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大家能夠更好的備戰山東教師招聘考試,中公教育小編特整理了山東教師招聘公共基礎知識備考資料,今天給大家帶來:2020山東教師招聘專業基礎知識:美術學科筆試練習題(二),希望可以幫助大家,預祝大家考試順利!
公共基礎知識 | 專業基礎知識 | 面試指導 |每日一練
美術學科筆試練習題(二)
一、單項選擇題
1.下面哪幅作品屬於文藝復興前期的作品( )。
A.《草地聖母》 B.《維納斯的誕生》
C.《戴金盔的男子》 D.《教皇英諾森十世》
【答案】B。解析:《草地聖母》提香,義大利文藝復興晚期,《維納斯的誕生》波提切利,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戴金盔的男子》倫勃朗,17世紀荷蘭,《教皇英諾森十世》委拉斯貴支,17世紀西班牙。
2.曾經被明朝皇帝朱棣稱其作品為「殘山剩水」的兩位畫家是( )。
A.趙佶、黃公望 B.範寬、倪瓚
C.夏圭、馬遠 D.黃筌、徐渭
【答案】C。解析:馬遠夏圭的作品曾經被明朝皇帝朱棣稱其作品為「殘山剩水」。朱棣的性格恢宏博大,喜歡沈度書法的「豐腴溫潤」和郭文通山水畫的「布置茂密」,有人稱道南宋夏、馬的作品,輒斥之曰「是殘山剩水,宋偏安之物,何取焉!」
3.下列不屬於民間剪紙的常見紋樣的是( )。
A.鋸齒型 B.夔龍型 C.月牙型 D.柳葉型
【答案】B。解析:常用的剪紙裝飾紋樣有鋸齒紋、月牙紋、魚鱗紋、渦狀紋、雲紋等,而夔龍紋是漢族傳統裝飾紋樣,常見於古鐘鼎器物上,主要流行於明、清景德鎮瓷器上。
4.古風時期末,雅典瓶畫家發明一種新的瓶畫技術,叫做( )。
A.彩繪風格 B.黑繪風格 C.彩繪風格 D.紅繪風格
【答案】D。解析:黑繪式瓶畫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初的科林斯,隨後又盛行於雅典。紅繪式瓶畫出現於公元前6世紀末,並在公元前5世紀於雅典大量生產。
5.捲軸畫是一種在紙和絹上畫成的藝術作品,歷史相當悠久,經過幾千年來不斷演變、提高,形成了濃厚民族風格和鮮明的時代特色。我國現存最早的捲軸山水畫是( )。
A.《村落圖》 B.《遊春圖》
C.《春雨圖》 D.《稷神崇拜圖》
【答案】B。解析:隋代展子虔的《遊春圖》是今傳最早的山水畫,反映了我國早期山水畫的風格與技巧特色,開創了青綠山水的端緒。由此得出,答案為B。
6.明代刺繡藝術成就最高的當數( )。
A.蘇繡 B.湘繡 C.顧繡 D.蜀繡
【答案】C。解析:明代刺繡始於嘉靖年間上海顧氏露香園,以繡傳家,名媛輩出。至顧名世次孫顧壽潛及其妻韓希孟,深通六法,遠紹唐宋發繡之真傳。摹繡古今名人書畫,劈絲配色,別有秘傳,故能點染成文,所繡山水人物花鳥,無不精妙,世稱露香園顧氏繡,蓋所謂畫繡也。此即傳世聞名之顧繡。
7.現存最完整的巴比倫美術作品是藏於羅浮宮的( )。
A.漢謨拉比法典石碑 B.納拉姆辛浮雕石板
C.公山羊與樹 D.納米爾石板
【答案】A。解析:納拉姆辛浮雕石板、公山羊與樹是蘇美爾阿卡德時期的作品,納米爾石板是古埃及的古王國時期的作品。
8.西方現實主義美術的發源地是( )。
A.德國 B.法國 C.西班牙 D.美國
【答案】B。解析:19世紀中期,以法國為中心,主張文藝要大膽直面人生,注重藝術的社會意義的現實主義繪畫逐漸影響歐洲各國。現實主義是對當時流行的以新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為代表的學院派的反抗。
9.美術,是以物質材料創造可視的( )形象的藝術。
A.動態空間 B.靜態空間 C.多重空間 D.詩意空間
【答案】B。解析:美術是造型藝術中最主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它是指運用線條、色彩和形體等藝術語言,通過造型、色彩和構圖等藝術手段,在二維空間(即平面)裡塑造出靜態的視覺形象,以表達作者審美感受的藝術形式。
10.《點石齋畫報》的主要執筆人是( )。
A.吳友如 B.鄭曼陀 C.張聿光 D.馬星馳
【答案】A。解析:《點石齋畫報》是近代中國最早、影響最大的一份新聞畫報,貼近生活,及時報導社會熱點,朝廷腐敗,列強侵略,民俗奇聞等。生動地展現了晚清各階層人群的思想湧動和社會變化,對藝術及服裝也有一定的研究和參考價值。
二、簡答題
1.現實主義自19世紀以法國為中心,影響遍布歐洲各國。現實主義美術的主要特點有哪些。
【答案】
西方19世紀的美術思潮,現實主義起源於法國,中心也在法國,後波及歐洲各國。1848年革命後,首次使用「現實主義」一詞。代表人物為畫家庫爾貝。反對僵化的新古典主義,反對追求抽象理想的浪漫主義,堅持表現當代生活,往往以社會低層人物為作品的主人公並滿懷同情地描繪他們的處境,以揭示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合理性。
現實主義有兩個含義:①指藝術的創作方法。②指藝術的寫實手法。法國19世紀現實主義美術兩者兼而有之。庫爾貝等人的作品在表現手法上是寫實的,在內容上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
2.富春山居圖的藝術特色及所蘊含的時代意義。
【答案】藝術特色:該作品是一幅紙本淺絳山水作品,明代時此畫被燒成兩段,前段稱《剩山圖》,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作品描繪的是浙江富陽、桐廬一帶的山容水貌。所畫富春江及兩岸起伏的峰巒疊嶂,似初秋景色,點綴叢林亭舍,疏密相間,豐富而自然。黃公望以80高齡,熱情而沉穩地抒寫著對自然的感受。山峰多用長披麻皴,平沙則用淡墨勾勒,富於變化。畫家沒有過多細微描繪物象表面,而是著重把握山水的整體風貌。
時代意義:元朝統治者不重視文人和繪畫,加速了繪畫發展變革,繪畫多為自娛。黃公望是典型代表人物,繪製《富春山居圖》送好友無用師。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展示山水畫筆墨意蘊的佳作,被後人譽為「畫中之蘭亭」。
中公講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