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五分鐘就可學會的簡單樂器
——這裡有萬年前遺存的遠古聲音
走在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的巷子裡,每次都從遠處傳來清脆悅耳的陶笛聲……在這裡有一位女子,常常站在商鋪門口很陶醉、很享受的吹著陶笛,引來很多遊客駐足觀看,掌聲不斷,他們也會跟隨音樂翩翩起舞,對陶笛如痴如狂的這位女子名叫薛英,2014年偶遇陶笛那刻起,她與陶笛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18歲那年,薛英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轉眼間教書育人二十餘載。2014年接觸陶笛後,便對它產生了特殊情感,每日都要練習三、四個小時以上,練習時嘴角經常被磨破,但她從未想過放棄,只要全國各地有學習的機會,她都會踴躍報名參加,還帶著孩子們去外地表演,比賽。
經過不懈努力,如今也獲得很多驕人成績,她曾在全國陶笛之星展演中獲得「銀牌陶笛之星」榮譽稱號,香港國際藝術節獲得驕人成績並獎勵1000元港幣等等。目前,她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陶笛藝術委員會會員、全國陶笛藝術考級指導老師、全國優秀「園丁獎」獲得者、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壎傳承、陶笛哨壎推廣主講教師、晉中市中小學生研學基地陶笛工坊負責人等等。
當薛英得知小鎮招商後,毫不猶豫選擇來到這裡開店,面向數以萬計的遊客推廣陶笛,期間開設了實驗班、興趣班、社團等等,與多家中小學校合作,推進陶笛的藝術進校園,如今,有很多老師、學生、遊客跟隨她一起學習,成了她的忠實粉絲。
據悉,陶笛起源於中國,是我國最古老的陶土樂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壎的傳承和發展,最新考古研究發現,壎的歷史追溯到了距今7400---8200年左右,關於壎的起源,目前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壎是由打獵使用的石流星演變而來,二是說壎是偶爾吹響罐狀陶器從而慢慢演變而來。據考古發現,陶壎很可能是當時貴族宮廷裡面經常使用有一點禮儀作用的珍貴樂器,陶壎經古絲綢之路流傳到世界各地,在幾千年的不斷演變中,凝聚了各國藝術家們的智慧,出現了各種各樣形狀、大小不同的樂器,被稱作洋壎、瓦壎、土笛、在中國大陸叫哨壎,臺灣叫陶笛。陶笛中音如簫、低音如壎、高音如哨,分為四孔陶笛、六孔陶笛、十二孔陶笛、復管陶笛、三管陶笛、四管陶笛、五管陶笛。
薛英看來,陶笛是充盈著古人智慧與現代文明的陶土樂器,火與土的千年文明造就了陶笛。火與土的關係正如魚與水的關係那般天然,陶笛的音色是最具收服人心的樂器,震撼人心靈,不管你是否知道它亦或聽過它的聲音,但凡你聽到它的音色就瞬間被它徵服!仿佛久違碰面的老友那般讓人思緒萬千,直抵心靈的深處!
「陶笛是五分鐘就可學會的簡單樂器,卻是萬年前遺存的遠古聲音 ,它沒有任何技巧、簡單的小音符,卻總能讓人拽進那質樸如水的音樂裡,讓人心裡蕩漾前所未有的久違感動。尤其特別喜歡在小鎮裡吹陶笛,感覺整個人都特別放鬆、陶醉,每天都沉醉在粉紅色的季節裡……」
談到未來的夢想,薛英說:「下一步,希望擴大工作室,教授更多孩子學習這門古老而新穎的藝術,也會教授孩子們製作壎笛,讓更多人喜歡並教出更多專業的學生,聽他們喜歡陶笛音樂的同時更能拾起對傳統文化那份初心.」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