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博社記者/覃蕾)1995年,琅勃拉邦被列入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產名錄。25年間,在古城的維護與旅遊開發上,琅勃拉邦有諸多可供分享的經驗,但同時也面臨諸多棘手的問題。在近日舉行的第15屆中國—東協文化論壇上,寮國琅勃拉邦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副主任森通·略揚作了有關分享。
寮國琅勃拉邦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副主任森通·略揚通過視頻在中國—東協文化論壇上發表主旨演講保持原樣還是開發新項目?
琅勃拉邦作為寮國第二大城市,是該國經濟的重地之一。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一樣,琅勃拉邦也同樣面臨著是保留城市原樣還是開發新項目的問題。雖然寮國政府極力主張保持原樣,但是部分地區開發新項目趨勢卻是不可避免。
據森通·略揚介紹,當地以及外來開發商們想在琅勃拉邦城開展新項目,需要通過當地政府的以下申請流程:首先向琅勃拉邦世界遺產保護辦公室提交申請;再由該辦公室向地方遺產委員會提交報告,然後由地方遺產委員會向國家遺產委員會上報;最後由國家遺產委員會批准。
王宮博物館是認識琅勃拉邦的最好開始而對於琅勃拉邦古城管理和維護工作,寮國一刻也沒"閒著"。近年來,寮國琅勃拉邦世界文化遺產辦公室主要圍繞以下四點展開相關工作:一是成立琅勃拉邦建築示範項目;二是重新規劃和建設琅勃拉邦城區;三是加大文化遺產宣傳力度,增強群眾保護意識;四是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成立建築示範項目成為琅勃拉邦世界遺產保護辦公室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森通·略揚說,"該舉措主要對建築群進行了維護和修復,通過使用傳統材料和傳統技術來保ww持建築原有功能,同時保護環境並充分利用和發展本地材料和有關技術。"
對於此舉,森通·略揚認為,如果沒有足夠的世界文化遺址保護經驗,該辦公室就需要從一個典型的範例入手。當地居民若想修復或建造房屋、做生意等活動,就必須遵循示範項目的有關規定,並且新建、修復的建築風格必須與舊建築風格相協調。
香通寺又名琅勃拉邦皇宮寺院,由塞塔提拉國王於1560年建造雖然寮國政府和當地居民、開發商已經達成了共同保護的意識,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外來企業和外國遊客並不了解當地相關法律法規,甚至出現"違規"活動。對此,森通·略揚說道:"我們必須提高文化遺產地區的宣傳力度,增強文化遺產保護意識,這不僅對於本國內的群眾,對於外來投資者也是一樣的。在當地從事商業活動是允許的,但必須尊重當地的法律法規,尊重以及融入當地的文化與習俗。"
布施,也成為了寮國的文化遺產一種體現。守護琅勃拉邦有挑戰,也有機遇
琅勃拉邦民風純樸,自然生態保護完好,被公認為東南亞傳統與殖民風格保存最為完好的城市,是西方遊客追求的"世外桃源"。雖然寮國是世界最不發達地區之一,但是其文化底蘊卻是十分"雄厚"的,而寮國政府也在尋求各方力量來守護這片"世外桃源"。
森通·略揚指出,目前琅勃拉邦世界文化遺址所面臨問題:一是修復建築預算資金不足。部分氣勢恢宏的建築年久失修,但業主們又無力修復。該辦公室也沒有足夠的預算去幫助他們;二是保護琅勃拉邦古城與當地發展規劃相衝突。當地居民大部分居民通過新建房屋希望提高生活品質,但當地政府則希望建築物保持原狀。
對於上述勃拉邦所面臨的問題,琅勃拉邦世界遺產保護辦公室也在積極尋求最佳的解決方案來解決這些問題。森通·略揚說道:"在過去的20年裡,我們曾經和法國開發署(AFD)、亞洲開發銀行、韓國文化基金會合作等機構和組織。他們為我們的示範項目和修復項目提供資金支持的同時,還為我們提供國際水平的文化遺產保護培訓。"
據悉,亞洲開發銀行、歐盟在2019年分別為幫助寮國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可持續發展以及流域管理項目"提供45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約2.94億元)、400萬歐元(折合人民幣約3199萬元)的無償贈款。該項目用於改善寮國北部四省(華潘、琅勃拉邦、沙耶武裡和川曠)人民生活質量和建築升級改造。
森通·略揚建議寮國政府積極開展國際組織的合作,不僅和國際組織進行合作,還和非政府組織的合作。他認為,不同機構的合作對於琅勃拉邦古城的保護工作是十分有利的。
來源:東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