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天后宮:兩岸媽祖信仰交流重要紐帶

2020-12-14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

  福建日報11月21日訊(記者 李向娟 陳建平 文/圖) 走在莆田市荔城區熱鬧的商業街文獻路上,不一會兒便可見到一座紅瓦翹頂的廟宇——文峰天后宮。文峰天后宮歷史悠久,內藏許多珍貴的文物資料,包括宋代木雕媽祖、清代碑記和手抄媽祖「真經」,以及木版刊印「百枝籤詩」等,這些都是研究媽祖文化的珍貴資料。

  文峰天后宮的前身是白湖順濟廟,南宋年間由名相陳俊卿在家鄉白湖獻地建廟,成為朝廷褒封、御祭和官員致祭的唯一場所。南宋時期,媽祖被稱為「白湖妃」,取代北宋時期「寧海神女」的稱呼。建廟後60年,《白湖順濟廟重建寢殿上梁文》中說「今仰白湖香火,畿半天下」。自此,媽祖的香火從莆田一直傳遞到東南沿海、江淮流域、湖廣、南粵等地,直至世界各地。這一切,都與白湖順濟廟發揮的作用有莫大的關係。

  因為文峰宮悠久的歷史和珍藏許多文物資料,在弘揚媽祖信仰、傳播媽祖文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已成為許多學者、專家研究媽祖文化和媽祖信仰重要廟宇。文峰天后宮與湄洲媽祖祖廟關係密切,是湄洲媽祖祖廟在城內的主要「行宮」之一,影響廣泛,與臺灣的大甲鎮瀾宮、新港奉天宮、臺北松山慈佑宮、北港朝天宮、鹿兒門聖母廟、臺南大天后宮等百餘個媽祖宮廟,交流活躍。

  每逢農曆的三月廿三、九月初九媽祖神誕和升天紀念日,以及重大的傳統節慶,在媽祖祭祀儀式上,文峰天后宮內都要擺置一盤盤色彩繽紛、造型別致的媽祖供品,讓來自海內外的華人華僑香客,在進香中默默傳遞著願想與神諭。極富地方民俗韻味和豐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已流傳到大陸各地和臺灣地區的媽祖宮廟,影響範圍相當廣泛。

  1994年和2005年,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木雕媽祖神像,兩次東渡臺灣巡展。2000年5月,臺灣大甲鎮瀾宮和新港奉天宮等16個宮廟組成的大型進香團,駐蹕文峰天后宮,舉行千禧年進香儀式,對該宮極富特色的「媽祖供品」倍加讚賞。

  專家點評:

  原莆田市博物館副館長柯鳳梅:文峰天后宮是莆田市媽祖信仰的三大廟之一。既是明清兩代官府祭拜媽祖的主要廟宇,也是海峽兩岸媽祖信眾謁祖進香的主宮廟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臺胞到大陸謁祖進香和開展民俗文化交流的人數日益增多,文峰天后宮也漸成為兩岸同胞媽祖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該天后宮接待過臺灣大型進香團,在媽祖誕辰紀念日、媽祖羽化升天紀念日、媽祖文化周、媽祖回娘家等活動中,成為兩岸同胞民俗文化交流的主要場所之一。

相關焦點

  • 福建莆田媽祖文化:媽祖信仰是兩岸同胞重要情感紐帶
    福建莆田媽祖文化:媽祖信仰是兩岸同胞重要情感紐帶 2020年09月21日 09:43   來源:光明日報   參與互動
  • 首屆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會在福建漳州舉行
    首屆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會現場。 杜晨曦 攝中新網漳州1月4日電 (杜晨曦)首屆海峽兩岸媽祖文化交流會暨漳浦縣古雷港口天后宮重建落成慶典大會,4日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古雷鎮港口媽祖文化園舉行。湄洲媽祖祖廟、漳浦縣烏石天后宮、臺灣雲林北港朝天宮、臺灣嘉義新港奉天宮、臺灣臺中大雅永興宮、龍海市海澄天后宮等數十家家媽祖宮廟及媽祖文化機構代表前來同謁媽祖,共襄盛舉。兩岸數十家家媽祖宮廟及媽祖文化機構代表同謁媽祖、共襄盛舉。 杜晨曦 攝古雷港口天后宮位於古雷半島的中部,當地媽祖信仰氛圍濃厚。
  • 金山舉行湄洲媽祖巡安活動 促進兩岸傳統民俗交流
    新民晚報訊(首席記者 範潔)綿延不絕的巡安隊伍、莊嚴肅穆的祭典儀式、清雅悅耳的鐘磬之聲……今天上午,2019「瓣香湄洲·福佑四海——媽祖巡安·惠賜福祉」活動在金山區山陽鎮舉行。圖說:金山舉行湄洲媽祖巡安活動。
  • 媽祖信俗傳播重鎮:文峰宮三代祠
    其實在莆田市區還有一座重要的媽祖宮廟,那就是文峰宮三代祠。  文峰宮三代祠,又稱文峰天后宮。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荔城區鎮海街道文獻路步行街。前身是白湖順濟廟,建於南宋紹興二十五年(1155年),由名相陳俊卿獻地所建,為當時朝廷褒封、御祭和官員致祭唯一場所。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白湖廟「媽祖」神像遷入城內供奉,因新廟面向文峰嶺,故稱文峰宮。
  • 馬來西亞媽祖閣回莆認祖歸宗
    40多人,來到文峰天后宮進香朝拜。文峰天后宮管委會主任陳鷺玲介紹,媽祖信仰是馬來西亞華人華僑的主要信仰之一,媽祖文化源遠流長。西藏媽祖閣是西藏第一座也是目前唯一供奉媽祖的宮廟。兩地媽祖閣的媽祖神像都是2008年從文峰天后宮分靈過去的,之後每年都有組團前來進香朝拜。
  •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委託代表向鹿港天后宮贈送漆器媽祖
    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委託代表向鹿港天后宮贈送漆器媽祖 來源:人民網-臺灣頻道  2014年06月28日18:06 人民網彰化6月28日電(記者 吳亞明、尹曉宇)江蘇崑山慧聚媽祖回娘家暨向臺灣鹿港天后宮贈送漆器媽祖活動在臺灣彰化鹿港天后宮舉行,兩岸媽祖信眾近萬人共襄盛舉,其中從崑山前來的崑山代表和臺商同胞就有
  • 媽祖聖德,兩岸傳馨——泉州天后宮:下
    ,前來尋根謁祖和進香的臺胞絡繹不絕,從泉州天后宮請走了媽祖神像數百尊。泉州天后宮已成為聯結海峽兩岸人民的重要橋梁和紐帶。「因為臺灣同胞跟閩南人的習俗特別相近,就感覺交流長了就是好朋友、老朋友了,感覺就是非常相近,我們過去臺灣,不管我們過去還是朋友過去,只要一個電話,交代的事情基本上都能辦好。我覺得從感情方面交流特別是民間交流從感情方面出發是非常好的。」多年來參與接待臺灣來訪團體的黃澤民主任動情地向我們傾露了與臺灣同胞交流交往的直接感受。
  • 媽祖與媽祖文化:聯結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
    林岷會長率隨行成員在媽祖聖殿瞻仰媽祖金身,祈祝媽祖再度巡安寶島成功,促進海峽兩岸一家親,助推兩岸統一,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祭拜活動結束離開湄洲島後,我每天關注著媽祖巡安臺灣,臺灣各地民眾敬仰媽祖的盛況。從臺灣同胞虔誠禮拜媽祖、希望兩岸和平的祈願中,體會到媽祖文化確是聯結海峽兩岸的精神紐帶。
  • 永定客家人的「姑婆宮」--洪坑天后宮
    天后宮門口的牌匾   (海峽之聲記者 吳永桂)媽祖信仰是海峽兩岸最普遍的民間信仰之一在福建永定湖坑鎮的洪坑村,有一座供奉著媽祖神像的天后宮--洪坑天后宮。也許您會覺得奇怪,媽祖信仰歷來是與海洋有關,在閩西這樣的崇山峻岭間,怎麼會有媽祖信仰呢?  「因為媽祖姓林,叫林默娘,我們村全部姓林,我們叫她姑婆。我們這個村也是華僑村,漂洋過海下南洋,出門前都會拜媽祖,結果都很順利到達目的地,所以大家對她有種懷念,年年有人捐款和回來拜媽祖。」
  • 傳承中華文化 弘揚媽祖精神——2019「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活動...
    華夏經緯網6月1日訊:(記者侯哲)2019「兩岸媽祖緣」文化交流活動啟動儀式1日在天津天后宮隆重舉行。來自兩岸各界嘉賓及媽祖族群信眾300多人參與活動儀式,共襄盛舉。千百年來,媽祖文化立德、行善、大愛的精神內涵,已成為千萬中華兒女的道德規範和價值追求,日益成為連結兩岸同胞、凝聚海內外華僑華人的精神紐帶。    嘉賓致辭結束後,現場舉行了傳統祭拜儀式。在祭拜媽祖後,兩岸媽祖宮廟負責人將取自兩岸多地的水匯聚一起、儀式取名「眾水合一」,寓意中華兒女祈盼和平統一、融合發展,祝願兩岸和平發展、祖國繁榮昌盛、民族偉大復興。
  • 從媽祖交流到觀光旅遊:澎湖盼加強兩岸往來
    這裡的人們說,期待兩岸加強交流往來、擴大直航規模,帶動澎湖發展。   澎湖天后宮始建於明朝,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2002年7月,澎湖天后宮媽祖前往其祖廟——泉州天后宮,實現了分隔50多年後澎泉兩地間的海上直航。隨後,泉州天后宮媽祖也直航澎湖進行會香,整個活動共直航4個航次。期間,泉州和澎湖郵電部門分別發行了同一主題的紀念封,成為兩岸交往史上的一段佳話。
  • 媽祖文化兩地觀——兩岸記者走進天津天后宮
    兩岸媽祖文化緊密相連,天津天后宮媽祖主像前供奉著臺灣多家媽祖廟分靈而來的媽祖金身 媽祖文化的起源 媽祖是起源於中國沿海地區的傳統民間信仰,體現了中國海洋文化的顯著特徵。近代以來隨著海運發達,媽祖文化日益繁榮。 中國漁民出海航行前,總是要先祭拜媽祖,以祈求保佑順風和安全,同時也在船舶上立媽祖神位進行供奉,於是媽祖文化隨著華人航海而走出國門,走向世界。這就是"有海水處有華人,華人到處有媽祖"的真實寫照。而影響所及,媽祖演變為"海神"、"護航女神",媽祖文化藉由航海關係由中國的民間信仰發展成為世界海洋文化史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 淺析:媽祖文化交流對兩岸關係的積極 影響
    此後,臺灣媽祖信眾組團到湄洲媽祖廟謁祖進香活動形成一股熱潮,媽祖信仰成為打破阻隔兩岸半個世紀 政治 堅冰的開路先鋒,兩岸交流從此打開了嶄新的一頁。自1987年以來,「每年都有10萬左右臺灣民眾前來湄洲謁祖進香,迄今湄洲島共接待臺灣信眾100多萬人次」。而大陸媽祖廟也應邀到臺灣進行媽祖文化交流。自1994年媽祖文物赴臺展出以來,祖國大陸媽祖文化團體赴臺交流已達20多次。
  • 第五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開幕 媽祖文化是兩岸割不斷的精神紐帶
    華廣網11月1日訊 (念薇)「不管未來趨勢如何,媽祖文化在兩岸人民心靈紐帶及情感的連接上是割不斷的。」我們希望通過這個論壇把各地的媽祖文化人、文化機構能夠連結起來,攜手努力,共同戰勝目前最大的難題,攜手建設好、保護好、發展好我們的地球。」講到媽祖文化在兩岸文化交流中的傳承,林韶雯認為,不管今天台灣當局是誰在「當家」,他們都否認不了媽祖文化來自大陸、來自湄洲島這一事實,臺灣當地民眾對媽祖的敬仰是任何困難都阻擋不了的,因為媽祖是臺灣原住民過「唐山」的一個重要精神支撐。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保護中華傳統文化,兩岸文化紐帶將更牢固
    作為閩省首批訪臺的文化團體,此次臺灣之行引發臺灣木偶同行和愛好者紛紛前來泉州觀摩取經,後來臺灣木偶大師李天祿到泉州拜師黃奕缺大師的一幕更是轟動兩岸。這些都讓陳健鷹體會到他們努力的意義,更感受到兩岸民眾之間牢固的文化紐帶。  陳健鷹的這種感受在十年後得到了強化。2002年,他又參加了一場足可載入閩臺交流「大事記」的活動。
  • 福建泉州天后宮正殿修繕完工 迎首個媽祖進香團
    福建泉州天后宮正殿修繕完工 迎首個媽祖進香團時間: 2012-04-13責任編輯: 白水旅遊_中國網 經過一年多的封閉修繕,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涉臺文物保護單位泉州天后宮的正殿,於13日即媽祖誕辰日修繕完工,並迎來修繕後的首個媽祖進香團。
  • 林國良:兩岸同胞同謁媽祖 擴大交流共謀福祉
    林國良表示,一千多年來,媽祖信仰之所以能夠從莆田湄洲,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受到那麼多信眾的頂禮膜拜,其中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媽祖護國庇民,濟世救人,其豐功偉績感天動地,被人們共同尊稱為「和平女神」。在臺灣,媽祖信仰無疑是島內「無處不在,無人不拜」的主流民間信仰,媽祖信仰確實深深地紮根在臺灣民眾的精神生活當中。
  • 媽祖文化經歷1000多年 是海峽兩岸民間信仰
    從媽祖信仰到媽祖文化也是歷史的必然,媽祖文化內涵豐富並在今天的海峽兩岸關係中發揮著獨特的文化優勢,成為增進兩岸民族感情、增強兩岸文化交流和促進兩岸經濟貿易往來的橋梁和紐帶。海洋移民在移居地發展時,遭驚濤駭浪衝擊,祈求媽祖神靈保佑航海平安,是海峽兩岸媽祖民間信仰的特色。媽祖信仰是臺灣社會的主要民間信仰,據統計,臺灣自大陸分香的媽祖宮廟超過2000座,信眾多達1600多萬人,佔臺灣人口的三分之二。可見,海峽兩岸媽祖信仰的歷史淵源是深遠的。
  • 弘揚媽祖文化 助力兩岸交流
    據悉,中國詩酒文化協會詩書畫院福建分院揭牌後,將藉助「媽祖文化」這一特殊紐帶,積極組織海內外成員全面開展詩、書、畫創作、寫生、考察、聯誼活動,舉辦詩書畫展、編輯出版專集,舉辦培訓班、交流會等,幫助會員提高書畫藝術水平,力爭為福建及海峽兩岸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
  • 淺談:媽祖信仰向媽祖文化發展的歷史必然
    從媽祖信仰到媽祖文化也是 歷史 的必然,媽祖文化內涵豐富並在今天的海峽兩岸關係中發揮著獨特的文化優勢,成為增進兩岸民族感情、增強兩岸文化交流和促進兩岸 經濟 貿易往來的橋梁和紐帶。   (一)「媽祖文化」已在海內外形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