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方藥應當憑醫師處方銷售、調劑和使用,醫生的處方上要使用藥品規範名稱,而且書寫必須字跡清楚,不得隨意塗改。而醫院裡經常面對許多醫生的洋洋灑灑的「密碼處方」、「天書處方」,有的甚至連「猜測的空間都沒有。有人就戲稱為醫院處方上的「達文西密碼」。
神「處方」如天書
日前,福州謝女士在微信朋友圈裡曬出這張「密碼」處方,處方中,除了手寫的患者名字、年齡、電話、日期可看懂外,醫生手寫的藥名幾乎就是「I」字形的符號,根本無法看懂,僅隱約看懂1/2、2/3等數量標識。不少網友試圖「破譯」,卻一個字都沒看明白。醫生和藥店師傅說,「猜測的空間都沒有。」
到診所看病,醫生開了處方,手寫處方中全是怪異字符,猶如「密碼」,讓人完全看不懂。醫生處方事關人命,能寫成如「天書」般令人費解嗎?患者承受病痛困擾,還要破譯這令人「頭痛」的天書處方,非但沒有減輕病痛,反倒是增加一項負擔。若是急性疾病病人,又是否有時間來供藥房研究「橫撇豎捺」?
然而,更多患者更加擔心被抓錯藥,事關人命,藥若是不對症,有害身體健康,更甚,發生不良反應,更會危及生命。故此種擔心不足為奇,且在情在理。況且萬一真的抓錯藥,出現醫療糾紛,去投訴也說不清楚。因為處方很難「破譯」,到底是開了什麼藥,只能隨醫生的一言之詞。
此類現象無疑為醫療界蒙上了一層灰暗黑紗,不清不楚,含含糊糊。為醫者,更應為人,及人,不僅需要高超的專業醫術技術,更需時刻清晰心術。時刻牢記醫生理應具備之職業道德及操守。
相關部門於2007年早已出臺《處方管理辦法》,明確規定處方的書寫規範,要求字跡清楚,不得塗改,如需修改,應在修改處籤名並註明日期。在管理辦法出臺後,更為重要的便是執行情況與相關監督相互配合,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辦法,開通暢通的投訴渠道,以真正做到從根本上「破譯」處方密碼,一目了然,清晰明了。
醫生為何寫「天書」?
醫生書寫的病歷和處方為何總是龍飛鳳舞?重慶某大型醫院內科負責人認為,這與患者太多、防止患者到社會藥房買藥等因素有關。他說,目前,重慶大部分醫院住院部病歷都實行了電腦列印,除籤名外,基本上不存在手寫情況。
因此,住院病歷相對規範清晰。而醫院門診病歷,每個醫生每天都要面對數十甚至上百個患者,「醫生要寫的字太多,同時,為保證書寫速度,字跡難免潦草。」不過,他認為,最重要的因素是醫生為了防止患者到社會藥房買藥。「你想想,患者一旦到社會藥房買藥,醫院的藥品加價就賺不到了,醫生的開單費也就沒有了,誰還想讓患者看清病歷上藥品名稱呢?」
「天書」病歷並非中國特色
有媒體報導說,醫生字跡潦草並非中國特色,幾乎全世界的患者對醫生們糟糕的書法都頗有微詞,很多醫療差錯直接緣於醫生潦草的字跡。
美國
用藥錯誤主因是醫生字跡潦草
據美國國家科學院醫學研究所報告,每年全美醫療差錯中,用藥錯誤發生率排第四位,最主要原因正是醫生潦草的字跡。美國醫學會曾在7年內頒布3條政策以敦促醫生們「改進潦草的處方筆跡」。
全球華語廣播網駐美國特約觀察員龐哲說:「美國醫生的處方筆記估計同全世界所有其他的醫生的筆跡是相同的,不但是龍飛鳳舞而且還有很多只有醫療界之間才看得懂的縮寫和代碼,實際上很多醫院的護士也是叫苦連天,因為完全看不懂醫生的醫囑。
美國政府也意識到了這種問題的嚴重性,也曾舉辦各種課程培訓醫生來校對筆記,但是由於醫生都非常非常的繁忙,實際效果完全沒有。所以美國的全國醫療健康保險協會就向政府提出應該用電子系統化來取代手寫,預計在2018年,美國所有的公立醫院可能都會實行數據來計入病例,但對私人診所來說大概還是需要一定時間的。」
法國
認為藥方潦草可讓醫生重寫
在法國,醫生也會用手寫開藥方,有醫生的手寫處方字跡潦草,完全看不出頭緒,但法國的藥房對那些手寫藥方能「高度辨認」。如果患者認為藥方太潦草,可以直接讓醫生再開一張。
駐法國特約觀察員魏偉瓊說:「法國的醫生開處方有用手寫的,也有用電腦列印的,看個人的習慣。有醫生的手寫處方字跡潦草,跟天書似,完全是看不出頭緒。我遇到過不止一次,一般情況下,醫生遞給我處方的時候會解釋一下都開了什麼藥,怎麼服用,但畢竟我不是學醫的,一下藥物名稱聽了也不明白,如果我堅持想知道,那是可以要求醫生重寫一份的。」
有分析說,縱然有千萬條規定,縱然法院天天發出意見,都只能解一時之癢,能否從根上解決這個問題,最終還是需要醫生的責任感,對自己每一次的診斷負責,對每一個病人的生命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