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朱紹傑
圖/受訪者提供
11月26日,法國先鋒跨界藝術家尼爾貝盧法(Nel Beloufa)個展「有所思」在廣州K11揭開帷幕。本次展覽為該藝術家首次在廣州舉辦的個展,也是廣州K11無「法」不美——法式風情文化節的重磅活動之一,於11月27日至2021年3月14日面向公眾開放。
展覽現場
展覽以貝盧法的裝置作品《合理化對象》和影像作品《欲望數據》為核心,力求探索數據算法大時代下年輕人新的社交架構,以及被虛擬化、精神化的網絡生活方式影響的新生活價值觀。
法國先鋒跨界藝術家尼爾貝盧法於1985年出生於巴黎,是一位阿爾及利亞裔的法國藝術家。他曾多次參加國際重要藝術展覽,如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計劃102:尼爾.貝盧法」等。
貝盧法同時進行紀錄片創作。他的影像作品也曾於多個國際知名電影節公開放映,包括多倫多國際電影展、鹿特丹國際影展以及倫敦影展。
傳遞對疫情和科技的思考
《欲望數據》是本次貝盧法個展「有所思」的其中一件影像作品,創作於2014年。作品描繪了一群法國年輕數學家,通過算法預測一群加拿大年輕人之間的愛情動態。儘管該影片並非針對當下的疫情而作,但卻極具前瞻性地探討了在數位化發展的影響下,虛擬與現實之間日益模糊的界限以及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合理化對象》則是「有所思」的另一件展出作品,是一組由70個不同的鋼鐵線條組成的龐大裝置,也是貝盧法對平凡物品的一次雕塑實踐。作品的靈感來自生活場景中存在的平凡物體,如染色的地毯、慵懶的沙發、舞動的雙腿,甚至是一個傾斜的衣架子。這些由鋼鐵線條勾勒而成的日常碎片狀物件,既重構出一種熟悉的現實場景,又提供了一種虛擬圖層般的視覺錯覺,令觀眾彷佛進入了一個虛實交錯的世界。
觀眾可以在這個由不同部件構建的由外及內的社交場景中,充分體會後疫情時代下,人們原有的社交環境和習慣是如何被逐漸打破的,並一步步遠離其自處的生活空間,回到一種被隔離的社交狀態中。
展覽現場
法式風情文化節精彩紛呈
除了先鋒藝術之外,本次K11無「法」不美——法式風情文化節還特別推出藝術項目「法國新銳藝術家凱撒·帕特的花園奇遇」。
法國藝術家凱撒帕特曾是一名電子遊戲從業者,後成為一名具有超現實風格的藝術家。他超越過往所受的數字圖像的影響,熟練運用計算機圖形學、3D建模和材質渲染,再利用噴槍進行創作。
凱撒·帕特的創作主體為肖像、靜物、動物和風景,配合畫作內物體沒有溫度的表情,傳達著他關於生命的哲學構想——現代社會人工產物發展迅猛,自然產物被逐漸取代,也許最終某天,畫中塑料的世界會成為未來真實的模樣。
在「凱撒·帕特的花園奇遇」中,藝術家首次以其架上繪畫作品中的元素進行雕塑創作,將巨型人物雕塑和植物裝置組成現實花園。憑藉其別具一格的創作風格,凱撒已在潮流藝術屆嶄露頭角。
電影藝術發源於法國,適逢法國新浪潮電影代表人物埃裡克·侯麥百年誕辰之際,本次K11的法式風情文化節將於12月5日至12日呈獻華南地區首個埃裡克·侯麥展映周,為電影愛好者們展映最新修復的影片。
展映電影包括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坎城金棕櫚的《幕德家一夜》及其首部劇情長片《獅子星座》等7部作品,還邀請了影評人木衛二為觀眾進行影片導賞,資深電影評論家、電影學者張獻民教授與作家奶豬(袁蕾)舉行「電影藝術大師談」等文化分享活動。(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展覽現場
來源 | 羊城晚報·羊城派
責編 | 周欣怡
審籤|鄭宗敏
實習生丨翁東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