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項穆巜書法雅言》有感
讀項穆《書法雅言》有感,項穆明代萬曆年間書法家,學問家。其對明以前書法大家優劣有獨到的見解和精闢的論述,在對前人繼承與學習方面,其評論都應引起我們後來學書者深思與注意。明明前人已經看到並指出的缺點和不足,我們還要費傻功夫去在錯誤的地方努力。即使寫出一樣的東西,後人也會挑出毛病。另一方面,他指出了學書法可能不是急功近利的事。如果一味地追求形式和外在表現,不注重內功。
-
讀《書法雅言》之「書統」,了解書法的淵源流變
《書法雅言》的第一篇是「書統」,所謂「書統」就是論書法的淵源流變。我們今天一起來讀一讀這篇「書統」。至於龍書、鳳書、八穗書、蝌蚪書這些裝飾性的文字,篆書的出現,隸書的興起,說也說不完。延續到現在,流傳下來的只有篆書和隸書。從周到秦,從漢到晉,楷書、行書出現,章草滋生。文字的精華,都鋪展開來。然而書作,從帝王之經綸,聖賢的學術,以至於玄妙的文章和佛學經典,諸子百家和眾多學術流派,詩歌的勸誡,碑銘的訓戒,不通過文字怎麼記錄下來呢?因此書法同流天地,守護著政教經典。
-
讀《書法雅言》之「古今」看書法之創新
《書法雅言》第二篇是「古今」。易經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千古以來,書法不斷地在變化,那我們現在學習書法的人應該踏踏實實地學習古人,還是要進行創新呢?我們來讀一讀這一篇短文,看看作者項穆的看法。
-
「爽爽風致」—馮錯書《書法雅言》十月小品合輯
導言《書法雅言》是中國古代書學理論的傳世經典,被《四庫全書》評為「書家之圭臬」,也是世界首部系統闡述「筆跡」讀心的著作。項穆以匠人的精神品評歷代書法的優劣,對書法技巧和品鑑方式進行了獨到解讀。項穆《書法雅言》內容|奈何今之學書者,每薄智永、子昂似僧手,誚真卿、公權如將容,夫顏、柳過於嚴厚,永、趙少夫奇勁,雖非書學 之大成,固自書宗之正脈也
-
明代項穆《書法雅言》:一部否定書藝美學規律沒有價值的書法論著
其《書法雅言》也是以護衛道統之「正」為宗旨的。書名中的「雅」,就是正。雅言,就是正言。項氏撰寫《書法雅言》,也就是要以雅言來建立書法的規範和模式,從而通過正書法以達到正人心的理學目的,而這和宋、明理學的思想取向是一致的。宋代理學家程頤說:「凡學之道,正其心,養其性而已。」
-
讀《書法雅言》之「辯體」,辨析人心與書法的關係
那麼心和書法之間到底有沒有關係呢?《書法雅言》的這一篇《辯體》就辨析了人的心靈、人的秉性和書法之間的關係。但人心不同,誠如其面,由中發外,書亦云然。記政事用書契來代替結繩,用雕琢、刻畫圖符等方式來記錄人類活動,文字的功績相當於著書立說,像神仙一般奇妙。如果不是洞達事理、有大智慧的人,誰能這樣明察事物、精析入理呢?但是人心不同,就像每個人的臉長得不同一樣,人的內心表達出來,書寫出來也是種種不同的表現。
-
荷韻墨意君子風——讀傅合遠教授書法作品有感
荷韻墨意君子風——讀傅合遠教授書法作品有感是書。——這就是山東大學教授,著名美學家傅合遠先生書法創作的藝術之美。、穿插、結構、布局,不也如此貼切,又如此傳神地道出了其書外之意麼?合遠先生必定喜荷、夢荷、吟荷、寫荷……「荷書」,毋寧是一個意象,一種境界,一份追求:世繁事雜,而無車馬之喧,荷清蓮淨,豈非君子之風?
-
古風•賞《於明暉書法集》有感
古風•賞《於明暉書法集》有感古風•賞《於明暉書法集》有感國慶仲秋疊庚子,友聚承贈書法集。>古風•賞《於明暉書法集》有感古風•賞《於明暉書法集》有感古風•賞《於明暉書法集》有感古風•賞《於明暉書法集》有感古風•賞《於明暉書法集》有感
-
江蘇省八十年代書法青年精英探尋展 NO.1|馮錯
我讀他們的作品,有一個強烈的感覺,不僅這一代人的書法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連他們的出場方式,作品的傳播方式,和前面幾代作家比起來,也有著天壤之別。儘管用一個年代來命名一代人的書法並不精準,但是,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書法,也是一種不爭的事實。在現有書法認知裡,我們都是通過展廳與展覽,評審與入選獲得書法水準的認可和身份的確認。
-
書法雅言之知識
故論書如論相,觀書如觀人。賞鑑能事,大概在斯矣。學習書法的人不能覺得書法很容易,也不能覺得很困難;覺得容易就會心生怠慢,覺得困難就會畏懼退縮。 書法鑑賞者,不能探索得太淺,也不能太深。太淺就會只看到表面而不能得到其中的神妙,太深則會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學習書法,要探究以往的言論,也要參考當今的觀點。
-
韻貴雋永凝筆端一一讀藝壇翹楚曾昭才先生書法作品有感
一一讀藝壇翹楚曾昭才先生書法作品有感 作者:中國美術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藝術評論家 留痕 夜深了,身居杭州西子湖畔一陋室的我,忽然想到了今晚要寫點什麼。
-
讀趙雁君書法新作有感
讀趙雁君書法新作有感作 者:長安居以趙雁君早期的書法創作為例,他的書法創作實踐也是築基於晉人一系的「二王」書風,可是趙雁君學書取徑「二王」的手法,不是如今天「展覽體二王」書風的諸「重鎮」那般,以簡單模擬「二王」書風的皮相為能事,他學「二王」能清晰從書法史的角度研判得出,世傳的「二王」書法已非其書風的真面,故欲求晉人書風之韻的「真面」,必要同時觀照漢末魏晉時代簡牘、殘紙一類的真筆墨跡,以期籍此為津梁來窺得晉人筆法真正的堂奧,並以補前代人學
-
吳玉生硬筆集字書法:書論精粹之書畫清高,首重人品,立品立人
心有疏密,手有巧拙,書之好醜,在於心手。唐.張彥遠〈法書要錄〉● 夫書稟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明.項穆〈書法雅言〉●明.項穆〈書法雅言〉●書尚青而厚,清厚要必本於心行。不然,書雖倖免薄濁, 亦但為他人寫照而已。
-
一座神聖的書法藝術殿堂——拜讀《紀君書法新作》一書有感
書法作品最難的是寫出大的氣勢,最忌寫得小家子氣,縮手縮腳,放不開。而我看紀先生的書法作品每一幅都無拘無束,放得開,收得住。好似一匹在高級騎手駕馭下,凌空奔騰的龍馬。如他寫的「龍旋天漢,鳳集朝陽」、「鳥歸少有跡,帆過浪無痕」、「海為龍世界,雲是鶴家鄉」(見書第24頁、26頁、38頁)等書法作品,都有氣勢奪人之感!我想,書家正是用這種氣勢,把書法寫活了,寫出了生命,寫出了神韻,寫出了靈魂。
-
《書法問集》164、書法在日本普及國內卻醜書橫行,書法怎麼辦?
書法在日本廣泛普及,而國內卻醜書橫行,書法還是中國的嗎?我是一人。中國叫書法,日本叫書道,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沒有做好。我們現在存在醜書,從我們自身抓起,這個沒有什麼不好說的。沒必要借日本,來影射我們自己做的不好。
-
什麼是「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2000多年前,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劉邦有過這樣一段外貌描寫:「 高祖為人,隆準而龍顏。」 南北朝的《裴駰集解》一書中引三國時文穎的原話,說:「準,鼻也。」
-
書法思考(六):書法和文學
對於文學和書法的關係,唐朝書法家張懷瓘在其書論《書斷》序言中是這樣寫的:「文章之為用,必假乎書;書之為徵,期合乎道。故能發揮文者,莫近乎書。」認為文章的功用只有藉助書法寫出來才能實現,文章的思想只有藉助書法才能流傳並發揚光大。
-
賞楊開金書法作品有感
德藝雙馨 翰墨飄香——賞楊開金書法作品有感侯俊傑 談起對書法藝術的喜愛,還是緣於二十多年前在《中國信息中心》做採編時,後來又兼任《中國城市周刊》責任編輯的那段時間,有幸結識了一些名副其實的書法大家生活中的開金不但虛心向書畫藝術界同仁學習交流外,也得到了歐陽中石等書法名家的指點和誇獎,同時,他秉承研習「二王」之飄逸,趙孟頫之清新,柳公權之端莊,蘇東坡之渾厚,所以,我認為開金的書法是純潔的又是複合的。他的書法美觀,富於藝術性,由於開金的硬筆、毛筆書法都很出色,憑藉他的書法實力和博學才識,一向謙卑做人的楊開金先生被選任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
-
「大衣哥」朱之文的「醜書」一字炒至四萬,專家:擾亂了書法市場
引言《書法雅言》中寫道:「人之於書,得心應手,千形萬狀,不過曰中和,曰肥,曰瘦而已。若而書也,修短合度,輕重協衡,陰陽得宜,剛柔並濟。」▲「大衣哥」朱之文照片「大衣哥」朱之文的「醜書」一字可賣四萬,對此專家則痛批這是擾亂了書法市場,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
書法的「正」與「奇」
在書論中,將「正」和「奇」作為一對範疇提出來的,是項穆的《書法雅言 正奇》,指出「奇即連於正之內,正即列於奇之中。」從這裡看,「正」和「奇」兩個概念,進入書法領域,經歷了漫長的過程,但並不是毫無根據。「奇」與「正」作為對立統一的範疇,可以歸納出書法藝術中的某些判斷和界定,書法藝術欣賞往往帶有模糊性、抽象性和虛擬性,不是很數量化、數位化和科學化的,品論和欣賞書法,借用此道合乎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