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車企,面對召回這件事兒,一邊顯得焦灼不安,可一邊又司空見慣。
扉旅汽車獲悉,戴姆勒公司旗下梅賽德斯-奔馳近日勉為其難地「笑納了」一張至多2000萬美元的罰款,用來解決車輛違規召回。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對奔馳的調查其實已經是去年的事兒了。2019年10月,NHTSA稱對奔馳過去18個月召回的140萬輛違規召回車輛進行調查。根據聯邦法律,車企需要在60天內向車主發送召回通知。由於奔馳在召回過程中,未按照規定時間向車主發送安全召回通知以及提交所需文件,並且多次遺漏了車輛召回原因或召回計劃的細節,包括召回規模、召回開啟時間等,所以奔馳犯下了「未能盡到上報的責任,導致政府不能全面評估安全風險、未能履行監管職責」的錯。
根據和解條款,奔馳將先支付1300萬美元,如果不遵守協議,還將面臨700萬美元的罰款。此外,如果奔馳不提供或逾期提供信息,最高或將面臨1.05億美元的處罰。
接受了罰款的梅賽德斯-奔馳美國公司內心感到一絲絲的委屈。在一份聲明中。奔馳稱:「我們認為我們沒有故意做錯任何事,但不幸的是,我們錯過了通知NHTSA我們為滿足他們的要求而採取的措施的最後期限。」
無獨有偶,NHTSA對通用汽車170萬輛存在雨刷器故障汽車的調查也升級了。目前已經收到1900起與該問題有關的投訴和報告,正考慮是否將通用汽車在美國的召回範圍擴大至2010至2016款車型,合計約170萬輛汽車。NHTSA於2018年11月開始對通用汽車展開調查。而早在2016年,通用汽車就在美國共召回367800輛2013款GMC Terrain和雪佛蘭中型SUV Equinox。
相較奔馳,通用汽車目前的表現還是有點「剛」,通用汽車認為「這些擋風玻璃清洗系統沒有缺陷」,可終究是「剛」不過法律,最終也表示配合調查,也正在安裝改進的雨刷電機和傳動裝置。
美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實施汽車召回管理制度的國家,目前機動車召回制度已經相當完備。1966年,美國《國家交通與機動車安全法》正式出臺,標誌著美國的汽車召回制度正式亮相。
隨後,日本、英國、法國等國家也紛紛於1969年、1979年和1984年開始實施汽車召回管理。
中國汽車召回制度的出現要比美國晚了將近40年。2004年,由國家質檢總局等四部委聯合發布《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規定》,中國正式開始實施汽車召回管理。
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汽車召回制度都是由國家制定專門的法律進行規範。美國在1966年之後出臺了很多法律法規對汽車召回制度進行更加明確的規定。而中國只是在2013年1月1日正式施行了全新的《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這是一次部門規章到行政法規升級。不言自明,法規的法律效力是遠低於法律的。而其中,「罰款數額1-10%不等」的規定也飽受詬病——因為跨度實在太大。
從監管層面上看中國召回的力度與美國還有一定的差距,但召回事件不會因此停止頻繁上演。
根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最近發布的召回信息顯示,自2019年12月30日起,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將陸續召回部分進口探險者、F-150汽車,共計25083輛;
東風悅達起亞汽車有限公司自2019年12月20日起,召回2010年9月28日至2012年11月29日期間生產的搭載θ-Ⅱ2.4L進口發動機的智跑汽車,共計3343輛;
寶馬(中國)汽車貿易有限公司自2020年1月16日起,召回2017年6月28日至2019年9月18日之間生產(以及該生產時間段以外但曾經進行過變速箱維修更換)的部分進口K1600 Bagger、K1600 GT、K1600 Grand America摩託車,共計790輛;
大眾汽車(中國)銷售有限公司、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和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決定自即日起召回部分夏朗、途威、途觀、邁騰、CC車輛,共計159167輛。擴大召回2008年2月25日至2017年10月9日期間生產的部分進口2008-2017年款高爾夫、甲殼蟲、凱路威及邁特威汽車,共計14輛。
截至目前,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共發布召回183批次,召回總量達596萬輛。截至2018年底,受調查影響召回累計達369次,涉及缺陷車輛3992.67萬輛,約佔召回總量的58%。累計實施汽車召回1768次,涉及缺陷車輛6925萬輛。
業內人士表示,從數量上看,中國的汽車召回問題好像要比美國小。但這不是中國市場的問題比美國少,背後呈現的是監管力度的不同。我國的召回制度還要在法律層面進行更詳盡、更嚴格的立法規範,讓汽車召回制度有更強的權威性和約束性。
扉旅汽車認為,中國的汽車召回制度在進步,中美的制度不同背後肯定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但從安全角度來講,或許還是應該借鑑老美的他山之石來攻克自己的玉。
對於汽車企業而言,未來肯定會面臨越來越嚴苛的質量監管,想要不被召回,就只能在生產製造等環節上下苦功了。畢竟,召回制度的存在也不是為了召回更多的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