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6日,數百名書法博士的作品在新加坡展出,參展的作者是來自全國20多所高校的書法專業博士生,或者是從事書法專業博士後工作的專家學者。
看到這個消息後,孤陋寡聞的小編就納悶了,從啥時候起學書法也能獲得博士學位了?帶著一顆好奇心,小編又在網上查閱了相關資料,這才發現,國內現在已經有20多所招收書法專業博士生的專業院校,輔導老師不乏曹寶麟、陳振濂、黃惇等當代書法名家。
有的網友會問了:以這種方式培養書法人才是不是有效呢?獲得博士學位以後是否就能達到書法家的標準了呢?針對這個問題,啟功先生在很早以前就表過態:瞎掰,寫成啥樣算博士?啟功說的也有道理,書法水平本來就沒有一個絕對客觀的評定標準,如果寫得好就是博士的話,那王羲之算啥學歷?


據說,當時歐陽中石先生就曾試圖勸說啟功先生招收書法博士,啟功先生回了一句:「你告訴我,什麼樣的字是碩士的字,什麼樣的字又是博士的字?拿什麼標準去評判?」就因為這個,啟功先生直到去世也沒有招收一個書法博士的學生。
啟功先生說得對不對呢?當然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自古以來,書法就很少和學歷掛鈎,王羲之寫的那麼好,也只是獲得了「書聖」這個榮譽稱號,如果換作現在的話,王羲之最低也得是個書法專業的博士生導師,只是我們不知道王羲之願意不願意幹。



再者,這種教科書類型的專業培訓能培養出書法家嗎?有可能,但不絕對。大家都知道,書法水平的高低,不僅僅是體現在可以衡量的技法方面,還要求書者具備相當的才情修養、文化底蘊、自己對藝術的獨特審美等等方面。如果單靠填鴨式的教學的話,恐怕很難成功。就像清代的劉熙載所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

舉個例子,幾乎每個高校裡面都有中文專業,那麼,中文專業的博士生就能成為作家嗎?當然不是這樣。文學如此,書法也是同樣。
只不過,我們在看待這個問題的時候,也不要那麼片面,不要一說起書法博士就和書法家掛上鉤。我想,高校之所以招收那麼多書法博士,也不是為了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的王羲之的。



書法藝術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它也有它自己的發展路徑,其間也積澱了數之不清的良品佳作。為了讓這些屬於我們的寶貴財富傳遞下去,健康發展,可不只是動動筆寫寫字那麼簡單,還真的需要一大批類似書法博士這樣的專業人才去探索研究。
從這個角度上講,書法博士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對書法藝術的健康發展也是大有益處的。小編唯一擔心的是,如果書法水平不過硬,如果對書法的審美不夠細膩,如果體會不到古人書法的妙處,這些研究,又該從何處落腳呢?如果單純地自說自話,落實不到實處的話,我想,這種研究工作的意義就會大打折扣了。


最後,小編要強調的是,啟功不贊成書法博士的教育工作是有道理的,畢竟,實踐才能出真知。換個角度說,書法博士的存在也是有積極的一面的,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這也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本文中展出的圖片,均出自書法博士之手,大家看後也評論一下,這水平怎麼樣?能擔得起書法博士這個稱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