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教授教你如何讀經典,別讓名著死在「知識點」下

2020-12-17 騰訊網

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日前正式發布,《指導目錄》遴選了300種古今中外優秀讀物加以推薦,其中大部分是名著經典。那麼,對於年輕讀者來說,應該讀什麼,如何讀,又為什麼要讀名著呢?

世界文學資深專家、南京大學教授餘斌在新近出版的外國文學通識讀本《譯林世界名著講義》中回答了上述問題。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他進一步談到:「應試式的讀書是被迫讀書,理想的讀書狀態是自發的。現在的情勢下,要完全進到自發狀態,不大現實,我只希望能讓學生的閱讀中多一些自發的成份。首先就是要讀起來,不是以所謂『知識點』代替閱讀本身。」

南京大學教授餘斌

讀什麼?從容易「得趣」者入手

在《譯林世界名著講義》中,餘斌通過21講帶領讀者精讀世界文學史中最具「宗師」地位的作家及其最具「原型」意義的作品,以幽默活潑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解讀《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蓋茨比》《麥田裡的守望者》等,探究作家其人逸聞,解碼作品風格精髓,每一講都像是一堂妙趣橫生的文學課。其中,就有不少篇目入選了《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

「我那一輩人幾乎沒有正常的青少年階段的閱讀經驗,因為根本沒書可讀,讀書完全是野蠻生長狀態,鑽頭覓縫逮著什麼讀什麼,書目中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上大學以後讀的,很難懸想少小時閱讀,會是什麼效果。」不過,在與學生的長期交流中,餘斌發現,想要養成閱讀習慣,開始時能否「得趣」很重要,因此可讀性就成為選書的一個重要考量。「籠統地說,這些經典可讀性是較強的:《湯姆索亞歷險記》《魯濱遜漂流記》《寶島》《大衛科波菲爾》《雙城記》《傲慢與偏見》《紅與黑》《九三年》《當代英雄》……大體上從十八十九世紀的小說入手比較好。」

面對當下「碎片化」的閱讀趨勢,餘斌坦言,閱讀質量的下降不僅在學生中如此,即使是教師也一樣。「如何改變,一言難盡。大環境之下,可以努力的,還是在提高學生的興趣這一塊。」在他看來,書目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去讀。「這上面我以為中學語文老師扮演的角色更關鍵。我從課上了解到,許多學生對文學經典的興趣,都是起於某位老師對某一本書的介紹。對很多學生而言,讀經典是索然無味、不得不完成的作業,還是一個津津有味的過程,往往取決於老師的講解帶給他們的印象。」

如何讀?經典不是用來供著的

「硬塞到面前的書總是令人排拒,於是尷尬的局面出現了,越是強調讀經典的重要,聞者反而躲得越遠。」在餘斌看來,名目繁多的書目,有時倒成了某種反向的提示。再加上不少老師為提高學習效率,給每部作品歸納出諸多「知識點」,更使得名著的閱讀變得毫無樂趣可言。「如此這般,名著已然死在『知識點』下。」

如何打破這種尷尬?唯有一途,「就是擱置對經典的刻板印象,直接進入。真正打開書,你會發現,許多文學經典,只是望之儼然,何況這裡的『儼然』,往往還是我們的偏見造成的。」他指出,相當多的文學經典,在自己的時代,其流行之廣,可比今日的暢銷書。「荷馬史詩、古希臘悲劇的欣賞在彼時的雅典,幾乎是全民性的;狄更斯、馬克•吐溫都是相當流行的小說家,《傲慢與偏見》則至今依然流行。無數中國讀者的經驗也可以證明,西方文學經典成了與自己的人生水乳交融的一部分。50後、60後、70後,將《紅與黑》《安娜•卡列尼娜》《簡•愛》等書讀得津津有味、滾瓜爛熟的,大有人在,今日的年輕讀者從中獲得閱讀快感的,亦復不少。」

經典可以是有趣的,並不意味著閱讀的過程從頭到尾都那麼輕鬆。「經典自有其嚴肅的一面,不僅因為它直面社會、歷史、人生種種,拒絕提供心靈雞湯式的撫慰,還因為經典面對讀者時有它的矜持與尊嚴。」在餘斌看來,經典的閱讀路徑是你向它走去,而非相反。「所以四仰八叉躺那兒接受按摩式的被動閱讀是不行的,你必須調動自己進入狀態,進入情境,在自己與書中世界之間建立起相關性。」

有時候,因為文化背景的差異,外國名著對讀者來說又多了一層困擾。但餘斌認為,一旦有了「同理心」,這也不會成為障礙。「『同理心』的基礎是共通人性,所謂『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往根子裡說,從古到今,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面對的是同樣的問題,不同的國度、文化只是像舞臺上變換的布景。讀經典,布景變換可以帶來新奇感,發現書中人物和我們相通,則帶來更強烈的『感同身受』的體驗。」

為何讀?經典的價值在其無用

從1990年留校任教開始,餘斌一直在教外國文學,多年開授《外國文學史》及《西方文學名著精讀》課程,備受學生青睞。

幾乎每次上第一節課,他都會跟學生說,課,你們可以逃,考試能過關就無妨,但希望能好好讀幾本名著。「說這話沒有一點矯情的成分在裡面——讀書比規規矩矩聽課會有更多的收穫,這的確是我的個人經驗。」在餘斌看來,「文學經典之所以為經典,恰在於它們經過了時間的檢驗,超越了時、空的界限,可以讓不同國度、不同時代的讀者常讀常新」。

雖然從沒有學生當面問過他,讀經典、名著有什麼用?但他深知,這樣的疑問確實存在。他乾脆在書中把「醜話說在前頭」,「經典就是無用的,它的價值,正在其無用」。所謂「無用」,指的就是放棄拿實用的尺度去丈量它。「閱讀的本義,正在閱讀本身,其他種種,都是從閱讀過程中獲得的愉悅與滿足之上疊加而來。而要讓讀經典變得愉悅,前提便是放棄有用無用的考量。倘若間接帶來了好處,那是不意中得之,賺了;假如就是讀了而已,那也要相信閱讀的愉悅,有它的自足性。」餘斌認為,只有丟掉實用主義的雜念,才能開啟真正的經典、名著之旅。

要想從閱讀經典中得到樂趣,還得放鬆。在《譯林世界名著講義》的封面,美編選了一幅躺著讀書的圖,這與餘斌寫書的初衷不謀而合。「我在後記裡打比方說,讀經典不必正襟危坐,可以有各種姿式,比如說,躺著讀。經典不是的來供著的,對經典,我們也要有一份平常心。」

在閱讀經典的路上,餘斌自認他寫的這本《講義》扮演的是導遊的角色,但「如果光看講義不讀原著,那就好比只看了攻略,根本沒到風景名勝去,那是再荒唐不過的」。他深知,再好的導讀也代替不了閱讀名著本身,「我只希望我的講解不構成『遮蔽』或少些『遮蔽』。而揮開『煙幕』的最佳途徑,仍然是,你自己去讀。」

相關焦點

  • 《譯林世界名著講義》教你如何讀經典
    信息時報訊(記者 陳川)旨在「引導學生讀好書、讀經典,全面提高素質」,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日前正式發布。《指導目錄》遴選了300種古今中外優秀讀物加以推薦,名著閱讀再次成為教育界和圖書市場關注的焦點。如何使年輕讀者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名著、辨別譯本,挑選出最適合自己閱讀的經典?
  • 快跟隨南大「網紅」教授趣讀四大名著
    ……為了讓廣大青少年全方位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文明辦、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共同打造了《愛上經典·優秀傳統文化名家名師微課堂》融媒項目,該項目由揚子晚報承辦。《趣讀四大名著》是《愛上經典·優秀傳統文化名家名師微課堂》融媒項目推出的第一組傳統文化系列課程。
  • 餘斌:別讓名著倒在「知識點」下
    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日前正式發布,《指導目錄》遴選了300種古今中外優秀讀物加以推薦,其中大部分是名著經典。那麼,對於年輕讀者來說,應該讀什麼,如何讀,又為什麼要讀名著呢?世界文學資深專家、南京大學教授餘斌在新近出版的外國文學通識讀本《譯林世界名著講義》中回答了上述問題。
  • 教育部閱讀指導書目發布《譯林世界名著講義》教你如何讀經典
    如何使年輕讀者更加方便快捷地了解名著、辨別譯本,挑選出最適合自己閱讀的經典?常年深耕這一出版領域的譯林出版社誠邀知名作家、世界文學資深專家、南京大學教授餘斌總結提煉其數十年的閱讀、寫作、教學成果,全新打造了外國文學通識讀本《譯林世界名著講義》,將於近期面市。
  • 「碎片化」閱讀時代如何讓學生愛上經典?南大教授出「導讀攻略」
    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日前正式發布,《指導目錄》遴選了300種古今中外優秀讀物加以推薦,其中大部分是名著經典。那麼,對於年輕讀者來說,應該讀什麼,如何讀,又為什麼要讀名著呢?南京大學教授餘斌 李俐 攝世界文學資深專家、南京大學教授餘斌在新近出版的外國文學通識讀本《譯林世界名著講義》中回答了上述問題。
  • 經典名著太難讀?這本書就能教孩子一步步「瓦解」名著
    部編本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曾甩下一句話,驚呆了眾人:「語文高考改革後,如果學生不注重綜合能力的提升,15%的人可能做不完!」為什麼會做不完?不僅是難度加大了,試卷中的閱讀量和題量也會大大增加。2019年的題量,不是題目的數量,是你要做完的題的量,比前一年悄悄增加了5%-8%。溫儒敏還透露:「高考的閱讀面也在悄悄變化,哲學、歷史、科技什麼類型的內容都有。現在閱讀的要求遠遠高出了語文教學平時教的那個水平。」
  • 今天如何讀名著:經典名著的精神跨越古今
    從今天開始,「悅讀空間」推出「今天如何讀名著」系列,和讀者一起思考這一問題。  ——編者   提到名著,所有人腦海裡都會展開一長串書單。讀名著,為很多人初識人文世界扣上了第一粒扣子。  名著,永遠不會過時  閱讀是一件需要時間成本的事。當下的圖書如浩瀚書海,我們該如何最有效地閱讀?讀名著,便是一條捷徑。
  • 為什麼要讀經典?怎樣讀經典?
    【編者按】南京大學文學院餘斌教授多年來一直給學生講授《外國文學史》及《西方文學名著精讀》課程,影響了諸多南大學子。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閱讀和寫作,餘斌教授推出了《譯林世界名著講義》一書。《譯林世界名著講義》內頁為什麼要讀經典,是一個問題 ;怎樣讀經典,又是一個問題。這些問題,無數的人提供過答案,事實上也有諸多經典的示範。
  • 胡顯章教授教你如何讀好書
    12月7日,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清華大學薦讀書目》發布,《清華大學薦讀書目》主編、清華大學教授胡顯章在講座中與同學們交流了為什麼要讀書、讀什麼書、怎樣讀並介紹了《清華大學薦讀書目》中所推薦的讓讀者在有限的時間中接觸到權威的編選、推介一項對大學生閱讀經典的調查表明,有33.7%的大學生表示,就經典著作來看,「各種版本太多太亂,不知如何選擇」,10.3%的人認為自己「分不清精華與糟粕,乾脆不讀」。
  • 「愛上南大·伴你高飛」系列直播火了
    4月5日起,南京大學和現代快報聯合推出「愛上南大·伴你高飛」三場系列直播,連續三周,支招高三學子以及父母,如何全面應對這場高考「加時賽」,逐一破解心理、學習上種種問題,獲考生家長點讚,稱為「及時雨」。  三場直播訪談由ZAKER、新華社現場雲、新華網、微博、B站、ZOOM 等多平臺同步直播。
  • 這些書你都讀過了麼?
    (收藏)50本名著的結束語,一生必讀的經典!100部名著,濃縮成100句話!和孩子來讀一讀吧!初中語文:《朝花夕拾》名著導讀+知識點+習題大集合《紅星照耀中國》名著導讀+知識點+中考真題,建議收藏!你關注了嗎?這些「底線」千萬不能讓他們碰為什麼我一看名著就瞌睡?初中語文新教材指定閱讀名著,寒假讀起來!
  • 餘斌:讀經典就別惦記「有用」了
    現代快報訊(記者 陳曦)在一個以是否「有用」為取捨標準的時代,讀經典成了一項奢侈消費。那些大部頭的著作在書店、圖書館和私人書架上佔據顯赫的位置,其主要功能不是被閱讀,而是供瞻仰。普通人如何親近經典?
  • 初中語文:四大名著常考知識點匯總,再也不必費勁翻書了!
    經典名著的益處,不是能看得見摸得著地,刻意挖掘是挖不出來的。讀名著,可以鍛鍊認得移情能力,這對於情商的提高很有幫助,移情不是同情,移情能力是理解別人感受的能力,這是一中能從全局出發,由小見大,見微知著,從事物之間發現聯繫的能力,仔細觀察會發現,成功人士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有強大的移情能力。同時,多看名著,也能提升你的道德境界。
  • 清華大學教授教你讀經典
    今天我們是否還需要讀「四書五經」這些傳統經典?如何規範和引導青少年讀經典?
  • 四大名著:文學常識題經典100問!老師從不教,建議替孩子收藏好
    四大名著:文學常識題經典100問!老師從不教,建議替孩子收藏好四大名著是我國文學史上的巔峰,也是一直流傳至今的文學經典,而且《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這四本名著近年來也是出現在語文考試當中,成為了考試中的熱點題型,包括像閱讀理解、文學常識等題型都有所涉及。因此,如果同學們平時這方面積累比較少的話,那麼在考試當中就只有白白丟分了。
  • 北大、南大和上海師大齊發聲,無德教授瀋陽不僅「下課」還被核查
    ,瀋陽自己主動聯繫,由南京大學幫其申報了長江學者,並調入南大文學院任教(在南大文學院工作期間,瀋陽在文學院不知情的情況下,又受聘上海師大校外教授),對於這樣一件事情,雖然瀋陽教授本人進行了辯解和否認,但是人不禁要問?
  • 中考語文知識點:中外名著知識點
    中考語文知識點:中外名著知識點   一、[考點梳理]   1、要求學生在平常的語文學習中,對文學名著要適當加以了解,記住作品的作者、人物、情節等有關內容,訓練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自己的鑑賞水平。
  • 名著經典 緣何「死活讀不下去」?
    原標題:名著經典 緣何「死活讀不下去」?  讀書本是快樂事,可為什麼現代人寧肯唱歌跳舞也不願追逐這樣的快樂?難道現有的圖書不合讀者的胃口?一連串的疑問從「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微博的「主頁君」(管理員)戴學林的腦子裡蹦出來。一陣苦思冥想後,戴學林決定在微博上發起一個「說說你死活讀不下去的一本書」的話題調查。
  • 同學,今天你讀名著了嗎
    「在現有的教學體系下,不考的東西老師就不太會去教,把名著閱讀納入考試範圍,至少能讓老師家長同學都更重視。」  其實在沒有亮相之前,這套教材已經備受關注。這部分是因為統編版語文教材的總主編、北京大學教授溫儒敏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在語文教材編排中下猛藥,讓學生連滾帶爬地讀」。
  • [瀋陽事件]又一個教授是流氓?北大、南大好尷尬
    這個清明小長假,頭頂長江學者桂冠的南京大學文學院教授瀋陽先生,年過六十,還被昔日學生舉報,說他要對20年前北大女生高巖之死負責。 20年前,20歲的高巖在北大讀書,40歲的瀋陽,當時在北大任教,是她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