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歌*放歌*漫歌》作者/鄭新芳
在生活中吟唱生活——讀保定鄭新芳老師的詩集《戀歌*放歌*漫歌》【圓的品詩23】
文/我是圓的
.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早上一到單位就收到河北鄭新芳老師從保定寄來的書。寄來的,不是一本而厚厚的一疊書。裡面不僅有他近年創作出版的詩集《戀歌*放歌*漫歌》,還有記錄他思想生活的隨筆散文集《月旦名流》《永遠的詩美》《情牽夢繞蘆葦莊》和匯聚他寫詩做人心得的文學論文集《審美論稿》,以及他花錢專門託人從韓國買給我的書:《自然與倫理——吳晚煥詩與詩評選集》,囑我學習參考。我感動不已。
鄭新芳是一位德才出眾的詩作家、散文家、文藝評論家和文化公益慈善家,同時還是保定市多屆勞模,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和新蓮池書院院長,河北省莎士比亞學會副會長,保定莎學會會長。此外,他當過保定一中副校長,保定教師進修學校書記、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和《學語文》報主編,保定市政協六、七、八屆委員。他著書立說,致力於中國的文化復興與建設,數十年如一日,現已出版文化著述《詩美品鑑》《心海飛夢》《保定名勝古蹟詩話》《楊繩武評傳》《保定府名聯輯錄鉤沉》等書,同時他還編撰出版了《記敘文寫作技巧示例》《議論文寫作技巧示例》《說明文寫作技巧示例》保定《百年校史資料彙編》等數十本書。
緣梯而進。讀書如同吃飯,它提供給人長期的生長需要。於是我拿起放在最上面的那一本書,也就是影響廣泛在生活中吟唱生活的書《戀歌*放歌*漫歌》,順序而讀。在這本書的第一頁作者的《自序》中,作者首先向我們說明什麼是詩!接著向大家介紹他1955年讀小學五年級時發表第一首詩的感人經過和讀書、寫作經歷。他說有時間「就到離家四五裡路的開灤林西煤礦廣東街上的新華書店去看書,在那裡一蹲就是半天。我知道了艾青、田間、郭沫若」,晚上「我就趴在炕上,借著窗欞溜進屋裡的月光寫詩」。詩抒情也在講理。詩要紮根在日常生活的土地中吟唱生活。如此寫出來的詩才能情真,才能善美,才能感人,才能引發大家的創造聯想,得到精神的升華。如《幻想與存在》:
.
我幻想著秋天
可我在播種的春天
.
我幻想著冬天
可我在火熱的夏天
.
我幻想著光明
或我陷入了黑暗
.
我渴望著事業
但愛情卻來到我的身邊
.
——幻想——存在
這就是生活的內涵
.
人不可以沒有理想!但人卻經常生活在非願望的矛盾中。事與願違。詩歌通過對相反以及相對的事態寫作,向我們說明存在即為合理的人生道理的同時,教導我們不管遇到任何都應坦然以對,按照事物的本來軌跡,學會生活,繼續著我們的努力。
勝利在望。生活本無憂,是「憂」人自憂。圍繞著生活,如《追求》:
.
你在虹橋的彼岸
也許我一生不能到達
但我還是不肯中斷
——這樣,我可以向你靠近一點
.
你在虹橋的彼岸
也許我一生不能到達
但我還是不肯中斷
——這樣,我可以看清你的容顏
.
你在虹橋的彼岸
也許我一生不能到達
但我還是不肯中斷
——這樣,我可以更多地感到溫暖
.
你在虹橋的彼岸
也許我一生不能到達
但我還是不肯中斷
——這樣,我既使死去也無遺憾
.
好詩使人高尚。沒有想像就無以為詩。詩就是想像與生活的產物,在生活中吟唱生活,讓你飽腹不飢。在這首《追求》中,作者再一次向我們表達理想與現實差距,但「這樣,我既使死去也無遺憾」。詩中的「遺憾」也就是「憂」人之憂,也是大家走向理想,步向成功的階梯和腳步。從技術層面上說,這首詩像小說一樣運用雙線寫作法,同時又在每一節的頭「三行有意重複,僅第四行變換語句,此為《詩經》復沓體制的創新!雖有《蒹葭》影子,但外裝已時尚化,內蘊更多樣了!」這是我與作者共同的老師——著名的劉福元教授給這首詩下的定義。我很認同。詩中的「你」隱喻志向,獻身人類進步事業所要付出的理想目標,但也有可能喻指其時還未婚娶的作者心目中最為理想的戀人或者愛情觀。三者無無不可。它們都同樣教人做人,表達在追求追求中的苦與甜,以及為追求追求的不悔決心。沒有想像無以為詩。因此,詩又是一種精神,表達著人們平常敢為而不能說的所有「東西」,還有「南北」。為什麼呢,因為精神是自由的,大家常用做夢的形式來配合完成。如《我想》:
.
我想生活在夜中
夜中
思想的裸女姍姍而行
.
我相生活在夢中
夢中
愛河上架起了絢麗的彩虹
.
我想生活在詩中
詩中
我可以同情人相逢
.
這是詩人為我們營造的精神空間。一唱三嘆,步步深入,所用筆法有點像散文,但卻實現由點到面的思想飛躍。
因「文」而異。什麼年代唱什麼歌。詩雖夢幻但也現實,如《悼念周恩來總理》、《悼念毛澤東主席》、《致老教師》、《我們的祖國》、《校園春色》、《把正義擰成繩索》、《賀保定一中校友會成立》、《香港回歸詩三首》、《我走進人大會堂》......《人生,只有戰鬥都有意義》等等,環環相扣,通過意與象的有序組合,傳導著社會或者政府在那個年代所倡導的聲音。見證或者記錄著現在已經消失的生活與歷史。因此,詩又是那個不同時代的見證者,見證著大家的過往。詩集《戀歌*放歌*漫歌》分三輯,有新詩也有古韻,分別從青春、生命與旅遊三個生活層面教人做人,在生活中吟唱生活。因此可以說《戀歌*放歌*漫歌》在反映作者的職業生涯的同時,完成自己對過往青春的戀歌和對生命的放歌和旅遊的漫歌。
守護心靈,和諧即美。最後,我想用這本中的一首小組詩:《浪花集》來結束本文:
.
一
容得下無盡的寶藏
卻把死去的小貝、斷爛的海草
拋到岸上......
.
二
有礁石
就有浪花和濤聲
——這就是海對航船的忠誠
.
三
浪沒有牙齒
卻把礁石咬得斑痕累累
.
詩是建立在現實基礎上的真實,是對生活的直覺和理解。不隨波逐流,寓意於象,因此說《浪花集》這首詩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再一次向我們揭示自然界中事物存在的本質。即事物存在相互性、合理性和矛盾性,從中讓人學會理解生活,品味生活,感恩生活。努力才是態度,在生活中吟唱生活,共建和諧,把生活過得更美滿如意。
2017-06-11 00:58:38初稿。求正。
===
《戀歌*放歌*漫歌》作者:鄭新芳
鄭新芳,河北唐山灤州市人。1966年畢業於河北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1989年加入中國作協河北分會。現任新蓮池書院院長,《蓮池學刊》主編。曾任《學語文》報總編,河北省莎士比亞學會副會長,保定莎士比亞學會會長,保定「中語會」副理事長,保定一中副校長,保定教師進修學校書記,保定市政協七、八、九屆委員等職。出版《詩美品鑑》《心海飛夢》《永遠的詩美》《戀歌·放歌·漫歌》《審美論稿》《保定名勝古蹟詩話》《月旦名流》《情牽夢繞蘆葦莊》等十餘部專著;主編出版《記敘文寫作技巧示例》《議論文寫作技巧示例》《說明文寫作技巧示例》《百年名校風採紀實》《實踐與探索》《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保定舊志集成》《雄安新區舊志集成》等114部。在《人民日報》《天津日報》《黃河文學》等報刊發表文章1000餘篇。
===
推薦人:我是圓的
我是圓的,本名陳豐。詩人,詩歌評論家。福建省自學成才者。福州福清市城頭鎮人。他出生在福州市倉山區蓋山鎮黎升村塘池自然村一個普通家庭,幼年跟隨大姨媽劉蘭英在倉山區倉山鎮聯建村白鷺嶺長大。做過農民、木工、泥水工、電工,商店營業員、採購員、核算員和多家報社的編輯記者、文化幹部、政協委員、福州市晉安區作家協會副主席、福州市圖書館副館長、福州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副館長、福州市文聯委員、福州市作家協會副秘書長,福州市城市管理民評代表、政風行風廉政監督員,福州市群眾路線教育督導組成員,民盟福州市委會參政議政小組成員、民盟福建省委社科委委員、中國散文家協會理事,中國鄉土作家協會理事,中國詩歌學會會員,福州市鼓樓區作家協會顧問等職。1989年發表作品,1996年輟筆停止寫作;2008年12月上網開博重歸寫作。已出版詩集《日子那邊》《月圓月缺》《我把風留在了風中》《撫摸自己》《我是你的顏色》《時間之外》《在你的江南》《落單的幸福》《像魚一樣的魚》等書;此外他還計劃出版《書緣(隨筆)》和《100人讀100首——陳豐詩歌鑑賞》《詩歌陳豐》《當下福州詩歌導讀》《陳豐評詩》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