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劇崑曲京劇秦腔匯成《梨園》,上海民族樂團委約新作全球首演

2020-11-30 上海觀察

「經典是要一個一個音打磨出來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中國第五代作曲家代表之一賈達群在上音歌劇院說。今(12月14日)晚,他的新作、大型民族器樂協奏套曲《梨園》由知名指揮家葉聰執棒上海民族樂團在此全球首演。

《梨園》是賈達群受上海民族樂團委約創作,包括《序曲·梨園鼓韻》《隨想曲·梨園竹調》《即興曲·梨園弦詩》《狂想曲·梨園腔魂》四首作品。作曲家從川劇、崑曲、京劇、秦腔四種傳統戲曲音樂中提取素材,在架構作品結構時採用古老崑曲藝術的曲牌體程式化手法,套曲的結構原則充分體現了洋為中用的創作特色,構建既能獨立成章,又能合而為一進行表演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這一做法擴展了民族樂器的表現力與魅力。

「協奏套曲」是賈達群創立的一種大型作品體裁,套曲中包含數首為不同獨奏樂器而作的協奏類樂曲,具有統一的音樂主旨,套曲內每一首協奏類樂曲既可單獨演奏,也可集合演奏。《梨園》包含四部協奏類樂曲,分別冠以「序曲」「隨想曲」「即興曲」和「狂想曲」,先後採用中國傳統戲曲中川劇、崑曲、京劇與秦腔的音樂元素,形式為獨奏打擊樂器加上川劇鑼鼓打擊樂組合、獨奏竹笛、獨奏二胡加上京劇三大件組合、嗩吶與大型民族管弦樂團。

「用京劇的素材寫一部作品,是我多年的願望,因為我幾乎就是伴隨傳統老戲和現代新劇的曲調成長起來的。京劇的唱腔和韻味給了我難以磨滅的記憶。」賈達群出生於山城重慶,兒時經常窺視和聆聽重慶京劇團厲家班演員的吊嗓,「幾十年的積累,讓我用20天時間就完成了《即興曲·梨園弦詩》創作,這也是我音樂寫作上的一個紀錄。」

賈達群說,音樂的當代標誌與傳統韻律及個人風格的融合,始終是自己音樂創作關注的焦點和必須達到的基本要求。「西方管弦樂寫作經過數百年積累,已經形成諸多定式和規律,中國民族器樂管弦樂雖已擁有不少優秀作品,但在理論和實踐上還屬於起步階段,遠比西方管弦樂寫作有著更為寬廣的創新空間。民族器樂在音色和演奏技法以及在樂隊組合上所具有的獨特性、多變性、不確定性有著令人著迷和神往的魅力,值得音樂工作者作出創新性的探索實踐。」在他看來,民族管弦樂要想真正走向世界,不僅應該讓人聽起來就是東方意蘊,而且要以自身充滿現代管弦樂法的觀念和技術存在,讓更多聽眾認同,這是一部可以代表中國甚至代表世界水平的當代音樂創作。

作為上海音樂出版社委約作曲家,2019年是賈達群作品集中出版的收穫之年,大型民族器樂協奏套曲《梨園》(四部)、《賈達群弦樂四重奏作品集》(四部)及《交響舞樂·鶴鳴湖》《交響舞樂·蝶戀傳奇》《交響序曲·巴蜀隨想》《兩樂章交響曲》等12部力作先後問世,它們體裁多樣、題材豐富,創作時間長達三十餘年。這12部作品融入作曲家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思考,展現了獨特的創作風格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解讀。當晚,賈達群系列新作品首發式在上音歌劇院舉行。由上海音樂出版社與上海民族樂團合作的新作首發與全球首演,使得上海藝術家的作品出版與首演同時空相得益彰,形成上海原創、上海製作、上海發布的鏈條,讓「上海文化」品牌呈現更多色彩。

相關焦點

  • 賈達群系列新作品首發 大型民族器樂協奏套曲《梨園》全球首演
    今晚,由上海音樂出版社隆重出版的賈達群系列新作品首發式在上音歌劇院舉行。其中大型民族器樂協奏套曲《梨園》作為新中國70華誕的獻禮之作,由著名指揮家葉聰指揮、上海民族樂團全球首演。12部作品全新首發,展現獨特創作風格作為上海音樂出版社的委約作曲家,2019年是賈達群作品集中出版的豐碩之年,共出版了大型民族器樂協奏套曲《梨園》(四部)《賈達群弦樂四重奏作品集》(四部)及《交響舞樂·鶴鳴湖》《交響舞樂·蝶戀傳奇》《交響序曲·巴蜀隨想》《兩樂章交響曲》
  • 上海民族樂團:平均每年首演原創新作30餘部
    近日在上海民族樂團排練廳,「紀念二胡皇后閔慧芬專場音樂會」的排練已到緊鑼密鼓的衝刺階段。演出節目單上既有經久不衰的《二泉映月》和《江河水》,也有近些年樂團委約編創的《長城》和《太陽祭》等曲目。這場音樂會可以說是樂團家底的一次整體亮相。
  • 中式大美|京劇、越劇、崑曲、黃梅戲……12類戲曲劇種及代表作
    京劇是國粹,崑曲近年大受追捧,而黃梅戲一句「夫妻雙雙把家還」,幾乎人人會哼。戲曲,潛移默化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為平淡的歲月贈上一抹繞梁的餘音。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各民族地區的戲曲劇種約有360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其中比較流行的著名劇種有五十多種。
  • 羅伯特·威爾遜為上海打造委約新作,《不可能的黑鬱金香》明年首演
    在本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接近尾聲之際,明年藝術節部分佳作已經揭開了神秘面紗。美國著名戲劇大師羅伯特·威爾遜將帶來音樂劇場《不可能的黑鬱金香》(暫定名),該作品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由上海國際藝術節和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及上海戲劇學院聯合委約,計劃於明年藝術節期間進行全球首演。
  • 上海愛樂樂團委約《百年頌》《輝煌》《永遠的豐碑》三部新作,獻禮...
    原標題:上海愛樂樂團委約《百年頌》《輝煌》《永遠的豐碑》三部新作,獻禮建黨百年 摘要:三部委約新作、兩臺原創交響音樂會,譜寫紅色樂章,傳遞中國聲音。 上個樂季因疫情延期的部分演出也將在新樂季與觀眾見面,更有多部重量級的紅色題材新作世界首演。 今年,上海愛樂樂團還將作為愛國主義音樂教育基地面向市民敞開大門,定期舉行草坪音樂會、音樂沙龍、愛樂開放日、排練廳開放日等公益性活動,普及交響樂,傳播紅色文化。
  • 上海國際藝術節|10月20日交響合唱《啟航》揭幕藝術節
    上海民族樂團《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原創首演的聚集地依託專業資源,藝術節將繼續把「委約」和「扶青計劃」打造為原創首演的聚集地、青年藝術家的孵化營。本屆藝術節世界首演的作品有6臺,中國首演的達12臺。為向上海本地文藝創作發展注入活力,藝術節委約上海民族樂團創作演出《上海奧德賽·外灘故事》,以民族樂器、國際化語言描繪上海的文化地標;舞蹈家趙梁受委約創作的《舞術》將在藝術節揭開面紗;北京京劇院《大宅門》、呼和浩特市民族演藝集團舞劇《昭君》等原創作品也將在藝術節亮相。藝術節還將繼續深耕「扶青計劃」及「青年藝術創想周」。
  • 藝術節:上海民族樂團原創新作《共同家園》首演
    上海民族樂團原創新作《共同家園》昨晚在上海大劇院首演。音樂會創新性地把海派民樂與五大洲多種代表性音樂有機融合,展現人類歷史變遷和文明的交融發展,呼籲全人類攜手共建一個開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地球家園。請聽記者臧明華發來的報導:音樂會《共同家園》的主題是和諧、融合。
  • 「崑曲義工」白先勇新作《玉簪記》全球首演
    「崑曲義工」白先勇新作《玉簪記》全球首演 2008年11月09日 21:27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蘇州十一月九日電(廖勇斌)十一月八日晚,繼青春版《牡丹亭》之後,「崑曲義工」白先勇攜其新作《玉簪記》在蘇州科技文化藝術中心舉行全球首演。
  • 「民樂翹楚」香港中樂團 上海、保定、哈爾濱、臨沂 呈獻音樂盛典
    香港中樂團於1977 年成立,是香港唯一擁有91 位專業演奏家編制的大型職業中樂團,經常獲邀於國際著名音樂廳及藝術節演出,足跡遍及歐洲、美洲、亞洲、澳洲、北極圈等多個國家及地方。「植根傳統,銳意創新」是樂團的藝術特色,除了演奏傳統民族音樂和近代大型作品外,更廣泛委約各種風格及類型的新作,迄今委約或委編的作品已逾2,300 首。
  • 上海民族樂團發布2019-2020演出季
    王笈 攝中新網上海4月22日電 (王笈)上海民族樂團22日在滬發布2019-2020演出季,將通過「上海製造」「致敬祖國」「國際樂韻」「合家歡樂」「大師風採」「東方雅韻」「青春派對」七大板塊呈現海派民樂開放、創新、包容的藝術氣質。七大板塊中,「上海製造」板塊將集中展示上海民族樂團近年來的海派民樂創作成果。
  • 上海民族樂團的青春與活力,都在「脫穎而出」裡
    「脫穎而出」系列音樂會是上海民族樂團專為青年民樂人才打造的展示平臺,自2016年推出以來,多位青年演奏家嶄露頭角,逐漸成長成熟,在樂團各大重要演出中擔任主奏、領奏。6月21日晚,「脫穎而出Ⅲ」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上演。
  • 上海民族樂團復演!將為600歲的紫禁城創作一部史詩
    因疫情暫別數月的上海民族樂團,7月10日晚在上海大劇院回歸,演繹《海上生民樂》。2016年,《海上生民樂》正是從這裡出發走向世界,足跡遍布英國巴比肯藝術中心、法國巴黎愛樂音樂廳、德國柏林愛樂音樂廳、美國甘迺迪藝術中心……上海民族樂團上一次大樂隊線下演出,還是春節期間的美國巡演,演奏家們當時並未料到,疫情會造成全球演出行業停擺,再次與觀眾在劇場見面,竟已時隔5個多月。
  • 梨園影事---秦腔 崑曲名伶小影
    梨園影事---秦腔 崑曲名伶小影
  • 領票通知 | 高雅藝術進校園上海愛樂樂團交響樂《京劇幻想》
    領票通知 | 高雅藝術進校園上海愛樂樂團交響樂《京劇幻想》 來源:團委 藝術中心   時間:2019-11-14  瀏覽: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原創民族管弦樂《桃花庵》《吳越春秋》全球首演
    8月15日晚上,一場極具江南特色的演出——蘇州民族管弦樂團2019-2020音樂季閉幕音樂會《蘇州好風光》在該樂團音樂廳上演。其中,進行了原創作品《桃花庵》《吳越春秋》的全球首演。當晚音樂會名家薈萃,演出了當代最具影響力作曲家劉文金、趙聰、劉長遠、郭文景、李濱揚新近創作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著名指揮家、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彭家鵬親自執棒,還特邀著名琵琶演奏家趙聰、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許憶雯合作表演,通過民族音樂交響化、國際化表達,歌頌美好家園、講述中國故事、展現偉大時代。
  • 蘇州民族管弦樂團原創民族管弦樂《桃花庵》《吳越春秋》全球首演
    2019-2020音樂季閉幕音樂會《蘇州好風光》在該樂團音樂廳上演。其中,進行了原創作品《桃花庵》《吳越春秋》的全球首演。;著名指揮家、樂團藝術總監兼首席指揮彭家鵬親自執棒,還特邀著名琵琶演奏家趙聰、青年女高音歌唱家許憶雯合作表演,通過民族音樂交響化、國際化表達,歌頌美好家園、講述中國故事、展現偉大時代。
  • 打響上海文化|用交響翻譯京劇,《京劇幻想》打動尚長榮
    看完《京劇幻想》的首演,京劇表演藝術家尚長榮哭了,這是作曲家龔天鵬萬萬沒想到的。4月28日晚,作為「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的參演項目,龔天鵬作曲的《第十交響曲「京劇幻想」》在東方藝術中心首演,指揮張亮執棒上海愛樂樂團獻演。
  • 上海音樂出版社首部委約作品世界首演 鋼琴協奏曲《我的祖國》奏響...
    圖說:單樂章鋼琴協奏曲《我的祖國》套裝版 官方圖今晚,由上海音樂出版社委約作曲家、鋼琴家儲望華創作的單樂章鋼琴協奏曲《我的祖國》套裝版總譜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新書首發式。與此同時,「鋼琴協奏曲《我的祖國》」音樂會也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世界首演。據悉,這是上海音樂出版社首部亮相的委約作品,音樂會由指揮家張藝執棒,上海愛樂樂團演奏,並特邀青年鋼琴家孫穎迪加盟。
  • 上交委約四部新作迎接建黨百年
    12月5日,上海交響樂團為迎接建黨百年最新委約創作的四部作品初試啼聲,賈達群、於陽、郝維亞、楊帆這四位分別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的作曲家分別呈現四部新作選段,由駐團指揮家張潔敏執棒上海交響在「餛飩皮」完成首次排演。
  • 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春「藝」盎然系列活動發布
    今年,以推出精品、推廣新作、助力新人、提升素養為目標的2018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春「藝」盎然系列活動在上海民族樂團、上海越劇院與上海國際舞蹈中心合作支持下,將於5月10日啟動,四位青年藝術家的原創作品輪番登臺,通過藝術節春「藝」盎然這個平臺展現他們源源不斷的活力與無限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