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藝術空間能賺錢嗎? 專訪千奇藝術空間CEO鮑利輝

2021-02-18 快拍快拍網


這可能是很多影像藝術從業者夢想中的藝術空間:一個腔調十足的咖啡館,高大上的藝術書店,空間雖小卻五臟俱全的攝影畫廊,還有輸出裝裱部門,幾乎覆蓋影像生產各環節,總佔地面積達1200平方。

這是昆明首個複合型藝術機構——千奇藝術空間,也是雲南大理國際影會藝術總監鮑利輝的新的文化項目。今年50出頭的鮑利輝正式卸任《春城晚報》攝影部主任,他終於可以放手做他愛做的事了。

7月18日是千奇藝術空間開業滿月的日子,在過去兩個月裡,連續不斷的展覽、文化講座、攝影工作坊、公益晚會持續吸引著昆明文化界的目光。我們總能看到,穿著千奇文化衫,一手拿著菸斗,一邊用他那地道的昆明腔為當地的政企客人作介紹。他的微信微博,關於千奇文化空間的種種動向,一樣不落,即便是書店推出的一本新書。

營業不足兩月的千奇文化也給出一份傲人的成績單,藝術空間銷售額逾百萬。如何進行各方資源的統籌調配,充分開拓攝影藝術空間的市場,我們不妨聽聽鮑利輝的經驗。

『盈利要跨界』

娌娌:從《春城晚報》攝影主任到大理影會藝術總監,如今怎麼想做這個千奇藝術空間?

鮑利輝:在千奇藝術空間之前,我們做了五年的大理國際影會,團隊花很多時間籌備,可展覽也就七天。現在改成雙年展,兩年一屆,兩年才7天。當然《秘境photo》雜誌是一個平臺,但是我認為這也是個虛擬空間,我們需要一個複合形平臺,現在落地的千奇文化藝術空間正是這樣一個複合型的藝術商業平臺。

另外一方面,不管到年輕的美國,還是到歐洲,我們會感受到:文化、藝術是他們血液裡面流淌的東西,大家會自然而然地去呵護。我們去洛杉磯,橙縣海灘邊上都是一字排開的畫廊,裡面坐著五六十歲的優雅老太太,和你介紹他們代理的攝影師作品表達的思想、技巧。而中國的文化,五四之前的文化的精髓,已經全毀了,這是一個相當尷尬蹩腳的事。我希望把千奇做成一個昆明城市的文化新地標,真正呈現好作品,普及推廣藝術。我也相信,我們對文化藝術,是憑著一份自覺的熱愛在做事,一定會感動別人。所以你看,從開業到現在,陸續有政府企業來參觀考察,這是他們非常想做的事兒。

娌娌:咖啡吧、畫廊、書店、高端器材銷售和影像輸出,任何一個板塊單列,都是難盈利的,你們的商業模式是什麼?


鮑利輝:千奇藝術空間開業以來,很多人都問我的商業模式。對,很多文化項目轟轟烈烈搞起來,朋友們開業捧場拍巴掌,然後沒有任何參與,拍著巴掌就走掉。三個月、半年後,這裡變成餐廳、燒烤店或者服飾鞋帽店。因為你開店就有房租、人力成本。創意園98%都是這樣的結局,所以我認為文化產業最重要的是創新,創新是文化產業的生命力。文化藝術產業必須尋找可行的商業模式,這是文化產業發展必須的動力源!

怎麼做呢?首先我們大膽地把咖啡吧、畫廊、書店、高端器材體驗店和影像輸出、黑白暗房等等這麼一些項目放在一個藝術空間,這些好像沒關係的項目做起來是困難的,但是把他們有機結合在一起,會不會就像把一副散牌聯成順子呢?實踐證明像這樣多業態的藝術空間是受到大家認可的。有一天,色影無忌的董事長李澤宇和太太來到千奇空間做客,他很認真地問我:你去過日本東京的鳥屋書屋嗎?我沒到過日本,很好奇那是什麼樣的地方!他說,鳥屋書屋是日本東京的一個文化地標,四棟樓房,文化業態齊全。千奇藝術空間就像縮小版的鳥屋書屋!鳥屋書屋有幾十年的歷史,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牌入駐,那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千奇藝術空間還做了一個千奇客的嘉賓卡,來的賓客你喜歡這個地方,希望能夠參與我們,OK,那就開個儲值卡。一千、五千、一萬、十萬隨意。辦卡我們贈送禮品,一千塊卡送一本《秘境PHOTO》,五千塊卡送藝術衍生品,10萬送全套《秘境PHOTO》,包括60張籤名收藏作品。這樣有什麼好處呢?我們有了一批關心支持我們的千奇客,減輕了我們的資金壓力,我們有了資金就可以開發、引進更多的藝術品、藝術衍生品滿足大家的需求。


娌娌:那到現在為止有多少千奇客?千奇盈利嗎?

鮑利輝:5月18號試營業,我把千奇客的概念一介紹,認識的不認識的朋友紛紛排隊開卡,現在我們有了一批高質量的千奇客,千奇空間從試營業到現在,銷售額超出我們的預期。消費最多的顧客單人消費超過20多萬,6月18日開業當天銷售超過50萬,參加千奇藝術文化周圖書展銷的雅昌文化帶來了200冊外版和自版畫冊,在短短的一周時間內,銷售一空,其中包括兩冊31000元的薩爾加多全球限量版畫冊。

娌娌:這些人都喜歡攝影嗎?您怎麼定位你的目標客戶?


鮑利輝:這些顧客大多不是攝影師,是一些熱愛生活,熱愛藝術的人群。我一直認為,要考慮攝影的生存盈利,一定要跨界、要融合。我們的雜誌,我們的藝術空間不能只針對攝影師,玩小圈子。當然我們歡迎攝影師朋友,他們來我們都會真誠地交流。但是實際上這麼多年下來,訂《秘境photo》雜誌的讀者,大多不是攝影師。我們必須要跨界融合,讓更多熱愛生活,喜歡藝術的人參與到我們的空間。不要局限在一個小圈子裡面,把別人排除在外面。比如作品收藏就是跨界的收藏,不是攝影家收藏作品,收藏作品的都是企業家、成功人士。

娌娌:您怎麼培養這些收藏客戶?


鮑利輝:可能是鮑老師人品好吧(笑),我玩的東西比較多,他們願意和我交流。我捨得花時間和大家一起分享,他們自然信任我。其實收藏要從喜歡開始,但對於攝影作品的收藏大家還比較陌生,要真金白銀的收藏攝影作品就必須讓藏家了解作品的價值,了解他未來的升值空間,了解國外影像收藏市場。所以我們在《秘境PHOTO》雜誌上,有專門的欄目介紹蘇富比、佳士得的影像拍賣,有專門的欄目介紹攝影畫廊,更有大篇幅介紹畫廊代理的這些著名攝影師和年輕攝影師及他們的作品。

『建構畫廊的金字塔』

娌娌:好吧!下面我們來聊藝術空間的具體板塊,Mino畫廊和萊卡俱樂部怎麼個運營?

鮑利輝:Mino畫廊要做成一個金字塔型結構。有高端的,有大眾的。Mino畫廊的展覽,必須是頂級攝影師和作品。所以這次畫廊的第一個展覽,我們是經過慎重考慮嚴格要求的。一、作品一定要有高度;二、作品在展覽期間要讓我們的藏家喜歡,由我們自己的收藏家收藏。

娌娌:這次展覽的銷售情況怎麼樣?

鮑利輝:畫廊開幕當天,臺灣藏家呂良遠先生帶來的三組作品《開啟英國及現行世界的負片攝影術的銀鹽攝影世界》16幅、《奇異的天才》14幅、《全世界第一套數位電子影像創作攝影集》8幅就銷售一空,他帶來的喬治·彼得威金限量版手工書更是讓觀眾大開眼界。做這一類的作品展覽,更多的是希望在雲南這塊土地上,大家可以看到國際頂級的攝影師作品。當然也希望我們的藏家把這些具有國際水準的作品留在雲南。

傅擁軍:作品展覽周期多久?下個月有計劃嗎?


鮑利輝:大概一個月一次,一年休息兩個月。Mino畫廊要做一些高水準的展覽,但也不排斥商業展覽。比如說有的企業、藝術家喜歡千奇的展覽空間,我們也可以通過商業合作的方式舉辦相關的展覽。我們的器材體驗板塊成立了一個萊卡俱樂部。喜歡萊卡的朋友踴躍報名參加,現在俱樂部還吸收了不少省外乃至國外的朋友。千奇藝術空間的第二個展覽,是我們萊卡俱樂部的首次會員作品展,我們會員每人選一張作品,用收藏級輸出裝裱,然後展覽銷售,收入作為我們萊卡俱樂部的活動經費,這樣一個展覽,大家共同參與,了解了專業的製作過程,普及了收藏的知識,籌集了活動的經費,皆大歡喜。


『我是在推薦文化』

娌娌:秘境藝術書店銷售狀況怎麼樣?現在實體書店盈利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鮑利輝:對,但是作為一個藝術空間,你要讓更多的人感受它的藝術氛圍,讓更多的人在這裡找到他喜歡的書。所以書的來源渠道顯得特別重要,我們現在主推的是攝影類的畫冊,我們與國內外的書商,出版社都有合作,將來我們還會推一些藝術門類和建築類的圖書。酒香不怕巷子深,從我的經驗來看,好的攝影畫冊不但能啟迪自己,同時還可以作為一個收藏品收藏,這個收藏品是一個增值不錯的收藏品。那天來一個朋友,我一推薦,整個外文書架賣空了。我都不好意思。我是在推薦文化,讓他跟大師去對話,眼界決定高度嘛!圖書經營有困難,那就開發一些生活中大家喜歡的藝術衍生品:開發定製手工包、青白瓷等等。產品多了,銷售上去了,那困難自然就少了。

娌娌:咖啡吧是什麼主題呢?


鮑利輝:千奇藝術空間咖啡吧是掛牌為高新區創業咖啡吧,內容是老電影主題。呂良遠老師說,要讓這些東西從倉庫裡出來亮亮相,透透氣,跟它講講話,交流交流,他們都是有生命的。下一步我們要研究,把一些老電影片子,比如第四屆、第五屆、第六屆黨代會的紀錄片拿出來放映,太珍貴了,尤其是少數民族50年代的紀錄片更是難得。

千奇藝術空間現掛著三塊牌:春城青樂匯、千奇學院、創業咖啡吧,我們會經常在這裡舉辦一些大學畢業生與企業家聯誼的活動、電影老片放映會、讀書會等,當然在這個空間收費的、公益的活動都有。前陣子大益基金和我們合作,為一些家境困難的白族孩子們帶著手工藝品到這裡來義賣,活動很成功。


『小夥伴們,要三熱愛、三辛苦』

傅擁軍:書店對面還有T恤列印?


鮑利輝:對,這塊歸畫廊管。畫廊不能天天銷售作品,但可以天天賣衣服。雖然平凡,但不平凡的結果都是從平凡中做出來的。我和我們的團隊說,我們要有三熱愛、三辛苦的準備。要愛生活,愛藝術,愛千奇,沒有這三熱愛成不了千奇人。要做好三辛苦的準備,要辛苦賺工資,辛苦賺房租,辛苦賺獎金。我希望我們的三辛苦和三熱愛,讓我們有尊嚴地生活。

娌娌:對了,千奇藝術空間的團隊也是大理國際影會、秘境的團隊?


鮑利輝:對,我們是三位一體,下一步要建一個網絡平臺。現在最大的一個問題是缺人才,所以和雲南省財經大學中華職業學院合作做了一個千奇學院,搭建學生跟企業之間的平臺。千奇學院就是為明年的大理國際影會在儲備。500多個人專業設計、策展、藝術的學生都可以用,優秀的也可以到我們公司。

娌娌:平臺大了,要做的事兒多了,團隊建設能否及時跟上?

鮑利輝:人的能力培養與潛能是多元的,我就是個例子。我原來當老師,如果不幹可能一輩子就是教書的。潛能是需要挖掘的。我們的團隊很年輕,我一個朋友說,這些小孩就像一副爛牌,但是到你這裡,三四五六七,你把他串一起,就厲害了。這叫團隊精神。

我看人不看你年紀大年紀小,我看本事,哪怕你是剛剛會走路的小孩,只要我覺得他不簡單,我會特別尊重你。現在我下面幾個部門都有個經理,所以一年後他們會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現在剛剛會走路,我會牽著你走,以後你要自己學會跑。所以我現在還是覺得累,我還是想到處走一走,拍拍照片。像一部機器,齒輪正常轉,卡掉了,自己想想,壞了要維修了,就跟我講。為了讓機器轉得更好,是不是需要到國外充充電,我也會考慮。我把影像部的江耀帶到臺灣,拜呂良遠為師,就是希望他把世界一流的裝裱技術帶到國內來。

『《秘境photo》、大理國際影會,會更努力!』

娌娌:今年《秘境photo》一直沒出來,有什麼新動向嗎?

鮑利輝:有點對不起大家,雜誌在改版。我們和雅昌文化合作,想把這本雜誌本身做成一個收藏品。而且內容方面也會更精彩,你們見到下一期雜誌肯定會喜歡!而且雜誌明年可能會改成月刊。內容上也會注入一些生活類的東西,生活離不開藝術,藝術可以改變生活,爭取明年的雜誌更有品位,價格上也會更親民。當然,如阮老師所說,雜誌有上升空間,我們會更努力。

娌娌:大理國際影會從每年一屆變成雙年展,會有什麼調整?

鮑利輝:如果按照預期進行的話,明年的大理影會會更精彩。不過門檻會更高,規模不一定大,但一定要精,有些東西,不能影響大理影會的核心追求和價值觀。

今年我們去阿爾勒國際攝影節。他們的攝影教育做得非常好,明年我們要在這上面多下工夫。之前做過多媒體的研討,但是還要再深化。

『布列松博物館——下半輩子的最大夢想』

娌娌:聽說您在籌建布列松博物館,怎麼會有這個想法?

鮑利輝:這事我已經謀劃三年了。去年我去法國見布列松的侄女談這事,現在他們家唯一和攝影發生關係的就是布列松的侄女:安娜·布列松是巴黎市影像修復中心的總監。她問我,著名攝影師有那麼多,鮑先生你為什麼做布列松博物館?我就把我的照片挨張給她看,她看完後說,我明白了。我們的照片受布列松的影響太深了,他是我們這一代攝影師仰慕的大師。

布列松博物館是我下半輩子最大的夢想。這個博物館一定是他家族認可的,首任館長就是安娜·布列松。博物館一定要有布列松作品,要有展覽,有培訓,培訓是國際性的有影響的修復,還會有藝術衍生品的開發,大師的交流創作等等一體……

文|娌娌  

圖|傅擁軍

相關焦點

  • 【KPKP 訪談】攝影藝術空間如何盈利?—訪千奇藝術空間CEO鮑利輝
    這是昆明首個複合型藝術機構——千奇藝術空間,也是雲南大理國際影會藝術總監鮑利輝的新的文化項目。今年50出頭的鮑利輝正式卸任《春城晚報》攝影部主任,他終於可以放手做他愛做的事了。7月18日是千奇藝術空間開業滿月的日子,在過去兩個月裡,連續不斷的展覽、文化講座、攝影工作坊、公益晚會持續吸引著昆明文化界的目光。我們總能看到,穿著千奇文化衫,一手拿著菸斗,一邊用他那地道的昆明腔為當地的政企客人作介紹。他的微信微博,關於千奇文化空間的種種動向,一樣不落,即便是書店推出的一本新書。
  • 大理國際影會人物篇 藝術總監鮑利輝
    鮑利輝: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副秘書長、新媒體視覺學會副主席、雲南省新聞攝影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雲南省攝影家協會副主席、昆明攝影家協會副主席、大理國際影會藝術總監。主要展覽:1999年《媽媽這次真的戒了》攝影作品參加「中國青年生存狀態聯展」(中國美術 館);2001年法國尼斯國際攝影節舉辦《戒毒》紀實攝影個展(GALERIE SAINTE REPARATE美術館)。同時在法國MAIRE DE NICE攝影博物館舉辦《遠來的雲》聯展,其中27幅攝影作品被法國歷史攝影博物館收藏;攝影作品被廣州美術館收藏;2003年在臺灣歷史博物館參加兩岸 攝影名家聯展。
  • 在「光的空間」,聽藝術和哲學、攝影相遇
    而藝術家其實一直是在第一線去捕捉、去表達,呈現給大家,可能藝術作品在這個時代可以更大程度上形成一種共識和共情,在這個角度大家可以由此出發做一些交流,這也是我們整個對談系列的一個出發點和初衷。 劉擎:繆老師的作品主要是在數位化,用數碼來做的。他剛剛說他呈現了一個空間,它是一個空間嗎?它是一個空間,但是它不是我們現在任何具體的空間。
  • BROWNIE以攝影及視覺藝術,重新定義商業空間!
    在上海一家叫作BROWNIE的新型藝術零售空間,突破了傳統畫廊和零售商店的界限,成為藝術愛好者、商人、藝術家匯集之地。歷史上那臺引發攝影革命的柯達BROWNIE相機,是店名的由來。 品牌誕生的初衷,是向每一個人分享來自全球的攝影藝術作品及文化,並致力於將攝影及視覺藝術帶入生活。
  • 圓桌|在「光的空間」,聽藝術和哲學、攝影相遇
    而藝術家其實一直是在第一線去捕捉、去表達,呈現給大家,可能藝術作品在這個時代可以更大程度上形成一種共識和共情,在這個角度大家可以由此出發做一些交流,這也是我們整個對談系列的一個出發點和初衷。劉擎:繆老師的作品主要是在數位化,用數碼來做的。他剛剛說他呈現了一個空間,它是一個空間嗎?
  • 專訪金杜藝術中心藝術總監|一個新晉藝術空間和它的藝術性格
    事實上,我能在中心發揮功能的也是藝術機構的部分。我自己有藝術史的背景,希望能在這個空間做好的展覽,既能支持成熟藝術家創作,同時挖掘年輕藝術家,和他們一起成長;從策展層面來看,我希望每個展覽都是有多種層次的,而不僅僅只是藝術品的單純展示,其中要有更有歷史性、對話性的結構。
  • 建築藝術的靈動音符-旋轉樓梯/昊然建築空間攝影
    那份伴隨著旋轉與螺旋產生的優雅和藝術感,賦予了冰冷的建築以生命與活力,實現了技術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它能顯著提升建築顏值,一個設計優美的旋轉樓梯,可以讓整個建築變得優雅高級。;是藝術對雕刻的考究。」一座出色的建築,一個美麗的旋轉樓梯,都能使人心靈得到洗禮,精神得到升華。
  • 單反/微單空間攝影,手機空間攝影,空間攝影后期 三課連開!瀚墨視覺第四期空間攝影培訓班招生簡章
    (設計師徐梁)2014金堂獎中國年度十佳別墅空間(設計師徐梁)2014金堂獎中國年度十佳辦公空間(設計師徐梁)2015艾特獎最佳餐飲空間設計獎(設計師徐梁)2015艾特獎最佳光環境藝術設計獎2017艾鼎獎金獎(設計師沈墨)2017IDS金獎(設計師沈墨)2017CIID銀獎(設計師沈墨)2018年金外灘獎(設計師張泉
  • 流動的影像 專訪動態影像藝術空間策展人李凱文
    「動態影像藝術空間」是北京國際攝影周2018年繼續探索的實驗單元。本單元由攝影周組委會主辦,邀請包括中央美術學院攝影工作室、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信息藝術系攝影教研室、北京電影學院、新華網、DCKD德國德中藝術交流協會等五家中外機構共同協辦,並由中華世紀壇藝術館I未來藝術實驗室及北京愛秀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共同策劃。本展覽所有投影設備由愛普生(中國)有限公司提供。
  • 「半透明」的媒介話語:透視麥可·沃爾夫的攝影藝術美學空間
    這位具有人類學背景的紀實攝影家在2003年SARS疫情反思中進行藝術攝影轉向,以新視角透視香港、東京等高密度城市,採用大量的平視構圖突出了攝影作為一種媒介空間。進而通過截取窗口元素,沃爾夫在鏡頭中重新度量城市,並將觀眾的視線和思考引導回關注媒介本身。本文認為正是由於這種「正面性」的拍攝和對「窗口效應」的營造,使得沃爾夫的攝影藝術脫離直接的、透明的呈現,而成為探索攝影「半透明」媒介特質的突出案例。
  • 展覽 丨花與果 —— 博舍·千高原藝術空間第六回展
    展覽 | 花與果——博舍·千高原藝術空間第六回展
  • 專訪 | 謝鑫:空間之內與空間之外
    :我認為藝術不是一個獨立的藝術學科,它與哲學、宗教、社會學和醫學等等存在著聯繫。不同的創作者的觀念,想法的不同會產生不同的意義和形式,使得藝術在多樣發現的狀態。我覺得如今創作者更應將自己的作品和當今時代,社會,科技緊密結合,更多的思考藝術和藝術家在當下,當今社會的意義和作用。也使藝術本身的發展不斷的與時俱進。
  • 專訪 | Studio No.name 朱家角當代藝術新空間
    我主要關注新媒體藝術、互動裝置和當代藝術。去年9月,我們一起應邀參加了第58屆威尼斯雙年展,為雙年展期間的中國體驗館創作了視頻裝置作品。創辦Studio No.name 也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巧合,當我們從威尼斯回來的時候,Penny打電話給我說:"Carlo,我正在尋找一個藝術的空間「,我說那很酷,我也想在上海以外的地方建一個大的Loft。她說你知道朱家角嗎?我聽說過這件事,就像中國的威尼斯。
  • 「幀影」攝影大賽獲獎作品亮相庸夫樓藝術空間
    「幀影」攝影大賽獲獎作品亮相庸夫樓藝術空間 2020-11-23 21: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觀藝術空間 | 面具·馮海攝影作品展
    ,一組用古典的手工鉑鈀印相法衝印的新觀念攝影作品《面具》系列首發亮相,用馮海的話說:這是他自己近幾年來商業性工作之餘在影棚中「遊戲」的成果。5月13日在鄭州,在大觀當代藝術空間,我們將再次見證那黑白光影中馮海創造的那個怪誕如夢境般的美麗境界。
  • 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 打造多元的藝術體驗空間 藝術匯 專訪
    2012 年的香港蘇富比藝術空間在為拍賣行拓展業務的同時,亦致力於成為市場與藝術家之間的橋梁。依託蘇富比的全球資源,空間匯集了多元的展覽內容及主題。此外,蘇富比藝術空間亦會不定期舉辦拍賣、講座、慈善及藝文等相關活動,展現了其多元化的空間職能。
  • 專訪 | 孫躍峰:探尋空間的動勢
    >《從來沒有藝術這個詞》幻想二 ,春美術館;《並置的事態》,上海城市創藝空間 策展人;《新生萬象》,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2019年《重新定義》,第五屆上海青年藝術博覽會、第六屆全國大學生公共視覺優秀作品雙年展 、第十屆上海美術大展2020年《未來劇場
  • 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任航作品展在義大利普拉託佩奇藝術中心開幕
    6月4日至8月23日,由義大利普拉託佩奇當代藝術中心和義大利中藝國際聯合舉辦的中國當代青年藝術家任航作品展在義大利普拉託佩奇藝術中心舉行。展出的攝影作品精選了來自任航國際藏家的藏品90件。展覽還將呈現與任航攝影作品相關的珍貴書籍與圖冊。展覽由佩奇當代藝術中心館長克裡斯蒂安娜·佩雷拉Cristiana Perrella策劃。展覽作品分為攝影、詩歌和藝術家文獻圖片三部分。
  • 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中的高原 千高原藝術空間十周年展啟幕
    2017年,千高原藝術空間迎來了它成立以來的第十個周年。於是,在10月27日,它的全體成員將懷著特殊的心情,推出一場與機構同名的特別展:「千高原——十周年展」。這是一次對十年來工作的回顧,對未來的展望,以及最重要的,一次衷心的,對所有關心和支持它的朋友的答謝。
  • 攝影:攝影中的正負空間
    導語:你進入攝影的程度越深,一切都與情感有關的就越清楚。你做出的每一個決定,你思想過程的每一個部分,都是出於這個原因的關鍵。一個突出的例子?正負空間。攝影的這兩個要素很重要,因為它們帶有情感。那麼,積極和消極的空間是什麼,你如何利用它們來改善你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