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四川發布
四川發布客戶端消息2019年4月29日,在四川省文化和旅遊發展大會上,西昌市榮獲首批天府旅遊名縣稱號。8月28日,「一年看變化」天府旅遊名縣集中採訪報導活動走進西昌。一年來,西昌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決策部署,緊扣「做實叫響擦亮天府旅遊名縣這一金字招牌」的工作方針,持續發力不斷鞏固創建成果,打響文旅品牌,形成示範效應,全力以赴推進全域旅遊發展戰略實施、促進全市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
文化旅遊成為「首位產業」,為縣域經濟轉型跨越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2019年,全市接待遊客228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268億元;在文旅產業拉動下,第三產業佔GDP比重達49.64%,以旅遊為核心的第三產業成為國民經濟首位支柱。2019年,西昌市榮獲天府旅遊名縣、四川省縣域經濟強縣、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先進縣等稱號,是全省唯一榮獲省委、省政府重大表彰的大滿貫縣(市、區),也是四川省唯一的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
以重大文旅項目建設為抓手,持續完善文化旅遊產業發展保障要素、提升服務水平
激活重大項目輻射帶動作用。西昌市財政每年預算安排旅遊基礎設施建設資金5億元、文旅專項資金5000萬元,帶動社會資本投入文旅項目。率先在全省成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的PPP中心,19個項目納入國家財政部PPP項目庫,落地項目13個,投資額187億元,引導各類資金參與投資文旅領域。2019年,全市重點文旅項目完成投資90餘億元,赴全國20餘個城市開展文旅招商,籤約項目48個487億元。2020年啟動實施十大文旅項目預計總投資超過200億元。
強化要素保障,提升公共服務水平。一是形成「快進慢遊」的旅遊交通網絡。市財政每年補貼旅遊航線1.5億元以上,共開通旅遊航線26條,2019年,航空旅客突破100萬人次,增幅列全國同類機場第一。瀘黃高速改擴建(西昌段)已基本完成,北環線、天王山大道北延線、春城大道等重大交通項目10月底將全面通車,建成236公裡旅遊幹線公路、120公裡慢行綠道,開通直達全市各旅遊景區旅遊公交專線14條,城區至鄉村旅遊景區均有客運班車,「內暢外連」的旅遊交通能力進一步增強。二是構建完善的旅遊公共服務體系。建成大型旅遊集散中心及遊客服務中心31個、公路服務區6個、自駕營地5個、生態停車場20個、旅遊廁所132個,安裝全域全景圖40套、標識標牌7000餘塊。三是全面建成智慧旅遊服務系統。投入2000萬元建成全域旅遊監測指揮平臺、旅遊大數據中心,實現省州市互聯互通。完善智能導遊、電子講解、在線預訂、網上支付等功能,實現「一部手機遊西昌」
以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不斷深化產業融合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促進消費升級。發展「月光經濟」,建設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夜春城」消費品牌:精心打造萬達廣場、邛海1號院、邛海17度、聽濤小鎮、唐園、水墨江南、海南小鎮、海河天街、古城片區、大涼山文化創意產業園等「夜春城」地標;時代廣場、沃爾瑪、達達超市、火把廣場等「夜春城」商圈;航天路特色燒烤、海門漁村等月光經濟示範街區,塑造夜間消費「文化IP」。
打造「網紅經濟」,以媒體互動推動文旅營銷:與知名企業深度合作推廣旅遊產品,打造「主題網紅打卡點」;推出「最美西昌餐桌」「最火深夜食堂」等旅遊美食「打卡」地;與航空公司合作推出「花樣空姐」直播,大力推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西昌,讓400多萬網友點讚。
布局「賞花經濟」,豐富文旅產品體系內涵:依託西昌氣候優勢,結合邛瀘景區「一廊六園」(夢尋花海溼地泛舟廊道,梅、蘭、竹、菊、花雕、三角梅6個大型七彩園林)項目建設,進一步放大城區藍花楹、溼地鬱金香等鮮花的「刷屏」效應,以花為媒,布局涵蓋全年的「賞花經濟」,吸引廣大遊客來西昌四季旅遊「打卡」。
做好「旅遊+」文章,實現跨界融合發展。打造多維度系列文旅產品,形成每年1000萬人次的陽光度假熱點、500萬人次的民族風情熱點、200萬人次的鄉村旅遊熱點。開發文旅體驗項目20餘種、文旅品牌活動30餘項、文創特色商品500餘種,建成文旅產業園區4個。文化旅遊:推出《阿惹妞》等大型演藝節目,建成安哈彝寨、建昌古城、大涼山民族文化產業園等一批文化旅遊體驗點,形成火把狂歡節、彝族選美等一批持久性文旅活動。康養旅遊:建成邛海國際老年公寓、觀海灣閬悅苑等康養度假基地9個。運動旅遊:每年舉辦國際帆船賽等大型賽事15場,邛海溼地國際馬拉松成為全國「金牌賽事」。鄉村旅遊:西昌四季瓜果飄香,依託「鄉村十八景」每年舉辦鄉村旅遊節20餘個。民宿旅遊:邛海周邊民俗客棧發展迅猛,全市民宿客棧達到600餘家,成為度假旅遊生力軍。研學旅遊:與清華大學、上海交大、國家行政學院、首都醫科大等十餘家院校機構合作,建立「科學家、藝術家、企業家」研學基地。
放大品牌效應,塑造「七彩西昌 陽光水城」城市形象。一是以合作平臺推動文旅營銷。每年安排文旅營銷資金1000萬元,依託天府旅遊名縣聯盟、魅力中國城文旅博覽會等平臺,赴23個城市開展旅遊推介。二是以媒體互動推動文旅營銷。在人民網、央視等主流媒體發布專題報導300餘期,推送微信、微博、抖音、網紅直播等1200餘條。三是以文旅活動推動文旅營銷。策劃大型文化旅遊活動100餘場,構建「品牌節慶+金牌賽事+四季活動」的旅遊節慶產品體系,全球唯一國際冬季戲劇節、國際詩歌周、魅力中國城博覽會、四川冬季音樂節永久落戶西昌。
加大政策扶持,全力推動文旅產業率先復甦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市委、市政府組建專班,拿出「真金白銀」,科學高效出臺《西昌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緩解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實施意見》《應對疫情支持文旅產業發展十條措施》《穩產保供十條措施》等政策,截至目前,共為各類中小企業補貼減免7165萬元(其中為1335戶國有資產類經營性用房承租戶減免租金4444.25萬元),協調金融機構發放貸款38.2億元,從資金支持、優化服務、補貼等不同層面,以實實在在的政策利好幫助企業渡過難關,努力降低疫情帶來的影響。與此同時,優化服務流程,積極推進網上辦理。一系列具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為文化旅遊產業的率先復甦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下一步,西昌市將緊緊圍繞「建設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總體目標,持續實施天府旅遊名縣提升行動計劃,加快完善一核五區布局(一核:建設邛海溼地國際陽光康養旅遊核心區,打造邛海瀘山中央城市公園。五區:東部溫泉會展旅遊度假區、西部安寧河農文旅生態走廊、北部紅色文化特色旅遊區、南部民族風情生態旅遊長廊、中部古鎮文化特色旅遊區),加快實施十大月光經濟項目,十大文創產品提升,全力推進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建設,努力鑄就文旅高質量發展的西昌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