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萍:不再只是「孔雀公主」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寒光閃爍的萬把剪刀半懸於舞臺,鮮紅的羽毛鋪天蓋地。一襲紅衣、由「90後」男演員扮演的虞姬,穿著武生大靠的項羽,戴著誇張面具的劉邦,掛髯口的蕭何,怒髮衝冠的黑白兩個韓信……高潮處,韓信舞動紅綢如血流成河,虞姬從項羽口中牽出紅繩自刎。

《環球》雜誌記者/楊汀(發自東京)

  一襲合身的月白色刺繡民族風長袍,標誌性的白色長指甲,楊麗萍依然是那個曼妙的孔雀公主。這是她第七次攜大型舞劇作品到日本演出。

  此次上演的《霸王別姬·十面埋伏》是她首次涉足非少數民族題材。從表現少數民族和大自然,到融合歷史題材,以京劇、功夫、剪紙、皮影等呈現出更加豐富的民族藝術,楊麗萍的格局越來越開闊。

  首場公演前,她接受了《環球》雜誌記者專訪,談被媒體稱為具有突破性和「重口味」的新作,談少數民族文化傳承,也談文化輸出和年輕藝術家培養。

「突破」與「重口味」

  《霸王別姬·十面埋伏》在歐洲已演了3年,是受英國愛丁堡藝術節、沙德勒威爾斯劇院、上海藝術節等委託創作的。既然是代表中國、代表東方,楊麗萍決定超越她一貫的少數民族表達,走向更豐富的中華文化寶藏。「我覺得現代舞應該融入民族特徵,現在的中國現代舞很西洋化,這對豐富的中國文化而言是一種浪費。霸王別姬和十面埋伏都是家喻戶曉的歷史故事,加上京劇、功夫、剪紙、皮影等各種元素,差不多創作了10個月。不過並不吃力,因為我一直對這些民族傳統文化興趣濃厚,一直留心觀察,已經有很多積累。」楊麗萍說。

  加上著名戲劇編劇和導演田沁鑫助陣戲劇顧問,曾斬獲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的著名藝術家葉錦添出任美術指導和舞美、服裝設計,最終呈現的《霸王別姬·十面埋伏》形成了對楊麗萍以往風格的突破。

  2月21日首場公演,寒光閃爍的萬把剪刀半懸於舞臺,鮮紅的羽毛鋪天蓋地。一襲紅衣、由「90後」男演員扮演的虞姬,穿著武生大靠的項羽,戴著誇張面具的劉邦,掛髯口的蕭何,怒髮衝冠的黑白兩個韓信……高潮處,韓信舞動紅綢如血流成河,虞姬從項羽口中牽出紅繩自刎。

  對於這些大膽設計,楊麗萍的講述充滿著思考、隱喻及商業頭腦:「男旦是京劇裡的一大表現形式,殘缺、反常都更讓人注意,容易出彩。虞姬自刎的創意也是,用刀劍都太普通,用項羽的血多浪漫。剪刀的創意來自裝置藝術家劉北立以剪刀為主題的行為藝術展,它象徵危險,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落下來。」

  該劇在上海藝術節上演後,被媒體評價「大尺度」「重口味」。對此,楊麗萍不置可否,表示血腥、暴力不是為博眼球、標新立異,而是她發自肺腑的思考。「今天世界上有些地方依然硝煙不斷,人性中的鈎心鬥角和惡也沒有減輕。剪刀是戰爭的隱喻。紅綢、紅羽毛和紅繩都是鮮血的象徵。」

搶救少數民族藝術

  從讓全國觀眾認識她的《雀之靈》開始,楊麗萍一直從少數民族舞蹈和大自然中獲得靈感進行創作表演,被視為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中外輿論也對其創作中的「原生態」部分非常關注。

  楊麗萍說,傳承少數民族舞蹈,是出於熱愛,也是出於使命感。「我是白族人,歌舞文化是少數民族文化的重要傳承方式。少數民族祖祖輩輩都有一個意識,不單是你自己要跳舞,滋養自己的靈魂、自己的精神,還要傳承、延續民族的靈魂和精神。『孔雀』是我的一個符號,也是白族文化的符號,到了我這一代『孔雀』是這樣演繹的,而少數民族老一代沒有文字、樂譜,都是靠言傳身教,老人傳給下一代,下一代再傳下來……我有幸成為舞臺上的專業舞者,就有更大責任傳承、保護以及讓更多人了解這些民族文化。」

  由於想要留下自己從小所知的雲南和當地少數民族的點滴,楊麗萍創作了《雲南印象》等舞劇。《雲南印象》在雲南一年上演365天,演了十五六年了,很多到雲南旅遊的人都會通過觀看《雲南印象》來領略原汁原味的雲南風情。「不過那也只是一些碎片。」楊麗萍非常有危機感,「民間的少數民族歌舞很多都瀕臨失傳,我特別著急,發掘和搶救了一些,主要是樂譜和影像,劇本是文字的,不生動直觀。舞蹈必須靠記錄肢體動作來傳承,我下一步要想辦法把所有作品和搜集到的資料都拍成影像留下來,現在已經拍了一部分。否則過些年,這些東西就會慢慢消失。像梅蘭芳先生的一些表演,就缺乏影像資料,只有文字。」

文化輸出不是靠送票

  在致力於發掘、搶救瀕臨失傳的民間舞蹈的同時,楊麗萍從未停止過創作。她的創作和表演也一直受到國內外關注。據楊麗萍介紹,《霸王別姬·十面埋伏》最開始是2014年創作了10分鐘試演版,歐洲和上海的委託方都很滿意,要求擴充。「做出整臺作品後,首先在倫敦演出,後來到歐洲其他地方以及中國上海、美國等地的現代舞劇院上演。這應該是真正的傳播、輸出中國文化。」楊麗萍說,「我覺得『輸出』是去『訪問』,不是靠送票,而是真正要有『票房』,讓外國觀眾真正願意掏錢買票入場,引導當地觀眾了解中國文化,而不是僅僅限於華人圈子裡。」

  這已經是楊麗萍第七次率團來日本演出。早在2008年,她第一次攜大型歌舞劇《尋找香格裡拉》來到東京,舉行了為期一周的公演,11場演出場場爆滿,原生態音樂舞蹈令人震撼,也讓日本觀眾記住了這位跳孔雀舞的著名舞蹈藝術家。2010年,《尋找香格裡拉》再度到東京和大阪兩地演出,日本觀眾的熱情絲毫未減,仍是座無虛席。2011年,她帶來了自己編導的藏族原生態歌舞劇《藏謎》。2014年,她攜舞劇《孔雀》登陸日本,這也是該劇海外公演的第一站。

  如今,「楊麗萍作品」已成為一張獲得日本觀眾讚譽的「中國名片」,成為中國藝術在日本文化市場標準式商業運作的案例。「我親眼看到了日本觀眾對中國文化的熱情和理解,也希望我的作品進一步促進這種熱情和理解。」

培養下一代

  關於現在工作的重心,楊麗萍坦言是培養下一代。此次到日本演出《霸王別姬·十面埋伏》,她自己並不上臺,有人為此擔憂票房,結果5場演出的門票轉眼間售罄。

  「其實我自己在國外早就不演了,國內也比較少,主要靠作品本身。我有9個大型舞劇,自己上臺演的其實只有3個。作為一個藝術家,留下的應該是作品、是文化,而不是自己作為明星的光輝。」楊麗萍小抿一口咖啡,繼續說道,「我們老一輩舞者的責任就是要把下一輩的人培養出來,像我們已經培養了彩旗、楊舞等等。這次演出《霸王別姬·十面埋伏》的也全是年輕精英演員,他們20幾歲演項羽、劉邦、蕭何、韓信……」

  這時正好年輕演員入場,楊麗萍拉著記者的手來到反串虞姬的胡沈員面前。原來這個清秀的28歲大男孩並非楊麗萍的「雲南親兵」,而是中央民族大學畢業、專攻現代舞的漢族舞蹈演員,因偶然的機緣被楊麗萍選中。「楊老師這次用現代舞和京劇融合的形式來表達歷史故事和中國傳統文化,我有幸扮演虞姬,這不應該說是反串,而是延續京劇裡的男旦傳統,按照楊老師的指導,將柔韌和剛強融為一體表現出來,與其說是表現女性,不如說是在表現人性。」胡沈員說。

  楊麗萍聽著他的學生和演員侃侃而談,眉目間都是笑意。

來源:2019年3月6日出版的《環球》雜誌 第5期

《環球》雜誌授權使用,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本刊聯繫

本期更多文章敬請關注《環球》雜誌微博、微信客戶端:「環球雜誌」

相關焦點

  • 「孔雀公主」楊麗萍:最大的舞臺在心中
    「孔雀公主」楊麗萍:最大的舞臺在心中 2017-04-22 11: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攝   中新社天津4月22日電 題:「孔雀公主」楊麗萍:最大的舞臺在心中  中新社記者 張道正  「大家不要神化我,期望青春不老是不現實的,我也會面對衰老和死亡。」
  • 從楊麗萍吃飯看「孔雀公主」的長指甲
    從楊麗萍吃飯看「孔雀公主」的長指甲「孔雀公主」楊麗萍於11月30日受某商家邀請吃品牌花餅,餐桌上琳琅滿目,期間楊麗萍雖然手中拿著碗筷,卻沒有真正吃任何東西,更有細心的網友發現,旁邊的老闆娘看向楊麗萍的眼神也是意味深長。
  • 提起孔雀舞大家就想到楊麗萍,可大家還記得第一代孔雀公主嗎?
    如今提起孔雀舞,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楊麗萍老師了,其實跳孔雀舞的還有刀美蘭老師,她可是開創了女子孔雀舞的先河,是中國舞臺上第一位「孔雀公主」,就連楊麗萍都是看著她跳的孔雀舞長大的,當年她隨團訪問緬甸時,還差點被王子搶婚,多年來她經歷過輝煌,也失去過舞臺,但始終沒有驕傲自滿或者妥協放棄,終成享有國際聲譽的東方舞蹈家
  • 60歲「孔雀公主」楊麗萍:敢為藝術獻身,多年不吃主食!
    60歲「孔雀公主」楊麗萍:敢為藝術獻身,多年不吃主食!在演藝圈有很多著名的舞蹈家兒讓大家非常讚賞的就是我們的著名舞蹈家。楊麗萍了,楊麗萍最出名的舞蹈就是孔雀舞,而孔雀舞室雲南少數民族的舞蹈,每個人都驚嘆有五孔雀舞的柔美,還有力量,但是楊麗萍卻對這一個孔雀舞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楊麗萍是中國最傑出的舞蹈家質疑作為孔雀公主的楊麗萍。其實付出了常人不知道的很多辛苦。就連著名的舞蹈家金星也曾經說過楊麗萍是她最敬佩的一位舞蹈家。
  • 比楊麗萍更早的孔雀舞公主,迷得緬甸王子搶親,領舞東方紅舞蹈
    雲南作為中國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民族舞蹈也是雲南的一張名片,而說到民族舞蹈,自然也就想到了孔雀舞,想到孔雀舞當然離不開楊麗萍,然而早在楊麗萍之前,藏龍臥虎的西雙版納歌舞團裡就有一位大名鼎鼎的「孔雀公主」,更有著迷得讓緬甸王子搶親的佳話。
  • 「孔雀公主」楊麗萍就餐,碗筷成了擺設!天價長指甲是一大亮點
    如果說跳舞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氣質,那麼有著「孔雀公主」之稱的楊麗萍則猶如「仙女下凡」般脫俗,因為幾乎沒有一個人能像楊麗萍一樣為舞做到了真正的痴狂程度。其實,楊麗萍20幾年沒吃米飯一說並不可靠,為了保持舞者的身材,楊麗萍的確在飲食方面非常講究,每天還是會食用一些粗糧和水果、蜂蜜等來維持營養。如果有演出的話,為了把孔雀舞最美的一面展現給觀眾,楊麗萍確實有時候會幾天不進食,也許正因為這樣才會讓大家誤解,把楊麗萍給「神化」了。
  • 楊麗萍謝幕舞劇《孔雀》
    不知道楊麗萍在舞劇《召樹屯與喃木諾娜》(1979年)裡飾演孔雀公主之前跳了多久的「孔雀」,從那時到她謝幕的舞劇《孔雀》(2012年)之間的30多年裡,《雀之靈》(1986年)很顯然是奠定其舞壇地位的裡程碑,她那出神入化、柔軟如波的上肢表演,為她的作品打上了非楊氏莫屬的印記。不管她的《雨絲》、《兩棵樹》、《雲南映象》有多麼優秀,都無法動搖她在觀眾心裡作為舞臺「孔雀」的地位。
  • 孔雀公主楊麗萍絕版老照片,簡直就像不食人間煙火的美仙子
    楊麗萍,1958年11月10日生於雲南,中國著名的舞蹈藝術家,第十屆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楊麗萍對於舞蹈的痴迷也讓人為之驚嘆,為了跳舞甚至節食多年,還為了跳舞放棄了做媽媽的權利,與世無爭的她為了藝術已經努力了半生時光,你能感受到微涼而又炙熱的生命就那麼鮮活的躍於舞臺,自由與柔情、野性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孔雀公主稱號名副其實,優美的身姿令人陶醉。
  • 楊麗萍攜《孔雀之冬》津門起舞(圖)
    本報訊(記者 翟志鵬 攝影 姚文生)著名舞蹈家楊麗萍被譽為「孔雀公主」,她的孔雀舞是中國當代舞蹈的經典之作,昨晚,楊麗萍再一次攜個人力作亮相津門,為慶祝「天津市文化惠民演出聯盟」成立,由她最新創作的舞劇《孔雀之冬》在天津大禮堂精彩上演
  • 62歲楊麗萍被網暴:讓世界佩服的孔雀公主,卻因沒孩子被否定所有
    眾多明星紛紛發文表明自己的立場,聲援事件中心的楊麗萍。將夢想變成奇蹟13歲以前的楊麗萍,只是一個雲南小山村中一個懵懂的小姑娘,她會在早上光腳拾麥穗,會在下午放學後收拾屋子,做飯。在從舞的四十多年間,楊麗萍創造出了震驚世界的孔雀舞。從此世人都記住了這個來自雲南的"孔雀公主"。不過在這背後也是有諸多的犧牲。
  • 孔雀公主楊麗萍多元智能的啟示:如何培養孩子多元智力
    楊麗萍1958年生於雲南,她是著名的舞蹈藝術家,第十屆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人們將這位從深山裡走出來的神秘舞蹈家稱為「巫女」--一位用肢體說話的人。臺灣及東南亞的觀眾更稱她為「舞神」。
  • 孔雀公主楊麗萍,為藝術兩度被離婚,馮小剛感慨:她不是人,是仙
    唐伯虎曾言:「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想來楊麗萍應該也深有體會吧。被稱為孔雀公主的楊麗萍,在年輕時就一直是舞蹈界的神話。為了舞蹈藝術,她兩婚兩離,卻在功成名就後,依舊難逃世俗輿論的枷鎖。如今已然62歲的她,接下來又該何去何從呢?
  • 楊麗萍《孔雀》驚豔「開屏」鳳凰城
    而舞蹈家楊麗萍的舞蹈從最初的《孔雀公主》,到後來的《雀之靈》,再到龍年春晚舞臺的《雀之戀》,演繹了許多美麗的孔雀形象,被人們稱作「孔雀精靈」。2012年12月7日、8日,由楊麗萍擔任藝術總監、總編導、領銜主演的大型舞劇《孔雀》在泰州大劇院驚豔「開屏」,讓泰州觀眾一飽眼福。
  •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孔雀公主楊麗萍,遭女網友評論無兒女不算成功
    最近楊麗萍再次火了,不過這次火不是因為舞蹈,而是因為女網友對她的評論,一名女網友在楊麗萍視頻下留言:一個女人最大的失敗是沒有一個兒女。 先不說這句評論其背後的觀點是否正確,因為人各有志,燕雀安知鴻鵠之志。螞蟻也理解不了雄鷹的境界。
  • 孔雀公主楊麗萍,憑什麼不生孩子?她惹著了1萬個網友
    一石激起千層浪,娛樂圈多位女藝人公開聲援「孔雀公主」楊麗萍。戚薇憤慨道:「我們早就不是生育工具了」。陳德容發文稱:「自身價值不需要別人來定義」。楊麗萍,是孔雀,也是鳳凰。楊麗萍小時候家境不好,父母離異,自己又是「大姐」,為了幫助照顧3個弟弟妹妹,家務繁重的她卻一直保持著對舞蹈的熱愛,儘管沒有任何機會接受舞蹈方面的學習......
  • 61歲楊麗萍近照曝光,孔雀公主仍貌美靈動,為舞蹈棄生孕太偉大
    楊麗萍被曝活動近照,皮膚精緻不似61歲,指甲依舊吸睛無數。近日,有網友在社交平臺上曬出了一組楊麗萍分享創作歷程的照片。身穿一身孔雀服的楊麗萍在主持人旁邊侃侃而談,落落大方之態無愧「孔雀公主」之名。已經61歲的楊麗萍,戴著一副黑框眼鏡,皮膚白皙緊緻,眼睛雖然不大卻給人寧靜的感覺,讓人心安。頭上還戴著配套的孔雀草帽,遠遠望上去就像一隻化形的孔雀精靈。除了一身服裝,最令人矚目的還是雙手上長長的指甲。這次楊麗萍指甲塗了白色的指甲油,其實不管她怎麼捯飭指甲顏色,就那萬中無一的長度,即使放在一旁都是眾人關注的焦點。
  • 提到傣族孔雀舞只知道楊麗萍,你就真的OUT了
    說到孔雀舞,大家就會立馬想到我國著名藝術家楊麗萍聞名中外的獨舞作品《雀之靈》。陶醉於如夢如幻的舞姿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楊麗萍老師作品中的孔雀舞,背後竟有著雲南傣家人綿延千年的故事傳說,在歷史的變遷和革新中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 孔雀公主來杭州!楊麗萍在西溪之畔開了藝術培訓中心
    2018-05-13 06:57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黃天然前幾天「孔雀公主」楊麗萍來杭州,她導演最新大型舞臺劇《平潭映象》,以如夢似幻而充滿民族風情的觀感給杭州市民帶來了一場震撼的視覺盛宴。
  • 七古·孔雀公主
    勐巴那西露精靈,孔雀之鄉舞風清。鳳尾竹林戲粉蝶,葫蘆絲聲炫彩屏。霓虹梳翅溢嫻寧,皎月依戀醉濃情。寫意潑墨繪柔曼,爾雅詩詞誦麗萍。--七古·孔雀公主雀之靈、心靈舞者--楊麗萍禮讚甲午仲夏中微子於汲微閣【注】「勐巴那西」:同「勐巴那拉西」,傣語「有一個美麗的地方。
  • 獨一無二的「孔雀公主」
    《雀之靈》是一部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它以生動地展示孔雀的動態美打動了觀眾。舞者楊麗萍也是因此一舉成名,被譽為「孔雀公主」。在舞蹈世界裡,她是中國的優秀舞者,是第十屆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演員。中國國家民族舞蹈水平考試專家委員會委員。足以證明她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