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個國家10星城市巴克咖啡價格對比表
國家 | 城市 | 星巴克(需求面積:150-350平方米)中杯基本款 | 所在國2012年人均GDP(PPP購買力平價)(國際元) | |
當地貨幣計 | 折合人民幣元 | |||
中國 | 北京 | 22元人民幣 (354ml) | 22 | 8,328 |
中國 | 香港 | 22港幣 (454ml) | 18.06 | 49,137 |
美國 | 紐約 | 1.85美元 (474ml) | 12.8 | 48,387 |
美國 | 舊金山 | 1.64美元 (474ml) | 11.12 | 48,387 |
德國 | 法蘭克福 | 2.4歐元 (425ml) | 18.79 | 37,897 |
法國 | 巴黎 | 4.1歐元 (400ml) | 32.05 | 35,156 |
日本 | 東京 | 340日元 (350ml) | 27.2 | 34,740 |
英國 | 倫敦 | 1.7英鎊 (350ml) | 16.76 | 36,090 |
新加坡 | 新加坡 | 4.2新幣 (473ml) | 21 | 59,711 |
說明: | 1.匯率轉換統一按照北京時間7月8日凌晨外匯即時價格為準。 | |||
2.美國兩地價格為稅前,算出的人民幣價格為稅後。 | ||||
3.購買力評價又稱相對購買力,此指數能在經濟學上對各國GDP進行合理比較,計量單位為國際元。 | ||||
4.所在國人均GDP數據來自IMF報告 www.imf.org。 |
新浪財經全球新聞眼調查員曾採集7個國家10個地點的中杯星巴克基本款咖啡價格進行比較,發現大陸星巴克確實比較貴。(圖表來源:新浪財經紐約站羅綺梅)
市場競爭更充分、中外人員交往更頻繁、信息透明度更高的狀況下,國際品牌的價格體系也會隨之調整,一些不客觀的歧視行為會不得不逐漸消弭。特別是與日常消費相關的、價格敏感度高、透明度高的產品,內外價格趨同會更快。
耐克公司近日因為「雙重標準」領到了一張高達487萬元的罰單,這一事件似乎也成為了一個風向標,讓很多人開始關注起了國際品牌的中外價差。跨國公司在中國市場實施「雙重標準」,從來不只是耐克一家。讓不少中國小資鍾情的咖啡品牌星巴克,其實在美國是一種平民形象,用料並無差別的一杯美式咖啡,在美國約合人民幣12元,而在中國要賣到21元,相當於貴了75%。
星巴克咖啡在中美兩國有價格差,最主要是因為兩地的習慣問題。在國外喝星巴克咖啡,是為了解渴,而在中國喝星巴克咖啡,大多是為了談事。所以喝咖啡本身就是消費。
同樣的東西在不同地方定價也不一樣,其差別到底在哪兒呢?業內專家認為,這是經濟社會形態的不同,造成了價格的不同。例如,國外咖啡店開在整個商場的服務中心,人們來這裡是為了喝。而在中國,是為了享受喝咖啡的環境。兩者是不一樣的,是兩種文化氛圍。
國際品牌身價高
「星巴克美式咖啡中國比美國貴75%」最近成了微博熱點,引發網友廣泛關注。網友們還發現,不只是耐克、星巴克,很多洋品牌都是在本國賣一個價,到了中國就賣另一個價;在本國是一個行業標準,到了中國又是另一套標準。而且,這些執行雙重標準的洋品牌涵蓋了生活日用品、電子產品、食品、汽車等多個領域。
以一臺在中國組裝的蘋果15英寸視網膜屏筆記本電腦為例,該機型在美國官網的售價為2199美元(約合人民幣13735元),在中國內地官網售價為16488元,比美國貴出近3000元。此外,越野車品牌Jeep大切諾基在中國起價人民幣53.99萬元,但在美國售價還不到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7.24萬元)。2012年的新款Jeep大切諾基SRT8在中國賣到人民幣119.99萬元,約合19萬美元,但美國本土價格只有5.53萬美元。
據了解,稅收是造成汽車價格差異的重要原因。中國進口汽車需要繳納的稅收主要有關稅、消費稅、增值稅。關稅稅率經過多次下調之後降至25%,消費稅根據排氣量為1%-40%,其中排氣量3.0-4.0之間為25%,排氣量4.0升以上為40%,增值稅稅率為17%。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即使中國官方調低關稅,也不能保證國外廠商調低單價,因為它們在中國的定價策略就是高價位運行,而主動降價會損害其形象和銷量;其次,跨國公司的分銷體系、定價體系在國內外有所差異;另外,國內品牌商品的種類相對較少,消費者的選擇比較少;還有部分品牌商品的綜合進口稅率比較高,這些都是知名商品在國內市場價格的主要推手。
消費生態內外有別
國內星巴克咖啡比美國的貴了近一倍,奢侈品價格平均比美國市場高51%……現實生活中,不少消費者為這些國內外品牌「兩面夾擊」的消費環境喊冤。如前所述,稅收是導致這種內外有別的價格差異的重要原因。但同時,也有其他隱性因素存在。面對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具有較高經濟實力的消費者大有人在,所以無論是耐克還是星巴克都會有這種品牌心理優勢。星巴克在中國的高價咖啡,乍一看確實有些「不公平」和「不划算」,但如果反過來想一想,星巴克在美國雖很有名,但也只是普通的「連鎖店」,來到中國後,不僅選在大都市紮根,而且位置也都在人流量很大的重點旅遊區和商業區,在這樣的區域內不僅要承擔高昂的房租、人工和稅務,更需要面對數不清的收費項目,而這些都被轉嫁到了消費者手中的咖啡上。
不可否認的是,造成品牌心理優勢的一部分原因是部分消費者的盲目或衝動消費,但這種現象並非我國所獨有。儘管這種現象可能會對某些商品的價格造成一定影響,但世界知名品牌企業是不可能單純迎合某些盲目消費去制定商品價格的。要解決進口商品在我國的價格全球最高、以及國內某些奢侈商品國內國外價格倒掛的問題,更需要在國內整個經營環境上大做文章。
總之,中美之間各類商品的價格差距是客觀事實,有的是因為中國體制原因造成的,比如稅收制度,比如進出口的審批制度;有的是企業跨國經營的戰略定位造成的,但這些市場和體制諸多原因的背後,還需要認清這種價差形成的複雜歷史條件,即作為後發國家的中國,社會發展階段、民眾生活質量還遠較美國落後。我們可以用肯德基和星巴克來簡單舉例,即中國也許在吃得飽這一點上基本和美國差不多了,而要在吃飽之後喝一杯普通的咖啡消閒的話,中美之間卻不只有星巴克這一家店的差距了。
不過受歐洲經濟危機的影響,無論是耐用消費品還是快速消費品,都不能繼續保持高姿態而對市場的聲音置若罔聞。如果他們想通過中國市場獲得業績增長的話,如何避免高額關稅以及過高價位所抑制的需求,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是品牌企業當下一個重要的問題。
縮小价差將是趨勢
對於消費者來說,最關心的是這些洋品牌的高價還會持續多久?一些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隨著國內消費升級,以前認為的奢侈型消費品現在變成了更為大眾化的普通消費品,所以相關政策的制定和體系也面臨挑戰。隨著經濟的發展、物流等成本降低以及政府在關稅方面的不斷調整,國際品牌縮小內外價差將是一個趨勢。
在中國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降價有可能嗎?答案是肯定的。今年9月1日起,雅詩蘭黛旗下的倩碧品牌的部分產品降價,四款明星產品降價力度都不小。如「水嫩保溼精華霜」,將從目前的490元降至340元,降幅為31%;「黃油潤膚乳」將從460元降至340元,降幅為26%;「水磁場面霜」將從460元降至340元,降幅為26%。
少數國際品牌的價格調整舉動可能會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很可能對同檔位其他國際品牌的市場策略產生影響,特別是那些定位不清晰、個性不突出的品牌。更重要的是,更多的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它們之間的競爭也在加劇,特別是歐洲市場不景氣的狀況下,一些品牌為了爭取更大的中國市場份額,調整價格是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業內人士還指出,我國高檔消費品分銷體制剛剛建立,層次多、費用大,增加了高檔消費品在中國的交易費用。在市場競爭更充分、中外人員交往更頻繁、信息透明度更高的狀況下,國際品牌的價格體系也會隨之調整,一些不客觀的歧視行為會不得不逐漸消弭。特別是與日常消費相關的、價格敏感度高、透明度高的產品,內外價格趨同會更快。當然也不排除少數具有技術壟斷性的、稀有血統的品牌繼續保持較高的品牌溢價,比如一些高端國際品牌的名表,在全球範圍內其競爭對手都是有限的,會有更多定價的話語權。此外,國家在一些方面的產品進口也並沒有完全放開,這又形成了一種政策壟斷。例如在進口食品方面,國家的政策並未完全放寬,對食品進口商管制程度較高,相對來說也形成了壟斷,因此進口食品與國內食品的價格差也將依然存在。
富裕消費者進行消費升級的目的在於獲得情感上的滿足。他們追求地位和認可。他們相對成熟,擁有國外旅遊經驗,並且願意嘗試新的品牌。雖然富裕消費者願意花更多錢購買便利,但他們以「投資者」的敏銳眼光進行消費。
本文轉載來自:新浪財經,不代表贏商網觀點,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贏商網,電話:020-37128209;郵箱:news@winsh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