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道巷陶笛傳承人薛英 千年古音打動四方遊客

2020-12-18 騰訊網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五分鐘就可學會的簡單樂器

——這裡有萬年前遺存的遠古聲音

走在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的巷子裡,每次都從遠處傳來清脆悅耳的陶笛聲……在這裡有一位女子,常常站在商鋪門口很陶醉、很享受的吹著陶笛,引來很多遊客駐足觀看,掌聲不斷,他們也會跟隨音樂翩翩起舞,對陶笛如痴如狂的這位女子名叫薛英,2014年偶遇陶笛那刻起,她與陶笛便結下了不解之緣……

18歲那年,薛英成為一名音樂老師,轉眼間教書育人二十餘載。2014年接觸陶笛後,便對它產生了特殊情感,每日都要練習三、四個小時以上,練習時嘴角經常被磨破,但她從未想過放棄,只要全國各地有學習的機會,她都會踴躍報名參加,還帶著孩子們去外地表演,比賽。

經過不懈努力,如今也獲得很多驕人成績,她曾在全國陶笛之星展演中獲得「銀牌陶笛之星」榮譽稱號,香港國際藝術節獲得驕人成績並獎勵1000元港幣等等。目前,她是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陶笛藝術委員會會員、全國陶笛藝術考級指導老師、全國優秀「園丁獎」獲得者、山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非物質文化遺產古壎傳承、陶笛哨壎推廣主講教師、晉中市中小學生研學基地陶笛工坊負責人等等。

當薛英得知小鎮招商後,毫不猶豫選擇來到這裡開店,面向數以萬計的遊客推廣陶笛,期間開設了實驗班、興趣班、社團等等,與多家中小學校合作,推進陶笛的藝術進校園,如今,有很多老師、學生、遊客跟隨她一起學習,成了她的忠實粉絲。

據悉,陶笛起源於中國,是我國最古老的陶土樂器,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壎的傳承和發展,最新考古研究發現,壎的歷史追溯到了距今7400---8200年左右,關於壎的起源,目前大致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壎是由打獵使用的石流星演變而來,二是說壎是偶爾吹響罐狀陶器從而慢慢演變而來。據考古發現,陶壎很可能是當時貴族宮廷裡面經常使用有一點禮儀作用的珍貴樂器,陶壎經古絲綢之路流傳到世界各地,在幾千年的不斷演變中,凝聚了各國藝術家們的智慧,出現了各種各樣形狀、大小不同的樂器,被稱作洋壎、瓦壎、土笛、在中國大陸叫哨壎,臺灣叫陶笛。陶笛中音如簫、低音如壎、高音如哨,分為四孔陶笛、六孔陶笛、十二孔陶笛、復管陶笛、三管陶笛、四管陶笛、五管陶笛。

薛英看來,陶笛是充盈著古人智慧與現代文明的陶土樂器,火與土的千年文明造就了陶笛。火與土的關係正如魚與水的關係那般天然,陶笛的音色是最具收服人心的樂器,震撼人心靈,不管你是否知道它亦或聽過它的聲音,但凡你聽到它的音色就瞬間被它徵服!仿佛久違碰面的老友那般讓人思緒萬千,直抵心靈的深處!

「陶笛是五分鐘就可學會的簡單樂器,卻是萬年前遺存的遠古聲音 ,它沒有任何技巧、簡單的小音符,卻總能讓人拽進那質樸如水的音樂裡,讓人心裡蕩漾前所未有的久違感動。尤其特別喜歡在小鎮裡吹陶笛,感覺整個人都特別放鬆、陶醉,每天都沉醉在粉紅色的季節裡……」

談到未來的夢想,薛英說:「下一步,希望擴大工作室,教授更多孩子學習這門古老而新穎的藝術,也會教授孩子們製作壎笛,讓更多人喜歡並教出更多專業的學生,聽他們喜歡陶笛音樂的同時更能拾起對傳統文化那份初心.」

【註:本文作者原創作品,未經允許禁止抄襲。侵權必究!全網追蹤】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當代上品府MOMA古今仕途 官道巷裡
    作者: 太原特價房當代上品府MOMA古今仕途 官道巷裡民 / 俗 / 文 / 化 / 小 / 鎮官道巷唐宋以來歷代朝廷與地方官府陸續發展官道兩旁的經濟一時間驛站櫛比商鋪林立旗幡獵獵酒香飄飄車水馬龍人頭攢動盛世的繁華把一條寬闊的官道逼擠得如同狹長的小巷「官道巷」由此而得名。
  • 官道巷門神祈福遊園會,讓傳統文化潮起來
    「門神祈福遊園會——2019官道巷首屆民俗年畫節」為主題給大家帶來了一場春節年俗盛宴,讓大家近距離感受門神年畫的魅力,有內涵、有顏值、有潮流、有年味,讓傳統文化潮起來。過新年貼門神驅邪闢鬼助功利,降吉祥,現在,官道巷為大家帶來沉浸式門展,你可以看到門神巡遊、參觀門神展覽,體驗門神年畫製作,讓遊客獻上一場傳統民俗的饕餮盛宴,感受年畫中的傳統中國年。時間: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地點:官道巷民俗文化小鎮廣場8號2.
  • 周子雷:陶笛千年傳風雅
    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一位臺灣陶笛製造商,從此明確了自己的人生定位。「在臺灣,陶笛是很普及的一種樂器,幾乎30%的人都會演奏。小學、中學幾乎人手一把,也有過萬人同時演奏的壯觀場面。中國的陶文化源遠流長,看到陶笛,很多人會聯想到我國很古老的樂器——壎,所以在臺灣和香港,陶笛的別名叫洋壎。但在內地提起陶笛,很多人會覺得陌生。」
  • 太原周邊官道巷重現明朝集市,玩不膩呆不夠,50元就可吃到扶牆走
    官道巷主街道還原了鄉村的建築風格,重現了明代集市風貌,數不清的地方特色美食讓人看的眼花繚亂,這裡除了山西本地的特色小吃之外,還有地鍋饃,驢羊肉火燒,炸泥鰍等全國各地知名小吃。在官道巷裡,還有很多簡易的作坊供遊客體驗,比如辣椒、粉條、香油等等。油鹽醬醋、石磨麵粉、手工掛麵、粗布衣裳,官道巷匯聚了很多古法製作工藝,使遊客近距離體驗中華民族千年農耕文明創造出的智慧,感受那份古樸,品嘗那份甘醇。窄窄的巷子,青石磚鋪地,掇一條長凳,坐在涼棚下,品一碗天南地北的風味小吃,那是一種從肚腹到心靈的滿足感。
  • 非遺傳承人趙亮編寫陶笛教材
    趙亮廈門晚報訊(文/圖記者 龔小莞)昨天下午,趙亮《校園陶笛實用教材系列:我愛吹陶笛》新書發布音樂會在外圖廈門書城舉行。趙亮為廈門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系教師,2009年獲非遺項目「古壎演奏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稱號。趙亮說,這本教材凝結了他多年來在陶笛教學、推廣、宣傳過程中的一些經驗。陶笛是陶土類閉管吹奏樂器,前身是7000多年前的古壎,頗具歷史文化價值。陶笛小巧靈便、外形多樣,音色空靈動聽,並且簡便易學,因此擁有不同年齡的愛好者,逐漸成為生活中常見的樂器。
  • 千年陶笛吹進大劇院
    本報訊(記者羅穎)7月17日,國家大劇院將舉辦一場「千年風雅——國際陶笛名家音樂會」。此次音樂會以中國大陸地區陶笛大師周子雷為主,並特邀臺灣地區陶笛大師劉永泰、義大利陶笛大師喬治·帕契歐尼和日本陶笛大師大澤聰等人參加,這也是陶笛藝術首次在國家大劇院展演。陶土樂器起源於中國,陶笛距今已有七千多年的歷史,此次陶笛音樂會以客家土樓文化為背景。
  • 千年官道——茅竹嶺
    千年官道——茅竹嶺文&圖 張崇珍是古代永強去往溫州的陸上主通道,更是一條歷經滄桑的千年古道!在白樓下村茅竹嶺古道入口處,有兩座金碧輝煌、雕梁畫棟的宗教建築緊挨在一起,分別是二聖觀和太陰宮。這就是古代官道的重要標誌,官道是指由國家出資,為方便外地官員順利辦事而修築的公路,不同於一般的民間古道。古道兩旁儘是數不清的古樹名木,遒勁蒼老、華蓋盤鬱、蔽陰匝地、古韻盎然。
  • 陶笛:隨身攜帶的悅耳動心字號
    那是在麗江束河古鎮的一天,聽納西族老人在涼亭裡吹奏悠揚的納西古樂,一曲又一曲,遊客歇歇走走,其中有一個外國老頭一直微笑地坐著,饒有興趣地聽了半天。真正讓我關注這個樂器卻是近兩年在北京,文藝青年扎堆的798藝術區和南鑼鼓巷街頭,開始出現陶笛的身影。記得陪著朋友在798閒逛的那次,無意中看到一群年輕人歡聚在一起,用陶笛自由K歌,他們的快樂感染了我,不由得就停下了腳步。聽得入神時,發現有人招呼我試試,隨手遞給我一支陶笛,教了我簡單的方法,入門確實不難,但要吹好卻並不簡單陶笛指法多樣而且不容易找好音準。
  • 古壎非遺傳承人培養計劃在廈門啟動
    一度瀕臨失傳的這一中國古樂器,在今年國慶、中秋「雙節」期間傳出好消息:6日,古壎非遺傳承人培養計劃在廈門啟動,一批古壎熱愛者前來遞交拜師帖。為推進古壎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承與發展,該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之一的廈門大學音樂系教師趙亮團隊精心策劃並推出此次「古壎非遺傳承人培養計劃」,將在海內外選拔真正熱愛古壎藝術的學員,借鑑傳統師承方法,予以重點培養,為古壎非遺項目傳承事業儲備優秀人才。1983年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的趙良山先生,在經過艱辛探索之後,以一曲《哀郢》將絕響已久的壎搬上北京舞臺,引起業界轟動。
  • 全國首位陶笛專業課老師趙亮:用陶笛推動壎在大陸地區的傳承有利於...
    全國首位陶笛專業課老師、福建省陶壎陶笛的傳承人趙亮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陶笛雖簡單但不俗氣,他想吸引更多的年輕人來學吹陶笛,加深他們對陶土樂器的認同,從而更好地弘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據介紹,作為大陸的傳統樂器——陶笛這一名字最先從臺灣傳出,是經過古壎的發展和衍變而來,因為對壎不了解,所以才會有「陶笛」這一名字的產生。
  • 土樓與陶笛結合 "國際陶笛名家音樂會"獻視聽盛宴
    中新網福州7月18日電 (盧基瑩)《客家土樓 千年風雅——國際陶笛名家音樂會》17日在國家大劇院傾情上演。千年客家土樓與千年陶笛交相輝映,讓中國傳統「兩土文化」完美結合,為觀眾帶來一場意想不到的視聽享受和盛大的聽覺盛宴。
  • 引領中國陶笛風,評陶笛大師周子雷
    周子雷先生是陶笛大師,其實,周子雷先生還很非常年輕,但是,若論起陶笛藝術成就,周子雷那可絕對是大師級人物,國寶級陶笛大師,在國際陶笛音樂界內也是響噹噹的大家。千年風雅》,開創了中國陶笛演出歷史的壯舉,使中國陶笛開始在世界上有了立足之地。
  • 引領中國陶笛風,評陶笛大師周子雷
    周子雷先生在演奏陶笛說周子雷先生是陶笛大師,其實,周子雷先生還很非常年輕,但是,若論起陶笛藝術成就,周子雷那可絕對是大師級人物,國寶級陶笛大師,在國際陶笛音樂界內也是響噹噹的大家。2012年 1月12日,周子雷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與維也納雷哈爾交響樂團合作演繹個人作品《千年風雅》,開創了中國陶笛演出歷史的壯舉,使中國陶笛開始在世界上有了立足之地。2014年8月21日,周子雷與日本陶笛演奏家宗次郎、義大利陶笛樂團,在國家大劇院舉辦"來自泥土的呼喚"世界名家陶笛專場音樂會,產生了重大影響。
  • 陶笛《 深谷幽蘭》
    陶笛《 深谷幽蘭》   深谷幽蘭   藝人|周子雷 專輯|千年風雅
  • 「國際陶笛名家音樂會」北京上演
    「國際陶笛名家音樂會」北京上演 2011-07-19 | 來源: 中國新聞網   《客家土樓 千年風雅——國際陶笛名家音樂會》17日在國家大劇院傾情上演。千年客家土樓與千年陶笛交相輝映,讓中國傳統「兩土文化」完美結合,為觀眾帶來一場意想不到的視聽享受和盛大的聽覺盛宴。
  • 古壎非遺傳承人培養計劃在廈啟動,擬在海內外進行選拔培養
    近日,廈門文化藝術界傳來一個值得期待的好消息,古壎非遺傳承人培養計劃正式啟動,國內一批古壎熱愛者來廈遞交拜師帖!這個一度瀕臨失傳的中國古樂器有望迎來一個新生命時期。在他的編曲、演繹下,古壎不僅能還原遠古的千年之音,還能與西方古典音樂相融合,甚至可以演奏出具有現代感的新民樂。
  • 廣東遂溪千年官道 高腳牛車留下時代印記
    記者近日採訪遂溪縣嶺北鎮千年古村調豐村時,在調豐橋東邊看到一段見證了古代軍需物資運輸、軍隊調防、官員謫遷、信件傳送等歷史的的千年官道。  該古官道遺址長不到50米,寬約2.1米,呈不規則的「S」型,都在玄武巖石坡上,周圍榕樹婆娑,道路的一頭沒入河裡,另一頭已被新建水泥公路覆蓋,不知去向,若不是旁邊豎立的碑記還在訴說著往昔的喧囂,誰也想不到這裡曾經也是車水馬龍。
  • 陶笛吹出時光倒流的幻覺
    原來,他吹的那首曲子叫《故鄉的原風景》,是日本陶笛大師宗次郎的代表作,唯美如同天籟。先練氣息再練指法  近兩年,陶笛成了文藝青年們最喜歡玩兒的一種樂器。在北京的798藝術區和南鑼鼓巷街頭,不時就有一群年輕人歡聚在一起,用陶笛自由K歌,用簡單的快樂感染路人,使人駐足。  據了解,同一款陶笛隨著指法的變化可以吹出不同的調,用以表現不同的樂曲。
  • 80後陶笛店老闆楊蕊:小小陶笛「吹」出創業樂章
    楊蕊介紹,陶笛攜帶方便,最少6個孔,最多19個孔,如同口琴一樣吹奏門檻不高,屬於「1分鐘入門,3分鐘學會」的樂器。  2009年從許昌學院器樂專業畢業後,楊蕊到浙江嘉興一家製作陶笛的公司上班,銷售、演奏和檢驗陶笛。  「一開始我沒見過這種樂器,後來我發現小陶笛聲音清脆、嘹亮,大陶笛則低沉、婉轉。工作壓力大的時候,把陶笛拿出來吹一吹,煩惱就減輕不少。」
  • YGZ鈞窯陶笛 魅力首發
    ,從全國各地及海外精心選取各類土來窯燒陶笛,同時YGZ陶笛在多年的陶笛製作研發領域有著豐富的製作技術和完善的國際標準,每一支陶笛都是經過上百次的反覆校音及測試的,每一款陶笛都由葉光照親自監製試吹確保到您手上的每支陶笛都是完美的陶笛,同時YGZ陶笛立足傳統文化的發掘,將更多創意都融入到了陶笛的製作領域,目前推出了:素燒款、彩釉款、裂變紋、天然大漆、國風甲骨文款式陶笛供愛好者選擇,而更多形制的陶笛還在不斷的創意研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