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校園到商務區,這家開在大學的書店「出圈」了

2020-12-04 澎湃新聞

大夏書店「出圈」了。

6月19日,大夏書店·麗寶店正式開業,成為華東師範大學大夏書店品牌創立後推出的第一家品牌授權店。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社長助理王京(左),劉海粟美術館黨支部書記、館長阮竣(右)為「粟上海」入駐大夏書店·麗寶揭牌。本文圖片均為「華東師範大學」微信公號 圖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介紹,2018年12月,大夏書店第一家店正式開業,坐落於華東師範大學中山北路校區正門旁。這是隸屬於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人文書店,定位於人文通識,包含50個細分類,選品優質、分類精準。

首店裝飾風格簡約樸素,與華東師範大學濃厚的人文氣息相契合。店內書籍不僅主打人文、社科等新書系列,開闢了文學專區,還涵蓋學術研究。

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董事長、社長王焰對於大夏書店的定位曾表示,為學者、作者、讀者提供一個好書匯聚的場所,一個文化交流、交際的人文空間,是建設大夏書店的初衷。

如今,走出校園,大夏書店來到上海虹橋商務區的麗寶樂園。

作為第一家品牌授權店,大夏書店·麗寶店面向不同年齡段、不同閱讀趣味的讀者,打造適合大眾享受生活、體驗閱讀樂趣的文化空間。

書店以開放式空間與周圍環境渾然一體,改變傳統書店的格式化布局,內部陳設裝飾風格充滿了設計感。比如,電梯背面的裝飾由「請開始你的表演」「李白鬥酒詩百篇」「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等文字、符號組合而成。而正面牆壁則鏤刻了《桃花源記》。

在選書方面,大夏書店·麗寶店根植校園書店的基因優勢,依託華東師範大學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人文和教育力量,由專業選書團隊上架精品書籍、定製化圖書。

考慮到虹橋商務區以辦公白領、商務人士居多,大夏書店·麗寶店為他們打造的閱讀空間,既可以滿足學習和提升自我的需求,也兼具了休閒娛樂的元素。

王焰介紹,「麗寶店基於自身地理位置和資源,著力於打造閔行特色人文空間,為上海乃至長三角的讀者提供讀書、交流、文化活動的空間,積極響應學習型社會的號召,讓閱讀文化深入滋養閔行,為建設書香閔行貢獻一份力量。」

基於「閱讀人文通識,拓展知識邊界」的理念,大夏書店·麗寶店將推出一系列品牌活動,打造情景體驗式文化空間。未來,麗寶店將繼續擦亮「大夏讀書會」這一逐漸擁有知名度的文化品牌,推出相關專題講座。

今年,書店計劃將重點圍繞在新時代如何繼承和發展「連環畫」藝術的寶貴經驗上。由上海海派連環畫中心邀請多位高校教授、專家,在中華藝術宮、高校、麗寶等地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辦「人民文藝的創製——連環畫與社會主義文化」系列講座13講。

此外,書店還將與上博學院、上海自然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等聯合舉辦「博物館奇妙夜」和「美術館奇妙日」,通過一場展覽配套三場互動體驗活動,舉辦豐富的文化活動,為大眾文化消費提供更豐富的選擇。書店將整合博物館公共文化美育資源,推出相關課程,涵蓋一系列好玩有趣、到自然中去發現和探索的活動,包含自然探索移動課堂、手造活動、科普叢書、教育資源包、線上教育遊戲等多種活動類型。

賽事活動也將成為打造大夏書店品牌的內容之一,如「足跡」少年兒童大賽、國際童書展等相關活動。目前,「足跡」大賽現已成為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校外美術書法教育的重大比賽之一。

書店還將與「海上文創」等文化品牌合作,引入以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以及非遺文化等主題精品文創,打造「上海文創」集中展示地。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滬上高校書店的「出圈」之路
    原標題:大夏書店從麗娃河畔開進虹橋商務區,復旦經世書局遷址重啟功能升級滬上高校書店首度「出圈」,人文書香溢滿城市空間如今,滬上校園書店建設有了新氣象,三年內將實現申城60餘家高校實體書店全覆蓋。隨著更多高校書店品牌走進社區、亮相商圈,人們期待有著深厚學術積澱的校園書店基因,以專業閱讀資源惠及大眾讀者,為城市新添多處文化地標,也讓人文書香溢滿城市更多空間從麗娃河畔開到麗寶廣場,滬上高校書店品牌首度「破圈」輸出——隸屬於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大夏書店,將書香從大學校園延伸至商圈,更新傳統書店的格式化布局,營造情景體驗式文化空間;開了27年的復旦經世書局日前從國權路搬到國年路
  • 大夏書店開了品牌授權店,大學校園書店如何進入社會?
    校園書店的基因,大眾文化空間的定位2018年12月21日,大夏書店總店正式開業,這是隸屬於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人文書店,定位於人文通識,圖書包含人文、社科、文學、科普、生活休閒五大分類,以及近50個細分類,選品優質、分類精準。
  • 什麼人敢在大學圖書館邊上開一家900平的書店?
    華東師範大學孟憲承書院和商務印書館涵芬樓聯合打造的書店於本月揭牌,開門迎客。在網絡電商的圖書促銷此起彼伏的當下,又比鄰藏書頗豐大學圖書館,究竟會開出一家什麼樣的書店?筆者在第一時間進行了實地探訪,發現這家坐落於華師大本科生生活園區內、由學生共享空間改造而來的涵芬樓更為突出的其實是「閱讀體驗中心」的概念。
  • 滬上高校書店首度「出圈」,人文書香溢滿城市空間
    從麗娃河畔開到麗寶廣場,滬上高校書店品牌首度「破圈」輸出——隸屬於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的大夏書店,將書香從大學校園延伸至商圈,更新傳統書店的格式化布局,營造情景體驗式文化空間;開了27年的復旦經世書局日前從國權路搬到國年路,不光佔地面積翻了一番,空間功能與業態布局大擴容,「前門店後倉儲」的線上線下聯動,更刷新了滬上大學書店的時尚表情。
  • 這所開在大學校園裡的書店,為何不賣大學教材、考試類圖書、理工類...
    10月11日上午,廣西師範大學育才校區圖書館一樓西側的一家校園書店刷屏了在校師生們的朋友圈,這家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打造的引領校園閱讀風潮的實體書店「獨秀書房·育才店」,是對廣西師範大學86周年校慶的一份特別獻禮。
  • 天津的這家書店關了,又開了
    近日 桑丘書店重新開業 不知道大家對這家書店還有沒有印象 去年12月 廣播君曾發布過一篇 說的就是這家書店
  • 大學校園書店怎麼突然這麼火?
    ,大學校園書店到底發展到何種地步?昨晚的《新聞1+1》欄目也採訪了上海大學社會學院教授顧駿、復旦大學出版社總編輯王衛東,他門對校園書店在促進大學生閱讀方面的作用給出了自己的意見。擔憂高校書店的背後,實際是大學生越來越少的閱讀量。現如今,高校裡的現狀又是怎樣的?在上海復旦大學裡,這家經世書局顯出了濃鬱的文藝氣息。這家隸屬於復旦大學出版社的綜合性書店,成立於1993年。20多年的時間,也讓它經歷過實體書店的困難時期。
  • 實體書店調查:5年間大學校園書店倒閉近半
    被書友稱為「人文社科福音」 的北師大海晴書店,也在兩年前從校內的小平房裡撤走,徹底告別了實體經營,可稱得上是加速消失的校園書店一個縮影。店主老刑在電話裡向北青報記者回憶:「從2002年開始,我們在舊圖書館、學校南門、東門都呆過,最後實在付不出每月幾千元的房租徹底歇了。和我一樣開書店的,差不多也都轉行了吧。」
  • 學生辦詩會,居民聽課,這家開在上海高校旁的二手書店不盈利
    上海第二工業大學起帆橋邊的一段小路,如今成為高校以及附近居民的一條「文化街」:左手是新開闢的學農試驗田,右手是一家由12間小屋組成的二手書店「漁書·書店」。不定期地,這裡還會舉辦讀書沙龍,邀請周邊居民走進校園。這家不盈利的書店,連接政府、高校、企業、社區,已成為浦東新區新時代社會主義文明實踐樣本。
  • 每所大學至少有一家實體書店!大學開書店的挑戰與潛力何在?
    7月24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那麼高校開實體書店,它的挑戰有哪些?大學書店又有哪些潛力可以挖?它們與大學圖書館如何區別開來?
  • 校園書店,拓寬成長空間
    想在大學開得好,書店要借力,通過與出版社和高校合作,尋求更多資源;自己更得發力,突出自身特色、契合學校氣質,成為大學生繼宿舍、課堂、圖書館之外的成長空間。穿梭在校園書店裡的層層書架間,尋覓一本好書,曾是許多大學生難忘的校園記憶。但近年來,數字閱讀和網絡購書的盛行,讓許多校園書店的生存受到了衝擊。「大學不能沒有書店。
  • 大學校園書店怎麼「活」精彩?
    11月27日,中國校園書店服務聯盟邀請部分北京高校校園書店負責人相聚外研書店,探討高校校園書店如何更好地「活」下去。  品牌建設至關重要  大學出版社讀者服務部,是現在很多高校校園書店的前身。有,但存在感不強,是一種尷尬。
  • 京城大學校園書店開始嘗試轉型
    書店負責人告訴記者,地質大學有本科生12000人左右,學生人數本身就不多,而且買書的學生比從前少,書店生存並不容易。他說,這家校園書店已有20年歷史,是學校的三產單位,「原本書店面積有100多平方米,這些年陸續縮小面積,現在營業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我們這些書太獨特,也太小眾,發行3000冊恨不得賣5年。」這位負責人說。
  • 實體書店進大學,打造校園文化新地標
    在大學裡,如果有一家書苑,同學們左手一杯咖啡,右手一本喜歡的書,書香、墨香、伴著咖啡香,再聽著舒緩的鋼琴曲,那該是多美妙的事。10月21日,城建創業智慧書苑在廣州城建職業學院開業,就讓同學們夢想成真。
  • 在街巷、在校園……看獨立書店如何在成都「圈粉」
    除了方所、言幾又等大型書店,隱藏在街巷中還有很多驚喜,流通200萬冊的二手書店毛邊書局,專注人文書籍的求知書社……你總會找到自己心儀的書。大型書店有他們的優勢,小書店也有自己的生存之道。記者走訪成都獨具特色的獨立書店,來聽聽他們的「圈粉」之道。
  • 開了27年的復旦經世書局新址新開,上海高校書店有這些好消息告訴你
    國年路286號,緊挨著復旦大學文科圖書館,復旦經世書局新店在初夏的梧桐樹蔭籠罩下,顯得十分亮眼。6月18日,經世書局新店將開始試營業;6月19日,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旗下大夏書店將以合作形式進駐虹橋商務區的麗寶樂園。經歷一段時間低谷後,滬上高校書店正在開啟新一輪發展。
  • 77家實體書店入駐浙江大中小學 校園書店,相伴青春歲月
    二進區為書店區,高大的書架林立,4萬冊新書分門別類擺放在書架上;周邊再度隔出數個拱形閱讀區,陳列著文學、政治經濟等主題圖書,每個主題區均設有獨立空間。據說有一個女同學太喜歡這裡,一連4天來看書,從早晨8點開門,坐到晚上10點關門,刷新了「顏品」閱讀新紀錄。收銀處做成一個簡潔的休閒吧,據學院後勤負責人繆春華介紹,考慮到學生的消費能力,書店內的飲品都限價銷售。
  • 大學校園書店「日子」過得怎麼樣 有的學生爆棚,有的門前冷落
    山東一所高校的校園書店裡,大學生利用課餘時間來體驗閱讀。 今年7月份,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支持高校校園實體書店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各高校應至少有一所圖書經營品種、規模與本校特點相適應的校園實體書店,沒有的應儘快補建。其實在此之前,山東已有不少高校做了嘗試。
  • 這些開在大學和鄉村的書店
    2018年,上海不少高校內開起了校園書店,比如華東理工大學的隴上書店、同濟大學的同濟書店、上海大學的泮溪書店、華東師範大學的大夏書店、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的鐘書閣等等……後來,政府出臺了相關的實體書店扶持政策,吸引到了更多社會力量的參與和投入。
  • 校園書店說「不」
    書店負責人說,地質大學有本科生12000人左右,學生人數本身就不多,而且買書的學生比從前少,書店生存並不容易。他說,這家校園書店已有20年歷史,是學校的三產單位,「原本書店面積有100多平方米,這些年陸續縮小面積,現在營業面積只有20多平方米。」  「我們這些書太獨特,也太小眾,發行3000冊恨不得賣5年。」這位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