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國內領先的車載監控設備製造商--敏視(STONKAM)宣布攜帶最新推出的智能車載解決方案及新品, 參加11月18日至20日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北京新館)舉行的2020北京國際道路運輸、城市公交、旅遊客運車輛及零部件展覽會(下文簡稱「北京道路運輸車輛展」), 全方位展示業界領先的創新車載監控產品及解決方案,為不同類型的車輛廠商提供更多安全、可靠的產品。
抓住機遇, 敏視多 款智能產品亮相展會現場
據悉,北京道路運輸車輛展今年以「交通強國、客車實踐」為主題,吸引了道路運輸行業上下遊眾多企業前來參展,敏視就是其中之一。
敏視成立於2003年,是一家擁有十多年研發、生產和銷售車載監控及高級駕駛輔助產品經驗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成立之初就以「提供創新優質產品,為人類的美好生活做貢獻」為品牌使命,致力於為全球客戶帶來創新優質的車載監控解決方案。
敏視作為智能車載監控技術發展的風向標,在本次北京道路交通運輸車載展上,就攜帶了眾多智能車載新品亮相登場,集中展示公交車智能化一體機解決方案、校車智能化一體機解決方案、客車智能化解決方案等最新技術及新產品,讓國內車輛廠商搶先體驗敏視車載監控的前沿技術與新應用。
敏視在北京道路運輸車輛展的展臺
「多能合一」智能一體機,全方位保障安全出行
在此次展會上,敏視重點展示了公交車智能化一體機解決方案和校車智能化一體機解決方案。這兩套解決方案是敏視2020最新推出的「多能合一」的智能化設備。與傳統的車載錄像機相比,敏視智能化一體機解決方案成功內置AI算法到車載錄像機中,可集成DMS(駕駛員狀態監測)、FCW(前車碰撞檢測)和360算法,同時實現司機人臉檢測認證、駕駛不良行為檢測(疲勞檢測、分心檢測、打電話檢測。抽菸檢測及無司機狀態檢測)、前車碰撞預警以及真正的360°全景鳥瞰等功能,為車隊管理員及駕駛員帶來更好的車載監控使用體驗,有助於駕駛員在行車過程中有更好的視野,進一步改善駕駛的安全性,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同時還可兼容客戶平臺方案,可很好節省客戶時間和成本。
敏視「多能合一」智能一體機解決方案
「BSD 系統 + DMS 」客車智能化解決方案 ,讓盲區「無所遁形」
敏視客車智能化解決方案則將高清監控系統、駕駛員狀態監測系統(DMS)和BSD智能盲點監測系統相結合使用。在行車過程中,駕駛員狀態監測系統對司機駕駛狀態進行監控,並發出實時警報,防止因不良行為導致事故的發生,而智能盲點監測系統的傳感器則將實時向盲區(車後方25m)發射雷達探測信號,若有車輛進入車後方7m內的盲區,系統就會發出聲音警報,並且還可疊加視頻報警,提醒駕駛員以避免碰撞,同時可改善駕駛員視野,並提升其在駕駛過程中對其周圍障礙物的即時感知。
12.3 英寸電子後視鏡系統,顛覆傳統後視鏡
此外,敏視客車智能化解決方案還有另一種方案可供車輛廠商選擇——電子後視鏡系統。電子後視鏡系統由12.3寸顯示器+雙攝像頭的方式組合而成,採用高亮IPS屏,高解析度技術,相對於傳統的車外後視鏡,敏視的電子後視鏡則安裝在車內,不僅能有效降低風阻,而且在雨、雪、霧等惡劣天氣環境和夜間光線昏暗的情況下,駕駛員通過高清的雙攝像頭和車內的電子後視鏡系統,可以更清楚地掌握車外情況。這套系統有效地克服了客車的盲區問題,全方位守護行車安全。
敏視12.3英寸電子後視鏡系統解決方案
智能偵測攝像頭 面世 ,多重提醒防事故
在本次展會,敏視兩款高端智能AI算法產品——智能行人偵測攝像頭和智能移動偵測攝像頭也重磅亮相。智能行人檢測攝像頭採用深度學習技術,能夠實現智能,高精度的行人檢測, 不僅能快速檢測出行人,實時為司機提供警告信息,且檢測準確度高,為司機提供反應時間,從而降低交通事故發生的可能性!智能移動偵測攝像頭主要對具有一定體積和5KM/h相對速度以上的移動物體,如行人、騎行者或車輛等進行智能移動偵測,為駕駛員實時偵測車輛側邊盲區的情況,並能觸發預警提示和聲音以提醒司機,避免發生碰撞事故。
敏視智能移動偵測技術
這些產品為車輛廠商帶來了更加先進與豐富的車載監控決方案,在展會現場吸引了不同車型廠商爭相了解及洽談。如果您想要了解 更多敏視的 產品、技術與解決方案,請蒞臨中國國際展覽中心 E3C64 區域 參觀敏視 展臺,現場 嘗試敏視帶來 的創新車載體驗 。此外,還有更多更熱門產品將在 11 月 24 日 -27 日的上海寶馬展及 12 月 2 日 -5 日的上海法蘭克福 陸續展出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敏視在北京道路運輸車輛展的展臺
有新聞想爆料?請登錄《今報網呼叫中心》( http://www.jinbw.com.cn/call)、撥打新聞熱線0371-65830000,或登錄東方今報官方微信、微博(@東方今報)提供新聞線索。今報網商務合作招募中,誠邀合作夥伴,聯繫郵箱:jinbw2004@126.com。
本站部分內容系網際網路轉載,本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企業宣傳商業資訊,僅供用戶參考,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