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2020-12-17 澎湃新聞

親眼「見證」英烈故事,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將上新沉浸式講解

2020-06-29 21: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現代快報訊(通訊員 張洪 記者 劉靜妍 / 文 顧聞 / 攝)鄧中夏在獄中面對前來勸降的叛徒,做出了怎樣的回答?惲代英的演講,為什麼讓臺下青年學生眼中紛紛燃起火光?

6 月 29 日,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正在彩排,將於 30 日正式上演。鄧中夏、惲代英、許包野、郭綱琳、李耘生、袁諮桐 …… 他們的故事,通過扮演者的精彩演繹,一幕幕曾經的歷史畫卷穿越時空而來,在紀念館的展廳里舖陳而開,讓觀眾親身參與、親眼見證。

沉浸式講解,觀眾變身 " 參與者 "

雨花英烈鄧中夏扮演者

幽暗的囚室中,一束光透過鐵窗照到鄧中夏的床上,鄧中夏扮演者與叛徒激烈交鋒;彈痕斑斑的刑場上,北平五烈士扮演者背對觀眾,而他們的影子被囚車燈光拉得很長很長 …… 場景與烈士的故事相輝映,營造出時空穿梭之感,第一時間抓住觀眾的情感與眼球。

據介紹,沉浸式講解,是一種與以往完全不同的參觀體驗,沒有說教、沒有冷冰冰的數據。講解員化身歷史引領者串聯全程,紅色文化志願者則在館內各個重要故事點,利用紀念館中還原的場景,以情景再現的方式述說雨花英烈的動人事跡。

觀眾全程參與其中,360 度沒有視線死角地零距離觀看場景表演。觀眾甚至可以參與到演員一對一互動中,與共產黨地下黨員 " 對話 ",現場聆聽激情澎湃的演講 ……

演出融入展館,讓歷史 " 活 " 起來

北平五烈士就義

" 沉浸式講解 " 由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社會教育部與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聯袂打造。

此次沉浸式講解的編劇,同時身兼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雙重身份的王飛飛介紹,此次沉浸式講解劇本前後共計耗時 20 天完成。" 這次展演的形式是一種創新,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紅色文化在新時代可以繼續發揚光大,也希望未來能夠在江蘇省甚至在全國多地推廣這種沉浸式的演出方式。"

烈士就義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社教部副部長郭琦表示,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內推出沉浸式講解,改變了大多數紀念館 " 圖片 + 文字 + 實物 " 傳統展陳方式,把可感可觸的真實史實還原進場館," 讓歷史『活』起來,讓觀眾通過沉浸式互動感的參觀體驗獲得內心的震撼,從『旁觀者』變身『參與者』。" 她透露,沉浸式講解首演之後,在技術條件成熟時,將每月定期面向觀眾推出幾場。

雨花英烈後人、知名演員黃品沅參與演出

演員黃品沅

作為南京雨花臺吳振鵬烈士的外孫,知名影視演員黃品沅以飽滿的熱情參與了此次沉浸式講解,深情朗誦了柔石寫給曉莊十烈士的長詩:" 血在沸,心在燒,在這恐怖的夜裡,他死了!——我們的小同志 ……" 演出當天,現場不少觀眾一下子就認出了他。黃品沅激情悲愴的演繹,深深吸引著觀眾,許多觀眾情不自禁地留下了眼淚。

黃品沅是最早加入雨花臺的一批 " 小雨滴 " 社會志願者。這次,他又第一時間加入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的隊伍。他表示作為雨花英烈的後人,自己更有責任和義務傳播好和弘揚好南京紅色文化。黃品沅表示,參演紅色題材影視劇的經歷讓他對黨的歷史、對紅色文化有了更深地理解,未來他將充分發揮在影視文化創作領域的資源優勢,為南京紅色文化宣講、展示等志願服務貢獻力量。

(編輯 王鵬)

關鍵詞 >> 英烈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首創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
    這不是話劇舞臺,也不是電影場景,而是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於6月30日創新首演的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  整場沉浸式講解共分為10個故事場景,深度挖掘雨花英烈們動人的愛情、親情、理想信念故事。有些觀眾甚至會參與到互動中——如被「反動派」驅趕、與「英烈」對話等,在「沉浸式體驗感」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作為吳振鵬烈士的外孫,知名影視演員黃品沅也參與了此次沉浸式講解,深情朗誦了柔石寫給曉莊十烈士的長詩。「參演紅色題材影視劇的經歷讓我對黨的歷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作為雨花英烈的後人,我更有責任和義務傳播、弘揚好紅色文化。」黃品沅表示。
  • 文壇大咖將操刀紀實文學《雨花臺》,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首演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七一前夕,一場紀實文學創作分享會和一幕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同期推出,雨花英烈精神熠熠生輝。6月30日上午,「南京紅色文化資源點聯盟、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聯盟成立暨紀實文學《雨花臺》創作分享會」在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舉行。
  • 雨花臺,英烈精神與日月同輝
    原標題:雨花臺,英烈精神與日月同輝追尋先烈足跡 弘揚雨花精神1927年到1949年,雨花臺這座南京城南的山崗成為了中國革命者的殉難地,難以計數的英烈犧牲在雨花臺,他們之中今天能夠查到姓名的有1519位,留下的照片總共只有100多張。
  • 歷時9個月改造,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今天開放!
    經過9個多月的施工布展改陳昇級後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今天正式開放本次展陳以「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跡展」為主題,上版179位雨花英烈的生平事跡,總面積4550平方米,總展線938米,以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進程為主線
  • 《戰狼2》原著作者操刀,紀實文學《雨花臺》正在創作中
    現代快報訊(記者 劉靜妍/文 牛華新/攝)紀實文學《雨花臺》正在創作中,由《戰狼2》原著作者何建明操刀,將怎樣呈現雨花英烈精神?你期待嗎?6月30日,在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就紀實文學《雨花臺》,分享創作心路。他透露,目前,這本書的採訪已經完成三分之二,還要繼續採訪和收集資料。
  • 國際志願者日,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們相聚雨花臺,分享了……
    交匯點訊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12月5日是國際志願者日,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南京紅色文化志願者相聚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分享志願者心聲,傳播紅色文化。由南京紅色文化宣講志願服務隊、南京紅色文化展示志願服務隊的志願者們參與的「沉浸式講解」,創新利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中的場景,以情景再現的方式述說雨花英烈的動人事跡,受眾超5萬人次。「沉浸式講解」不僅重新定義紅色文化志願者角色,開拓志願者們參與領域,發揮志願者的專長技能,助力探索紅色文化志願服務新方向,還真正地讓紅色歷史「活」起來。
  •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他們用生命和鮮血鑄就新中國的誕生之路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局長、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館長趙永豔訪談文字實錄: 雨花臺地處南京市的中華門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在這裡,數以萬計的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被國民黨殺害。這批烈士用生命和鮮血鑄就了新中國的誕生之路。
  • 信仰的力量 | 用圖片帶你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新展廳
    (01/26)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的集中殉難地,南京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建成於1988年,館名由鄧小平題寫。在烈士紀念館門庭南北兩面均雕有「日月同輝」花崗巖浮雕,該浮雕出自著名建築設計師齊康之手,它象徵著烈士精神與河山共存,與日月同輝,這也成了雨花臺的標誌。2017年,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迎來了自建館以來的第3次改造,經過9個多月的緊張籌備及施工布展,將於2018年1月5日紀念館將正式向觀眾開放。圖為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外景。(攝/鄭歡)
  •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課堂上,孩子們唱起雨花英烈寫的歌
    本報訊(融媒體記者 李子俊) 為抓好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小學學科的課堂教學、德育教育之中,昨天,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紅色文化進校園」館校合作項目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在南京小行小學舉行。
  • 清明節| 英烈後人祭雨花魂:烈士精神永垂不朽
    清明將至,4月3日,為了紀念為新中國以身殉道的革命先驅,雨花臺烈士陵園舉辦「雨花魂·清明祭」烈士親屬祭掃活動,52家190餘位烈士家屬及後人前來緬懷先輩,獻花寄哀思。在我們這樣的和平年代,更需要發憤圖強的雄心壯志,施展自己為國為民的抱負,傳承英烈的精神。」戰火中的半塊毯子:烈士後人相見交遺物在追思音樂詩會上,烈士文物捐贈儀式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環節之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獲贈的半塊毛毯,連接了兩代人長達半個世紀的革命情誼。
  • 南京新增兩家國家一級博物館
    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盤活「紅色家底」培根鑄魂雨花臺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最集中的殉難地。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作為國內著名的紅色紀念館,一直致力於盤活「紅色家底」,講好紅色故事,培根鑄魂,使之成為激勵人民不斷開拓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 尋訪三八紅旗手精神 | 南京市雨花臺烈士陵園講解接待科:手持話筒...
    01敬業奉獻,講好紅色故事莊嚴肅穆的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裡,前來瞻仰憑弔的遊客來來往往。身為講解接待科科長的郭琦,已在這裡堅守了14個年頭。目前,接待科共有20名講解員,其中16名女性,於她們而言,這裡不僅是崗位,更是綻放巾幗芳華的舞臺。
  • 南京|我在世外桃源的雨花臺等你
    地鐵:1號線(中華門站步行780米)勿要錯過的景點1.雨花臺瞻仰英烈館雨花臺因英烈的事跡而為當代人熟知,雨花臺建有歷史紀念館,此外還有方孝孺墓等歷史遺蹟,其環境清幽肅穆,是憑弔古人、緬懷先烈專題/踏尋英雄足跡1.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來到雨花臺烈士紀念館,仔細觀察後你會發現,垂簷翹角的館體平面竟是「凹」字形的。
  • 紅色文化進校園 課堂上孩子們唱起雨花英烈寫的歌
    為抓好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推動愛國主義教育內容有機融入小學學科的課堂教學、德育教育之中,昨天,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紅色文化進校園」館校合作項目實踐基地掛牌儀式在南京小行小學舉行。「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高唱著自由和解放……」當天上午,胸戴紅領巾的南京小行小學三年級學生,在音樂老師馮蘭婷的指揮下,齊聲唱起了雨花英烈趙良璋的原創歌曲《假如我為了真理而犧牲》。這首歌旋律昂揚,歌詞動人,充滿了視死如歸的豪情。「這是我們的音樂公開課,也是第一次教孩子們在課堂上唱起雨花英烈的歌曲,效果非常好。」
  • 抗日航空英烈文物、檔案專題展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展出
    9月3日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上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深切緬懷中外抗日航空英烈的英勇事跡,傳承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珍愛和平,開創未來,一場以「和平」為主題的憑弔抗日航空烈士紀念活動與抗日航空英烈文物、檔案專題展開展儀式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紀念館(以下簡稱抗館)舉行。
  • 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代祭英烈
    每一年的清明節,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內都會舉行公祭儀式。今年受疫情影響,為避免大規模人群聚集,雨花臺烈士陵園安排工作人員集體代祭,並將"2020雨花清明祭"從線下搬到了線上,市民們在家中就可以參與祭奠英烈的活動。
  • 首次集中展現雨花女英烈群體,《回望美麗——雨花女英烈的故事》開機
    為迎接建黨100周年,進一步用好用活雨花臺豐富的黨史資源,讓雨花英烈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文獻紀錄片《回望美麗——雨花女英烈的故事》項目開機儀式暨劇本研討會1月7日在南京出版傳媒集團青春書店·青春會客廳舉行,該片計劃於明年7月前播出。
  • 沂蒙革命紀念館:努力講好紅色故事 傳承沂蒙精神
    主動走出去,積極引進來加強館際交流 推進沂蒙精神走向全國今年4月25日上午,「信仰的力量——雨花英烈生平事跡展」在沂蒙革命紀念館第四展廳正式開展。一幅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文獻資料,讓在場參觀者接受了一場精神洗禮。而這也是沂蒙革命紀念館和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館際交流的第一站。
  • 話劇《雨花臺》舉辦劇本朗誦會 臺詞多出自烈士原話
    話劇《雨花臺》不僅傳遞了正能量,故事情節也特別吸引人,尤其是雨花英烈在劇中那些鏗鏘有力、震撼人心的臺詞,更是讓人觀劇後回味良久。  昨天,話劇《雨花臺》劇本朗誦會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舉行,來自多家單位的年輕黨員、團員深情誦讀劇本片段,還原劇中的經典場景。
  • 國慶參觀南京雨花臺紀念館:犧牲的烈士多為年輕人,最小才16歲
    謹記歷史,緬懷先輩,在南京是最為令人觸動。在南京,除了大屠殺紀念館外,雨花臺也是要去的。 雨花臺是一個綜合性景區,有老金陵四十八景的雨花閣,以及二忠祠,木未亭等多達十幾處名勝古蹟,在南京的古代歷史上有著諸多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