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日本「甲種師團」有多難打,才能明白中國軍隊有多偉大

2020-12-08 朝文社社長

作者:我方團隊張嶔

在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史上,侵華日軍的一個名詞,也讓中國軍民刻骨銘心:甲種師團。

甲種師團,確切說,這個稱呼是在抗戰中期才有,指的是日本全面侵華之前,其國內十七個常備師團,包括了「近衛師團」以及第一至第二十師團(無「十三」「十五」「十七」「十八」師團番號)。

這些師團,都是日本軍界的老資格,作戰經驗豐富裝備強。其中很多部隊,更是中國抗日戰場上的「熟臉」。

雖然在某些影視劇裡,日軍的戰鬥素質,常見各種不堪。經常一兩位抗日英雄,就能團滅一群日本兵。但在真實的抗日戰場上,這些「甲種師團」卻處處透著兇悍。

也只有看過這些「甲種」,究竟有多難打,我們才能知道那場戰爭,中國軍民打得有多艱難。

一、兇悍的單兵素質

日本甲種師團的第一個可怕之處,就是其兇悍的單兵作戰能力。

首先說一個基本素質:射擊。日本國小資源少,士兵的彈藥儲備,顯然難比英法美德等西方強國,但比抗戰時期的中國軍隊,還是要好得多。

中國即使是國民黨中央軍這樣的精銳,訓練限額也只有每人十五發子彈。而日軍是每人一百五十發,射擊精度更是奇高。

淞滬會戰之前,英國軍事觀察員就給出評價,日本士兵的射擊水準,屬於A級。

而甲種師團士兵的射擊水平,那更是兇悍。曾在日本關東軍服役的作家五味川純平記載:

日本甲種師團的射擊要求是,」300米外的伏靶,必須要五發五中,而且彈著點必須要分布在拳頭大的面積內。」這幾乎是優中選優的神槍手標準。

在正面戰場裡,日軍就利用這種精確射擊能力,多次對中國軍隊的指揮官實行狙殺。而在作戰意志方面,甲種師團也堪稱是最殘忍頑強的日軍。

以諾門坎戰役裡的日軍第七師團來說,他們雖然遭到蘇聯優勢火力的毀滅打擊,卻也以負隅頑抗,讓蘇軍蒙受了巨大的傷亡。以至於蘇軍發出「我們簡直是在同死人作戰」的驚呼。

崑崙關戰役的最後階段,面對兵力絕對優勢且擁有榴彈炮的第五軍,困獸猶鬥的日軍第五師團。

在軍官傷亡慘重的情況下,靠著飛機空投下來的指揮官指揮作戰,依然給中國軍隊造出了近三倍的傷亡。

以抗日名將李宗仁的名言說:訓練之精戰力之強舉世罕有其匹。

二、絕對優勢的裝備與戰備

比起西方國家來,日本陸軍的裝備也許不夠看,但是和抗戰戰場上的中國軍隊相比,依然還是壓倒優勢。而「甲種師團」的裝備,更是日軍裡最強。

以「淞滬會戰」的日軍裝備為例:

當時一個甲種師團,擁有四個步兵聯隊,一個兵工聯隊,一個重炮聯隊,一個輜重兵聯隊。

全師團輕重機槍650挺,火炮108門,戰車24輛,坦克20輛,運輸車輛近1000輛。分配到每個步兵連,都至少擁有六挺機槍和六個擲彈筒。

而號稱「皇軍之花」的板垣師團,全師團22000名士兵,步槍兵只有5000多人,其他都是「機槍手」「擲彈手」「坦克手」等技術兵種。

日軍這樣的火力水平,即使面對抗戰早期裝備最精良的中國軍隊,也是壓倒性優勢。

而更讓當時前線中國軍官感到不可思議的,還有日軍縝密的情報工作。

理論上,日軍侵略中國,在情報準備方面,中國軍隊應該有先天優勢。但事實上,日本《大本營陸軍部》一書記載:

淞滬會戰爆發前12年,即1925年時,日軍參謀本部就對上海至漢口的一線地形,進行了細緻的偵察,標註出了所有的登陸地點。

而在慘烈的淞滬會戰戰場上,奉命馳援上海的74軍51師,才走到南京,行跡就被日軍掌握,立刻遭到日機轟炸。

原本就實力不如人,而情報的滯後,也叫多少中國軍隊,在面對日軍時,已經沒有了秘密。

三、協同作戰能力的「代差」

比起火力兵員等因素,抗戰時期中國軍隊的最大差距,莫過於協同作戰能力。

對此,抗日名將陳誠,曾無奈的形容:

「我們的部隊是一師一師的單獨作戰,不知協同作戰,不知發揮大軍的全部力量,結果幾百個師等於一個師。」這句話,的確是對多少中國軍隊各自為戰,傷亡慘重的寫照。

而在「協同作戰」方面,日軍的甲種師團,卻是爐火純青:

淞滬戰場上,日軍發起進攻前,都是先放出觀測氣球,鎖定中國軍隊方位後,再進行火力打擊,然後以戰車掩護步兵衝鋒。

死戰不退的中國軍隊,也因此蒙受了巨大的傷亡,許多部隊甚至還沒有看到敵人,就倒在了敵人這種多兵種協同作戰的打擊下。

李宗仁痛惜地說:「每小時的死亡輒以千計,犧牲的壯烈,在中華民族抵禦外辱的歷史上,鮮有前例」。

可以說,正是這種戰術水平的落後,讓當時的中國軍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而比起當時中國軍隊正面戰場上「幾百個師等於一個師」的情況,日本的甲種師團,哪怕是不同師團的部隊,相互間也能打出密切配合。

比如臺兒莊戰役的尾聲階段,日本第10師團的瀨谷支隊與第5師團的坂本支隊,面對中國軍隊的重兵打擊,卻仍然能相互配合,最終突出重圍撤退到棗莊地區。

而且即使在戰場態勢被動的情況下,這兩支日軍,依然還能在雙山潭山等地發起反撲,遲滯中國軍隊的攻勢。

面對已經傷亡慘重,倉皇撤退的日本「甲種師團」部隊,中國軍隊依然打得艱難。

此外,日軍「甲種師團」的難打,也可以從其他戰場上得到驗證:

1940年9月22日,日本第5師團向法屬越南殖民地的諒山發起進攻,面對依託諒山險要地勢固守,且豪言要「洗刷法蘭西恥辱」的法軍。

日軍兵分三路,9月24日完成對諒山合圍,9月25日上午十點法軍殘部投降。200多法軍戰俘被日軍押到廣州秘密殺害。日軍的「甲種師團」,就是這樣兇殘。

但是,就是面對這樣的對手,十四年艱苦卓絕的抗戰史上,中國軍民依然浴血堅持,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粗略復盤下日本「甲種師團」的強大,只為還原這場戰爭的艱難。更為表達一個敬意:

在這場戰爭裡浴血拼殺的中國軍民,無論身屬任何陣營、無論勝敗,都是無可爭議的中華民族的英雄!

參考資料:果立,周翔《禦寇悲歌:淞滬會戰》;陳肇祥《日本師團兩度血洗法國殖民軍》;陳遠《淞滬會戰失利的主要原因探究》;王曉輝,尹君《侵華日軍作戰水平及能力》;《陳誠回憶錄》;《李宗仁回憶錄》

「文弱書生」率六百勇士浴血抗戰,讓日寇見識什麼是中華捍衛者!

二戰天狼星行動:拿下虐德軍千百遍的「喀秋莎」!

相關焦點

  • 日軍一個甲種師團,戰鬥力有多強,從他們步兵操典中就能看出端倪
    我們經常會說,二戰時期的日軍甲種師團、乙種師團等等,實際上在當時中國軍隊,也分為甲種師、乙種師,只是這種說法並不經常提,我們都知道抗戰時期,日軍無論是兵員素質,還是在裝備上,都要比中國超出一大截,雖然在抗戰爆發前,中德合作下打算裝備60個整編師,結果實際上大部分都沒有完成。
  • 抗戰中國軍隊好幾個師才能打過日軍一個師團,這是真的嗎?
    常常聽人議論:抗日戰爭時,中國軍隊好幾個師才能打過日軍的一個師團,真是這樣嗎?註:雙方參戰的獨立旅(旅團)折合半個師(師團)。這些會戰,在抗日戰爭初期、中期、後期都有。總的看,日軍1個師團,大體上能抵中國軍隊2~3個軍,約7~8個師甚至更多。而以上會戰,大多是中國軍隊失利。
  • 日軍中的「超級精銳」甲種師團,「戰鬥力」到底有多強?
    甲種師團一般代指的是二戰開打之前的日軍「常備師團」,他們來自於明治維新的直接成果。1871年日本開始實行徵兵制,培養近代化職業軍人。至於如何執行?為此日本進行了「宇垣裁軍」,20個師團直接縮編成了17個師團,而這幾個師團即是二戰時期,日本人口中的超級精銳「甲種師團」。
  • 二戰期間,一個齊裝滿員的日軍甲種師團有多強悍?
    二戰時,日本師團分為四種甲乙丙丁,其中甲種(挽馬)師團乃常設精銳,凡17個。其中,以近衛、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師團最為強悍。而第六軍團又是強悍中的強悍。我們先來簡單了解一下第六師團。熊本師團第六師團,即熊本師團,代字【明】,1888年5月12日組建,後第13(熊本)、第23(都城)、第45(鹿兒島)、第47(大分)連隊構成,初建10000餘人,南京保衛戰時滿編為25000人,依然少於甲種師團28200人。
  • 抗戰時,日軍的甲種師團和常設師團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師團是日軍特有的編制單位,是日軍基本戰術兵團,也是最高級別的固定編制。日軍常設師團的編制兵員達到2.5萬人,這樣的兵力規模,也只有美軍海軍陸戰隊師在戰時滿編狀態才能達到,美國陸軍的步兵師也都沒這麼多兵員。和其他國家軍隊的師級單位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如當時中國軍隊的步兵師基本都不到一萬人,日軍一個常設師團幾乎相當於中國軍隊的一個軍了。
  • 全殲一個日本師團有多難?
    1934年,中國著名軍事家蔣百裡從日本考察回來後,向國府高層指出,中日戰爭不可能再拖下去,「一旦戰爭爆發,沿海一帶首遭蹂躪。一切計劃,應著眼於山嶽地帶」。 沒錯,面對日軍絕對的海陸空優勢,中國必須利用地理條件來打持久戰。
  • 二戰時日本甲種師團的戰鬥力如何?比神劇裡厲害多了
    文/寂寞的紅酒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戰國。二戰中,日本發動了瘋狂的侵略,侵略了亞洲多個國家,其中包括中國。在中國戰場,日本軍隊勢如破竹,中國軍隊被打得節節敗退。儘管在電視劇裡,日軍非常蠢笨,而中國抗日武裝則厲害的不得了,手撕鬼子、手榴彈打飛機、八百裡爆頭之類的橋段屢見不鮮。
  • 乙種師團差距有多大?18師團堪比甲種師團,106師團被銷番號
    當時日本有四類師團,分別為甲種師團、乙種師團,之後更是有丙種和丁種師團,這其中後面兩個更不用說說了,在抗戰進入後期,由於本國人口不足所以將很多老人和孩子都充當士兵湊數了,而甲種師團則不用說了,當時絕對是以彪悍著稱,不得不承認當年甲種師團確實給我軍民造成了重大傷亡,就連當時的美軍都感嘆甲種師團的強大。
  • 揭秘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師團編制,中國步兵師與日本師團差距幾何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徐平常常聽人議論:抗日戰爭時,中國軍隊好幾個師才能打過日軍的一個師團,真是這樣嗎?丁種師團編制定員與丙種師團大致相同,但特種兵和自動火器、重火器很少,其步兵大隊的機槍中隊只有四挺重機槍,步兵小隊僅有一挺輕機槍與一個擲彈筒,有的不轄炮兵隊。這種師團是日本人力、物力捉襟見肘時的產物,戰鬥力與以前的常設師團和甲種、乙種師團無法相比。
  • 日軍為什麼有「甲乙丙丁」,4種師團設置,實際上他們也不願
    我們在看各種資料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日軍在軍隊建制上,是與歐美乃至當時中國有很大的不同的,日軍最大的部隊單位是師團,其次一次是旅團、聯隊、大隊、中隊、小隊,不同於我們所熟悉的軍、師、旅、團、營、連,但如果對應的來看的話,日軍一個師團的兵力,實際上是相當於當時我軍一個軍的兵力。
  • 二戰時,日軍曾擁有數十個甲種師團,為何後期消失不見了?
    二戰中的日本軍隊是一支軍事能力很強的隊伍,他們不但在亞洲和太平洋戰爭中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還成功佔據了大半個東南亞地區。當時的日本軍隊擁有數十個甲種師團,實力矚目。但在抗日戰爭的末期,這些甲種師團卻又消失不見。
  • 唯一一個被中國全殲的日本師團,在日本名聲有多臭?
    1938年萬家嶺大捷,是抗日戰爭中中國人完勝日本軍隊的一次經典戰役,與臺兒莊大捷、平型關大捷同樣盛名不朽。(鬼子師團軍官配圖)此戰,日本軍隊遭遇極為罕見的慘敗,萬名鬼子幾乎全部殲滅,將帥松浦淳六郎險被活捉。成為抗戰中絕無僅有的一次全殲戰。
  • 14年抗戰有多麼偉大?看看日軍甲種師團的戰力,各個都是狙擊手
    要知道抗日戰爭有多艱難,看看日軍一個甲種師團戰鬥力多強。「擲彈手」「坦克兵」等技術兵種竟然比常規士兵都多,而且各個都是「狙擊手」。說到日軍的甲種師團,指的就是開戰之前日軍的常備師團。即日軍的「近衛師團」以及十六個常備師團。這些師團裝備精良,全部都是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且有著優良的傳統。這些師團不像抗日劇中演的那樣,一個英雄可以團滅一幫日本兵。
  • 二戰風雲:為何日本甲種師團戰前戰後戰力懸殊?窮兵黷武幾近滅國
    在二戰時期,日本戰鬥力最強的就是甲種師團了,在二戰前日本已經擴充了17個甲種師團,這十七個師團的骨幹是以經歷了日俄大戰及一戰留下的老兵擴充而成,採用四四制編制,戰鬥人員約15,000至20,000人,加上一師團部、兩旅團部的非戰鬥人員共28200人。
  • 最奇葩的日本師團,打仗有「三不要原則」,國軍搶著要和它交戰
    老實說,在和侵華日軍的對抗中,日軍的戰鬥力是要強過我們的軍隊的,當年板垣徵四郎率領著半個師團橫掃國軍30多個師,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的失敗等等都是最好的證明,一般來說,我們是儘量避免和日軍進行正面交鋒的,但是也有特例,比如說我們的軍隊就爭相想和日本的大阪第四師團開戰,這是為什麼呢?
  • 1946年的整編第74師,能否完爆抗戰末期的日軍一個甲種師團?
    在戰場上,國軍往往需要幾個軍的部隊才能擋住日軍一個師團的進攻。74軍號稱抗日鐵軍,抗戰期間幾乎打滿全場,但也無力單獨和日軍一個甲種師團相抗。但進入1945年以後,日軍開始走下坡路,部隊戰鬥力下降,武器裝備也不再有明顯優勢,雪峰山會戰更是損失慘重,以慘敗收場。那麼問題來了,1946年的整編第74師,能否完爆1945年的日軍一個甲種師團呢?
  • 二戰時日本陸軍編制有多獨特,一個聯隊長能管多少人?
    比如機槍,日本的三年式和九二式重機槍有明顯的法國霍奇基斯機槍的影子在裡面。 在軍隊發展至關重要的編制上,日本沒有照搬法德兩國軍師旅團營之類的編制體制,而是開創了一套全新的編制——從下到上分別為分隊、小隊、中隊、大隊、聯隊、旅團、師團。再往上的編制軍、方面軍、總軍會根據需要調整部隊的構成。
  • 二戰中,日軍的大阪師團真的是那樣不堪一擊嗎?
    熟悉二戰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在日軍中,有一支非常搞笑的軍隊,很多人知道這支軍隊主要是因為他們怠戰。再加上前幾年,有一個旅日作家從日本帶回來了一些所謂的「歷史材料」,讓人們對這支師團做出的糗事更是深信不疑。但這些事情很快就遭到了人們的質疑,這支日本的甲種師團真的是這樣的窩囊廢嗎?
  • 日軍有支部隊,中國人見了就打,頂不住,調離中國,後被一國消滅
    尤其是他們在中國所犯下的罪行,更是令人髮指。而在這其中,有一支侵華日軍最為令人痛恨,這支部隊就是侵華時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第六師團。第六師團是日本陸軍的精銳部隊,是日軍最初十七個常備師團之一,被譽為甲種師團。
  • 抗日戰爭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真的還沒有日軍師團人多?
    他們的師團編制系統存在很大的問題,抗日劇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日軍的官職,就像大佐,少佐,但他們各自所代表的性質是不同的,他們各個職位的所屬士兵數量與我國的分級狀態不同,在軍隊建設上,日本及中國都分別有自己的獨立的想法並始終堅持,那麼在抗日時期的中國在應急作戰狀態下組建的一個軍,一個師是以多少人為一個單位進行組隊的呢?我軍在這樣的建設下與日軍在作戰實力方面有何區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