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文作者陽明史觀,專注國學和歷史的分享,歡迎大家關注我。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與易經有關的問題。易經相傳來源於伏羲八卦,經過周文王推演形成了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六個爻,每個爻都有不同的爻辭,那麼,這些卦為什麼是六個爻,六爻具體代表什麼含義呢?
如上圖所示,這一卦為乾卦,代表天,由六條黑色的實線組成,這些實線就叫做爻。孔子對易經是非常推崇,他再讀過易經之後,發出了一生感嘆:「為什麼不在五十歲就開始學易呢?」後來,孔子把自己對易經的研究心得,都寫進了一本叫做《繫辭》,在這本書中,孔子對六爻做出了自己的解釋:「大明始終,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大明」用大白話講就是白天,太陽升起時,大明開始,太陽落下時,大明就結束了,學習了現代科學,我們都知道這是地球自轉的結果,古人對這個是沒有概念的,他們只能看到自己眼中的世界。第二局中的「六位」就是古人們說的十二時辰,一個時辰是兩個小時,白天六個時辰,夜晚也是六個,合起來就是六位。
現在世界通用的時間單位都是小時,我們把一天分為二十四個小時,雖然與時辰有所區別,但是在長度上分毫不差,從這裡可以看出,中國古人的智慧是非常先進的,時辰這個時間單位放到現在也依然正確無誤。我們都知道,易經是一本關於宇宙和天地規律的學說,八卦分別代表宇宙中的八種元素,當然,這個宇宙是古人站在自己的角度對這個世界的看法,乾卦代表天,坤卦代表地,離卦代表太陽,坎卦代表月亮,巽卦代表風,震卦代表雷,艮卦代表山,兌卦代表澤,相應的八卦中的六爻代表的就是「六位」,也就是時間,這樣一來,整個周易就形成了完整的時間和空間的概念。
古人們雖然能夠對時間做出符合科學的準確劃分,對時間的來源卻不是很明了,所以,孔子認為一天之內之所以有六位,是因為玉皇大帝有六條天龍,他出行時就是騎著這六條神龍,神龍首尾相接盤成一個圈,就形成了六位。這就是六爻和玉皇大帝六龍的關係。需要注意的是,古人對時間的相對性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我國很多神話傳說和宗教典籍中,我們都能發現時間相對論的影子,比如天上一天,地上一年,這一理論在現在看來也是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