉、法派、喬頓等一批上世紀90年代中期成長起來的知名品牌之後,溫州服裝在全國服裝業內的聲音越來越小。業內人士認為,溫州亟待新生代特色服裝企業的崛起。
而受森馬、報喜鳥等上市服裝品牌快速成長的剌激,溫州一大批原來做貼牌生產、外貿出口的服裝企業紛紛尋求突圍轉變之路。瑞安服裝企業轉型加強商貿流通品牌建設、蒼南服裝欲在電商領域獨樹一幟、樂清服裝打通國際通道海外直接建平臺……服裝業幾大區域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尋求轉型提升,或將成為溫州服裝的新亮點、新典型。
本報今起推出「溫州服裝區域『新典型』」系列報導。
「這是民國時流行的旗袍、這是上世紀80年代的大喇叭褲、這是在90年代很紅的夢特嬌……」從原始的織布機,到第一臺縫紉機,一個個關於服飾時尚文化變遷的故事,在此徐徐展開。這是瑞安老闆邵建國去年投入300多萬元建立的500多平方米服裝博物館。邵建國說,這是為新品牌的經營鋪路。
邵建國原先主要做「摩力少年」服飾批發,十多年的努力讓他在國內服裝批發界小有名氣。然而,他並不滿足於此。2010年,他開始轉型經營時尚男裝品牌「維加斯」。
和邵建國一樣,瑞安原來做貼牌加工、外貿出口以及批發的服裝企業,大多在轉型經營品牌。「中國男裝名城」正悄然上演著一輪轉型創牌的新熱潮。溫州商報記者 朱慶榮
10多家企業轉型做品牌
「這兩年,瑞安至少有10多家企業轉型經營品牌。」瑞安服裝商會會長、浙江高氏傑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高泉軍透露,特別是今年以來,瑞安原來一批做貼牌加工、外貿出口以及批發的服裝企業,紛紛轉型經營品牌。
2004年1月,瑞安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評為「中國男裝名城」,一時間瑞安男裝加工享譽全國。近年來,受森馬、報喜鳥等服裝品牌快速成長的影響,這批服裝企業開始重拾品牌。
據瑞安服裝商會統計,2011年瑞安市共有服裝企業300多家,年產值60億元。在今年新增的30多家會員企業中,大多數以流通服務企業居多。在服裝商會的40多個理事企業中,約有一半企業加大了設計和營銷力度。
今年初,浙江基達紡織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了新部門――品牌運營團隊,調整企業的發展思路,從過去的貼牌生產、批發為主,轉向自營終端品牌為主。董事長陳存東希望,自己不只是業界認可的貼牌加工企業,還能是溫州叫得上名字的消費品牌。下半年,他將在溫州地區嘗試開專賣店。他認為,做品牌是自己接下來的主要事業。
在瑞安,高氏傑、維加斯、烈駒、威爾豪派、嘮叨等一批服裝企業的老總均與陳存東有一樣的想法,將做好自主品牌作為最重要的事業。
批發紅人,寂寞做品牌
高氏傑,是瑞安較早轉型做品牌的服裝企業之一,也是在品牌路上走過諸多彎路,慢慢沉澱下來的女裝品牌。在2003年以前,董事長高泉軍在常熟做男裝批發生意。在批發界,他算是一個名人,在高峰時,一年能批發60多萬套服裝,一套服裝利潤在10元左右。可是,就是這麼容易做的生意,在2003年被高泉軍一刀砍掉。全身而退後,他選擇獨自去做品牌。
「當時只知道品牌難做,卻不知道該如何做品牌。」創牌路上,高泉交了許多學費。一直到2006年,品牌經營才慢慢步入正軌,2008年開始穩定增長。如今,他在全國有100多家專賣店,其中80%進商場,不少店鋪在商場的銷售額甚至可以排到前三名。
同樣的名人,是邵建國。
上世紀90年代,他在T恤前面畫上骷髏頭,被母親批評為「我兒子在做不三不四的衣服」。可正是這樣的另類,讓他的「摩力少年」靚仔裝的批發生意越做越紅火,十多年來,一直走在另類潮流的前沿。然而,2010年他卻不顧親人的反對選擇了轉型,取得時尚男裝品牌「維加斯」的總代理。他表示,不但要做品牌,還要做有文化的品牌。邵建國一心撲到品牌上後,很快得到回報。進入市場不到兩年,維加斯便在浙江、安徽、江蘇、湖南、四川等地開出了100多家專賣店。服裝博物館也將在今年10月份,對外開放。
邵建國認為,做品牌,要執著,要能守得住那份寂寞。
外貿難做
另闢品牌經營蹊徑
隨著國際環境不斷變化,外貿出口生意越來越難做,瑞安不少外貿企業轉向內貿市場,並以各自的特色立足市場。
今年初,溫州市威爾豪派服飾有限公司經營的女裝品牌「滾石」,在市區第一橋開出專賣店。
從去年8月份開始,溫州烈駒服飾有限公司經營的服飾品牌「IGO」,在杭州、南京、上海等地的大賣場裡,開出了8家服飾集成店。一直以來,這種包括鞋、服裝、配飾等為一體的集成店,對於公司運營團隊的要求是非常高的。除要產品組合外,它對資金實力的要求也很高。但這卻為品牌經營另闢了一條蹊徑。
據悉,威爾豪派、烈駒都是瑞安外貿服裝的領軍企業。儘管最近幾年順利度過了國際貿易中大大小小的風波,他們還是覺得,外貿市場越來越難做,轉型已是必然。
儘早跨過
「盈利平衡點」的檻
「瑞安服裝企業做品牌有很好的基礎。」溫州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表示,作為「中國男裝名城」,瑞安有很好的生產製造基礎,有自主研發能力。並且,這批新品牌的定位清晰,老闆團結,善於學習。有了這些優點,瑞安服裝或在不久的將來,能成為溫州服裝品牌的生力軍。但前提是,在打好基礎後,他們需要儘快把品牌規模做上去。
有業內人士說,一個新服裝品牌,兩三年內能否突破40個終端、銷售額8000萬元這道檻,是新品牌在市場生存的臨界點(或者說是盈利平衡點)。鄭晨愛表示,這個臨界點,對每個企業來說可能會有所不同,但能否儘快把規模做起來,儘早跨過「盈利平衡點」這道檻,確實將會是瑞安這批服裝品牌能否更上一層樓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