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高三語文複習備考交流,了解新高考命題趨勢,更好應對新高考改革,9月18日下午,合肥市2021屆高三語文複習備考研討會在三十二中隆重舉行。合肥七中劉孝峰老師,合肥市教科院語文學科教研員吳申道分別做了專題講座。合肥市教科院語文學科教研員王金娥,合肥一中語文學科主任汪梅林,以及來自全市近400名老師參加了本次研討會。三十二中彭雯靜副校長到會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歡迎辭。
會上,合肥七中劉孝峰老師以《2020年高考全國卷特點及趨勢解讀》為題,高屋建瓴地為大家奉上一場兼具宏觀視角和思想深度的高考真題分析講座。
在時長近兩個小時的講座裡,劉老師重點介紹了三個部分的內容:教育部考試中心的2020年高考語文評析和命題思路;全國高考I卷和全國新高山東卷的比較;對2020年新高考的一點看法。
通過對語文高考真題的綜合梳理,劉老師總結,高考它以培根鑄魂、立德樹人為導向,以科學考查、突出語文關鍵能力為方式,以守正創新、推進改革穩步推進為目標,以穩字當頭、堅定學生作答信心為要求,實現「題應時而命,文為時而作」的崇高理念。
根據對全國卷難度以及各地使用情況分析,劉老師認為全國卷的具體使用還存在視地區差異、教育發達程度差異而調整的情況。
在比較全國高考I卷和新高山東卷時,劉老師運用表格從題目類型、分值、文體特徵、能力等方面進行對比,直觀鮮明呈現出兩者的異同。他表示新高山東卷除了繼承了全國I卷考查學生的信息比對、合理推斷、學以致用等能力,也對學生的自主分析、自主表達能力,特別是精準、乾淨、凝鍊、富有層次的表述能力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據此,劉孝峰老師建議在接下來的高三複習中語言文字訓練一定要覆蓋全部範圍,尤其是在進行主觀題訓練時,不能停留在辨析上,既要準確表述感受,又能保證嚴謹的邏輯層次。
針對關注度極高的作文,劉孝峰老師在歸納2020年高考作文內容的基礎上,對2021年高考作文命題可能側重的方面做了預測:一是以建黨百年為代表的政治社會熱點話題,二是近年來堅持的立德樹人主題。
最後,就整個語文高考而言,劉孝峰老師特別提醒,高考語文卷文本側重對重要概念和知識細節的考查,也重視對生活情境的關注,因此,在複習中要著意訓練學生日常生活情境的預設能力和特殊生活情境的體會能力。
目前,合肥市2021屆高三零模考試已順利落下帷幕,它是2021屆高考考生進入高三以來進行的第一次全市範圍內聯合考試,意義非凡。因此,通過分析零模,鑑往知來,十分必要。合肥教科院教研員吳申道應邀對零模成績和試題進行分析,深入地談了談:在『零模』與『三模』之間,我們還能做什麼?
據吳申道教研員介紹,合肥市「零模」具有體例上的高仿真、素材上的高標配、答案上的高要求、複習中的高起點四大特點。它的意義在為整個高三的複習提供方向方法指導,例如,通過對比分析幾次模考數據,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語文成績的取得依據學生的大量語文積累、開闊的語文視野和良好的語文素養。因此,在複習中,改變複習思路迫在眉睫,將複習目標由提高語文成績變為提升語文素養也勢在必行。
接著,吳申道教研員回歸本次零模,依次分析主客觀題,呈現典型答卷,指出學生在答題中體現出的得失,為後期複習給出相應的可行性教學建議。通過他的分析,與會的老師們對本次零模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現階段學情有了更精準的把握。
本次研討會的最後,吳申道研究員在宏觀談論2021屆複習時建議,將整個高三的複習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階段,要減少考試次數,耐心溫故而知新,重視讀與寫;注重課內紮根,課外聯繫;追求語文本真,不隨考試起舞,化解語文表達的危機,力求語言的生動與文採。到第二三階段,更要還原語文學習的自由,鼓勵學生自問、自答、自寫;語文練習具有技能形成的定向訓練意義,教師可儘量止步於點撥,致力引導學生自己領悟深度學習的奧義和快樂。
至此,兩場思路清晰、見解獨到、內容豐贍、極具啟迪意義的語文高考複習講座圓滿結束。兩位老師把自己對新高考的研究探求,娓娓道來,發人深省,讓與會老師在窺覽新高考語文風貌的同時,深切感受到教學思想的翻新和語文視野的拔高。(汪玉環 劉萬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