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仗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打保障:「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2020-12-09 新華社客戶端

1960年5月,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訪問中國,其間提出要見洪學智將軍,看看這位被美國人稱作「創造了驚人奇蹟」的志願軍後勤司令。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美軍利用其空中優勢,對志願軍後勤補給線發動了大規模「絞殺戰」,朝鮮北部交通樞紐新安州、西浦、介川構成的「三角地區」成為美軍轟炸重點,平均每天遭受200架次以上空襲。為粉碎美軍的「絞殺戰」,解決戰場運輸問題,我軍採取了一系列超常措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頑強毅力,構築起「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有力支撐了整個戰場運轉,成為我軍後勤建設一切為了打仗的生動寫照。

為什麼說後勤建設越來越成為影響戰爭勝負的重要因素?

《孫子兵法·作戰篇》中有這樣一段話:「凡用兵之法,馳車千駟,革車千乘,帶甲十萬,千裡饋糧,內外之費,賓客之用,膠漆之材,車甲之奉,日費千金,然後十萬之師舉矣。」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1812年6月,拿破崙集結60萬大軍入侵俄國,開始勢如破竹,同年9月就進入莫斯科。但由於俄國實施堅壁清野,俄軍又專門打法軍後方交通線,導致法軍後勤保障跟不上。隨著嚴冬到來,法軍面臨饑寒交迫的困境,拿破崙只能撤退,俄軍乘勢追擊,法軍幾乎全軍覆沒。

戰爭形態越發展,作戰對後勤的依賴性越大。敘利亞戰爭中,俄軍在參戰前數月就開始擴建塔爾圖斯港口、整修拉塔基亞機場,短短2周內建成數十座加油站、物資倉庫、野外補給站,向敘境內提前運送預置了100餘輛主戰裝備、1700餘噸彈藥;戰時開闢了被稱為「敘利亞快車」的後勤保障線,源源不斷從本土向中東輸送部隊、武器裝備和軍用物資。這些行動有力地保證了俄軍在短時間內、用很少的兵力,在遠離本土的戰場上達成一系列戰略、軍事、外交重大目標。這啟示我們,打現代戰爭,後勤必須先到位、後收場、全程用,必須快速響應、全維參戰、精確保障。

隨著能源、生物、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高大上」的後勤保障方式紛紛登場。2020年1月,拉斯維加斯國際消費電子展上,薩柯斯機器人公司展示了一種最新的機器服,它30秒內可完成穿戴,將人力放大20倍,有效負荷能力達到90餘公斤。把這種機器人外骨骼系統運用到軍事領域,可協助士兵從事彈藥搬運等重體力後勤保障活動。在戰傷救治領域,美國匹茲堡大學主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研發集人工智慧、生物電子學和再生醫學於一體的設備,幫助戰損傷口肌肉組織再生。這些新技術新裝備,將有效克服傳統後勤保障的短板瓶頸,衍生出不同於以往的保障方式、作戰方式。可以說,後勤建設上先行一步、走得更遠,未來戰場上就能更好地掌握主動、贏得優勢。

為什麼後勤工作要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

在長期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中,「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勝利」,是我軍後勤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誰能送進坑道一個蘋果,就給誰立二等功!」這是上甘嶺戰役堅持坑道戰階段的立功標準。雖然後方陣地到坑道距離不足1000米,但運送補給進去要通過敵人10道封鎖線,每走一步,都可能流血犧牲。為保障供應,志願軍第15軍後勤部組織機關和部隊採取「匍匐運輸」「接力運輸」等方式,頂著敵人的炮火,將3萬發迫擊炮彈和急需的食品、物資送入坑道。據戰後統計,上甘嶺戰役中,運輸人員傷亡就達1700餘人。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曾對後勤部負責人尤繼賢說:「打罷上甘嶺,我們給後勤記頭功。」

2020年春節前夕,陸軍首座自供能拆裝式邊防哨所正式交付某邊防旅使用,這是我軍開展軍以下部隊營區基地化、標準化建設的一個縮影。拆裝式營房模塊化組裝,施工簡便,使用方便,部隊放下背包就能住,打起背包就能走,「鐵打的營盤」適應了「動起來的部隊」。這是立起按照打仗要求建後勤、用後勤的有益實踐。

被裝精確申領,是為每名官兵建立申領帳戶並注入申領指標,官兵通過精確申領服務平臺,在帳戶指標和標準範圍內,自主選擇所需被裝品種,業務部門根據官兵申領需求組織精準發放。這種模式,解決了過去「有的品種穿不完,有的品種又不夠穿」的問題,極大地提高了保障的靈活性、準確性和時效性。目前,此項工作正在全軍開展試點,計劃在2021年推廣普及。

有人形象地說,「部隊靠胃行軍」。練就軍人特殊的胃,需要重塑官兵飲食結構。現在,野戰食品訓練列入軍事訓練大綱,作戰部隊每年至少組織一次連續7天的野戰食品實吃實訓,沒有埋鍋造飯,沒有「四菜一湯」,達到全程快速製作、快速分發、快速前送、快速用餐、快速清痕的戰時要求。這種「住」的變化、「穿」的改進、「吃」的革命,背後貫穿的是戰的引領、戰的指向、戰的標準,使後勤建設真正聚焦保障打贏這個「靶心」。

為什麼說後勤服務戰鬥力說到底要服務部隊官兵?

近年來,在全軍不少療養院都可以看到來自部隊的幹部和士官帶著妻子、領著孩子,利用休假時間進行身心療養、參觀學習和景觀體驗。軍人療養,讓軍人舒爽身心煥發活力,蓄足練兵備戰動能。這是後勤服務部隊、服務戰鬥力的有力舉措,廣大官兵紛紛點讚。

後勤保障涉及吃、穿、住、行、醫、休等多方面工作,處處關係官兵的實際利益,解決的是衣食冷暖、生活急難,增進的是歸屬感、凝聚力,激發的是軍心士氣。對駐守在「生命禁區」的官兵來說,高寒缺氧嚴重威脅身體健康,嚴重製約巡邊固防和作戰行動,不少官兵患上高原病,甚至犧牲在崗位上。為了解決高原官兵吸氧問題,我軍後勤部門組織為高海拔部隊開展制氧建設,先後為基層官兵配置制氧機、氧氣瓶和單兵可攜式供氧設備,實現了從「保命氧」到「保健氧」再到「打仗氧」的歷史性轉變,高原病發病率大幅下降。在一些邊防部隊,新配發的氧氣「挎包」,已經成為官兵巡邏執勤必不可少的「神器」。

還要看到,後勤保障面向的是戰場、服務的是戰士,既要創造條件讓官兵「少吃苦」,也要強調「不怕苦」,不能盲目地追求舒適度、營造安樂窩。當年抗美援朝戰場上,美軍後勤可謂天下第一,他們吃的是牛肉罐頭,喝的是咖啡可樂,但還是敗在了「一把炒麵一把雪」的志願軍手上。時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李奇微曾嚴厲地批評美軍,中國軍隊「用牛車、騾馬和驢子來運送武器和補給品,甚至用人力肩扛背馱。可我們呢?我們的軍隊離開了公路,就打不了仗!不重視多佔沿途高地,不去熟悉地形和利用地形,不願意離開汽車,結果連汽車帶人一塊兒完蛋」。服務官兵,要圍繞打仗搞服務,既要保證戰士吃好穿暖,也要錘鍊戰士頑強戰鬥、吃苦耐勞精神,防止「驕嬌」二氣。

為什麼要建設聯合、精幹、高效的後勤?

2020年2月4日,聯勤保障部隊發布成立以來第一個動員令,號召全體官兵為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貢獻。抽組醫療隊伍、採購防疫物資、組織運輸保障、收治感染群眾,聯勤保障部隊迅速行動、高效運轉,成為抗疫戰場上的絕對「硬核力量」,充分展現了後勤體系重塑後我軍一體化保障能力。

我軍這次後勤領域改革的目標,就是建設聯合、精幹、高效的後勤,著力解決原來那些罈罈罐罐多、生活服務攤子大、作戰保障短板弱項等問題。「戰鷹在天上飛呀飛,保障在地上追呀追。」幾年前,空軍航空兵戰機轉場訓練,經常是機務人員攜帶大量保障設備器材,乘火車走走停停好幾天,才到達目標場站。「拖家帶口」式的伴隨保障,猶如一條長長的尾巴拖住了部隊機動的「後腿」。近年來,空軍推出「零伴隨」保障模式,大力開展基地化建設,預置通用車輛、裝備器材,人才一專多能、一兵多用,顯著提升了單個場站的綜合保障能力。「拎包入住」的服務,讓航空兵部隊感受到輕便出行的用戶體驗、異地部署的快捷保障。

聯勤保障旅,是我軍歷史上不曾出現過的新名詞。不同於傳統作戰旅,聯勤保障旅的機關是聯勤保障中心派出的指揮機構,按照「多能靈活、精幹高效」的要求常態化離散配置。如今,在天南海北的各個演兵場上,經常可以看到聯勤保障旅的身影,根據任務需求抽組油料、彈藥、物資等保障單元,保障過程中還可將各保障單元拆分,模塊化抽組、靈活性組合、集成化保障,保障力量高效聚合,有機融入聯合作戰體系,正在成為戰場保障的「鐵拳頭」。強大的保障力,催生強大的戰鬥力。隨著更加多維、更加精準、更加快速、更加協同現代後勤建設步伐的加快,我軍保障優勢將進一步轉化為制勝優勢。(執筆:徐學文、俞紅、王凡)

編輯:韓松豫

相關焦點

  • 洪學智:建立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創造令美國驚嘆的奇蹟
    在會議上,他聽取了前線負責後勤的相關指揮員的報告,洪學智作為志願軍副司令兼後勤總管,著重分析了後勤保障工作的難點和問題,同時觀察入微的他也認真分析了當前局勢,提出了必須要建立「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的戰略口號。時間輾轉到了1951年1月下旬,天寒地凍,朝鮮的氣溫更是低得出奇,作戰的戰士們卻只能穿著單薄的衣物去抵抗那些裝備精良的美國大兵。
  • 洪學智:建立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創造令美國人驚嘆的戰爭奇蹟
    對於洪學智的抗美援朝徵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洪學智」詞條特別指出:「1951年6月兼任志願軍後勤司令員,組織指揮反『絞殺戰』等鬥爭,建立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的確,在抗美援朝陣地戰階段,洪學智「組織指揮反『絞殺戰』等鬥爭,建立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實是他抗美援朝徵程的最大亮點。
  • 打不爛、炸不斷!志願軍日夜修橋的真實畫面登上熱搜
    「敵炸我修、再炸再修」「白天炸、夜裡修」近日一段志願軍日夜修橋的真實畫面登上熱搜以下視頻來源於央視軍事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後勤保障所需一切物資幾乎全部靠國內統籌供應志願軍戰士與美軍展開「炸與保」的生死較量敵炸我修、再炸再修白天炸、夜裡修戰士追著炸點修志願軍建起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強大後勤是勝利的保障有力運輸是後勤的鐵拳在鐵道兵紀念館陳列著一組照片講述了志願軍鐵道兵在定時炸彈爆炸時搶修鐵路的故事
  • 志願軍特等功臣楊連弟:用生命捍衛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可問題是,現在橋體已經被炸,只有幾根橋墩矗立著,戰士們又不會飛,該怎樣才能登上去呢? 楊連弟整日圍著橋墩轉來轉去,滿腦子想的都是怎麼才能爬上去。 突然,他發現橋墩上每隔三米多就有一根50公分長、5公分寬的鐵板夾,而且夾板上還有圓孔。
  • 賀州抗美援朝老兵陳發福:以血肉之軀在朝鮮戰場修建鋼鐵運輸線
    他和戰友用血肉之軀,在朝鮮戰場修建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保障了志願軍大批軍需物資源源不斷地輸送到前線,為贏得戰爭勝利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94歲高齡的陳發福老人身體還算硬朗,樓房門前金燦燦的「光榮之家」牌匾格外引人注目。70年前,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下,全國各地掀起參軍參戰支援前線的熱潮,陳發福也積極響應,參軍入伍。
  • 【抗美援朝中的六安人】洪學智與堅不可摧的「鋼鐵運輸線」(下)
    洪學智與堅不可摧的「鋼鐵運輸線」(下) 1951年6月,抗美援朝進入第二階段。經過第一階段的數次攻防交手,志願軍和「聯合國軍」都意識到已經沒有進行大規模運動戰條件了,雙方基本在「三八線」對峙。在這場破壞與反破壞、絞殺與反絞殺的殘酷鬥爭中,敵人每天出動70%以上的飛機,不分晝夜地轟炸我後方鐵路、公路、橋梁和人員、物資、車輛,我軍的鐵路運輸能力急劇下降。 抗美援朝老戰士 華從應: 美國他那個B29飛機厲害,切斷了三八線,這一帶後勤供應不上,佔領了,朝鮮人民軍大部分都被俘了。
  • 《金剛川》裡的鋼鐵運輸線上,還有這支隊伍戰鬥的身影
    電影以抗美援朝期間金剛川上一座橋梁的轟炸與搶修為背景,生動展現了志願軍戰士如何用血肉和意志築起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關於這條鋼鐵運輸線的搶修和保障,除了有鐵道兵戰士的豐功偉績,還有一支特殊的部隊鮮為人知,它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鐵道工程總隊!1950年6月,韓戰爆發。
  • 鐵路接管:「炸不斷」的運輸線
    鐵路接管:「炸不斷」的運輸線 2009-01-20 11:29 作者:王鴻諒 2009年第4期
  • 打仗就是打後勤?淺談中國古代軍隊的糧食保障體系
    可見,打仗是一件十分耗費錢糧的事情,因此,出現了「打仗就是打後勤」的說法。本文多方整理資料,來淺談中國古代軍隊的糧草保障體系。 意思是,如果你的糧食不夠多,你不要和對方打持久戰。正是因為糧食對戰爭極其重要,因此糧食的後勤保障,就更加讓戰爭雙方重視。若是前方打仗,因為糧食沒有運到,數十萬將士嗷嗷待哺,那這仗沒法打。不僅是在進攻時,在防守時也同樣需要大量的糧食。《管子》曰: 地之守在城,城之守在兵,兵之守在人,人之守在粟。
  • 會打仗的哲學家有多厲害?他抓一手爛牌,卻在戰場上打出王炸效果
    傳統文化中,有這麼一個說法,說是古今的聖人有兩個半,一位是孔子,半個是曾國藩,另一位就是王陽明。對王陽明,很多人不熟悉,他是明朝人,祖籍浙江餘姚。如果用一句話形容,那就是:他是曾國藩的加強版。思想上,曾國藩的家書影響甚廣,但還談不上哲學體系。
  • 黨的絕對領導是志願軍戰場打贏的根本原因
    到1951年夏,戰爭在「三八線」地區出現了相持局面。美國當局調整了韓戰政策,尋求通過談判實現朝鮮停戰。同時,就志願軍和人民軍的力量看,能夠將美國軍隊打回「三八線」,卻難以將其趕出朝鮮。根據這種形勢,中共中央經與朝鮮協商,適時確定了「充分準備持久作戰和爭取和談達到結束戰爭」的指導方針。
  • 第71集團軍鋼鐵勁旅唱響「看我的」
    今年以來,該旅大抓鑄魂固本,聚力備戰打仗,打牢基層基礎,紮實開展應急應戰準備,圓滿完成上級賦予的多項試點攻關、抗洪搶險和作戰演習任務,旅隊全面建設向上向好,呈現出一片新面貌、新氣象。【第一支代表隊】他們前身是晉冀魯豫野戰軍六縱通信分隊,革命戰爭年代歷經戰火洗禮,湧現出「鋼鐵電話連」「團結的電臺二分隊」等榮譽單位。「打不斷、炸不爛」的「鋼鐵精神」在一代代官兵身上傳承賡續。
  • 追尋那段英雄記憶——瀋陽聯勤保障中心傳承抗美援朝精神紀事
    地面封鎖、毒氣戰的殘酷環境下,全力保障前線戰鬥物資運輸,築起「打不垮、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線」的故事。  在北部戰區軍事運輸調度中心,官兵向記者講述著當年東北軍區鐵道軍事運輸司令部組建「軍事運輸處」,最大限度挖掘東北鐵路潛力,源源不斷將兵員、裝備和軍需物資運往前線的戰鬥故事。  一段段抗美援朝的戰爭記憶,一代講給一代聽,如同草原上的星星之火,點燃官兵的信仰之光。
  • 印度橋梁夠爛的:40噸坦克直接壓塌,打起仗來都不需要敵人炸
    印軍在山地地區進行調動和演習而另一方面,鐵路運輸也有缺陷:比如難以延伸到一線地區,靈活程度差等等。只有通過大量的公路、鐵路、航空運輸相結合,才能構成較為完善的軍事運輸網絡。而路網的延伸,橋梁數量的增加,也將增強其交通線在戰火前的承受能力,不至於一打就徹底失效。戰略之頁網站稱,印度國防部對修補和新建北部地區橋梁出資甚大,其提出的要求是:完成整修後的橋梁必須能通行60噸全重的重型坦克。
  • 子彈打不穿,刀斧劈不爛!這種樹比鋼鐵還要結實,如今卻瀕臨消失
    在這個世界上有這樣一種神奇的植物子彈打不穿刀斧劈不爛比鋼鐵還要結實,這種樹木叫做鐵樺木,如今卻瀕臨滅絕。這木頭在我們國家還有俄羅斯都有分布,有人覺得這種植物既然子彈都打不穿那麼怎麼還會滅絕呢?其實就是由於人類的濫砍濫伐導致的。
  • 金剛川上,用生命扛起公路運輸線
    鮮為人知的是,在南京,也生活著一位曾戰鬥在金剛川運輸線上的志願軍工兵連指導員王順秀。1952年,他和戰友們在金剛川下遊的沃尾渡口與敵人鬥智鬥勇,一次又一次架起橋梁,成功地保障了我軍運輸線路的暢通。「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當年近90歲的王順秀唱起舊時戰歌,他仿佛又回到了70年前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爭上前線、造橋修路、排雷避險、鬥智鬥勇……爭上前線,不當不打仗的兵時間回到1950年大西南解放後,王順秀隨60軍駐紮四川,擔負起了保衛和建設川西的任務。1950年11月,上級決定調60軍參加抗美援朝作戰。
  • 毛澤東打仗的辦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開門見山,習近平講了這樣一番話:「戰略就其本來意義而言,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講的,是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創新軍事戰略指導,必須緊緊抓住戰爭指導這個根本。」講到軍人和軍隊要「隨時準備打仗」時,習近平特別強調說:「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籌劃和指導戰爭,必須不斷創新戰略指導和作戰思想。」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是引用毛澤東概括於解放戰爭時期的話。
  • 《Warframe》鋼鐵之路怎麼打 鋼鐵之路打法攻略教學
    ,玩家可以通過完成活動任務來獲得一系列獎勵,下面來看看鋼鐵之路活動的打法攻略 鋼鐵之路怪的強... Warframe鋼鐵之路打法攻略 多人在線聯機動作遊戲Warframe星際戰甲近日推出了鋼鐵之路活動,玩家可以通過完成活動任務來獲得一系列獎勵,下面來看看鋼鐵之路活動的打法攻略
  • 一切「聚焦打仗」,這場保障力量大比武「戰味」十足!
    圖 高 鑫 周 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後勤保障關乎著戰鬥力生成在某種意義上更是決定著戰爭成敗近日,在武警菏澤支隊保障力量大比武的賽場上一場以「聚焦打仗」為命題的考核較量正在開展直面戰場上突發的種種難題考官們給出了一系列「靈魂拷問」參賽官兵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