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13歲錄製《24首隨想曲》卻不願被貼上「神童」標籤

2020-12-06 新民晚報

圖說:新生代小提琴家楊天媧(紅衣)向觀眾致謝(官方圖)

曾憑藉《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專輯贏得德國回聲古典唱片獎「年度最佳新人獎」的新生代小提琴家楊天媧昨晚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舉行音樂會。在演出前的採訪中楊天媧表示,儘管對音樂有著非凡天賦,但不願被貼上「神童」標籤 ,因為這會讓人忽略她在音樂上的努力。

從小被稱為「神童」的楊天媧對音樂有著驚人天賦。早在幼兒時期,她對音樂的感知力就被發現,在老師提點她可以學一門「正經一點」的樂器後,她擁有了人生第一把小提琴。13歲那年,楊天媧錄製了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之後又在拿索斯唱片公司的幫助下錄製了薩拉薩蒂全套小提琴作品,也是世界上第一套完整專輯。

圖說:表演時的楊天媧(官方圖)

在歐洲求學的過程中,楊天媧放棄了很多比賽。她覺得藝術是無法比較的。音高音準是固定的,但是對於真正的藝術家來說,對於曲子的理解是不同的。問起為什麼去學室內樂,楊天媧是這麼回答的:「室內樂是一個團體合作的過程,與獨奏不一樣。個體作為一個部分,與其他演奏家一起交流。選擇學習室內樂是為了能夠更好的理解和接觸古典樂。」

楊天媧在成長,她對於音樂的理解也在改變。如果說被稱為「神童」的楊天媧只是單純的按照老師教授的方式來進行演奏,那麼成長為「大師」的她在技法的展現方面,更多了一份自己的思考。事實上,楊天媧並不喜歡別人稱她為「神童」。聰慧如她,從剛接觸一部作品到完美演繹也是需要刻苦練習的,在她看來:「無論對於誰來說,練琴都是很苦的,被稱作『神童』讓我覺得自己受的苦沒有被看到,被大眾認同。」(新民晚報記者 朱淵 實習生 葉知)

相關焦點

  • 帶你欣賞不一樣的巴斯克隨想曲
    小提琴獨奏曲《巴斯克隨想曲》,全曲律動性非常強烈,是薩拉薩蒂創作的廣受小提琴家與音樂愛好者喜愛的一首小品。樂曲描繪了西班牙巴斯克民族即興舞蹈時的一份歡愉與愜意,表現了當地的男男女女彼此歡快時翩翩起舞,輕鬆瀟灑的舞動旋轉的場景。
  • 「佛系演奏家」 黃濱 將辦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
    9月18日,小提琴家黃濱將於中山音樂堂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音樂會,彌補多年來北京不曾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的音樂會空白。小提琴演奏家黃濱是中國音樂學院管弦系主任、小提琴教授。在日前公布的第二屆德國古典音樂獎(OPUSKLASSIK)最新榜上,小提琴家黃濱與鋼琴家周宇博、大提琴ALEXANDER SULEIMAN錄製的黃安倫的三重奏唱片獲得了室內樂錄音大獎,同時獲獎的還包括朗朗、喬伊斯·迪多納託等音樂家們。這個獎項極少頒給華人演奏家,黃濱這次錄製的三重奏作品,填補了多年來的遺憾。
  •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一場奏全
    原標題: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一場奏全   北京的古典音樂演出,高質量的小提琴音樂會並不鮮見,但很多年來,卻鮮有小提琴演奏家在一場音樂會演奏帕格尼尼的《24首隨想曲》。
  • 音樂藝術中心線上課堂|音樂裡的春天之四十五《24首小提琴隨想曲》
    今天的主題是小提琴,這就不得不提到尼科羅·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1840),這位義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早期浪漫派音樂家,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 來自魔鬼的演奏—帕格尼尼 24首小提琴隨想曲
    帕格尼尼的一生不僅充滿傳奇,幾乎是空前絕後的小提琴技藝,更為之添上了不少神話色彩;他所寫的無伴奏小提琴作品二十四首隨想曲,當年更被認為除帕格尼尼以外,無人能夠演奏。帕格尼尼創作二十四首隨想曲時還未夠二十歲,當時他已名滿歐洲大陸。
  • 海菲茲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
    他生於立陶宛的維爾紐斯,3歲便開始學習小提琴,父親是他的啟蒙老師,6歲舉行了第一場音樂會,而後,他進入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大名鼎鼎的俄羅斯小提琴學派的奠基者奧波爾德·奧厄教授。 畢業後,海菲茲即前往柏林、斯堪的那維亞演出,1917年夏,他及全家來到美國加利福尼亞,並在紐約的卡內基音樂廳首次登臺,演奏帕格尼尼的《第24
  • 楊天媧演奏《巴斯克隨想曲》
    4歲學琴,5歲起在國內比賽包攬金獎,13歲錄製了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16歲去德國學習室內樂,24歲被德國兩所音樂學院聘為教授,而最令人驚豔的就是她為拿索斯唱片公司錄製的20張唱片。這些成績離不開楊天媧自小就有的堅持和努力。
  • 13歲琴童挑戰極限 楊天媧首演帕格尼尼
    東方網12月31日消息:2001年1月1日,著名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教授的得意弟子楊天媧將在北京金帆音樂廳舉辦帕格尼尼《隨想曲全集》音樂會。13歲登臺敢於演奏帕格尼尼《隨想曲全集》,這是林耀基教授的「林氏教學」法則最科學的成功體現。另外,1月2日楊天媧的第二場演奏會,上半場將演奏《梁祝》和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
  • 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聆聽「魔鬼」創作的「魔典」
    尼克羅·帕格尼尼Niccolò Paganini1782年10月27日—1840年5月27日尼科羅·帕格尼尼,義大利小提琴/吉他演奏家、作曲家、早期浪漫樂派音樂家,是歷史上最著名的小提琴大師之一,屬於歐洲晚期古典樂派,對小提琴演奏技術進行了很多創新。
  • 音樂分享|大衛·葛瑞特演奏|帕格尼尼 《24首隨想曲》第24首a小調
    帕格尼尼在十九世紀初期所創作的《24首隨想曲》是最能代表他藝術成就的作品。這部作品是新型的演奏學派挑戰陳舊的學院傳統的勝利,也為日後的器樂音樂和演奏藝術中的浪漫主義方向奠定了基礎。
  • 小學生研究癌症、16歲神童:揠苗助長有害無益,腳踏實地方得始終
    這種「神童」並非個例,昨天16歲神童少女一天能「作詞300首、詩2000首、寫15000字小說」比如「第一神童」寧鉑,他13歲就被中國科技大學破格錄取。但是本應前途一片光明的他,卻在2003年出家為僧,淡出公眾視野。魏永康,13歲考上湘潭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20歲被中科院勸退。
  • 10歲上大學,13歲讀研究生,逼迫父母買房的神童,現在怎麼樣了?
    5歲上小學一年級,不到30天直接讀2年級,到了2年級感覺學習的知識點沒難度,直接上三年級,呆了三個月後,直接跳到5年級,即是開學半年時間,張炘煬從一年級跳到了五年級,別人用5年完成的,他僅用6個月時間,堪稱「最厲害的學霸」啊,令人羨慕。
  • 小提琴家楊天媧:「神童」不是不勞而獲、天上掉餡餅
    1987年出生於北京,4歲學琴,11歲受交響樂團邀請演音樂會,13歲錄製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隨想曲》,30歲出頭已經是德國、瑞士兩所大學的小提琴教授……小提琴家楊天媧從小頂著「神童」光環長大。11月24日晚,久居德國的楊天媧來到上海,與上海交響樂團合演了一曲拉羅《西班牙交響曲》,不少看過現場的觀眾紛紛稱她為當今中國水平最高的女小提琴家,並將她列入「不管演什麼都必聽系列」。中國有「女媧補天」的神話傳說,楊天媧的名字很容易讓人聯想,問及此,她笑說,「是爸爸在夢裡夢到的。」
  • 你最討厭被別人貼上什麼標籤?
    所謂的標籤效應便是,當一個人被一個詞語名稱貼上標籤後,他就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和標籤內容一致。那麼你被貼標籤了嗎?前段時間,和朋友以及她的男朋友一起自駕去西藏旅行,三個人吃著零食談天說笑,快臨近傍晚時,我們已經進入了西藏省區,路上遇到一個中年男人在路邊向我們招手,應該是背包客吧,希望能搭上順風車到達下一個目的地。
  • 82歲谷建芬13年創作50首兒歌 4歲神童和王迅「詠鵝」萌化眾人
    原標題:82歲谷建芬13年創作50首兒歌 4歲神童和王迅「詠鵝」萌化眾人   今晚20:00,央視大型文化節目《經典詠流傳》將在央視綜合頻道播出第四期。82歲谷建芬13年嘔心瀝血為孩子寫歌;龔琳娜夫婦奏響2500年前的曾侯乙編鐘(複製件);毛不易廖俊濤共同演繹《月下獨酌》;王迅自創「鵝舞」,與4歲神童「詠鵝」,萌化眾人;曹軒賓以陝西方言伴隨800年古琴之音,道盡離愁別緒;張衛健超燃獻唱《真英雄》,令人熱血沸騰。
  • 唐代13歲少女寫了首詠柳詩,通篇看似在寫景,其實在續寫「人生」
    「神童」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駱賓王七歲時就寫了《詠鵝》,這首詩在後世也流傳了數千年,而「詩鬼」李賀也在七歲時寫了《高軒過》。但「女神童」的數量卻很少。在古代文學史上,女性詩人畢竟不多。這樣的話,女性神童的數量就更少了。
  • 他是一代神童,7歲作詩就選入唐詩三百首,小時候的你在幹嘛?
    歷朝歷代我國人才輩出,這其中也並不缺乏神童,從司馬光砸缸、孔融讓梨,再到曹衝稱象、房玄齡舉進士,最後駱賓王7歲寫《詠鵝》,這其中的每一件事情都讓我們記憶猶新,他們雖然年幼,但是所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今天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年幼的駱賓王。
  • 小提琴家寧峰10日在廈奏響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全集》
    小提琴家寧峰演出照 (閩南大戲院供圖)東南網1月7日訊(通訊員 劉明佳)1月10日,2006年帕格尼尼國際小提琴大賽金獎獲得者寧峰將在閩南大戲院舉行獨奏音樂會,為鷺島觀眾奏響帕格尼尼《24首隨想曲全集》。
  • 「宇宙第一神童」,和她背後的傳銷大師
    這兩天,又出來一個浙江女神童,也就是咱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 她叫岑怡諾,今年14歲。 這個每天寫2000首詩的超能力,確實稱得上震古爍今。 我簡單算了一下——每天24小時,總共是144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