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尤其是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很嚴重,99%的夫妻都想生兒子,可是生男生女這事,不是我們能選擇的,我就是有這種思想的女人,一心只想生兒子。生了2個女兒,打胎4次,我終於生下兒子,卻後悔了。
1972年,我出生在湖北孝感下面的農村,22歲嫁給了隔壁村的許三和,1996年生了大女兒,2002年二女兒出生(當時計劃生育很嚴,一胎滿5歲才能生二胎),接連生了2個女兒,婆婆不待見我,也不幫我看孩子,我男人雖然沒說什麼,但也沒有好臉色,看得出來,他也想要兒子。
那時候,村裡家家戶戶都有兒子,沒有兒子會被人說三道四,會被瞧不起,而婆婆更是三天兩頭在我耳邊說風涼話,有一次吵架,直接懟我:「有本事你生個兒子出來啊」,我當時氣得臉色發青,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為了爭這一口氣,我開始了漫長的求子之路。
許三和是個木工,為了生計不得不外出打工,而我要在家種地和照顧兩個女兒,懷孕對我們來說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每個月算好排卵期,不是我去城裡找許三合,就是許三合抽空回來,這樣折騰了半年多,我終於懷孕了,然後滿懷期待。滿3個月的時候,檢查出來是個女兒,毫不猶豫打掉了。
流產後至少半年不能懷孕,半年後,繼續備孕,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懷孕,都是三個月的時候檢查出來是女兒,於是都打掉了。
因為打胎的次數太多,我的身體損傷很嚴重,經常性的腰痛、打個噴嚏或者大笑一下就會漏尿,而且人也衰老得特別快,現在我48歲,好多人看見我都說起碼58歲。
屢敗屢戰,39歲那年,我終於生下了兒子,兒子出生的那一刻,我哇哇大哭,這麼多年的委屈,這麼多年的痛苦總算沒有白費。
從那以後,我和許三和的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兒子的身上,忽略了兩個女兒,兒子出生的時候大女兒15歲,正值青春叛逆期,當時只顧得上兒子,沒空管大女兒,初中還沒畢業,大女兒就輟學了,那會兒,家裡經濟拮据,想著她不讀書也好,出去打工可以補貼家用。
16歲那年,大女兒跟著村裡人去廣東打工,出去以後,女兒很少打電話回來,過年也不回家,後來我才慢慢意識到,女兒心裏面對我和他爸是有不滿和怨恨的。
大女兒20歲的時候,帶回家一個廣西仔,說是要結婚,無論我和她爸怎麼反對都沒用,我們也只能同意,結婚的時候,大女兒給了我2萬元,便跟著那個男孩去了廣西。嫁過去4年,一次也沒回來過,電話也很少打。
小女兒性格膽小懦弱,生她的時候都希望她是個兒子,生下來後,是爸爸不疼,奶奶不愛,夾縫中求生存,現在小女兒18歲,在一所職高讀書。跟我們的關係也比較淡,有時候我想親近她,卻不知道該怎麼去親近。
再來說說這個我付出健康甚至生命安全生下的兒子,兒子今年9歲,已經開始懂事了,因為從小被慣壞了,只要他的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大吵大鬧,蠻橫無理,在學校經常跟同學打架,而且他還不讓我和他爸去學校參加家長會。
為什麼呢?
因為有一次,我們送他去學校,被他同學看見了,問他我們是不是他的爺爺奶奶,兒子當時臉色就不好看了,自那以後,堅決不讓我們去學校。
小孩子虛榮起來,也是很可怕的。衣服和鞋子都要名牌,還非讓我給他買手機。最可怕的是,有一次爭吵中,兒子說:「你們為什麼要生下我,我一點也不想讓你們當我的爸媽,又老又窮」,我沒想到一個9歲的孩子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那天晚上,我一夜無眠,一直在想兒子的話,是啊,我為什麼要生下他?
為了生兒子,我忽略了兩個女兒的感受,錯過了她們的成長,導致大女兒遠嫁不回家,小女兒跟我們也不親,千辛萬苦生下的兒子也埋怨我們不該生下他。
我反思了一下,這樣的結局,就是被我生兒子的執念造成的,如果可以重來,我一定好好撫養兩個女兒,好好培養她們,絕不生兒子。
活了48年,我才發現自己的前半生都是活在別人的評論中,因為婆婆一句話,我拼命生兒子,卻犧牲了女兒的幸福,得不償失。
我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生活是自己的,不要過於在意別人的言論,婚姻生活幸福與否,跟有沒有兒子毫無關係,只可惜,我明白得太晚了。
魚兒結語:都說家是我們溫暖的港灣,堅實的後盾,但現實有時卻並非如此。在農村,依然有很多父母認為兒子才是他們最大的依靠,這個溫暖的港灣是兒子專屬的,女兒只能做漂浮在海面上的一艘小船。
中國式重男輕女現象依然存在,很多農村父母甚至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足為奇。重男輕女是件很可怕的事,對於孩子來說,不但不公平,還會嚴重影響到孩子的身心健康,這種傷害甚至會延續到他們的整個人生。
無論是兒子還是女兒,他們都渴望父母的愛,別讓重男輕女的家庭,成為女兒的「隱形監獄」,別做重男輕女的父母,給女兒判上「無期徒刑」!
歡迎關注我,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