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文藝工作者們個個等待著春暖花開、戰勝疫情後以最好的藝術呈現給全國人民。而「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川劇變臉藝術大賽總決賽啟動儀式」就在此時排除萬難順利拉開了帷幕。他本人也非常支持年輕演員們的這股衝勁兒,支持今天成都演藝協會川劇變臉專業委員會的成立並向大家表示祝賀。川劇是四川人的驕傲,川劇變臉是巴蜀文化的靈魂。
-
張業寶收徒 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見證
2019年7月22日11時18分,知名傳統文化學者、彭派變臉第三代傳承人張業寶在成都青白江大唐蓉和酒店舉行了隆重的收徒儀式。收徒現場,中國國匠大師、中國玉璽第一人楊保忠先生和著名肖像詩人、書法家閻大樹先生及張業寶的師爺、世界著名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先生,分別擔任今天收徒儀式的引師、保師、代師,一同於臺上就坐並致辭。
-
陶秀華:讓川劇變臉藝術在臺灣傳承
1996年,成都川劇院演員陶秀華為愛嫁來臺灣。按照臺灣地區相關規定,大陸配偶沒有拿到身份證前,是不能工作的。所以來臺後,陶秀華不僅需要適應新環境,還要適應無工作、無表演的生活。好強的她從未放棄舞臺夢,在臺灣拿到身份證後,馬上重新站上舞臺。
-
川劇變臉大師彭登懷見證張業寶收徒
中新網四川新聞7月23日電 (記者 何浠)知名傳統文化學者、彭派變臉第三代傳承人張業寶22日在成都青白江舉行了隆重的收徒儀式。
-
成都滑翔傘「發燒友」4200米高空展示川劇變臉
4200米高空展示川劇變臉 成都滑翔傘「發燒友」摘得飛行節銀牌 高原飛行空中變臉 成都飛友讓川劇飛起來 2018年的伊卡洛斯國際飛行節落戶祁連山,從7月12日到15日,來自全球的滑翔傘、熱氣球、化妝飛行、動力傘、翼裝飛行等愛好者聚集在高原之上,這個1974年誕生在法國的飛行節也是飛行者的嘉年華。
-
川劇變臉:"國寶"的危機
變臉大師彭登懷以25秒變14張臉譜,變回本臉後還原回4張的成績,打破了1998年以25秒變12張還原3張的紀錄,並被載入《金氏世界紀錄大全》。 □本報記者 錢昊平 北京報導 收徒儀式上的一番話把68歲的王道正推入了一個輿論旋渦。 王道正,一名四川省川劇院退休演員,在川劇界有「變臉王」之稱。
-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變臉傳承單位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學校
記者十三問讓你全面了解國粹變臉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長嘴壺表演記者問1: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學校是如何傳承川劇變臉的答: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學校是由中國川劇變臉大師、巴蜀變臉王黃磊老師創辦,變臉大師黃磊老師多次被黨和國家受邀到CCTV中國中央電視臺做川劇變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題採訪;黃磊老師創辦巴蜀文化川劇變臉培訓學校主要是為弘揚國粹藝術精華為宗旨,變臉藝術大師黃磊老師說川劇變臉是我們中國的國粹
-
川劇變臉 藝術傳承者 王孝兵
(權威資訊)被定為國家二級機密的川劇變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我國的國粹,在川劇中是很絕的一門技藝。演出精彩而風靡國內外,是歷代川劇藝人共同創造並傳承下來的藝術瑰寶。王孝兵,著名的世界川劇變臉藝術大師彭登懷先生的親傳弟子。得名師指導,繼承衣缽。
-
成都即將消失的民間藝術,街頭巷尾難尋蹤影,曾人氣不輸川劇變臉
導讀:去成都,我們會找一個老茶館,最好是可以一邊看川劇「變臉」,一邊喝著茶享受成都市井生活。川劇「變臉」,儼然已經成為成都文化的一個符號。不過它也曾面臨著失傳的境地,在多方的保護和傳承之下,川劇「變臉」得以繼續,現如今提到「變臉」,都知道是川劇中的招牌路數、看家絕技,所以在去成都旅行的時候也會在街頭巷尾尋找有川劇「變臉」的劇院或者茶館。其實在成都街頭巷尾曾經還有兩齣好戲,它們的人氣不輸川劇「變臉」,只是現在很難再尋到蹤跡。
-
詳解川劇與川劇變臉
再加上清朝末年,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新建起一批較為正規的劇場(當時叫"茶園"、"戲園")之後,高、昆、胡、彈、燈等劇種的班社,紛紛從農村湧入大城市進行聯合經營與同臺演出,從而更增多和增強了各劇種班社間的藝術交流,他們為了生活及其藝術的發展而積極地互教互學,大膽吸收不同劇種的劇目和演唱的方法、技巧,並作試驗性的演出,等等。
-
奚孜媛參加青少年非遺文化英語演講徵集活動啟動儀式
2019年2月22日,由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主辦,北京中青盛世傳媒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大生知行科技有限公司承辦的「中華少年說—青少年非遺文化英語演講徵集活動」啟動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中華少年說,等你來挑戰」,奚孜媛還作為現場外景小主持人,採訪了前來參加啟動儀式的部分嘉賓!啟動儀式上,共青團中央網絡影視中心黨委常委、副主任張健為,北京大生知行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黃佳佳,主辦方代表等先後發言。表演小嘉賓們現場給大家帶來川劇變臉等精彩節目。
-
中國神奇的傳統藝術:川劇變臉
我們了解過中國的傳統的京劇臉譜藝術,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比臉譜更神奇的中國傳統藝術,川劇變臉。川劇是中國的傳統戲劇之一,流行於民間,深受人們喜愛的表演之一。如果你現在去四川的話,依然可以看到這項民間藝術。
-
川劇「變臉玩偶」將走出川門
【中外玩具網12月13日訊】川劇變臉是四川一絕,堪稱中華藝術之瑰寶,川劇變臉結合玩具,會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呢?近期,一款川劇「變臉玩偶」(Face-Changing)在國內玩具市場迅速躥紅,成為不少廠商熱議的話題。
-
2017「成都禮物」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大賽結果出爐
昨日,由成都市旅遊局、成都市博覽局及成都文旅集團指導,勵展華博主辦的2017「成都禮物」旅遊商品創意設計大賽,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舉辦盛大的頒獎儀式。據悉,本次大賽共有50件作品脫穎而出,分別獲得了金獎、銀獎、銅獎、最具市場潛力獎、最具創意獎、最具網絡人氣獎、最受觀眾喜愛旅遊商品獎及優秀獎等獎項。
-
川劇變臉在臺有了傳承人
「臺灣人將川劇變臉當作一門特殊技藝,我要讓它在臺灣傳承發展下去。」她說。1996年,成都川劇院演員陶秀華為愛嫁來臺灣。按照臺灣地區相關規定,大陸配偶沒有拿到身份證前,是不能工作的。所以來臺後,陶秀華不僅需要適應新環境,還要適應無工作、無表演的生活。好強的她從未放棄舞臺夢,在臺灣拿到身份證後,馬上重新站上舞臺。
-
川劇變臉與笑傲江湖,變臉王彭登懷技驚四座,天王巨星拜他為師?
說起劇中餘滄海的扮演者,絕對算得上是一位「變臉大師」!他就是四川藝術職業學院教授、四川省明星聯合會會長、中華絕技藝術團團長—彭登懷!說起川劇變臉,那可稱得上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周恩來總理曾親點列為國家二級機密的傳統文化藝術。由此開始,川劇變臉就成為了受保護的「不傳之秘」。
-
走進神秘的川劇變臉
今有川劇變臉千變萬化,神秘莫測。巴蜀四川,向來兵家必爭之地,地勢險峻,氣候溼熱,因此也是奇珍異獸經常出沒之地。傳說最初,人們是為了嚇跑野獸,用顏料塗抹面部,扮作猙獰之態用來防身。隨著風俗的潛移默化逐漸演變成了富有紀念意義的臉譜,每逢豐收佳節便以此為儀式慶祝民間節日。
-
川劇變臉的絕技
藝術競賽右三圖,川劇表演藝術家康子林(圖片來源網絡)清末民初,川劇進入了一個興盛時期。從此,「開慧眼」就成了川劇的絕技之一一直保留了下去。後來,成都流傳一句俗話,叫作「曹黑娃的天旋子、地旋子,當不得康子林的踢尖子」。可是康子林卻不這樣想,他知道曹俊臣闖蕩江湖多年,在資陽河跑碼頭,睡戲臺,見多識廣,又到川東發展,掙得「曹大王」的名聲,必有絕話。
-
範曉萱即將成都開唱 個唱融合川劇變臉(圖)
範曉萱成都個唱融合川劇變臉 「我的『一起來一起』巡迴演唱會,5月28日即將於成都開唱!目前正在緊張的排練中,我還有一些緊張,希望將最好的演唱帶給成都的歌迷!」範曉萱在彩排空隙,提前通過媒體告訴她現在的狀態。
-
小學生跟著大師學川劇變臉
「天府之國山水靈,川劇變臉技藝精……」神奇的川劇變臉,早已成為四川的一張國際名片,並與可愛的國寶大熊貓齊名,是來川旅遊者必看的兩種最具地方特色的自然和文化元素。 5月15日,彭登懷川劇變臉藝術傳承班在七中初中附小建立——經過嚴格篩選,30名七中初中附小1-3年級的學生成為首批學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