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山漸青•思鄉懷舊》
村一層,路一程 ,身向故鄉怯怯行,唯恐鄉音冷 。
山一層,水一程 ,蕩盡天涯相思升,故土慰心聲。
整日裡忙碌,又在匆匆忙過了一段時間,難得的幾日假期,本想著簡單休息下,帶著父母孩子去玩上一天,然後開始做些自己學術上尚未完成的工作。我剛把自己打算說完,母親便試探性的說著出去玩就算了,能不能讓他們回家一二天。當聽到母親的話,我也才忽然發覺,自從自己有了孩子後,父母便從老家搬過來,幫忙帶孩子做飯,一連好幾年沒有幾日能回家看看,平時他們也是看著我很忙,從來不曾開口說要回家,總是偷偷地忍下在這城市裡的拘束不便,和那年邁思鄉的情愫,其實我也曾在晚上聽他們說著老家裡的事和念家的想法,只是我都沒有放在心上。
那一刻,才發覺已然經而立之年的我,卻還是讓父母為我操勞,忽然間鼻頭湧起一陣酸楚和愧疚,也才忽然發覺,父母的愛,真的是那麼厚重和深沉,作為兒女的我們,總會漸漸習慣了父母的愛的給予,而往往忽略父母內心的想法,只是想著讓父母吃好穿暖就好,這該是有多麼幼稚的想法和自私的理由呀。
父母年齡大了,總是會很想家,每一個老年人都是這樣,不管老家條件有多麼艱苦、生活有多麼不便,但他們總是舍不下那些他們用過的老物件、住過的老房子、待過的老院子、過過的老日子,他說總會惦記著院子裡那棵柿子樹今年又結了多少果子,總會擔心那陳舊的房子下雨天是否還會漏水,也總是會想起以前的老街坊身體可還好。他們總是會想著回老家的老院子老房子看看,是啊,何況是他們,就是常年在家待著的老人,也不願離開那個生活了多少年的破舊的家呀。
於是,我當即決定,放下手頭剩餘的工作,第二天回老家,讓父母回老家住上一段時間,調適下心情,讓他們和親戚鄰居們敘敘舊、嘮嘮家常,也算是讓父母調適下心情。而我自己,也趁機回那闊別已久的老家看看。
現在想來,也真得是很久沒有真正回到那個生我養我的地方看看了,這次回去,雖也時間很緊,但我也總想著能好好地待一些時間。
連夜收拾行李,簡單地置辦些物品,第二天早早我們就出發了,不是我想早走,而是父母天不亮就起床了,然後做好早飯等著我,我聽到父母收拾的聲響,也便起了床,草草吃了早飯,就載著父母開車出發了。
天還沒有完全亮起來,路上車輛也少,但是看著父母激動的情緒,聽著父母抵制不住的話語裡的興奮,我心裡卻是陣陣酸楚,我本應該讓父母多回家看看的,甚至也不應該只顧自己的想法就把父母從老家裡接來,認真的把好方向盤,就這樣踏上了回老家的路程。
回老家的路程並不遙遠,只是總是會覺得時間很慢,或許是因為回家的次數太少,也或許是因為太想回家了吧。
漸漸地臨近村子,天也亮了,那天的天氣很好,秋高氣爽,陽光燦爛,照在我們的臉上,還有老家那熟悉的土地上,像是披上了五彩繽紛的霞衣,格外的鮮麗好看。是的,回來了,一路上聽著父母說著家鄉裡的事,這裡長著一個什麼樹,那塊地是誰家的瓜園,還有哪家裡不知是否還養著黃牛,誰家的那個小娃娃前兩年考上了所好大學,還有就是和我當年一起玩耍的夥伴而今孩子都快要上初中了,等等。也會提起和他們年齡相仿的大伯嬸子有幾個已經不在人事,也會傷感感慨世事無常。
回到村子裡看到了街頭的老大爺老大媽們在在嘮著家常,看到我們依然會熱情的招呼著問長問短,也總要拉到家裡去喝完沒有茶也沒有糖的白水,儘管有些年月不見,但,他們依然還是那麼親切和溫暖,腦海裡也不時浮現出兒時在街頭巷尾玩耍的情形。
或許,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些熟悉的街道,和這些淳樸善良的鄉親,是他們,看著我成長,看著我走出家鄉,我到現在還記得他們那年說過的話:這是個有出息的孩子,將來是要做大事的。雖然直到現在,我也沒有多大的成就,但,在他們眼裡,我依然還會看到讚許、滿意和期待的目光。
短短的街道,卻走了長長的時間,中間是那厚厚的鄉情和深深的溫暖。
我現在還能清晰地記得,父親用他那激動得顫抖的手,打開了老家那早已鏽跡斑斑的院門,院子裡長滿了雜草,還有隨意擺放著的閒置下來的早已不能再用的家具,還有當年我上學時用過那張書桌,房牆上也長滿了青苔,院子裡的那顆柿子樹又長高了長粗了好多,枝頭還一如往常的結滿了果子,這是我們兒時最最期盼的地方了。
沒做停留,我便和父親打掃起院子和屋子,母親便走到廚房收拾起那些很久用過的灶臺和炊具來,邊收拾邊回憶邊感慨,老家的老院子老房子雖然有些破舊了,但總還是覺得這才是最好的,心在在這是才會感到安寧和特別的舒適。
我拍了照片發到我的社交媒體上,朋友看到我家的房子打趣說:這在當年也算是富豪級別的家庭了。我也半開玩笑的說這是當年為了給我娶媳婦兒傾盡家產才蓋起來的。
那個時候,我家算是貧困的,傳統的父母為了要到我這個男孩傳承香火,固執地生下了四個姐姐,到我這才算是了了心願,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太多,又沒什麼大本事只能靠在土地裡刨生活的父母,其實日子過得很苦,深深很長時間吃不到油,更別說是吃肉了,我的衣服也深深是媽媽用姐姐傳給妹妹,然後不能穿了才拿來修改下給我做件衣服,還有之前的更老的房子,我們那時總怕下雨,因為確實太多年歲的房子了,總是會到處漏雨,直到現在我母親還總是會在下雨天裡擔心。
日子雖然過得很苦,父母也總是會沒日沒夜的勞作,但我們家庭還是和睦,父母也很少打罵我們,即便我當年調皮異常,父母總是用他們的寬懷包容著不懂事的我們。
父母雖沒什麼本事,但父母的堅強和遠見是讓我最為佩服的,父母堅持讓我們上學讀書,哪怕再苦再累,他們都從無怨言,直到現在我都還記得那些年父親賣麥子以及到處求人借錢,只為給我們交上學費,為了讓我們住校吃好一點,他們在家從來連雞蛋也沒捨得吃過,還好我們也算是懂事,成績也還不錯。有一年我大姐突然提出不上學了,她要出去打工,那也是我記憶裡父親唯一打她的一次,我父母堅定,我大姐更是堅決,終於我父母是沒能拗過我大姐,我大姐去了很遠的地方打工,那年她16歲。
許多年後我才知道,不是大姐學習不好,而是她深知父母的艱辛,她要為那個家分擔,也為我們幾個弟弟妹妹有個未來而甘願放棄自己的一生。
院子裡的雜草已清除完畢,老房子也被打掃乾淨,母親還從我和父親拔掉的雜草裡找出了幾顆野菜做成了兒時的菜餚,擺放在餐桌上,父親也再次拿起了他那個用了很多年、也擱置很多年的粗瓷酒壺,讓我給他倒上酒,嘗一嘗那些陳年的味道。
老家老院子裡的老房子,歷盡滄桑風雨,卻依然溫暖堅固,房子是舊了些,院子也古老了些,那棵柿子樹也粗壯高大了些,但那些年月裡,一起吃苦卻不覺苦、一起勞累卻不覺累的往事卻不會老去,那些年的歡聲笑語依然還在這老院子裡迴蕩,那些溫暖依然在老房子裡流動,不管過去多久,也不管再過多久,這裡,依然也永遠是我們的家。
吃過飯坐在以前待過的屋子的窗前,心裡安靜異常,或許,只有在這裡,才能真正放下所有,讓心靈悠然自由。
老家,其實不老,之所以說是老,是因為它是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