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6日上午,「新時代中國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論壇」在佛山市城市展覽館舉辦,「玩·yi——中國南北民間玩具特展」也同時開幕。本次活動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廣東省民間文藝家協會、佛山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辦;佛山市城市展覽館、中國民協彩塑專業委員會、中國民協非遺藝術設計研究院、中國民協彩塑專業委員會、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承辦。
新時代中國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論壇由佛山市文聯主席、黨組書記楊凡周主持,論壇專家有中國民協顧問、清華美院教授、泥人張國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呂軍,中國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聯絡與維權處處長王森,中國民協彩塑專委會主任、北京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雕塑系副主任趙健磊,北京市朝陽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七巧板拼圖代表性傳承人、北京玩具協會理事、益智遊戲委員會副主任武元元,廣州美術學院工藝美術學院副院長、教授魏華。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待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論述,專家們就中國民間彩塑玩具的藝術價值與教育意義、中國民間藝術的發展方向與社會意義、本土文化的傳承發展、民間藝術與非遺關係以及當代發展、民間彩塑藝術發展、佛山民間藝術的品性堅守與品位提升等問題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玩·yi——中國南北民間玩具特展玩·yi——中國南北民間玩具特展展期為2020年10月6日至10月29日,共展出玩具126件(套),這些玩具來自中國南北方各地,包括天津「泥人張」、北京「兔兒爺」、陝西風翔泥塑、河南濬縣泥咕咕、甘肅慶陽布黑豬、河北白溝泥搖頭貓、山東高密泥叫虎等,當然也少不了佛山的"石灣公仔"和彩扎獅頭。
開幕式由佛山城市展覽館副館長張博主持。中國民協顧問、清華美院教授、泥人張國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張錩,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呂軍,佛山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楊凡周,佛山市城市展覽館館長辛曉梅等嘉賓出席開幕式並致辭。玩具產生於遊戲、生產、勞動,宗教巫術及民俗活動之中,它的歷史同人類的歷史一樣悠久。伴隨著數千年甚至上萬年的原始文化、農耕文化,與整個人類文明一路攜手而來,其中具有著娛樂、教育和信仰的功能。它的品種繁多豐富,從南到北各具特色,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份豐厚文化財產。
從泥叫虎、泥哨子、玩偶、風箏,到七巧板、九連環、華容道、魯班鎖,玩具對於兒童而言,很大比重的決定了他童年的性格塑造和價值觀念。作為文化的載體,更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啟蒙老師。「寓教於樂」很大程度上就是專指玩具和遊戲。而這也使得傳統文化真正具有當代活力。不僅是兒童,許多益智類的玩具也深受成年人的喜愛。玩具不僅體現了手藝人的精湛技藝,它更蘊含著古老的智慧與思想。因此,對於玩具所承載的文化應當給予更多重視與更深入的研究。而另一方面,無論是在歷史上還是在當代,玩具也與市場也有著緊密的關聯,珠三角地區是全球著名的製造業基地,這裡也有著大量的玩具製造廠商。而本次展覽在我們廣東佛山舉辦,則更具文化和市場的雙重意義。文化代表了厚重的歷史,而市場則期待新的設計驅動。文化與市場是相輔相成的。玩具既可以弘揚傳統文化,又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價值。從這個層面上來講,本次展覽也體現出對於中國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何在當代繼承、發展、創新的深入思考。回望歷史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創造未來。中國目前依舊處在製造業大國的階段,希望通過本次展覽可以使我們更加深刻地探尋中國傳統民間玩具和造物中的智慧,並思考其在當代的轉化和運用。這不僅是玩具行業內部面臨的課題,也應當是每一位關心和熱愛傳統文化、傳統技藝的專家學者和普通人的責任與擔當,我想當我們每個人都清醒的認識到這一點時,我們的玩具行業、玩具產業才能夠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才能夠蓬勃發展,並在世界玩具之林獨樹一幟,創新出屬於當代的、中國的民族玩具特色。
益智玩具專場活動同日下午14:00-16:30,作為本次活動的一部分,益智玩具精品沙龍活動將在佛山市城市展覽館多功能廳特展現場舉行,20組親子家庭到場,現場體驗傳統益智玩具魯班鎖和九連環的魅力與樂趣。
原標題:新時代中國民間藝術傳承與發展論壇在佛山隆重開幕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