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戲曲:跳躍閃動著戲曲「在路上」最鮮活的姿態

2020-12-09 光明網

  長江劇場「紅匣子」「黑匣子」兩個劇場昨晚均告客滿,黃梅戲《薛郎歸》與崑劇《桃花人面》兩部作品分別在此上演。兩部作品的落幕也宣告著為期七天的首屆中國(上海)小劇場戲曲展演暨第五屆「戲曲·呼吸」上海小劇場戲曲節(以下簡稱「小戲節」)展演圓滿結束。

  在這片舞臺,最難得是熱忱,無論是對於經典文本的當代演繹,還是一人挑戰演繹多個劇種,其展現的都是戲曲人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道路上的階段性思考探索。誠然,有稀有小劇種帶來的驚喜與感動,就有新創作品的青澀與不完滿。不過,正是在為此求索而完善的過程中,跳躍閃動著戲曲「在路上」最鮮活的姿態。

  全方位扶持戲曲人在小劇場的探索

  近些年,隨著戲曲市場的復甦,各地先後出現各種針對戲曲小製作、小作品的展演平臺。作為其中的「探路者」之一,小戲節從展演作品數量上看不是最多、輻射觀眾面不是最廣,有時候一場演出甚至只能容納百名觀眾,但其憑藉著戲曲小劇場創作課題的日益聚焦、所吸引到觀眾的專業性高端性,成為更具有行業引領性的演藝品牌。僅以本屆小戲節為例,前期申報劇目共有37臺,經過專家遴選,最終只有9部入圍演出——其評價的標準無關劇種大小、演員名氣,而是更看重有沒有體現出小劇場戲曲創新發展這一核心。

  即便如此,全國各地院團仍然響應積極,一來再來。這是因為,小戲節有著相對完整的、符合市場規律的推廣宣傳與專業反饋機制。首先長江劇場改造之初就為「小劇場戲曲」的創新配備最先進的硬體設施。不必說「紅匣子」舞臺與觀眾不足一米的觀演距離對演員細膩表演的考驗;「黑匣子」環繞式的幕牆與T字舞臺更是為在此上演的劇目奠定「實驗」底色。這才有了去年《再生·緣》演員與觀眾混在一起不設舞臺觀眾席的先鋒,有了今年《回身》以「獨角戲」形態面對觀眾的高度聚焦。

  同時,小戲節的受眾力量不容小覷。不過一兩百人觀眾席,不僅藏著具有專業知識背景的年輕戲迷、各領域專家學者,邂逅跨界名角名家、劇場掌門人也不是難事。一齣戲好不好,第二天演藝界的「朋友圈」就有反饋。而在演出後臺,往往下一輪的演出邀約、創作意向已經有了眉目。近年來,每屆展演結束後由上海戲曲藝術中心與本報聯合主辦的專題研討會,則為展演作品匯集全國專家學者集中「會診」,關於小劇場戲曲的未來走向,在你來我往的激辯中越發清晰。

  因而,繼去年帶來黃梅戲《玉天仙》之後,安慶市黃梅戲藝術劇院又攜新作《薛郎歸》再度亮相今年的小戲節。有意思的是這兩部作品的編劇餘青峰與屈瞾潔是「夫妻檔」。正是在小戲節這個平臺,讓劇團與青年主創嘗到了「小劇場」創作過程的酣暢與市場反饋的熱烈。餘青峰乾脆成立了一個創作工作室,專門從事小劇場戲曲的創作。

  在採訪中,各地院團不約而同提到了小劇場戲曲巡演的便利性。臺前幕後演職員不到三十人的團隊,比起動輒百人的大戲演出規模可謂是輕裝簡行。多劇種《四美離歌》的主演李丹瑜告訴記者,該劇最初是為雲南省昆明市的蓮花池庭院「定製」創作,而在此後一年間的巡演中,主創則會根據演出地進行調整與創新。

  「零距離」讓名家新秀再次點燃創作熱情

  在小戲節,最直觀感受到的,是戲曲人對於創新的熱情。小劇場戲曲所帶來的新鮮感與挑戰性,不僅讓青年主創想像力自由馳騁;令已經成名成家的劇種代表人物,仍願意走出鏡框式舞臺的舒適圈,敢於自我挑戰,來小劇場「零距離」會一會觀眾。紹劇《燦爛八戒》的幾位主演個個都是「梅花獎」「文華獎」「白玉蘭」的名角,開演前半小時就有戲迷舉著手牌來「應援」。可進入小劇場,見多識廣的名角也有點「傻眼」——從聲音的大小到表演的尺度,一切都需要從零開始。

  正因如此,戲曲人更是嚴陣以待。廈門市金蓮陞高甲劇團團長吳晶晶告訴記者,此次參演的高甲戲《阿搭嫂》已經演出14年,此前曾在多個展演平臺亮相。在不斷打磨修改中,該劇已有過八個版本。尤其是今年在上海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上,《阿搭嫂》更是推出高甲戲、客家戲和歌仔戲三種劇種、三種曲腔、三組主演接力演出的版本,已然成為劇團的保留作品之一。不過,時隔半年再次亮相小戲節,他們沒有偷懶照搬過去的任何一版,而是從劇本濃縮、舞美製作、曲牌選擇開始,一一梳理調整,甚至重新製作,這才有了以銀色鋼管勾勒出的閩南屋簷布景——既符合戲曲寫意的審美,又凸顯小劇場的極簡風格。而演員在表演中也只保留了大舞臺的六成「功力」。從前在大劇場,這齣喜劇的主演肢體表情都極盡誇張之能事,而到了「紅匣子」,「零距離」的觀演則需要相應收斂。一放一收之間,重新審視的不僅是表演方法更是對戲曲走向更多未知空間的思考。「今年演過『紅匣子』,希望明年爭取把我們人偶同臺的作品《偶們》帶進『黑匣子』!」剛回到廈門兩天,吳晶晶已經在為明年參演小戲節躍躍欲試了。

[ 責編:張曉榮 ]

相關焦點

  • 小劇場戲曲有可能會改變和激活中國戲曲
    通過小劇場戲曲節的延續舉辦,我們將越來越多地看到小劇場戲曲對年輕演員培養的積極效果,並證明其對中國戲曲傳統的傳承理念和時尚層面的激活所具有的起航意義與催化作用。總之,我理想中認為的小劇場戲曲所應該煥發的「現代意識、個性表達、傳統元素、青春氣質」已越來越鮮明,越來越成熟。本質上講,小劇場藝術應該是感性的、鮮活的。
  • 戲曲編劇、導演、製作人李卓群:淺談小劇場戲曲
    小劇場戲曲誕生於北京京劇院,在這樣一個傳統文化根深葉茂、流派特色極為鮮明的「老戲班」裡,老樹抽新芽,鶴髮覆童顏,逐漸成長為中國戲曲最時尚、最前衛,最叛逆的形態。我們可以總結得出,戲曲的審美,無論何時何地,「一桌二椅」、「三大特性」、「四樁當行」、「四功五法」都是核心所在。小劇場戲曲,就是用小劇場最樸實的樣子,去演繹京劇最原始的形態,最原始的可能。
  • 上海小劇場戲曲節閉幕,年輕人在這裡表達戲曲觀
    在閉幕後的第二天,滬上專家和來自全國的主創們聚集在一起,就「小劇場戲曲」的種種命題展開了研討。經歷了三年的發展,上海小劇場戲曲節贏得了全國範圍越來越多的關注。今年的演出劇目由全國15個劇種的39個申報劇目中評審篩選而來,申報劇目之多、地域之廣、劇種之豐富,創下歷屆之最。
  • 10個劇種、12部小劇場戲曲作品亮相「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
    「小劇場,大舞臺!」在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谷好好看來,小劇場戲曲展演正推動上海成為全國戲曲人才與佳作競相呈現的「碼頭」和戲曲原創活力噴湧不息的「源頭」。12月9日至15日,「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將拉開帷幕。本次展演共收到申報劇目68部,涉及25個劇種,為歷屆新高。
  • 第二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開幕 好戲輪番上演
    餘少群自幼學習戲曲表演,並且憑藉電影《梅蘭芳》,飾青年梅蘭芳一角獲得金馬獎、華表獎、亞洲電影大獎、北京大學生電影節等諸多電影節最佳新人獎的餘少群,此次擔任第二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的公益形象代言人。餘少群對戲曲有著情有獨鐘的濃厚情結,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影響力為戲曲的傳承和推進做出一番貢獻。開幕式現場,餘少群為觀眾現場展示戲曲唱段。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盛典將至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將於2020年10月21日至12月20日在北京舉辦。 本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由北京戲劇家協會、北京天藝同歌國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繁星戲劇村承辦,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宣傳部、北京市西城區文化和旅遊局支持舉辦。
  • 小劇場話劇風生水起 小劇場戲曲有戲沒戲?
    原標題:小劇場戲曲有戲沒戲?   一個月以來,繁星戲劇村內鑼鼓鏗鏘、曲笛幽咽,13部戲曲50多場演出,平均上座超六成,這一曾經無人接招的「首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對於咬著牙投入200多萬助戲曲人解開心結的繁星戲劇村村長樊星來說,收穫頗豐:票房遠超預期。他大膽預測:我相信小劇場話劇的今天就是小劇場戲曲的明天。
  • 戲曲小劇場人氣大爆棚!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1/4劇目未開演先售罄
    自11月初開票以來,2020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不少劇目一票難求,目前,崑劇《草橋驚夢》《315·回首紫禁城》與黃梅戲《浮生六記》均已售罄,《315·回首紫禁城》緊急加座。小劇場戲曲展演行至第六年,正贏得越來越多的市場青睞。
  • 戲曲小劇場人氣大爆棚!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1/4劇目未開演先售罄
    自11月初開票以來,2020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不少劇目一票難求,目前,崑劇《草橋驚夢》《315·回首紫禁城》與黃梅戲《浮生六記》均已售罄,《315·回首紫禁城》緊急加座。小劇場戲曲展演行至第六年,正贏得越來越多的市場青睞。
  • 小劇場,大舞臺,在這裡看到中國戲曲的希望
    「小劇場,大舞臺!」在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總裁谷好好看來,小劇場戲曲展演正推動上海成為全國戲曲人才與佳作競相呈現的「碼頭」和戲曲原創活力噴湧不息的「源頭」。12月9日至15日,「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將拉開帷幕。本次展演共收到申報劇目68部,涉及25個劇種,為歷屆新高。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開幕
    國際在線消息:10月21日,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在繁星戲劇村拉開帷幕。  海報 主辦方供圖  自2014年首屆舉辦至今,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始終如一地將 「承傳,創新,青春,未來」作為活動舉辦的宗旨。
  • 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收官,專業觀眾給出了評分
    劇場不大,天氣也冷,但能真實感受到年輕觀眾對小劇場戲曲的熱情和熱愛。」12月17日,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谷好好回顧剛剛在長江劇場收官的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不勝感慨,「今年申報劇本68部,涉及25個劇種,創歷年之最,較去年增長83.78%。」 今年展演前的雲上探班直播,連續6天關注11部劇目,吸引51萬人次點擊,再次證明小劇場戲曲作品魅力。
  • 《追夢人》首演點亮「繁星」 2016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開幕
    人民網北京10月20日電 10月19號晚,作為第四屆北京惠民文化消費季十大園區重點活動之一,2016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在繁星戲劇村正式拉開帷幕。當晚,由梧桐改編,周龍導演的實驗戲《追夢人》作為開幕特邀演出,同時也是為了紀念湯莎逝世四百周年,藝術節組委會特別製作,獻禮本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 「抖音風」的戲曲你看過嗎? 小劇場讓青年觀眾成了戲迷
    近年來,小劇場戲曲正成為北京、上海流行的新戲曲形式,通過貼近時代審美風尚的小劇場,青年人也開始迷戀上了戲曲。在小劇場逐漸升溫的鄭州,話劇之外,小劇場的舞臺能否也颳起「戲曲風」?管燕草說:「排練時邀請了老藝術家一招一式地摳,保證淮劇原汁原味,如果這方面保證不了,那小劇場戲曲的探索就失去了意義。」將年輕觀眾吸引到劇場聽戲,是管燕草和同事們做小劇場的目的,「由於年輕人沒有看戲曲的習慣,而傳統戲曲劇目針對的是成熟觀眾,對零戲曲欣賞基礎的年輕人來說有一定門檻,而小劇場探索是用年輕人的審美,吸引他們來感受戲曲魅力。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 10.21-12.20 梨園古韻,玩轉小劇場
    陳寧表示,北京市文聯、北京劇協將繼續傾力打造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這一重要文化品牌項目,希望通過這一平臺,推動傳統戲曲在現代社會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新時代首都文藝發展建設凝心聚力,為推動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貢獻力量。
  • 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 16部作品惠民登場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10月21日晚在繁星戲劇村拉開帷幕,此後的兩個月中,16部作品將展現多元梨園古韻。從2014年至今,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共有來自全國各地不同體制藝術院團的劇目百餘部匯集於此,涵蓋20多個劇種,參與的藝術工作者超過3000名,觀眾超10萬人次。一直以來,小劇場戲曲藝術節始終將 「承傳,創新,青春,未來」作為活動舉辦的宗旨。
  •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暨京劇戲曲沙龍活動 圓滿落幕
    第七屆當代小劇場戲曲藝術節暨戲曲沙龍活動邀劇目主創與觀眾齊聚一堂,講述創作起源,分享創作歷程,剖析角色特點與劇目看點,並將與現場的戲迷朋友一起暢談互動,為觀眾們帶來了一場藝術探討盛宴。2020年11月5日、11月13日、11月15日戲曲沙龍活動:《金蓮》、《鑑證》、《月下斬貂》正式落下帷幕。
  • 如何做好小劇場戲曲?上海淮劇團的《孔乙己》是一個案例
    如何做好小劇場戲曲?,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上海戲曲藝術中心攜上海淮劇團人文新淮劇《孔乙己》、京昆實驗劇《春水渡》等劇目參加由香港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主辦的首屆香港小劇場戲曲展演。
  • 黃梅戲首部小劇場《玉天仙》:一群戲曲人的自我「回歸」
    「《玉天仙》是我們黃梅戲歷史上第一個正兒八經的小劇場作品,它是一次嘗試,是一個挑戰,但某種意義上,它也是我們戲曲人的一次回歸。沒有大製作,沒有過度包裝,回歸到戲曲本質,但又不是純粹復古,而是能看到當下。其實也是我們這些搞了一輩子的戲曲人,某種程度上在重新找回自我。」
  • 「2020年中國小劇場戲曲展演」 12月亮相上海長江劇場
    提升「策演」平臺含金量  2015年創辦的上海小劇場戲曲節不斷吐故納新,已逐步發展成為青年戲曲創作表演人才的孵化基地之一,培育了大批青年觀眾。活動著力於促進小劇場戲曲在「吸收」傳統文化精華的基礎上,「呼出」新想法、新形式、新理念,而這正是戲曲藝術傳承發展、生生不息的原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