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印良品的「空性」哲學

2020-12-13 虎嗅APP


日本文化研究所曾經做過這樣一個調查,它研究了在橫跨一個世紀5個不同代際之間的人群,對於無印良品、優衣庫和GAP,三個品牌的喜愛程度的差異。大家會發現,其實這5代人對於無印良品、優衣庫和GAP的喜愛程度都很高, 但是與優衣庫和GAP不同,無印良品受到了5代人的喜愛,而且這個喜愛程度是逐代遞增的。


設計總監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說過一段話,裡面說很多人對於無印良品其實抱有潛在的好感,產生好感的理由卻各有不同。有的人覺得它符合生態學,也有人鍾情於它便宜的價格,還有人喜好簡潔的設計,甚至還有很多人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愛用無印良品。


所以到底是什麼使得無印良品能夠獲得這樣將近一個世紀5代人的喜愛呢?抱著這樣的問題,我們開始了這個案例研究。在這個案例研究裡,我們希望從三個角度給大家一些啟發。


第一,廣度。我希望這堂課能夠讓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MUJI,不僅是MUJI中國乃至MUJI全球。第二,高度。我們希望帶大家一同探索MUJI的設計哲學的高地。第三,深度。我們希望深入探討MUJI商業成功背後的因素。


繁花落地回歸平靜:MUJI的誕生


1979年,日本經濟超過蘇聯,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1987年日本人均GDP一度超過美國,達到了接近2萬美元。


今天案例的主人公MUJI正是誕生在這樣一個「夢幻年代」。


據稱,當時一位典型的日本職員生活狀態是這樣的:下了班之後,他們結伴去銀座就餐,吃著澳洲的龍蝦,品嘗著英國的威士忌。周末他們相約一起去打高爾夫。據當時的媒體報導,那個時候全球70%的LV,都是被日本消費者買去了,全世界都是日本人的度假村,而東京的地價,足夠買下整個美國。



繁花之下並非毫無隱憂。


1979年石油危機爆發,日本受到波及陷入能源危機。


是繼續奢侈消費,還是開始理性消費,反消費主義悄然而生。MUJI創始人堤清二敏銳地捕捉到了這一信號,在物質豐盈導致的消費泡沫背景下,堤清二發起了讓消費回歸生活真相的商業模式,MUJI由此誕生。


堤清二 MUJI創始人


在堤清二看來,MUJI倡導的消費觀,就像人們在飽食蛋糕、肥鵝肝之後,吃一碗可口的茶泡飯,回歸簡單。


MUJI當時的兩個爆款產品,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這一理念。


1、碎香菇。



在當時的日本,香菇需要被精挑細選後放在精美的包裝裡面銷售。但堤清二發現,當我們做高湯、做菜的時候,如果香菇是碎的,其口感和營養價值並無任何差別。於是他把香菇切片進行售賣,這樣即使那些碎掉的香菇也得以以一個相對合理的價格,送到每家每戶的廚房當中。這件商品傳達出MUJI的三大理念——精選材質、修改工序、簡化包裝。


2、鮭魚罐頭。


在繁華期的日本,講究的日本人吃鮭魚只會吃魚身中間那一段。但是MUJI做了一個海報強調,鮭魚的頭和尾,也是鮭魚的一部分,並推出了一款包含頭尾的鮭魚罐頭。在此基礎上,MUJI打出了一個口號叫做「有理由的便宜」,告訴消費者,MUJI正在以一種不影響品質的合理方式,來降低產品的價格,達到性價比的最優。


這些消費觀在當時的日本市場得到了很好的反饋。1983年,MUJI在東京青山開設了第一家直營專賣店。1989年,株式會社良品計劃正式成立。1990年,無印良品正式獨立經營。


然而真正讓MUJI迎來大發展的,還是在90年代初日本經濟泡沫破滅之時。在消費降級的大環境下,MUJI的業績勢如破竹,到2000年,公司業績突破千億,在東證主板上市,無印神話就此拉開大幕。


2003年,松井忠三接手MUJI後,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2004年之後MUJI的發展就進入了快車道,並開始在海外大放異彩。2019年底,MUJI在全球擁有970家各類型的門店,收入規模達到了4387億日元,成為享譽全球的生活方式品牌。


所有的商業成功,都有跡可循。一個40歲高齡的日本生活方式的消費品牌,是如何做到全球大放異彩的呢?


《吳曉鵬談消費:產品主義的復甦》中的一段話給了我非常大的啟發。


他說,品牌最強的力量不是說服力,而是感化力。MUJI不是設計美觀、功能良好、打造概念之類的原因,而是觸碰到人類長期以來累積的智慧集合。


那麼MUJI究竟是觸碰到了什麼樣的人類智慧的集合,才產生了如此強大的跨越時代和流行的產品感化力呢?


MUJI的設計哲學:空生妙有


日本禪學思想家鈴木大拙曾經說過,禪宗思想對於日本設計的影響深遠而廣泛。日本人最擅長的是用直覺把握最深的真理,並藉由表象將此極為真實地表現出來。


MUJI的起源,其實和日本禪宗也有非常深遠的關係。


禪宗思想起源於印度,自1192年傳入日本,引起了當時武士階層們的追捧,後衍生出茶道、花道,甚至很多經商哲學。明治時代之後,禪宗開始西行,並開始大大地影響了西方人的精神世界,比如年輕時的賈伯斯機緣偶然下讀到日本禪師鈴木俊隆《禪者的初心》而打開了禪宗的禪修的大門。



而MUJI捨棄了追求潮流的形式理念,所體現出的樸實無華的設計美學,高度契合了禪宗的擺脫行跡、明心見性的精神。


比如MUJI一代設計師田中一光的作品。如果非要用一個詞來概括田中一光的風格,「樸實」再恰當不過。



再看MUJI二代設計師原研哉的作品,關鍵詞「空性」、「無」躍然紙上。



「地平線」系列海報是「無印良品」在2003年時發布的一系列海報。「地平線之上空無一物,卻蘊含所有」,海報不只傳達了「無印良品」的品牌理念,也傳達了「無印良品」的生活哲學,即「無,亦所有」。 


2005年,MUJI推出這組銀閣寺茶室的海報。



在海報中,空曠的茶室中僅僅放了一個MUJI的茶碗。原研哉對此解釋說,我不希望在自己的設計裡面塞滿信息,不希望讓人們目不暇接,我希望人們把自己有的感覺全部打開去面對它,我希望能夠創造這樣的氛圍,這是向人們傳達美好的方法。


岡倉天心《茶之書》裡面也曾經說過,茶室就好比一個「空的容器」,茶道的本質就是要考究在這空空如也的茶室當中放入何物,以期待達到何種狀態。


最後我們來聊一聊,「空」是什麼?在原研哉看來,「空」是看似空無一物,卻可容納百川,以能夠接受多元解讀的向心力為核心,讓人們可以寄託自己的各種期待。


而禪宗教義中,空是流變的本性。禪宗教義認為人的煩惱就在於對「空性」的不理解。萬事萬物都是因緣和合而起,而煩惱卻恰恰來源於期待恆常。所以說《金剛經》裡說過一句話,叫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也就叫「無住生心」,才可明心見性,得大自在,這裡的「大自在」就是高度的自由。



帶著這樣的思考,當我們回想MUJI商品給我們帶來的感受時,似乎又有了新的感受。設計質樸、功能極簡的MUJI,其處處散發的「空性」就在於讓我們在使用它的時候,也能夠獲得一種類似「無住生心」的高度自由。


MUJI的設計美學:無處不在的「留白」


說完了設計哲學,我們還需要了解在設計哲學之上,設計美學是如何被構建出來的?這裡我們有一個關鍵詞叫做「留白」。


留白的概念,始於中國國畫。比如南宋馬遠的這幅《寒江獨釣圖》,畫中只畫了一葉孤舟和一個釣叟,畫家並沒有畫水,卻讓你感覺到滿幅皆水。



而留白作為美學的基礎,已經融入日本藝術和生活的點點滴滴。


比如原研哉在《白》這本書中提到了長谷川等伯的《松林圖》。這幅畫中並沒有去畫「霧」,但通過松林的淺淡讓我們感覺到霧氣繚繞。



再如意外設計的這盞滿月燈。如下圖所示,滿月燈在一個圓圓的容器裡面留了一個小孔。你可以隨意採摘當季的樹枝放進來,形成自己喜歡的滿月燈。它把創作的部分留給了用戶,用戶通過和產品的互動,帶來了全新的產品。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天堂,恰恰是留白的魅力。



坐禪是禪宗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修習方式。坐禪是我們要坐下來集中精力去思考一個事情嗎?恰恰相反。坐禪要求我坐下來大腦放空。通過思維留白放下對二元世界的執著,從而超越定義,實現高度自由。所以坐禪的本質是思維留白。


回到MUJI,其實我們可以看到,MUJI的留白不僅僅體現在它的產品設計中,它的留白思維還體現在方方面面,甚至構成了整個公司的底層哲學架構。


1、品牌留白 :去除一切品牌展示的元素。



MUJI把自己的商品定義為功能部分+品牌部分。MUJI在商品的品牌部分選擇留白,給予客戶高度自由的同時,選擇在功能部分加大投入。MUJI的品牌留白,讓消費者對這樣的商品產生了高度好感,從而使它成為超越品牌的品牌。


2、營銷留白:和追求流行、追求個性化的品牌相反,MUJI打造的是一種追求普通的產品風格。


通過不設目標,找尋最大公約數,為大多數認為的「好」進行商品開發,不過度地配合每個人或每個文化。這種營銷留白,也為MUJI收穫了個性品牌之外的最大市場。



3、定位留白: 既不獻媚也不遠離,MUJI通過和目標客戶喜好之間的留白,致力於做出「不管是誰,身處何方,都可以使用的商品」。



4、色彩留白:通過白色和原色的色彩留白,MUJI致力於讓用戶專注到產品功能和質量本身。

 


5、功能留白:通過功能留白,讓使用者可以自由發揮。


舉個例子,右邊這個品牌的刀具,通過設計構造出特定的弧線和握法,區分於其它的品牌,並且能夠滿足特定消費者在特定用途中的極致體驗;左邊無印良品的刀具是非常平整的,消費者能夠握住它任何一個地方,從而在任何地點,任何用途中去自由地使用。



按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的解釋,MUJI的理想是它生產出來的商品,一旦被消費者接觸到,就能夠觸發一種新的生活意識,這種生活意識最終啟發人們去追求更為完美的生活樣式,這就是為什麼原研哉將他的產品稱之為「容器」的原因。



因為無處不在的留白,MUJI成功地塑造出這樣一種感覺——即便是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也通過一些不設限的設計去放空自己,尋找生活的高度自由。


走到這裡,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其實這個跨越時代的底層訴求,就是我們人類內心深處,對高度自由的嚮往。無論是通過禪宗的意境也好,留白的設計也罷,MUJI的成功就在於,通過空生妙有的設計哲學,對這個長期不變的底層訴求做出了很好的關照。


MUJI式空性產品如何開發?


理念和哲學我都知道了,具體在產品上我們應該如何落地呢?這裡我們提出兩個思路,既要實事求是,又要擺脫形跡。


1、實事求是。



所謂實事求是,它有很多層含義。比如,我們要尊重傳統。在引進全球產品時,我們要思考,為什麼是這樣,以及如何和現代生活完美結合。


比如MUJI設計師曾經試圖引進過一個海外少數民族的支窗的棍子。但是棍子的材質引起了設計師的注意。經過問詢之後,了解到這種材質是當地所特有的一種樹木,可以長期使用而不損壞。在這樣的基礎上,設計師需要去發掘這樣一個產品和現代生活的結合點,將獨具匠心的設計融合到現代生活裡,並不斷思考如何拓寬這件產品的使用用途。


其次,實事求是還指的是「全局化思考」。如果你是一名MUJI的設計師,你不能只在商品的研發期下功夫,你還得思考這個商品的廣告、營銷,甚至清理庫存的方案和思路。



第三,實事求是,還指的是聆聽顧客的聲音。



在MUJI早期商品開發的模型中,它也有大量的用戶互動機制。比如MUJI會從自己的社群中去收集用戶的聲音、做市場調查問卷,在和用戶反覆溝通的基礎上去做新產品的開發。在商品推向市場後,MUJI還會再去收集市場反饋,不斷地去矯正產品和消費者訴求之間的匹配度,逐步完善產品設計和產品功能的實事求是。


2、擺脫形跡。



在做好實事求是的基礎上,設計師還需要做好商品組合整體的關聯和協同。


你不能把你的視野只放在自己設計的那個產品系列當中,你還需要跳出來,思考自己這件商品,如何和其他的MUJI產品產生更好的組合,形成MUJI的生活方式。



其次,不要局限任何一件產品的使用形式。比如這個手電筒,當它拿起來的時候是一個手電筒,但它放到桌面的時候,就變成了一個檯燈。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變換這個產品的使用形式。


本土化觸礁:MUJI的榮光和自救能否挽回中國消費者的心?


截止到2019年年底,MUJI在全球擁有970家各類門店,其中日本是437家,中國是273家。換言之,中國市場的門店數量,佔到MUJI海外門店數量的一半以上。


與此同時,MUJI中國也面臨著連續六個季度營收增速不斷下滑的事實。


在中國市場,MUJI雖有為數不少的品牌擁躉,但也有不少中國消費者認為MUJI中國已經失去了其在日本起步的初心。


以一個普通的方形籃為例,其在日本的售價幾乎為中國的一半,與此同時,質量上卻不及日本本土市場,讓很多中國消費者產生了一種被割韭菜的心理,甚至產生了對MUJI原先倡導的「有理由的便宜」的品牌理念的動搖。


面對這樣的情況,MUJI並非無動於衷。2019年3月,無印良品宣布要「延續對價格的審視,為中國做出改變」。MUJI在這次宣言中不僅推出了「中國需要」系列產品,對一部分產品功能進行了本土化的功能設計改造,同時這也是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的第11次降價。其次,深圳、北京都開設了MUJI Hotel,在機場設置了MUJI cafe等線下體驗店,希望通過不同的場景消費,促進營銷。


即便如此,中國消費者卻沒有那麼容易被打動。分析背後原因,本身中國人均GDP和日本人均GDP仍有差距,即便是把產品價格做到和日本本土一致,在中國市場仍屬於高價產品。其次,在無印良品節節敗退的同時,它的中國學徒們——網易嚴選、名創優品、小米優品等品牌卻在不斷攻城略地、搶佔市場。


如MUJI母公司西友集團前董事會主席兼CEO渡邊紀徵所說——


MUJI在中國的品牌現狀與在日本的品牌理念正好相反,成為了一個品牌的品牌,這完全不符合MUJI的品牌理念。未來希望中國市場能實現本地生產、本地銷售,真正實現MUJI在中國的品牌理念回歸到MUJI的設計初心。


我們也衷心希望,MUJI能夠憑藉其無與倫比的設計和理念,重新定義「有理由的便宜」,再次為中國市場的廣大消費者帶來驚喜。

                                                           


相關焦點

  • 日本5代人都喜歡的無印良品,為什麼在中國越來越不行了?
    大家會發現,其實這5代人對於無印良品、優衣庫和GAP的喜愛程度都很高, 但是與優衣庫和GAP不同,無印良品受到了5代人的喜愛,而且這個喜愛程度是逐代遞增的。設計總監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說過一段話,裡面說很多人對於無印良品其實抱有潛在的好感,產生好感的理由卻各有不同。有的人覺得它符合生態學,也有人鍾情於它便宜的價格,還有人喜好簡潔的設計,甚至還有很多人根本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只是愛用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是為何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日本_財經|名創優品|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美國|設計師|原研哉|床墊
    7月10日,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良品計劃宣布,其美國子公司已申請破產,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原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自3月17日起美國所有門店被迫暫停運營,無印良品美國業務持續虧損。
  • 日本「無印良品」輸給了北京「無印良品」
    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 無印良品、無印良品商標糾紛:侵權判定標準是什麼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此前,一審法院北京智慧財產權法院判決,良品計畫、無印良品上海公司立即停止侵犯北京棉田紡織品有限公司、北京無印良品投資有限公司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賠償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合理支出,共計40萬餘元。提起無印良品,除了人們熟知的主要經營生活雜貨等商品的日本品牌,也許少有人知道,國內也有一家生產銷售家紡用品的「無印良品」。
  • 無印良品: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
    無印良品,是幾乎所有家居用品設計師膜拜的對象,從1980年到現在,無印良品在日本乃至全球家居用品設計領域一直佔據重要席位,可以這麼說,無印良品就星巴克一樣,一直被模仿,但從未被超越。中國80後新興消費人群的崛起,帶火了很多快時尚家居、生活類品牌,比如目前店鋪遍布核心商圈的名創優品、諾米,以及KK等,我們總能從他們身上找到無無良品的影子,更不用說中國就有家搶註「無印良品」中國商標的那家企業了,蹭了多年流量,讓很多人誤以為就是正宗的日本「無印良品」。說無印良品在設計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估計沒人反對。
  • 無印良品破產保護是什麼意思 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保護原因
    7月10日,據路透社報導,日本零售巨頭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畫(yohin Keikaku Co)周五表示,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造成的影響,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破產法第11章申請破產保護,負債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不過,無印良品強調,在美申請破產不影響全球其它市場的正常運營。
  • 無印良品315曝光事件是什麼始末真相 無印良品回應全文
    3月16日消息 央視3·15晚會曝光無印良品等實體超市驚現日本「核汙染區」食品。今日,無印良品發布聲明稱,未進口及銷售任何中國政府明令禁止的日本核汙染影響區域的食品。  此次引起誤解的原因是無印良品公司所銷售的進口食品日文標識上所標示的「販殼者 株式會社良品計畫RD01東京都豐島區東池袋4-26-3」,而該信息為無印良品公司母公司名稱及其法定註冊地址,並非無印良品所售進口食品的產地。
  • 無印良品:「去品牌化」的品牌化
    無品牌?提起「無印良品」這個品牌,你第一個會聯想到哪個關鍵詞?以「去品牌化」聞名的無印良品在國內有著一眾信徒,他們希望在中國複製無印良品在日本的成功,然而這條路似乎並不好走,不僅是他們很艱辛,就連先行者無印良品在中國也沒混出個門道。
  • 解密無印良品:無印良品究竟憑什麼成功?
    無印良品是什麼?無印良品是日本雜貨品牌,是生活用品、服飾,甚至房屋建築……無印良品是生活方式,是提倡自然、簡約、質樸和循環……無印良品是企業,是從38億赤字到1620億營業額的傳奇。今天為大家推薦一本書一一《解密無印良品》,MUJI內部通用的「2000頁工作手冊」,企業運營和個人成長 的完全手冊,作為全球最佳企業,為何如此。顧客真的能設計出好產品?為何要與部門全體員工共享商談記錄?怎麼才能讓下屬自動改變意識?這些秘密由良品計劃會長 松井忠三 為你一一解開。
  • 無印良品的「空」概念及東方簡約設計簡析
    上海大學 美術學院 許鈞天摘要:無印良品的設計一直為人所稱道,文章從一個產品設計師的角度,體會無印良品的品牌,設計以及其所傳達的精神內涵與態度。並希望從無印良品的藝術總監,大設計師原研哉身上找到為本土設計的動力,看到作為東方設計人應該發揮怎樣的作用才能讓自己的作品為大眾所接受,為世界所接受。
  • 無印良品:生活美學販賣者
    除了純樸、簡約、顏值高的雜貨,無印良品還販賣什麼?自疫情期間以來的國內市場中,盒馬鮮生等生鮮業態的走勢持續良好,而無印良品也踏入了這一領域,要在中國賣起了「菜」。在十月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召開的招商發布會上,無印良品宣布將要在該商場推出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中國首店的消息。而這一項目,也是無印良品「以食為主」的最新業態之一,在宣布入駐中國之前,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帶也同樣有著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的身影。
  • 無印良品沒有秘密-虎嗅網
    岡田清常常來中國,他最有名的身份是無印良品前執行董事。20世紀80年代,岡田作為商品開發擔當,參與了無印良品的成立。>創立之初,無印良品提出的口號是「有理由的便宜」。在《無印良品世界觀》裡有一個細節:開發牛仔褲時,當時的社長今井政明對負責商品開發的人說:「為什麼無印良品要賣丹寧褲?如果僅僅是為了提升褲子銷量,我們是不會賣的。我希望你能考慮考慮,無印良品出品的丹寧褲會給現在的社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後來就誕生了追求舒適性、選用立體剪裁、以有機棉製成的丹寧褲。
  • 無印良品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原標題:無印良品在美申請破產保護 本地及馬來西亞運營不受影響 來源:聯合早報《聯合早報》7月21日報導:儘管日本百貨品牌無印良品在美國申請破產保護,但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無印良品照常運作。新加坡的無印良品(Muji)發言人答覆《聯合早報》詢問時指出,無印良品日本母公司良品計畫(Ryohin Keikaku)並不打算在美國以外地區申請類似的破產保護令,並保證無印良品在其他市場的運作不受美國的破產保護令申請影響。
  • 9個靈感來源,讓無印良品做出一個個爆品
    ,也給此後無印良品的商品開發帶來重要啟示。「這樣就好」的產品哲學無印良品誕生初始提出了「有理由的便宜」這個理念,隨後的10年間我們在此基礎上逐漸提出了「簡約」、「功能性」、「經濟合理性」等一系列的逐步進化的理念。我們認識到無印良品的理念要結合時代變遷不斷進化,與時俱進才能貼近於現在的生活。「這樣就好」而非「這樣最好」這句話,就是無印良品的產品哲學。
  • 無印良品沒有廣告、logo、代言人,它究竟是怎麼做營銷?
    正如無印良品堅持的一樣——「無論我們做什麼都是以無印良品的商品為中心,以此展現給我們的顧客。」由此可見,無印良品的體驗式營銷的關鍵點是盡力讓用戶感到便捷,用戶在無印良品店裡面可以迅速挑選到心滿意足的商品,而精緻的商品陳列,帶給用戶賞心悅目的購物體驗。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傻傻分不清,你買的東西是「山寨」嗎?
    如今,中日「無印良品」之爭落下帷幕,法院認定日本無印良品對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構成商標侵權,判令其立即停止侵權,並賠償北京無印良品公司經濟損失等共計40多萬元。判決一出,就有網友質疑:「山寨」贏了「正品」。事實真的如此嗎?此事發生後,對於企業的經營,有哪些警示?
  • 無印良品育才的「煉獄」法則 如何把員工培養成才?
    儘管無印良品店鋪銷售的商品給人一種柔和的印象,公司內部的環境卻意外地嚴苛。多數員工都會在這樣的過程中把自己磨練得越來越堅韌。這樣一來,無論遇到任何場面都能帶著一種「總會有辦法」的心情,讓自己火力全開地投入工作。培育「生在無印,長在無印」的員工在無印良品,基本上不會出現突然讓外部人員進入本部的現象。
  • 原研哉說,「無印良品就像水,只要有凹槽就有它」
    原研哉 2001 年加入無印良品,接手田中一光成為藝術總監,他是策展人,當然也是日本赫赫有名的平面設計師。在最初接手的時候,對於這樣一個已經在日本眾所周知的品牌,原研哉覺得,這裡已經沒有自己可以發揮的餘地了。後來他想通了。「我覺得,他把無印良品的接力棒交給我是想向全世界解釋無印良品的理念...這也是我為無印良品做的第一件事」,原研哉說。
  • 無印良品(Muji)貴麼 是什麼檔次
    無印良品(Muji)是知名雜貨品牌,中端價位。無印良品是一個日本雜貨品牌,在日文中意為無品牌標誌的好產品。產品類別以日常用品為主。產品注重純樸、簡潔、環保、以人為本等理念,在包裝與產品設計上皆無品牌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