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教宗言論被認為支持同性夫婦的民事結合 引發爭議

2020-12-19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Pixabay

最近,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呼籲民事結合法律的制定可以幫助同性夫婦作為「上帝之子」而建立家庭。這一呼聲挑戰到了天主教教會之前的結論,即認可這樣的結合就是「對離經叛道行為的認可」。

天主教新聞社(Catholic News Agency)報導稱,教宗在10月21日於羅馬首映的紀錄片《方濟各》(Francesco)中說到,「同性戀者有權利在家庭中生活。他們是上帝的孩子,有權利成立家庭。任何人都不應該被掃地出門或對此感覺痛苦。」

在反思給那些被認定是LGBT人群的牧養時就有過評論的教宗補充道:「我們必須建立的是民事結合法律。這樣,他們就可以得到法律庇護。我對此表示支持。」

由奧斯卡提名導演葉夫根尼·阿菲涅夫斯基(Evgeny Afineevsky)拍攝的這部紀錄片是將重點放在介紹方濟各教宗的生平和事工,並將於10月25日於北美首映。

方濟各之前就表示過支持同性民事結合。在其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大主教期間,他主張建立民事結合併以此抵擋同性婚姻。2010年,阿根廷將同性婚姻合法化。

2003年,在約瑟夫·拉辛格(譯註:Joseph Ratzinge,即後來的本篤十六世)樞機的領導及時任教宗約翰保羅二世(JohnPaul II)的方向之下,梵蒂岡信理部(Vatican’s Congregation for the Doctrine of the Faith)明確表示過,同性民事結合不會得到教會的支持。

公文表示:「教會有教導,對同性戀者的尊重不能以任何方式朝至許可同性行為或法律上承認同性結合。共同利益要求法律承認、促進及保護作為家庭基礎的婚姻,而家庭就是社會的基本單元。」

文件總結道:「合法承認同性結合或將其置於與婚姻相同的水平上,不僅意味著許可離經叛道行為,讓其成為當今社會的榜樣,更是掩蓋了屬於人類共同傳承下來的基本價值觀。為了男男女女的利益和社會自身的利益,教會無法坐視不去捍衛這些價值觀。」

21日,美國最大的LGBT民權組織「人權運動」(Human Rights Campaign)稱讚了教宗將天主教神學轉變為對LGBT社區的更多接納。

「人權運動」的主席阿方索·戴維(Alphonso David)在聲明中表示:「今天,方濟各教宗採取了顯著一步,接納同性夫婦的結合和確認LGBTQ天主教教徒是他們宗教大家庭中的一員」

「通過將天主教神學轉變為更具包容性方向,以及明確表示LGBTQ人群有權利擁有自己的家庭,教宗方濟各讓LGBT天主教教徒都知道,有信仰和成為LGBTQ並不互斥…很多LGBTQ社區中的成員在參與敬拜場所存在困難,這是因為後者沒有接納LGBTQ人群。我們希望這會是朝著在天主教及所有信仰中充分接受和接納LGBTQ人群所採取的一系列行動中的又一個。」

同時服侍於《美國雜誌》(America Magazine)負責編輯一職的耶穌會神父詹姆斯·馬丁(James Martin)在推特上聲明稱,教宗方濟各的評論對天主教教會而言是「重要一步」。

馬丁寫道:「這是與他對包括LGBT天主教教徒在內的LGBT人群所採取的教牧方針相一致,還對反對此類法律教會所在的多個國家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

已退休的民主黨政治家霍華德·迪恩(Howard Dean)也在推特上稱讚了方濟各的評論,指出:「我就知道我喜歡這位教宗。這需要很多勇氣,我相信梵蒂岡會在政治上從背後捅他。這是基督徒同情的真實行為,是所有基督徒而不僅僅是天主教教徒的榜樣。」

保守派天主教教徒認為教宗的這些評論是對聖經的背叛。

南達科他州蘇瀑天主教教區的神父達林·施密特(Fr. Darin Schmidt)目前服侍於霍文的帕多瓦聖安東尼教會及鮑德的聖奧古斯丁教會的牧者,他在一系列推文中指出,教宗無權挑戰上帝對於人類家庭的計劃。

施密特寫道:「有人能提醒我一部紀錄片有何等的重要地位嗎?或許對於很多人來說,我們的問題在於沒有一絲一毫的忽略。如果我知道上帝對於人類性行為以及他對於人類家庭計劃的啟示的話,那麼我也知道了世上沒有任何一位主教有權對此進行改變。」

密切關注教宗方濟各事宜及天主教教會事態發展的作家邁克·希克森(Maike Hickson)敦促教宗立即收回聲明,不然就要冒著被視作異端的風險。

希克森在推特上指出:「教宗在公開場合所說的任何字眼都很可怕。它們揭示了他對於教會理論、不可違背理論,以及來自聖經上理論的態度。他必須立即作出一份收回評論的聲明,否則就會被懷疑是異端。」


以上翻譯自《基督郵報》原版英文版

相關焦點

  • 教皇公開支持同性民事結合後,委內瑞拉和菲律賓領導人也表態
    天主教教皇方濟各近日公開表示支持同性伴侶的民事結合(civil union),立刻在天主教國家和群體中引發兩極化的反應。在多數國民信奉天主教的委內瑞拉和菲律賓,兩國元首均就同性伴侶議題做出表態。據路透社23日報導,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於22日要求委內瑞拉議會在明年1月開始的下屆任期內討論同性婚姻議題,並引用了教皇本周的相關言論。報導稱,馬杜羅在他所在的執政黨領導人參與的活動上表示:「我有些朋友和熟人因教皇昨天說的話非常高興,我會將這個有關LGBT(指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以及跨性別者)婚姻的任務留到下一屆議會討論。」
  • 不許離婚、墮胎的菲律賓或將允許同性結合?說說菲律賓LGBT那些事
    最近菲律賓的天主教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首次公開指出,同性戀群體也應該受到民事結合的保護。菲律賓總統發言人也馬上表態,"即使國會中最保守的天主教人士,對同性伴侶民事結合法,都不應再持反對態度了!"。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基督信徒的分裂是個醜聞
    方濟各於2013年3月13日被選為第266任教宗,此後頻繁地出現在公眾的視野之中,多次被媒體評為「年度人物」、「焦點人物」、「最有權勢人物」等。與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相比,方濟各被認為是一位完全不同的天主教領袖,他並不是一個高高在上的神學家,卻以做事風格簡單樸素、貼近教眾、與窮人親善而著稱。
  • 福音派教授:羅馬天主教教宗選舉與新教基督徒有什麼關係?
    羅馬天主教新教宗選舉出來後,弗朗西斯一世成為媒體和國際關注的一大熱點,新教宗的選舉也是宗教界的一大要事,更是基督教界的一大要事。然而,新教基督徒似乎對此並不了解。有些新教基督徒或許認為有什麼必要去關注羅馬天主教的教宗選舉,新教宗的選舉跟新教基督徒有什麼關係?
  • 天主教教宗將在2021年春季到訪伊拉克
    圖源:Pixabay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將於教宗的這次出行也是自從大流行開始以來的首次出行。在其中,教宗會於2021年3月5日至8日進入伊拉克。方濟各也是首位到訪伊拉克的天主教教宗。
  • 天主教國家愛爾蘭全民公投支持同性婚姻合法 系全球首例
    愛爾蘭是一個天主教傳統極其深厚的國家。然而本周六,該國成為全世界第一個以全民公投的方式允許同性戀婚姻合法化的國家。 愛爾蘭周五就同性戀婚姻是否合法舉行全民公投,周六揭曉的結果顯示,62%的人投票支持修改國家憲法來使同性婚姻合法。
  • 天主教兩代教宗間的權力交接《教宗的承繼》
    《教宗的承繼》爾南多·梅裡爾斯導演電影改編自真實事件,講羅馬天主教兩代教宗間的權力交接,教宗是天主教最高領袖,雖然在西方教宗跟教皇的內涵不同,但中文世界一般混用,下面我也習慣性地教皇了。2005年羅馬天主教第264任教皇若望保祿二世因病去世,教庭急需選出新的教皇來統領12億信眾,大主角齊聚梵蒂岡,投小球,選出新一任的教皇,一旦達到了法定多的票數,西斯廷教堂的煙囪裡就會冒出白煙,達不到就會冒黑煙,第一輪的是黑煙,第二輪也黃了,第三輪有結果了,來自德國的本篤16世拿到了多數選票,順利當選第265任教皇這個位置,一般都是由來自歐洲的主教擔任。
  • 天主教教宗與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首次見面,為何值得基督徒關注?
    法新社發布的一份這一共同聲明的要點稱,共同聲明提及「教會團結」、「基督徒苦難」、「恐怖主義」、「烏克蘭問題」、「貧窮和難民」、「婚姻是一男一女的結合」、「反對墮胎」、「反對安樂死和優生學」等內容。不過,要想知道這一事件的意義,需要對基督教會歷史有所了解。
  • 教皇敕令引發猶太人反對 或成600年首位退位教皇
    中新網2月11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當地時間11日刊文說,美國房貸和金融泡沫引發的經濟危機席捲全球,在盎格魯•薩克遜世界的美英尤其嚴重,英語傳媒對西方世界目前在「精神領域」面臨的一個重大危機的關注顯得相形見絀。
  • 羅馬教廷再陷"泥潭" 教皇顧問舉辦同性派對被搗破
    摘要:天主教教廷近期飽受醜聞困擾,繼梵蒂岡「第三號人物」、澳大利亞紅衣主教喬治·佩爾樞機6月底被澳洲警方控以多項性侵兒童罪名後,梵蒂岡警方日前又破獲了一個與教皇方濟各親信有關聯的同性狂歡派對。
  • 天主教教宗與東正教普世牧首會晤致力兩教修和
    天主教教宗本篤十六世28日抵達土耳其進行訪問,在訪問的第二天,會見了東正教宗主教巴爾多祿茂一世。一位是全球11億天主教徒的教宗,一位是擁有2.5億信徒的東正教的精神領袖,兩位基督宗教牧首的會面為世界所矚目,他們共同主持了祈福禮儀,致力修復兩教分裂一千年的舊傷口。
  • 信仰天主教的國家,試圖顛覆法國的統治者,為何引發了一場革命?
    義大利和德國都還沒有實現政治統一,越來越多的義大利人和德國人認為,實現政治統一的時機已經成熟。這些目標遭到奧地利統治者的反對,他們的領地包括德國和義大利的廣闊領土,那裡並沒有統一的文化。在奧地利的大臣克萊門斯·梅特涅的領導之下,一個巨大的國際間諜與破壞者網絡形成了,他們有著明確的目標:阻止義大利和德國的統一,破壞歐洲的各種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運動。
  • 若望·保祿一個斯拉夫人,為何能成為天主教教宗?如何被封為聖人
    基督教傳入歐洲的時候,因為教義的不同和各國統治者的觀念,逐漸演化成為天主教、新教和正東教三大教派,期中以羅馬梵蒂岡的天主教規模最大,影響最廣。天主教的興起是從羅馬帝國覆滅之後開始的,從羅馬開始,進過長久的擴張和傳教,到了中古的時候,經歷了法國丕平獻土之後,天主教逐漸影響了整個歐洲。雖然說誰都有信奉上帝的權力,但是在無論在哪個教派中,出身都代表了一切,比如天主教雖然在歐洲的影響力比較大,信仰的人數也眾多,但是在若望·保祿之前的時候,從未有一個非義大利人當上教宗。
  • 「教宗的承繼」——那些沉寂時刻
    當貝格裡奧主教換上教宗專門的白色服制步入中央陽臺面向眾人時,首位來自南半球的教宗宣告誕生,他也是第一位出任教宗的耶穌會士。方濟各教宗對「宗徒聖伯多祿之位」的承繼,堪稱羅馬天主教世界裡最具有戲劇性的權力交接之一。中國香港版將片名譯為「教廷白煙」,主要是以電影中的教宗選舉時,教廷煙囪升騰起的「白煙」,以示新人選出的意象為特寫,故此譯也可謂精湛。
  • 天主教內部或出現嚴重內鬥:保守派擁護前教皇,改革派支持現教皇
    它引發了一種平行的主教制度或官方教會教義的幽靈,而此時,在保守派渴望維護前教皇本篤十六世執政時的東正教的純粹性,而改革派為教皇方濟各的自由化改革歡呼之際,天主教內部或出現嚴重內鬥:保守派擁護前教皇,改革派支持現教皇。裡昂大學的神學家吉恩-弗朗索瓦·奇龍牧師在法國天主教日報《Croix》上撰文稱:「像前教皇本篤十六世那樣,以一個普通公民的身份出版一本關於耶穌的書是一回事。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訪美
    他們認為塞拉的傳教活動是一種殖民行為,強迫原住民放棄原始的婚姻關係,要求他們遵循天主教的一夫一妻制。而且,由於美洲大陸長期與外部世界隔絕,歐洲人的到來造成了疾病的傳播和大量原住民的死亡。也有一些學者試圖說明,塞拉在傳教過程中儘可能地保護了印第安人,使原住民免受各處流竄來的西班牙淘金者們的騷擾。
  • 教宗的承繼:「改變」是否意味著「妥協」?
    序言 「教宗」,在中文中也譯作「教皇」,指天主教教會的最高領袖,其完整稱謂為「羅馬主教、基督之代表、宗徒長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總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岡城邦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
  • 教宗的承繼:「改變」是否意味著「妥協」?
    」,在中文中也譯作「教皇」,指天主教教會的最高領袖,其完整稱謂為「羅馬主教、基督之代表、宗徒長之繼承人、普世教會最高教長、義大利首席主教、羅馬教省總主教及都主教、梵蒂岡城邦元首及天主眾僕之僕」。在教會的傳統中,教宗被視作聖伯多祿的繼承人,因此耶穌賜於的兩把鑰匙(金色象徵天國,銀色代表地上,西斯廷教堂中也曾出現)被認為在教宗之間代代相傳。
  • 天主教教宗新年演說:將2020年變為希望與和平之年
    圖源:Pixabay 在三鍾經(拉丁語:Angelus 由於念誦時間為早上六點、中午12點和下午6點而得名)禱告中,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呼籲將
  •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訪美:有人歡喜有人愁?
    他們認為塞拉的傳教活動是一種殖民行為,強迫原住民放棄原始的婚姻關係,要求他們遵循天主教的一夫一妻制。而且,由於美洲大陸長期與外部世界隔絕,歐洲人的到來造成了疾病的傳播和大量原住民的死亡。也有一些學者試圖說明,塞拉在傳教過程中儘可能地保護了印第安人,使原住民免受各處流竄來的西班牙淘金者們的騷擾。教宗方濟各主持封聖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