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了,這個說法對嗎?

2020-12-19 如風輕似雲淡

有人說:「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了,誰去誰後悔。」

越來越多的人,嚮往自由自在的生活,特別羨慕那些家裡很有錢,可以常常去旅遊的人。

越來越多的人,摩拳擦掌,想要創業,辛苦幾年之後,一輩子都可以過衣食無憂的生活了,可以在四十多歲就「退休」。

越來越多的人,抱怨工廠裡太辛苦了,不僅工資低,還沒有自由,尤其是加班加點的時候,憋了一肚子火,恨不得馬上就辭職不幹了。

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了,這個說法對嗎?看看以下幾個工友怎麼說。

1.張先生:當初進工廠打工,就是一種錯誤;第二次進工廠打工,就是錯上加錯。

張先生在東莞石碣鎮的一家玩具廠打工,他先後去了兩家工廠,但都沒有混出名堂。大學畢業之後,他隻身南下,對天發誓,一定要混出個樣子來,要靠自己改變命運。他的幾個同學,都去了上海打工,邀他一起去,他沒有答應。

他想,雖然是一所普通大學的畢業生,起碼自己拿到了大專文憑,總不會混得太差。如果運氣好,自己可以拿年薪,成為打工皇帝。

他在東莞各大職介所轉了好幾天,口袋裡的錢,越來越少,工作卻一點眉目都沒有。幾個大公司要了他的簡歷,但是都沒有回覆他,估計是沒有下文了。

為了解決生活問題,他在東莞常平鎮的一家製鞋廠落腳了,因為廠裡沒有大量招工,提供的職位有限,他就只能先在流水線上當普工。

遠看工廠像天堂,近看工廠像銀行,進了工廠像牢房。」這句順口溜,張先生深有體會。他在流水線上忙得團團轉,夜裡加班到十點,到了月底,工資才三千多。讀書的時候,自由自在,打工的時候,突然就被各種制度約束了,累得自己都要趴下了,真的無法適應。

在流水線上,就是去一趟廁所,都要急急忙忙,接電話、發微信,根本就不允許。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張先生在製鞋廠打工半年,就辭工了。

他想要創業,但是沒有錢,看了幾個項目,都沒有下決心去做。恰好看到一家玩具廠招工,還招管理人員。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張先生去應聘了,結果就應聘成功了。在玩具廠,張先生一直從事銷售工作,時間上比較自由一點,但是對工作業績要求更高了,他要想方設法提高業績,否則就擔心被炒魷魚。

在玩具廠,張先生做了六年。還在玩具廠找了一個老婆,已經辦了結婚證,還沒有辦喜酒。兩次在廠裡打工的經歷,讓張先生越來越感覺到生活壓力很大,人生是「身不由己」。但是他仍舊想著要創業,想要擺脫打工的命運。

在一次同學聚會上,張先生發現好幾個同學,都已經創業成功了,李同學,開了一家高端水果店,每年的收入有二十多萬;王同學在做裝修工程,年收入也不低;小梅同學,雖然是女流之輩,但是憑藉自己靈活的頭腦,創辦了一家網絡公司,手下有了十多個員工,令人羨慕不已。

因此,張先生總是說:「千萬不要進工廠打工,我已經後悔了。」對於以後,他是自己創業,還是繼續打工,我們拭目以待。

2.王先生:進廠打工,一兩年可以,但是一輩子打工,不可取。

流水線上的工作,枯燥無味,動作簡單,每天需要重複無數次,人也是一個機器,根本就由不得你自己。一個人,在工廠,就變成了別人隨意操控的機器,哪有幸福感可言?

王先生現在是一家藥店的老闆,也算是事業有成了。他在六年前,還是一家鞋廠的流水線上的工人。因為 家裡窮,自己也只是職業學校畢業,文憑低,因此他選擇了去工廠打工。但是,每天像機器一樣的生活,他不希望一輩子都是這樣。因此,他離開工廠,走上了自學成才的路。他拿到了醫學方面的一些證件,然後開起了藥店。

他先在鎮裡開藥店,後來在縣裡開藥店。談起打工的經歷,他說:「打工也是人生的一筆財富,起碼自己去了打工,就嘗到了其中的滋味。苦日子,才能夠逼著一個人去成功。我現在回想起來,打工的日子,也是幸福的。」

把打工當成人生的一個支點,那麼進廠打工,也是正確的選擇,只是不能一輩子都在廠裡混日子,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標。張先生,現在上班時間很自由,賺錢也多,每天陪著家人在一起,他感覺很知足。

3.顧女士:不進廠打工,還能怎麼樣呢?凡事不能太絕對了吧,

顧女士只有初中文化,老家在湖南農村。她在進廠打工之前,開過服裝店、美甲店、列印社,但是都沒有賺到錢。

顧女士說:「一個人沒錢的時候,不去打工,難道一家人都在家裡吃土啊。這是生活所迫,也是人生的選擇。」

在顧女士看來,凡事要一分為二來看,不能說,打工就是不好,就是一件苦差事。有的人,靠打工起家,買了房子買了車子。有的夫妻,兩個人在東莞打工,兩個人的工資加起來,一個月有七八千,省著一點,一個月可以存款五千塊,一年就有六萬。如果你沒有好的門路,一年存款六萬,也是一個難以實現的夢。

還有,很多工廠也會繳納養老保險,以後可以退休,這是長遠之計。人老了,如果沒有退休金,靠誰都靠不住,別指望兒女養著你。

只要不是好吃懶做的人,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財富,打工也好,創業也好,都無怨無悔。

進工廠打工的你,後悔了嗎?工廠的生活,會讓你明白很多道理,可以讓一批人混一輩子,也可以成就一批人,關鍵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出息。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有人說:「再窮也不要給親戚打工」,這個說法你同意嗎?
    可是,生活中總是聽到有人說:「再窮也別給親戚打工。」第一次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是小學二年級,那時候我很詫異,心裡都在想為什麼呢?親戚不都是關係比較親近的人嗎?為什麼不能靠近他們,在他們的手底下幹活,大家互幫互助,然後去過上更好的生活呢?都知根知底的,也不用維維歐諾的做人啊?
  • 工廠招工難在哪裡?年輕人寧願學技術送外賣上工地也不願意進工廠
    小編看了下我們這裡有一個工廠招工,每天12小時,1小時12元,工資太低了,流水線工人又累又苦不自由,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去,也沒發展前景。現在在工廠裡做普工的大多數是70後80後,90後的較少,現在進工廠去看很難再看到年輕人做普工了,20多歲的很少很少。
  • 高校畢業生剛畢業,千萬不要選擇進工廠,一定要認真考慮再做決定
    究竟是趕緊就業,還是要認真找個工作,或者進工廠。對於這個問題很多國內專家也好高校教師也好,不會給學生們什麼好建議,畢竟不是自己的孩子,混的好是大學或教師教導有方,混的差是自己不好好學習,有些專家建議大學生進工廠,自己的孩子或親戚的孩子都安排到一些國企或國內有名科技公司,完全就是誤導學生,不能聽取他們的專言,大學畢業了不能隨便找工就業,要結合自己的愛好或者擅長的領域就業。
  • 大學畢業是進公司還是進工廠,這兩者的區別在哪裡,你知道嗎?
    當然隨著考研大軍人數的逐年遞增,每年的研究生畢業自然也炙手可熱,在社會上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專科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研究生比本科生好找工作,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既然本科生這麼難找工作,為何國家還要辦本科教育呢?為什麼不只辦專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呢?
  • 為什麼從工廠辭職的打工者都說:剛畢業的年輕人千萬不能進工廠?
    一般來說,工廠的工作門檻很低,這是最適合那些找不到合適工作的農民工,但長期以來,當他們有一點積蓄的時候,他們會選擇離開。它是做什麼用的?為什麼許多工人辭職後辭職說:年輕人,你不能進入一個工作的工廠嗎?我們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看看工廠工人怎麼說?[ 1 ]剛畢業,不進工廠,是騙人的。工資低,時間長,管理嚴格,不說,容易抑鬱。它做了幾年還是一個工作人員,要升職,就得靠關係管理;分工明確,說你走你就行,沒事,沒頭腦的能力就白費了!
  • 過來人良心勸告:進廠打工,你千萬不要太拼命了!
    正因為這些,在工廠做得久了的老人,都會告訴你,掙錢可以但是別傻乎乎地拼命。一、多勞不一定多得,但一定比別人累。很多最初進廠的人,覺得反正工作量就是那些,自己先做完,後面就可以輕鬆了。現實卻是,今天的工作做完了,明天的工作並不會比今天少。
  • 初到蘇州要進廠,到底什麼樣的工廠適合你?打工仔來給你解答
    我是打工仔阿塵,國慶假期已經結束,我們已經開始正常的上班,工廠還在不斷地招人,今天打工仔就給大家分享一些乾貨,如果你是第一次進廠,到底什麼樣的工廠適合你,打工仔來給你一些建議.目前蘇州這邊的工作模式大體分為兩類,流水線式和個人操作機臺模式,這兩個模式的好壞咱們再細做分析流水線又稱裝配線,它的好處是,一般都是坐著作業,工作細分化,工做模式單一,勞動強度不會太高,不好的地方是工作太枯燥、單一、反覆,受約束力太高,因為流水線是一個整體,如果某個崗位出現卡頓,整體流速就會出現卡頓,所以無論我們上廁所、喝水、吃飯都受到限制,如果不喜歡這種模式就不要選擇了
  • 為什麼在工廠打工的女孩子越來越少?她們都去哪裡呢?
    為什麼在工廠打工的女孩子越來越少?她們都去哪裡呢?社會在發展,人們的思想在進步,所以現在有很多的農村女孩子都出去打工了,讓她們有了更大的思想,也有了更多的認知,不再是「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的女人了。我想相信很多人都在電子廠打過工, 以前去電子廠打工是因為電子廠女孩子多。為了找媳婦。現在呢?電子廠的女孩子還多嗎?在電子廠的人都知道如今電子廠都是男人比較多,那女孩子都去哪兒了呢?其實女孩子很多的地方還是可以去的,畢竟不像以前了,現在的商業這麼發達。
  • 90後男子本科畢業後,選擇到工廠打工,網友表示不能理解
    導讀:90後男子本科畢業後,選擇到工廠打工,網友表示不能理解。我想你們都知道,現在我們國家是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現在我們國家每年的大學生產量也是非常的高,幾乎大街上十個人,有八個都是大學生來的。大學生的數量這麼多,到底又如何就業呢?
  • 深圳:越來越多女生不願意進工廠,工廠男多女少已是普遍現象
    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曾經多少人把這裡稱為打工的天堂。很多人背井離鄉來到這座城市,賺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隨著深圳的不斷發展,工廠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工廠裡的女生開始離開深圳或者選擇更好的工作。隨著富士康,華為等大工廠的搬離,越來越多的製造業工廠逐漸的搬離了深圳。留下的都是一些較有實力的大型工廠,然而這些大工廠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招工難和留不住人才。一些靠打工生活的女生開始陸陸續續的離開工廠,進工廠打工的也很少,這就造成了工廠男多女少的尷尬。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 去東莞打工的人越來越多,只是因為工廠多嗎?別太天真了
    現在外出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些人的第一選擇基本上都是去東莞,為什麼到東莞打工的人越來越多了呢?小編早就聽說東莞這個地方有非常多的工廠,但僅僅是因為這個原因嗎?為什麼有很多工廠就有人選擇到東莞打工?還有什麼更內涵的原因嗎?別太天真了,其實,去東莞打工的好處可多了。
  • 進電子廠打工到底有多累?過來人哭訴:不是人幹的,千萬別進廠了
    為了追求效益,工廠會實行白班和夜班。夜班是很多打工者最害怕的。上夜班會很累,而且對身體損害也很大。很多人進工廠時看起來就是十幾二十歲的年輕小夥。出來時卻老了10歲感覺。小編從身邊的幾個打工者了解到,電子廠一般是一個月倒一次班,小部分是一周倒一次班,白班是8:00~20:00, 夜班是20點到次日的8點。實行12~14小時的工作制。
  • 21歲小夥進工廠後哭訴:大家千萬不要再進來,我已經廢了
    我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的職業,雖然有的工作輕鬆有的勞累,有的工作掙錢多有的掙錢少,但是無論哪一種職業都有它的社會價值。尤其是對於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來講,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職業更是無比重要。在工廠裡小劉每天都要工作12個小時以上,可以說每天下來都身心俱疲,其實他本可以不工作這麼長時間的,只是工廠規定8小時之內只有100元的基本工資,超過8小時每加班1小時就可以多掙20元加班費。很多人包括小劉都會選擇在8小時後繼續加班,以拿到更多的加班費。
  • 不要學歷,印刷廠能拿月薪8000工位盤點,90後進廠打工真的廢了嗎
    還有很多單身光棍比較關心的一點,就是女孩子比較多的工廠。那麼今天打工娃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工廠裡面工資比較高的工位,主要列舉幾個我知道的工位。當然在工廠裡面要想工資高,那必須是技術崗位了。而工廠裡面的技術崗位大多數不需要學歷就可以學習,只看你有沒有機會學,想不想學。因為小編一直進的是印刷廠,所以就列舉幾個印刷廠裡的工位。
  • 農村打工新怪象,不願進廠做工,卻獨愛做「騎手」,到底啥原因!
    而且當下農村人賺錢的主要形式,還是要外出進城打工。但是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農村人進城打工也出現了新氣象,越來越多的農村人都不願進廠做工,卻獨愛做「騎手」了。到底啥是「騎手」呢?所謂的「騎手」這個行業或者職業稱呼,也是近幾年流行起來的。這些都是新型職業,主要也受網際網路及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網際網路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也從裡到外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 為什麼現在工廠裡都是男的,農村外出打工的女孩都去哪上班了?
    在工作沿海的城市大大小小分布的廠是非常的多,像一些富士康等等還有一些知名國外大企業都來我國開辦工廠,很多的一些農村女孩就進到農村去打工,但是我們會發現現在一些工廠女生很少,男生卻很多,這到底是什麼樣的一個現象呢?
  • 為什麼有人寧願辛苦送快遞,也不願意進廠打工?這3點原因很現實
    我們每天都在大街小巷上看見那些送快遞的人,幾乎每個地方都能看見他們的辛勤的身影,有的人會感到好奇,送快遞很賺錢嗎?為什麼現在這麼多人寧願辛苦送快遞,也不願意進廠打工?其實有以下這3點原因,非常現實。一、工廠時代大勢已去如果進過工廠的朋友都知道,自己打算工作找廠的時候,會發現一些工廠招聘工人時,他們直接「大誇海口」,說月薪能有6000左右,甚至是這6000還要更高。但在這種情況下,大量的工廠依舊面臨著「招聘難」的尷尬局面。
  • 中學以扣留畢業證威脅要求初三差生進廠打工
    ,校方解釋是安排他們就讀中職,進工廠只不過因為屬於校企聯合辦學。一個星期前,俞根生接到女兒的電話,說想進廠打工。俞晴告訴他,學校初三畢業班的「差生」,沒有希望考上高中的,都「推薦」進廠。也就是說,離開學校走進海豐鞋廠的初三在校生,並非只俞晴一人。最重要的是,這一切是所在學校「促成」的,俞根生感到無法理解。俞根生勸女兒回到學校讀完最後幾個月,初中讀完再說。俞晴沒答應。
  • 真的給親戚打工不好嗎?為啥農村老人說:打工不去親戚家
    打工不去親戚家,其實還真有這麼一說,但並不是說全部都是親戚老闆吝嗇,對親戚苛刻等各種小氣行為讓人不舒服,我舉兩個三個例子,說三件幫親戚打工的農民,大家看看打工該不該去親戚那裡。事件一:我們村有個叫大軍的農民,四十五六歲時到他妹夫工廠打工,工資和別的單位打工差不了多少,大軍覺得給誰幹活都是幹,在妹夫工廠打工還能幫妹夫掌眼,最起碼自己人比較靠己。
  • 工廠用工荒的原因真的是工資低嗎?十年工廠從業人員「一語道破」
    文:林蕭 大家都知道,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各地湧現出大量的工廠。而這些工廠的出現,不僅為我國的經濟發展貢獻了很多稅收,還解決了很多人的就業問題。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選擇進廠打工的人卻越來越少。因此,當下不少工廠都面臨著「用工荒、招工難」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