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鼓圓「安居夢」

2020-12-13 中國江西網

  本報銅鼓訊(記者胡光華 通訊員賴水源、邱冬應)「這裡小超市、衛生所、衛星電視、網絡寬帶全都有,我們過上了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新年前夕,銅鼓縣溫泉鎮新塘村村民鍾文景搬進移民安置新房,一臉幸福。去年,全縣像鍾文景一樣享受移民搬遷政策圓了「安居夢」的農村群眾有259戶、1000人。自2005年啟動移民搬遷工作以來,銅鼓先後搬遷移民10369人,建立移民新村點91個。

  銅鼓縣將移民搬遷工作作為改善民生、統籌城鄉發展和防災避災的重大戰略來抓。2011年起,該縣一改過去分散安置為集中安置,10戶以上統一規劃,分戶建房,補償也提高到了每人4000元。同時,把資金分批分階段劃撥到村組,完成投資較大的基礎工程項目。棋坪鎮九豐村、高橋鄉高橋村的橋梁修建,分別扶持25萬元資金,圓了村民盼望多年的建橋夢,讓村民出行方便了,推動了村級經濟發展。

相關焦點

  • 黃平革家婦女李一秋:圓了住房安居夢
    黃平革家婦女李一秋圓了住房安居夢特約記者 潘勝天 楊光進革家人,自稱上古傳說中的射日英雄羿的後代,自稱為"哥摩",其有自身獨特的素質、語言、特徵和習俗,蠟染衣飾,「真的感謝國家的好政策,修建房子得到國家補助3萬5千元,加上我們一家的積蓄,起了4 層樓20 間房子,那幾年我們一家4 人擠在一間舊房子,現在不管大人小孩一人都可以住2間房子,終於圓了我的住房夢。」李一秋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讓中低收入家庭圓上「安居夢」 揚州市首個限價商品房小區全面封頂
    為了讓中低收入家庭也能圓上「安居夢」,2018年起揚州市推出了限價商品房政策。今天(12月16日),揚州市首個限價商品房小區——佳家花園五期實現全面封頂,為2022年交付打下堅實基礎。現場,記者看到,項目在建的23棟高層住宅樓已經全部封頂。
  • 住上安居房 圓了安居夢 湖南茶陵推進農村危改小記
    2013年以來,茶陵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重點圍繞脫貧攻堅農村貧困對象住房安全保障,紮實推進幸福安居、修繕加固、拆舊建新等危房改造工作,確保貧困群眾「不住危房」。8年來,全縣共投入資金3.72億元,切實解決了17205戶農村貧困戶的基本居住問題。     高位推進強化責任傳導     安居是民生之本,安居才能樂業。
  • 詔安縣霞葛鎮嶺下溪移民新村:圓安居夢,奔幸福路
    溪林村已然實現了村民的安居夢  也就在兩年前,嶺下溪自然村還背負著「省級地質災害點」的身份,渴望安居,是村民們近30年的夢想。  舊時的嶺下溪自然村地處偏遠,位於嶺下溪水庫上方的滑坡體上,「一到颳風下雨天,我會蹲守一整夜,就擔心房子會塌。」村支書黃草權說起那時候的情景,不禁皺起眉頭。「房屋基本是1987年建設的土樓建築和石板房,以石頭及土木為主要材料的簡易結構,特別是在汛期,很容易造成山體滑坡。
  • 石寨山銅鼓出土最早(圖)
    銅鼓是雲南古代少數民族中普遍使用的一種禮器和打擊樂器。石寨山出土銅鼓既多且早,被考古學界命名為「石寨山銅鼓」。  石寨山出土的銅鼓中,14號墓的一件最大。
  • 遇見美麗江西|銅鼓
    總體來說:臉型長,單眼皮或者內雙的鳳眼居多;鼻子山根高度中等,鼻梁直,鼻翼偏寬、豐隆;人中偏深,鼻孔不外露;耳垂圓;上唇位置中等,紅唇薄。  陳寅恪(江西修水客家)葉劍英(梅州梅縣客家)  尤其客家男子的相貌,還大多符合美男特徵,因此客家人裡的許多名人長的都很帥。
  • 助圓百姓安居夢 十載春秋譜華章
    十年來,深圳公積金人憑藉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幹的特區精神,緊緊圍繞支持職工基本住房消費,在住房公積金制度設計和服務方面實施了一系列創新舉措,讓住房公積金制度惠及了1500餘萬職工,其中620餘萬職工提取833.47億元公積金用於租房,29.72萬家庭使用公積金低息貸款在深圓安居夢。
  • 銅鼓包圓:客家人獨特的團圓味
    「靠山吃山」,這幾乎是所有山居小城的特徵,也是所有山居人們的飲食特色,「銅鼓三寶」也由此而來。 其中,「包圓」——這個飽含團圓味的食物,成為了銅鼓客家人的最愛。 而農家自產的雜糧、蔬果、禽畜,又與大山豐富的自然資源一起,構成了銅鼓客家人日常的飲食。     其中,「包圓」——這個飽含團圓味的食物,成為了銅鼓客家人的最愛。
  • 古代權力的象徵——銅鼓
    銅鼓是古老的一種打擊樂器,也是不同民族作為權利、財富象徵以及宗教活動的聖物。由鼓面、鼓胸、鼓腰、鼓足以及鼓耳組成,整體形象像一個倒置的水桶。 世界上最早的銅鼓是出土於我國雲南楚雄萬家壩墓,經鑑定距今有2700年,歷代銅鼓均有出土。
  • 鎮寧「銅鼓十二調」【高清組圖】
    「銅鼓十二調」是流傳在鎮寧自治縣城關、扁擔山、丁旗、大山、募役、朵卜隴、沙子、六馬、良田等地,布依族民間打擊樂曲調中保存最豐富、最完整的音樂作品,布依族稱銅鼓為「拉寧」(音譯)。 布依族使用銅鼓的歷史源遠流長,根據文獻可追溯到漢文帝年間(前179年—前157年)。傳說為布依族先祖古百越「駱越」一支所製造。到晉代有「俚僚鑄銅為鼓」的為文字記載。可見布依族是鑄造和使用銅鼓最早的民族之一。
  • 警察精神扶貧 助老人圓書法夢
    警察精神扶貧 助老人圓書法夢 2020-09-02 17:00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瀏陽城市形象推介活動走進江西銅鼓
    10月10日晚,江西省銅鼓縣西湖廣場颳起了陣陣「瀏陽風」,以「湖湘寶地、宜居瀏陽」為主題的瀏陽城市形象推介活動來到這裡,現場一千多名銅鼓市民在歌聲和展板中感受到了豐富的瀏陽元素。    隨著湘贛邊開放合作的不斷加深,很多地方對瀏陽這個城市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傳唱瀏陽河」文藝晚會的現場,當熟悉的歌聲響起,很多銅鼓市民情不自禁跟著輕輕哼唱起來;在瀏陽城市形象攝影圖片展板前,眾多銅鼓市民駐足觀看,通過一幅幅濃縮瀏陽形象的圖片,看到了一個不一樣的瀏陽。    「以前只是路過瀏陽,現在回想起來都沒什麼印象了。
  • 世界之美,齊聚銅鼓!
    鄧宗德原國家旅遊局巡視員、2020世界旅遊小姐中國年度冠軍總決賽評委會主席「通過這一次活動推廣,讓銅鼓父老鄉親看到家鄉的優勢,樹立信心、團結一致,真正把銅鼓打造成可進入、可停留、可欣賞、可享受,遊客回去之後可回味的旅遊目的地
  • 銅鼓,讓人魂牽夢縈的老家!
    前世今生銅鼓,吳頭楚尾。因城東有一巨石,色如銅,形似鼓,因而得名。銅鼓明置銅鼓營,清設銅鼓撫民廳,1913年正式建縣。銅鼓面積1552平方公裡,轄6鎮3鄉4林場,人口13.8萬。銅鼓在冊烈士1.8萬多人,佔江西省在冊烈士的7%。客家銅鼓在銅鼓,處處洋溢著濃鬱的客家氣息。客家山歌、七鯉搶蝦、漁樵耕讀、太平燈、跳覡、客家獅,展現了銅鼓特有的文化魅力。在這裡有一種美食,叫銅鼓包圓,挑戰你的舌尖味蕾。
  • 江西宜春特色小吃「銅鼓包圓」,鮮香可口,你吃過嗎?
    銅鼓包圓包圓的外皮是由芋子去皮加紅薯粉揉和發軔而成的。銅鼓包圓「我們銅鼓人為什麼要做包圓呢?」奶奶說,「包圓」的「包」是「一定」的意思,「圓」則代表「團圓」,所以,「包圓」的寓意是「幸福美滿、闔家團圓」。因為包圓的吉祥,過年來了客人自不必說,就是平日裡來了尊貴的客人,好客的銅鼓人也一定要蒸上一盤熱氣騰騰的包圓來表達心意。包圓,包裹著的是客家人濃濃的團圓味。
  • 助力託舉「安居夢」 格力地產的突圍「秘籍」
    從格力海岸精品項目到「海洋生活家」社區運營,從香爐灣沙灘修復工程到與海島共生的靜雲山莊酒店,格力地產以構築安居住宅、服務安居社區、保護生態安居環境為宗旨,實現了自我發展路徑與城市宜居宜業的完美契合,助力託舉國家「安居夢」,也為百萬市民創造出更美好的生活。
  • 銅鼓客家人過年習俗
    江西銅鼓客家人過了臘月的二十四即小年之後至大年三十,都可選擇其中的一天吃團年飯了。吃團年飯,長輩坐上席。碗筷要放得整整齊齊,尤其是筷子不能放反了方向,要順,因為這意味著新的一年「順順利利、平平安安」。細人子(小孩子)也一定要上桌,他們每人也有一雙碗筷。若是當年家裡有人去世,少不了放一雙空碗筷在那,表示對故人的懷念。
  • 神秘南方千年銅鼓再「敲響」
    1979年,日本學者今村啟爾在《東京大學考古學研究室研究紀要》上發表《關於先Ⅰ型銅鼓》一文,提出了「先黑格爾Ⅰ型銅鼓」的命題,這類銅鼓就是中國學者分類為最早銅鼓的「萬家壩型銅鼓」,在越南和泰國都有發現。部分學者認為,越南早期東山銅鼓就是在中國萬家壩銅鼓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年已八旬的蔣廷瑜是廣西興安縣人,從事銅鼓研究30餘年。
  • 杭城首批住戶入住田園公租房 安居夢 今日圓
    田園小區,讓本地中低收入家庭一圓住房夢,也給予懷抱創業夢的新杭州人「家」的溫暖和支持。    春曉苑5幢一套43平方米的單身公寓,如今是湖州人蔡南利和妻子蔡林娟的新家。他們的寶寶去年出生。「這套房子是老公前年申請的,當時他還是單身。最近,我們已經遞交申請兩居室公租房的材料,如果調換到兩居室的房子,我就能把寶寶從湖州老家接過來了。」蔡林娟說。
  • 多彩銅鼓——鹹鹹淡淡曬日子
    銅鼓客家人在千百年的遷徙、融合中,既保持了與中原和閩粵贛一脈相承的習俗,也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 曬鹹淡 # 攝影:老青蛙歷史上,銅鼓客家人生活崇山峻岭之中,以伐木、放排、造紙為生,過著自給自足的清苦生活,樣樣都要精打細算。新鮮的蔬菜瓜果吃不完,銅鼓客家人就會晾曬製作成各色方便存儲的乾貨,謂之「曬鹹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