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神話中,除了滿天飛來飛去的神仙之外,還有各種奇形怪狀的神獸、妖獸、兇獸。上古神話中的異獸種類繁雜,有應龍、青龍、朱雀、玄武這樣的神獸,也有朱厭、夫諸、化蛇、相柳這樣的妖獸。除了神獸和妖獸之外,上古神話中還有赫赫有名的四大兇獸。這四大兇獸既非神獸也非妖獸,他們個個來頭不小,並不是凡獸。
熟悉上古神話或者看過《山海經》的讀者應該都清楚,上古四大兇獸分別是饕餮、窮奇、檮杌和混沌。在這四大兇獸中,饕餮的名氣最大,在商周時期饕餮的形象被大量雕刻在鼎和器物上,遠遠超過了其他異獸的形象。今天咱們就用這篇文章來聊聊四大兇獸之首的饕餮。
饕餮
饕餮在很多古代神話典籍中都出現過,例如在《山海經》中:鉤吾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羊身人面,其目在腋下,虎齒人爪,其音如嬰兒,名曰狍鴞,是食人。郭璞在註解《山海經》時,明確指出狍鴞就是饕餮。在古籍《神異經》中,也有關於饕餮的記載:「饕餮,獸名,身如牛,人面,目在腋下,食人。」
在上古神話中,饕餮是一種非常貪吃的兇獸,他不是虎豹鳥蟲,也不是魚蛇蛟蟒,很像是一種造型獨特的狼。在商周的鼎紋上,饕餮沒有身體,只有一個碩大的頭顱,張著血盆大口,似乎永遠也吃不飽。在這個碩大腦袋旁邊,還有兩根翅膀,很像耳朵。從「吃不飽」和「貪婪」兩個特點看,饕餮很像是狼。
來歷無人知曉
跟窮奇、檮杌和混沌這三大兇獸相比,饕餮有一個顯著特點,上古神話中並沒有饕餮的來歷。如果認真翻閱《山海經》《淮南子》《左傳》等古籍,是可以找到窮奇、檮杌、混沌三者的出身來歷的。窮奇是天帝少昊的兒子,少昊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
檮杌是天帝顓頊的兒子,顓頊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詘言,傲狠明德,天下謂之檮杌。混沌則是帝鴻的兒子,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兇慝,天下謂之混沌。上古四大兇獸中,唯獨饕餮沒有來歷。既然饕餮跟窮奇、檮杌、混沌三個並列四大兇獸,難不成他也是哪位天帝的不肖子孫?
或為蚩尤頭顱所化
上古神話中,饕餮跟其他三個兇獸相比,在外形上很有特點,那就是他沒有軀幹,只有一個腦袋。關於饕餮的獨特外形,有兩種傳說,一種傳說是饕餮太貪吃了,只要是兩隻眼睛能看到的東西都吃,所以它把自己的身體也吃掉了,吃到最後只剩下一個碩大的頭顱。但是天下萬物何其之多,饕餮可以吃石頭吃土吃木頭吃魚,它吃什麼不好,為何非得跟自己過不去,要吃掉自己的軀幹呢?這個傳說有些違背最基本的生物本性。
關於另外一個饕餮外形的傳說就有點邏輯了,那就是饕餮是蚩尤的頭顱所化,所以它沒有軀幹。上古神話中,蚩尤是赫赫有名的兇神,他可以吃鐵吃石頭吃沙子,這跟饕餮也很有相似之處。
那到底有沒有什麼有力證據說明饕餮就是蚩尤頭顱所化呢?還有一點,那就是商周的鼎紋。《呂氏春秋·先識覽》:「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報更也。」在商周時期,冶煉業很不發達,鑄造一個青銅鼎所花費的人力物力是非常巨大的。在商周時期,鼎是象徵至高無上的神器和禮器,也是祭天祭祖的祭器。
在周代,就有「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元士三鼎」的禮儀。在往前,還有大禹鑄造九鼎於荊山之下,以象徵天下九州的神話傳說。問鼎天下、一言九鼎中的「鼎」字就代表了無比珍貴。
既然鼎是如此貴重的器物,為何要在鼎上雕刻饕餮紋呢?這說明在那個時期,饕餮的地位相當於後世的龍鳳,是最尊貴的神獸。難道商周時期的人們會崇尚一隻貪吃的兇獸嗎?以饕餮為圖騰,豈不是人人都是吃貨,每天就啥事不幹,不讀書也不習武,只琢磨怎麼做飯?
不會的,饕餮之所以被大量雕刻在了鼎上,很有可能是因為它是蚩尤頭顱所化。蚩尤不僅是兇神,還是上古神話中第一位戰神。在上古神話中,蚩尤死後,黃帝把蚩尤的模樣畫在自己的軍旗上來鼓勵士卒。那麼商周時期的人們把饕餮雕刻在鼎上,估計也是這種原因,用戰神蚩尤來激勵自己勇往無前。也就是說,在商周時期,饕餮代表的不是貪吃,而是蚩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