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五禽戲59代傳承人華一現場教法國友人學習五禽戲。 張俊 攝
中新網亳州5月18日電 (記者 張俊)「傳承非遺符號精神,弘揚傳統養生文化」,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與功夫空間聯合發起的「跟傳承人學非遺」公益活動近日在亳州市展覽館舉行。
華一現場教法國友人學習五禽戲。 張俊 攝
據介紹,「跟傳承人學非遺」是2015年由華佗五禽戲59代傳承人華一與多名非遺傳承人共同發起,以「傳遞和分享」為己任,用實際行動為中國非遺代言。
活動期間,五禽戲傳人華一帶領法國友人練習國家級非遺華佗五禽戲,華一首先向學員們介紹了中國傳統的「抱拳禮」,「左手為文,右手為武」,代表中國傳統禮儀中的「尊敬與謙卑」。
華佗五禽戲59代傳承人華一現場教法國友人學習五禽戲。 張俊 攝
五禽戲中虎、鹿、熊、猿、鳥的各種動作,詮釋了五禽戲的象形。華一的教學生動形象,通過「虎舉、虎撲、鹿抵、鹿奔、熊晃、猿提、猿摘、鳥伸、鳥飛」各種動作的模仿,法國友人模仿的五種動物也是惟妙惟肖。
五禽戲傳人華一不僅認真教他們習練五禽戲的口訣要領,更是耐心為他們講解五禽戲的功用,不到五分鐘,大部分法國友人額頭已經冒出了汗珠。
熱愛中醫的法國友人卡米爾表示,把五禽戲練好就可以把身體調節得更好,五禽戲是跟中國的中醫相關聯的。她對華佗五禽戲非常感興趣,並希望能將五禽戲教給自己身邊的朋友。
華一現場教法國友人學習五禽戲。 張俊 攝
據了解,五禽戲是三國時期華佗所創編,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神態以及動作,是一種具有療愈作用的健身養生功法。
華一告訴記者,華佗五禽戲,「五」指五種動物,虎、鹿、熊、猿、鳥;古時稱「禽」泛指動物,「戲」古時解讀為「技藝」「方法」或「方式」。五個動物分別對應五行金木水火土,對應五臟心肝脾肺腎,五禽戲講究動靜結合、剛柔並濟和內外兼修,能修身養性、防病療愈。長期練習,尤其是對頸椎病有顯著療效,調節身體達到最佳的狀態。
作為中華文化使者、華佗五禽戲59代傳承人、亳州文化旅遊形象大使,華一表示,「跟傳承人學非遺」於2015年發起,已經先後走進了伊朗、德國等國家與地區,並且在北京創立了「功夫空間」,在亳州成立了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作為對外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的平臺。她希望以後進一步加強對外交流,加強傳統非遺文化的普及和五禽戲的推廣力度,「千年功法傳承,療愈萬家身心」,讓更多的人感受華佗五禽戲的養生文化,回歸本源生活方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