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心底裡感謝我校領導高瞻遠矚搭建起班主任交流平臺,給我們一個絕好的審視自我、交流學習、共同成長的機會!
我今天想和大家交流四個方面問題:
一·放低心態,從零開始,我就是一個小學生
雖然我年齡痴長不少,但過去業績平平,沒什麼可介紹的。再者信息大爆炸時代,沒把我給淘汰掉已經算我幸運了。所以,我本著小學生的心態:遇到問題,向書本中求答案或諮詢同行或專家,再擬定解決方案,再實施解決方案,直至問題解決。
比如:我班上學期做的一分鐘正能量演講就是我請教焦校後的一次成功的嘗試。高一分班後,同學們像看待後媽一樣看待我,不少同學對學校制度有牴觸,集體缺乏向心力和凝聚力。於是我在班級每天進行一分鐘正能量演講,大家輪流來,時間在唱國歌后。演講內容自擬,但主題我來定:必須圍繞以下三個方面1.停止抱怨;2.向內求己;3.充滿正能量。幾乎每次我都用手機拍照,把演講稿整理成文字配上圖片做成公眾號發到家長群裡,這一活動我班堅持了整整一個學期,現在我班整體精神風貌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現在再也聽不到抱怨聲了,我和學生的關係非常融洽。我還在與班主任交流中學習到另一招就是「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我班燈有「燈官」負責;花草有「花仙子」負責;更不用說各項作業檢查了。我還向程校學習怎樣對學生實行學習目標管理;向王方方主任學習春風化雨地和學生溝通的技巧;向9班的班主任孫彥學習對學生嚴格要求但又無微不至;向朱振新老師學習班主任榜樣示範作用;向張耀老師學習事必躬親;還有我們的郭總事務那麼繁忙還擠出時間聽課。這正是「現場有神靈,答案永遠在現場」。
除了向同校同行學習之外,我也把眼光投向書本:魏書生一學期外出講學達三個月,但他所帶的班級語文成績比重點班都考得好,這其中的奧妙在哪裡?我買來的《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和《班主任教學工作漫談》仔細研讀;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讓我明白沒有愛就談不上教育。任勇的《優秀教師都在做的那些事》讓我預判班級和學生可能要發生的事,並提前做好預案。特別讓我受益匪淺的是日本管理之聖稻盛和夫所著的《活法》《做法》和《幹法》,這三本書我電子版看了兩遍,後來又買了紙質版放在床頭。稻盛和夫指出熱愛是點燃工作激情的火把。無論什麼工作,只要全力以赴去做就能產生很大的成就感和自信心,而且會產生向下一個目標挑戰的積極性。成功的人往往都是那些沉醉於所做的事的人。他的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結果=思維方式×熱情×能力」都是激勵我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的動力源泉。
說實話,現在我的班級管理已經走上正軌,班級經常是一周基本不扣分,我正在把工作的重心轉向如何提高學習效率上。目前我正在看兩本書,一是加拿大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所著的《異類》,看他對社會成功人士的分析對我們學生的培養有什麼借鑑意義。還有一本是《認知的天性》,這本書是11位認知心理學家10年的科研心血。以羅迪格教授為主要負責人的團隊在項目上投入了10年時間,首次提出人類認知規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繫,透徹解讀人類普遍的學習過程規律。
有校領導的大力支持,我和同事們的精誠合作,同學們的拼搏進取,我們班的目標絕不僅僅是班級100%一本,而是星辰大海----朝著培養出清華北大的方向邁進!
二·愛是根基,沒有愛教育無從談起
亞米契斯的小說《愛的教育》中這樣說道:對愛的情感的重視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愛不勢利,亦不功利,它是強大的,所以能夠幫助弱小,它是豐富的,所以能夠給予貧瘠。愛同樣是向下看的,它溫暖的目光時刻觀照著邊緣的地方和卑微的人們。
愛是相互感染的,播種愛,收穫的也是愛,播種仇恨,收穫的也是仇恨。打電話時面帶微笑,對方是能感知到的;現代量子糾纏理論似乎從科學的角度解釋了這一心理現象。不是有一則寓言嗎:風無論怎麼瘋狂地刮就是退不掉人身上的大衣,反而會使人把大衣越裹越緊;但太陽出來溫暖地這麼一照,那人就自覺自愿地退掉身上的大衣。所以我堅持不用嚴厲懲戒,用疏導而不用堵的方式。
愛是學生學的元動力,不是有句話嗎:「親其師,信其道。」我如果說:現在大多數孩子們學習是在為老師學,恐怕大家也沒什麼反對意見。我去年的一個學生叫陸勤磊,理科成績特別好,但英語經常考倒數第一,幾次談心後,他告訴我因為特別不喜歡他的初中英語老師,所以對英語一點兒興趣都沒有,基礎也沒有打牢,所以成績很差。
愛可以讓學生找回自信。我班的吳啟明同學一度成績跌至年級123名,我沒有批評他,相反我格外關心他,一次談話中得知他酷愛打桌球,我告訴他我也特喜歡打桌球,然後我們立刻就成為球友,熱烈地探討削球、抽球的技巧,全然沒有師生間的隔閡,也消除了他的自卑心理。上一次月考中他在我班進步最大,上升到年級第28名。
愛可以感化調皮搗蛋的學生。去年我班的施同學,膽子特大,懟老師,小錯不斷還屢教不改。一天早讀課上,她突然暈倒,臉色沙白,呼吸急促,用手捂住心口,我一看心裡咯噔一下,立刻在同學幫助下把她背到校醫室,校醫要求我立刻送醫院。在醫院裡,我一邊等她在淮南的父母到來,一邊為她尋醫拿藥,她父母趕到時快十點了,這時施同學小聲告訴她父母:老師還沒有吃早飯呢。從此之後,她好像換了個人似的,小錯不犯了,見面也開始問老師好了——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過的,不對你眼斜就不錯了。
愛可以促成班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從沒把自己當班級的管理者,對學生威嚴地發號施令,而是把自己當作他們的朋友,儘可能走進孩子們的心裡,儘可能地為他們提供服務。比如說:每天早上看到同學們跑操結束後,馬上就要早讀,時間特別緊,而飲水機邊又排起長隊,我就從家裡帶了三個熱水瓶,晚自習後或者跑操前灌滿開水放到班級,這樣孩子們跑操結束就可以喝到熱呼呼的水了,節約了早讀寶貴的時間。後來有同學看到我每天義務地為同學們打開水,也自覺地加入到打開水的行列中來。這次去徽州研學遊不巧走時遇上陰雨天,我順手多帶了兩把雨傘,正巧就幫了兩個同學避免雨淋;上天柱山,同學們連自己的兩胳膊都嫌多,我卻背了整整一包橘子和一個大柚子,到山頂時,很多同學口渴難耐,我及時送上甘甜的水果,每人至少一個橘子。每次查寢時,我不忘記給孩子們掖掖被子,這時,我覺得這些孩子們特可愛!我還發現一個奇妙的現象,對犯錯誤的同學,臨睡做他的思想工作,他的牴觸和反感情緒最小,效果也最好,而早晨做這樣的工作效果最差,很容易導致師生雙方劍拔弩張,產生對立。後來,我的這一實踐在一本心理學書中得到理論上的驗證。
三·制度代替人治,尊重發自內心
也許是我個人魅力太小,能力太弱吧。我嘗過靠班主任的威嚴和個人能力管理班級的苦果。現在的孩子見多識廣,他才不怕你熊他,我嘴笨,我也說不過他們。還有就是我要顧及我作為老師說話的分寸和底線,可他們被逼急了,說話可口無遮攔,可滿口跑火車,可沒有下限。我有個叫楊昆的學生,一天晚上違紀被生活老師抓個正著,可他就是不認帳,理由就是:我感冒了,吃藥。當時我很生氣根本不聽他解釋,認為他的解釋都是藉口,狠狠地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毫不留情地訓斥了他一頓。當時,他很傲慢地站起來,和我懟上了,在班級我一句他一句地進行拉鋸戰,我氣極了,請他滾出去,他還就不出去。那場面尷尬極了,師者威嚴掃地,斯文掃地,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掃地!
其實我不是不知道一旦情緒失控,我就輸了;把學生的顏面掃淨也是老師自取其辱的開始,更何況犯錯誤的學生也有人格尊嚴啊。此事發生後,我痛定思痛,決定效仿美國的三權分立來制約班主任的權力濫用。一切靠制度說話,避免人治。首先,避免自己當堂發火,監督人就是班級坐前排的三個同學,一旦他們發現我發火時,會敲桌子提醒我,這一招我是從李鎮西那裡學來的。處理問題學生時要面帶微笑但該罰則罰,班長和我班主任和全班同學一樣都不可凌駕制度之上,而獎懲制度是全班同學自己討論後定下來的,定下來之後有至少15天的緩衝適應期。
比如,我班寢室管理,每天有人值日,就有人監督,一旦值日不到位,監督的立馬採取補救措施,否則值日的和監督的一道被記入班級違紀薄,一個寢室一個月之內違紀累計超過三次就得整個寢室同學在班級值日一周。此管理制度實施以來,我們班寢室每周的扣分基本上是「零」。重要的是我沒有因學生違紀發過一次火,在不發火的情況下,犯錯次數不升反而下降,每次違紀被記錄,寢室長都不好意思地向我解釋原因,並保證下次不會出現此類情況。
四·班主任成就我的歸屬感和自信心
歸屬感,又稱為隸屬感,是指個體與所屬群體間的一種內在聯繫,是某一個體對特殊群體及其從屬關係的劃定、認同和維繫。
近年來,心理學家對歸屬感問題進行了大量研究,認為,缺乏歸屬感的人會對自己從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責任感不強;社交圈子狹窄,朋友不多;業餘生活單調,缺乏興趣愛好。
私下裡和同事們聊天,不少人不願當班主任,我卻主動申請當班主任。原因是我真正體會到當班主任的好處:
1. 當班主任助我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和睦的家庭氛圍。我原本是個非常木訥的人,不善言辭,當眾人面前說不出話來,家裡也因此經常吵架。當班主任逼著我要把我的想法表現出來,不但要表現出來還要有說服力感染力,否則孩子們可不買你的帳,這給我帶來的收穫是任何金錢都衡量不出來的。良好的人際關係又有助於我的工作,讓我獲得自信心和認同感,有了自信心和認同感我就產生一種歸屬感。所以我對歸屬感的深究就是:歸屬感在某種程度上是自己爭取的,而不是單位或集體給與的。
2. 讓我的心態年輕,有時還真有童心未泯的感覺。比如說最近我帶我班黃振同學去複查手指骨折的癒合情況,檢查之後,開了近200元的藥,我就說了句:「小孩子骨骼生長快,按理說不要開藥的,怕不是拿回扣吧。」黃振卻說:「應該不是,醫生是有職業道德的。」你看孩子們的內心世界多麼美好!還有一次,我班有七八個學生從花壇上跑過去,踐踏了花草,被值班領導抓個正著,我很生氣,審問他們是誰第一個帶頭從花壇上跑過去,他們小聲說:「老師,我們看到你從花壇上跑過去的。」我突然想起為了趕時間,我確實是從花壇上跳過去的。這回輪到我自己拷問反省自己了!
看到學生的激情,我經常被他們感染;看到他們的天真,感到他們好可愛!要求他們貴在堅持,那我當老師的也得做出堅持學習的表率。
3. 當班主任讓我體會到內心的祥和安寧,促我身心健康。當班主任當然很累,但人累主要是心累。愛迪生做實驗經常通宵達旦,有時連吃飯都會忘記,但他熱愛他的實驗,內心是愉悅的;稻盛和夫為了研製他的半導體器件,經常是整周寸步不離實驗室,有一次甚至差一點把手伸進6000度高溫的爐子去捏快變形的半導體元器件。他沒感到累,因為他的心思是單純的,他相信心心念念,必有所成!我們的工作對象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孩子,沒有斤斤計較,沒有爾虞我詐。我們都是無私的奉獻,從沒想過從他們身上索取什麼回報。
正如魯迅先生所說:「給要比拿快樂!」我們為孩子的進步而高興,為孩子的任性而擔憂。我們具有佛一樣的胸襟,和諧的心理也促成健康的身體。在班主任的道路中,我會陪著孩子們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