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大學、韓國成均館大學、三星經濟研究所共同主辦,北京大學戰略研究所承辦的「中韓國際經濟論壇(北京)」將於2010年3月19日在北京大學舉行。本屆論壇主題為「金融危機後的中韓經濟」。以下是搜狐財經帶來的現場報導:
北京產權交易所董事長熊焰:尊敬的於教授,尊敬的來自兩國的專家,非常高興有機會跟大家探討低碳的問題。由於工作的原因,我研究有一個職務,是北京環境交易所的董事長,我們長期致力於中國碳排放的研究。由於工作原因我和我的同事在研究低碳的問題。通過研究寫了一本書叫《低碳之路》。由於出了這本書經常有朋友問我,說說這個低碳和經濟有什麼關係?我畫了一張圖,叫低碳轉型路線圖。
所謂低碳問題的由來實際上是有兩大原因導致的,一個大的原因就是所謂能源的約束;另外一個大的原因是氣侯的變化。我們大家都知道,人類社會繁衍生息,生產、生活都離不開能源,人類過去叫文明史五千年實際上經歷了若干個有標誌性的能源的使用階段,最早是新柴階段,到煤階段,到現在的油氣階段。在今天大概全球的能源是有油氣為主。實際能源約束告訴我們一個什麼話題呢?就是我們目前使用的主要的能源也就是石油、天然氣、煤炭,都是億萬前年埋藏在地下的古生物的化石,它是一次性的,有一些小一些,不可再生。因此根據目前的統計數據,全球的石油及天然氣的可開採的年度大約在50年左右,煤炭大約在150年左右。實際上這就告訴我們,我們目前人類的能源的使用模式與開發模式已經走到盡頭了,50年以後怎麼辦?150年以後怎麼辦?因此能源的約束是這一輪低碳轉型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另外一個原因,就是氣侯變化。我們剛才講到,我們現在主要使用的石油,煤炭與天然氣都是埋藏在地下的化石,它一個共同的化學分子是碳燃燒,碳燃燒在釋放了大量熱能的同時,釋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很難降解的,現在測算大概講解周期會在100年-200年這樣的周期。就是英國人在1860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可能還在我們頭頂上飄浮著。這種人類大規模的工業活動所產生的二氧化碳一個最重大的影響是改變了大氣的結構。目前人類所知的,就是天文學科學技術所知的我們所有能探測到的星球中,可能地球是唯一的有生命的星球,其中最重要的機制就是地球外面包出來一層厚厚的大氣層,大氣層的存在使得我們地球免受隕石,紫外線的衝擊。我們看到我們相臨月球上面布滿了隕石坑。如果我們地球遭受幾次隕石攻擊的話?大家想想人類怎麼繁衍生息。這個大氣層保證了我們地球基本在恆溫的情況下運轉著,實際對所有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溫度的保障。因此,大氣層實際上是我們這個地球得以繁衍生息的一個最重要的物質保障。大氣層的主要成分是水蒸氣,灰塵以及二氧化碳等氣體。而二氧化碳等氣體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接受太陽的熱輻射,又防止輻射進來的熱再散發進去,就類似我們所說的溫室大棚的塑料布。我們所以稱之為這兒氣體為溫室氣體。
在一萬年的人類繁衍生息過程中,人類並沒有對於這個溫室大氣層的結構產生多大的影響,實際上就是埋藏在地下的碳庫,以及大氣的碳庫是基本平衡的,但是近百年來由於人類工業文明大量使用天然氣,煤等,使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大氣中,目前年排放量超過三百萬噸,這就改善了二氧化碳等氣體的濃度,這個直接作用就是使地球溫度升高。據測算現在據工業革命比大概升0.8度,而且科學家測算如果這個溫升超過一個限度,現在講的是兩攝氏度的話,將發生災難性的氣侯變化,或者說氣侯變化的軌跡將難以掌握,就是海平面要上升,冰川要融化,小島國要消失。於是由於能源約束,當然氣侯變化有不同的解釋,從長周期來講現在卡萊還是變暖的趨勢。因此能源約束與氣侯變化兩大制約因素推動了人類社會的覺醒和統一的行動,因此人類開始採取共同的行動,聯合國召開了從一次到五次氣侯大會,去年底在哥本哈根結束的就是第五次聯合國的氣侯大會。人們在採取共同的行動,這個最大的公約數就是在《京都議定書》上第四次氣侯大會上提出來的共同帶有負有區別的責任。就是說發達國家在長期發展中工業化進程中向大氣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發達國家累計發放的二氧化碳是人類總排放的80%,因此它應該承擔強制性的減排責任;而發展中國家現在正處在發展初期,它應該適應氣侯變化,積極參與應對氣侯變化,同時發達國家應該對發展中國家給予資金和技術的援助。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京都議定書》的一個談判的基礎。當然各個國家現在已經把溫室氣體排放作為發展權的一個重要的爭奪點。哥本哈根會議上之所以192個國家出席,187個國家政府首腦出席,而最後沒有達成協議,主要就是各個國家基於自身發展空間的考慮,以前二氧化碳排放沒有空間的概念,大家隨便排,今天人們意識到不能再這樣無限制排放下去,因此排放出現了一個所謂上線,就有了發展空間的問題。因此各個國家都在爭取自己最大的發展空間,這是哥本哈根沒有談下來的一個原因。但是各個國家都在採取積極的行動,比如說中國在這一輪哥本哈根談判中採取了積極的、務實的,建設性的姿態,中國定出了較高的國家減排目標,這其實在國際博弈的結果下,就是國際協議傳到了國內,中國作出了自己的減排的目標,到2020單位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05年降低40-45%。溫家寶總理還講到中國會盡最大努力達到甚至超過。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中國2020將減到45%。韓國的二氧化碳總排放比90年降低30%。這裡有平均問了,45,30,包括美國降17%,這是什麼概念?這是兩類概念,一類是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叫絕對減排,是總排量的絕對下降,只不過是不同的參照時間點,歐洲、日本是以1990年,為參照點,美國是以2005年是參照點,但是它都是絕對減排量,中國是相對減排,總排放量等於GDP乘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中國指的下降45%就是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碳強度。我們15年45%劃到每一年是年降4%。假如我們GDP增長4%的時候中國碳排放不能長,如果中國GDP五高於4%的這個差就是中國二氧化碳總量的增長。這個可以估出來,因為未來5-10年或者10-20年中國GDP應該在7%-9%之間,因此二氧化碳排放量在3-4%之間。因此中國可以預期到2020年中國碳排總量會超過一百億噸,那個時候中國的位置就更為艱難了。為了達成這樣一個國家目標,也就是15年降低碳排放強度45% ,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目標,大家不要小看這個目標,打一個比方,比方東北住戶人家規定了每家每年燒一噸煤,政府規定明年降4%,第一個變化可以改善自己家的爐灶,這些下去供暖方式和生活方式都會變,我們現在講的能源與我們生產、生活、工業發展方方面面都相關,如果年持續降4%,這是巨大的壓力,這個變化是極為巨大的變化,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整個社會要做低碳轉型。
現在黨中央必須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際低碳既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原因,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一個方向。低碳轉型是循著這樣三個叫做傳導路線,或者三個基準在向下傳導的,第一個就是用政策法律。因為氣侯問題本質上講是國際不公平,只能各國政府來提供,私營部門只能去配合,處於從屬的地位。國家向國際社會進行了承諾,確定了目標,因此國家會採取一系列行政、法律的手段來傳達這種壓力,進行巨大的政策調整與改變。因為我們可以預期中國在未來十年、二十年間國家關於應對氣侯變化低碳轉型的政策與法律會有很高強度,很大力度的往下貫徹。另外一個手段就是市場機制。我們知道實際我們過去中國在1990-2005十五年間已經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已經降低了17%。實際過去,包括十一五五年也已經降了十四點幾,過去這個階段中國政府主要用行政手段,接下來我們也不懷疑中國政府行政手段的能力,但是單純使用行政手段降低碳排放成本太高,因此要採取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相結合的方式,這個經濟手段就包括稅收手段,價格手段,碳交易手段,以及相關的金融手段。就是要釋放非常明確的價格信號,引導資源向低碳領域傾斜,釋放強烈的價格信號,讓人們對未來能源的價格成本有一個較高的成本預期,釋放明確的信號要讓那些高碳行業有非常明確的價格約束。因此行政手段與市場手段的結合應該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案。除掉這兩個手段之後,對重要的一個就是要技術進步。因為低碳社會轉型的本質或者叫核心的轉變來自於技術。是我們的能源使用、傳輸、應用的過程中提升技術進步水平。同時在低碳技術方向對中國明天而言也是確保我們國家競爭的一個很重要的領域,因為如果其他國家比有代差,就是若干個十年的差距,比如航空領域,信息計算領域,製藥領域都是差幾十年,但是在新能源,與低碳相關的領域可以說大家只有年長沒有代長,憑藉我們的能力很有可能在新能源領域取得突破,形成我們的競爭優勢。這就是彎道超車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行政手段,市場經濟機制以及技術進步,三個傳導下來就進入到低碳的核心領域,也就是我們能源領域,能源產業將發生重大變化,中國目前的能源產業第一個大的變化就是所謂可再生化,中國政府已經正式承諾到2020年我們的核能、風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要佔到15%左右。這是一個重大的變化,這將導致一系列的包括風能、太陽能、生物制能等新領域的迅速崛起。
另外一個中國能源變化的一個決戰廠是我們煤炭的叫清潔利用。中國目前煤炭在一次能源中佔到70%左右的比例,即便到2020年還會接近60%。因此我們煤炭的清潔利用將決定我們整個變化的勝敗。接下來就是能源傳輸與利用的變化,低碳領域包括低碳交通,低碳消費,低碳碳匯,現在有點對低碳庸俗化,我有一次去電視臺做節目,主持人問你怎麼來的?我說我開車來的。他說就不夠低碳了。我說我們不能不低碳生活庸俗化。我們講的低碳生活不是壓抑人們正常的生活需求,不是降低人們努力換來的生活質量,不是讓我們當現在的苦行僧,而是在保證這些質量的同時,而是降低那些高檔的消費。再一個就是轉變整個國民體系的能耗降低下來。中國大約現在是我們消耗總能源是美國的四分之三,但是我們的GDP相當於美國的三分之一,我們的碳排放超過了美國10%。因此中國節能減排,低碳轉型最重要的就是整個國民經濟體系的能耗要降下來,我們有明確的,就是學習趕超的目標,美國是我們的三倍,日本是我們將近六倍,韓國比我們優秀的多。因此我希望中韓朋友在提高能耗方面做一些探討。謝謝大家。
獨家聲明:搜狐財經獨家稿件,版權所有,請勿轉載,違者必究。如確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資料,請與我們聯繫獲得授權,註明版權資訊方可轉載。聯繫我們可致電010-62728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