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顯:中國民法典是二十一世紀民法典的典範

2020-12-11 北京日報客戶端

今天上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利明,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孫憲忠介紹民法典及其實施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

張文顯介紹說,今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這是我國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大成就。民法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填補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空白。民法典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民法典」稱謂的民事法律,實現了百年來中華民族的法典夢。在改革開放40多年來民主法制建設成就的基礎上,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自指導下,經過五年多的努力,民法典終於問世,實現了幾代人的夙願。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是一部具有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水準的民法典,在人類法治文明園地當中具有代表性。法學界有一種說法,如果說法國民法典是十九世紀民法典的典範,德國民法典是二十世紀民法典的典範,那麼中國民法典毫無疑問將被公認為二十一世紀民法典的典範,為我們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樹立了良好形象。

我國民法典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國家治理的良法重器,也是人民民事主體權利的一個宣言。它對於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對於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對於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民法典是一部體量大、體例新的基礎性法律。它有1260條,有七編,總則編和物權、合同、人格權、婚姻家庭、繼承、侵權責任6個分編,總共80多章。

法律的生命力在於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於實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法典的實施。5月28日民法典通過,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以「切實實施民法典」為主題進行了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強調,要實施好民法典,要更好地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國家建設,更好地保障人民權益。民法典從公布到實施,有7個月的準備期。在這個準備期裡面,我們要認認真真地學習總書記的講話,扎紮實實地做好民法典實施準備期的各項工作,確保民法典落地生根。

來源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蕾 孫瑩

編輯:胡德成

流程編輯 吳越

相關焦點

  • 張文顯:中國民法典的歷史方位和時代精神
    中國民法典的歷史方位和時代精神 張文顯,浙江大學文科資深教授,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哲學博士   在這樣一個時代制定一部在世界上有影響力的民法典,必須保持開放的眼光和廣闊的視野,實行開放立法,以虛心善學的態度借鑑國外民法典的經驗,制定出具有21世紀的時代精神、可與世界民法融通兼容的中國民法典。   最後是指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站位和基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制定民法典的思維基點或理論坐標。時代的變化必然引起思維革命和話語轉換。
  • 民法典是開門立法的好典範
    「從2019年12月28日至2020年1月26日的公開徵求意見期間,民法典草案共收到13718位網民提出的114574條意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嶽仲明新近透露的這組數據,是民法典作為開門立法典範的最直接佐證。
  • 民法典在編纂 商法學該何去何從
    錢玉林認為,對於商法中存在的法律漏洞,不能簡單地適用民法的規定,應採取「商法思維」予以填補。     「商法思維」成為此次年會的「關鍵詞」,這不能不說與年會開幕式上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張文顯的致辭緊密相關。張文顯表示,商法思維和民法思維是有所區別的,至少在裁判權問題上,民法思維注重的是物有其主,商法思維則是物盡其用,這是商法獨立的思維,不能用倫理主義看待商法。
  • 中國民法典的體系和債權
    「正如我在昨天演講的開頭所述,我有這種印象:中國民法典的制定過程,正逐步從潘德克頓法體系向整合個別法領域的實用主義民法典轉移,我對這個趨勢非常關心。   「其中的一個象徵就是是否保留『債權總則』編的觀點。在與梁慧星先生和王利明先生進行意見交換後,我想起了19世紀後半期德國民法典編纂過程中立法者『在法典中不規定製度和概念這些基礎性理論,而是將其交給學說」的發言。
  • 專家解讀民法典的意義及實施:回應時代需求 滿足人民需要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回應時代需求 滿足人民需要(權威發布)7月3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吹風會,邀請中國法學會黨組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學術委員會委員王利明,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孫憲忠介紹民法典及其實施有關情況
  • 中國民法典的歷史價值
    摘 要:中國民法典技術層面上主要借鑑德國民法,但規則層面上堅持以現代中國的現實需要作為選擇和構建的依據,走出了一條獨立發展的道路。立足本土、博採眾長,以解決中國社會實際問題為導向,使得中國民法典具有獨立自主價值、實踐至上價值和精神文明價值。充分認識中國民法典的這些歷史價值,不僅事關中國民法典的評價,更在於指引中國民法典的解釋、適用和完善。
  • 民法典的體系創新
    那麼,剛剛頒布的我國《民法典》在體系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民法典相比有哪些不同,呈現出哪些創新呢? 縱觀近代民法典體系變遷,大體經歷了從《法國民法典》到《德國民法典》的發展歷程。《法國民法典》在結構上分為人法和物法,細分三編,第一編為人,第二編財產及對於所有權的各種限制,第三編取得財產的各種方法。
  • 民法典的時代意義
    它的頒布在我國法治建設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必將對我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帶來更積極、更全面、更規範的影響,也會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人民群眾美好幸福生活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民法典作為基礎性法律的功能定位民法典是新中國第一部以「典」命名的法律,所謂「典」,就是典範、典籍、典則的意思。
  • 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
    作者王春霞5月28日,我國民法典正式誕生。男女平等憲法原則在民法典中有哪些體現?民法典的相關規定將對貫徹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產生哪些影響?中國婦女報·中國婦女網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民法典充分注意到男女平等問題 「民法典是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的典範。」中華女子學院法學院教授、中國法學會婚姻家庭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李明舜告訴記者,民法典作為調整平等主體之間的人身關係和財產關係的法律,在落實男女平等憲法原則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極為重要的作用。
  • 《民法典》課堂 | 民法典:當你老了
    《民法典》完善了遺贈扶養協議制度,適當擴大扶養人的範圍,明確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均可以成為扶養人。《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八條規定,自然人可以與繼承人以外的組織或者個人籤訂遺贈扶養協議。按照協議,該組織或者個人承擔該自然人生養死葬的義務,享有受遺贈的權利。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民法典的靈魂
    我們應充分利用民法典深厚的社會主義文化底蘊和強大的價值輻射功能,在民法典貫徹實施過程中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法治文化和民法精神,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地生根、深入民心。  2020年5月2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在萬眾矚目中誕生。
  • 民法典 | 《民法典》的88處重要變化
    01《民法典》"第一編 總則"涉及的重要變化(一)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一項重要立法目的《民法典》第一條規定:"為了保護民事主體的合法權益,調整民事關係,維護社會和經濟秩序,適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要求
  • 中國《民法典》的實踐特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法典》是「一部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的民法典。」這三個特色相輔相成,共同構成《民法典》的底調和基色。《民法典》堪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是所有法律中最具有生活品格的法律,「實踐特色」的提煉,充分體現了《民法典》的這一特徵。
  • 中國民法典的時代特徵
    中國民法典的時代特徵 2016年03月16日 19:5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作者:陳亮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民法典的時代特徵?
  • 溫世揚:中國民法典體系構造的「前世」與「今生」
    內容摘要現代中國民法典編纂始於對以德國民法典為典範的潘德克頓法學體系的繼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數次民法典編纂,經歷了從師法蘇聯民法到探索本土民法典體系的歷程,最終形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的獨特結構。
  • 中國首部民法典出臺
    【搜索下載華輿APP(中新社旗下新媒體平臺),關注全球華僑華人,瀏覽世界各國媒體新聞資訊,無需翻譯——華輿在「手」,世界盡在掌握】中新社北京5月28日電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28日經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 【小北說法】一起來學《民法典》之一:《民法典》全文視頻和極簡...
    【小北說法】一起來學《民法典》之一:《民法典》全文視頻和極簡漫畫解讀 2020-08-20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2020-12-03 1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編纂的前世今生
    民法典的誕生有著重要的意義,而它的編纂過程更是凝結了幾代法律人半個多世紀的努力,「這將是一部站在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節點上,回應中國之問和時代之問的民法典。」專家建議稿起草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王軼如此評價。
  • 民法典如何彰顯「中國智慧」
    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反映人民意願的民法典,是新時代中國智慧的立法表達,也是國家繁榮昌盛的法制體現。  2017年3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民法總則,由此,「權利宣言」在法治中國的歷史上開啟新篇章。今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審議民法典分編草案。  我國民法典編纂,分兩步走:第一步,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編纂的序曲;第二步,民法典各分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