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龍逝世46周年 | 如果說有武者之王,那麼李小龍就是王中之王

2021-01-19 界面新聞

1999年,李小龍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個人之一,如果不了解這一評選的含金量,那麼看看名單中的其他人就不難得知,比如愛因斯坦、甘迺迪。

李小龍。

李小龍生於1940年11月27日,原名李振藩,師從葉問。在百度百科中,李小龍甚至有著像「龍母」丹妮莉絲一樣多的頭銜,世界武道變革先驅者、武術技擊家、武術哲學家、MMA之父、武術宗師、功夫片開創者、截拳道創始人和華人武術演員……

 

我們知道他,卻又不太知道他

時至今日,李小龍仍然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大家都知道他很厲害,但對於他到底有多厲害卻知之甚少。對於老一輩的人來說,他們或是看過李小龍的電影,或是追過李小龍的功夫,但是對於年輕人而言,李小龍更像是一個文化符號,他出現在周杰倫的歌曲裡,也出現在周星馳的電影裡,甚至是出現在格鬥遊戲裡。

在《知中》翁倩雯的採訪中,一名叫Alex的學生說到:「他是一個武術標誌。我知道他在亞裔美國人中是一個文化符號。在李小龍之前,當大家提到亞洲人,他們的形象都是不太好的。比如說,在一部叫作《蒂凡尼的早餐》的電影裡,有一位很老的亞洲男性,他被塑造成一個笨拙的、有明顯口音的固定形象。而李小龍則是這種固有形象的反面,他是一個哲學家,很聰明,他沒有口音,很厲害。自他之後,很多亞裔美國人的生活都被影響和改變了。」

 

功夫

美國柔道之父吉恩·勒貝爾說「如果說有武者之王,那麼李小龍就是王中之王。」

《龍爭虎鬥》是一部非常李小龍式的電影,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都知道,影片中有很多打鬥的鏡頭都被慢放了,不過這並不是單純的特效或劇情需要,而是由於當時的攝影設備還不夠先進,對速度很快的影像不能及時捕捉而採取的製作手段。李小龍的知覺速度、心智速度、啟動速度、動作速度、換招速度都達到了常人所不能及,用「快如閃電」來形容他一點兒也不為過。

當地時間2014年9月24日,好萊塢,李小龍新造型蠟像揭幕。

現代美國武術研究機構的結果表明,李小龍可以在0.05秒內從0.9米外出拳擊中對手,如果距離增加到1.5米,李小龍能夠在0.08秒內擊中對手,他的疾步側踢更是能在四分之三秒內向前推進2.5米。1962年在西雅圖,李小龍在11秒內用15拳和1腿擊倒了一名挑釁的日本空手道黑帶選手。日本武術家木村武之評價李小龍「他的速度簡直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其實作為一名武者敏捷自然是情理之中,但是鮮有人能達到李小龍這樣的速度。極致的速度、極致的力量、極致的敏銳、極致的耐力…...為了達到對極致的追求,李小龍不斷挑戰自己,挑戰極限。用拳在硬地上做伏地挺身,擊打盆中的砂石,以及通過肘擊重沙袋鍛鍊胯部力量和轉體中的平衡感......李小龍通過一系列的高強度、高難度訓練來增強自己的身體素質。

在最近網絡上掀起的「腳踢瓶蓋」挑戰中,不少明星也加入進來,其中不乏一些功夫明星。其實類似的挑戰李小龍早就嘗試過——將手指戳入沒開罐的易拉罐中。李小龍這麼做當然不是為了「炫技」,而是要提高手指的強度。為了練習,李小龍常常使用紙靶和皮革靶練習速度,還用特製的頭形彈簧靶提升速度。更讓人驚訝的是,李小龍可以用兩根手指或一根手指支撐身體做伏地挺身,也因此被拳王泰森評價為「殺手」。

李小龍用一根手指支撐做伏地挺身。

除了這些極限的訓練,李小龍也在不斷探索其它形式的強身手段,比如電擊。在電影《龍:李小龍的故事》中,李截扮演的李小龍提到「三分鐘電刺激相當於200次伏地挺身」。李小龍也在跟密友的訪談中透露過,他曾在1972年前後使用日本定製的電擊器刺激肌肉,以達到高效、高強度健身的效果。即使到了今天,「電擊」這一行為也爭議頗多,可見李小龍的前衛和大膽,以及對功夫的痴迷。

1.75米的普通身高、58公斤的體重和500度的近視,這些身體數據不管怎麼看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但正是因為那些突破人體極限的訓練,才讓這樣「普通」的李小龍用拳頭將107公斤的對手擊出4.6米遠。

 

演員

1941年,3個月大的李小龍出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金門女》,1948年,李小龍以藝名「李鑫」客串參演了導演俞亮的電影《富貴浮雲》。從出演電影的年齡看,李小龍是一個十足的童星。1950年,李小龍首次以男主角的身份出演電影《細路祥》,並獲得一致好評。

儘管李小龍涉足影視圈的年齡很早,但是他的父親李海泉並不打算讓李小龍成為演員。李海泉一直將自己沒有接受過正統教育而只能以唱戲為生視為人生憾事,因此他十分看重子女的學業,並不願意他們涉足電影界和梨園行。但命運就是如此巧妙,李小龍一生註定與電影結緣。

《細路祥》。

李小龍以「李鑫」「小李海泉」「新李海泉」「李敏」等藝名參與拍攝了《夢裡西施》《樊梨花》《花開蝶滿枝》等三部「七日電影」,即七天內完成拍攝、製作及上映的影片。電影《人之初》上映後,李振藩正式將藝名改為「李小龍」。據統計,在李小龍赴美前,一共出演了23部電影。1957年底開拍的《人海孤鴻》,被視為香港電影歷史的一座裡程碑,也是李小龍離港前作為童星拍攝的最後一部電影,更被李小龍本人視為代表作。

與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籤約不久,李小龍就被通知出演《青蜂俠》的內部樣片。在片中,李小龍飾演的是一個叫做加藤的日本人。起初「加藤」這個角色被設置為日本傭人,珍珠港事件爆發不後不久,他的身份就被改成了菲律賓或是不清楚自己身份的東方人。不過在拍攝成劇集時,「加藤」還是恢復成了日裔。儘管李小龍對這一身份十分不滿,卻也只能理解公司的做法。

《青蜂俠》。

經過幾個月的後期製作,《青蜂俠》劇集終於播出,但反響卻並不盡如人意。觀眾們認為這部劇集華而不實,製作粗糙,過於做作。李小龍的妻子琳達也認為「這是美國電視史上最為失敗的劇集之一」。儘管《青蜂俠》被批評的幾乎體無完膚,但是李小龍所飾演的加藤以及他所展示出的功夫卻堪稱全劇最大的亮點,李小龍也因此成為美國家喻戶曉的明星。

成名後的李小龍除了做「私教」掙得微薄收入外,只能依靠「加藤」的身份參加一些公開活動或是因《青蜂俠》一再重播追加的酬勞作為經濟來源。儘管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還與他接洽了至少三部電視作品,但是都因為李小龍對自己原則的堅守而沒有談攏。「我不願賤賣自己,如果為了一個角色而辱及我、我的民族和武術,我寧願餓死!」

《精武門》海報。

 

全能

除了眾所周知的武者和演員兩個身份外,李小龍也是發明者、畫者、舞者和詩人。

《論語》有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李小龍的健身訓練幾乎涉及全身的各個部位,但以當時的條件來說,沒有任何現成的器械可以滿足他的健身需求,因此李小龍不得不親自改造、設計更高效的訓練器械,甚至其中不少已經被健身和武術愛好者廣泛使用,包括用於擊打練習的帆布掛包、李小龍握力器、雙節棍、人面形拳擊靶、活動頭靶、紙靶等。

或許是為了更好地學習、傳揚武術,也或許是興趣使然,李小龍還熱衷於「畫功夫」。在他的畫面中,人物不僅線條流暢,有明暗關係,而且有些畫上還有動作註解。

畫畫的李小龍。
李小龍的手稿。
李小龍的手稿。
李小龍的手稿。
李小龍的手稿。

 除了武術,李小龍也痴迷於舞蹈。幾乎是在練習詠春拳的同時,李小龍開始學跳恰恰舞,而且用功程度幾乎與練詠春拳不相上下。李小龍的妻子琳達曾說他有一張卡片,上面記載了108個恰恰舞舞步。為了了解自己學習舞蹈的效果,李小龍報名參加了1958年的全港恰恰舞比賽,最終獲得了青年組冠軍。

在好萊塢發展初期,李小龍屢屢受挫,內心強烈的困頓與迷茫,以及對於光明前程的憧憬與渴望,讓李小龍寄情於詩歌。「明亮的太陽落下西山,把天空染成金黃色。孤獨的小山頂上,遠處煙霧迷濛,一條金龍盤臥注視著,帶著凋零的夢想,在這光明的西方死去。」

 

符號

在電影《死亡的遊戲》中,李小龍以一身黃色連體運動服出境,該造型也成為李小龍的經典個人符號。好萊塢導演昆汀·塔倫蒂諾甚至在電影《殺死比爾》中,讓女主角著黃衣,一路拳打腳踢闖關。周星馳也在電影《整蠱專家》中以黃衣致敬李小龍。2013年,在香港斯賓克拍賣行舉辦的「紀念李小龍離世40周年拍賣會」上,李小龍的這件黃色連體運動服以78萬港幣高價成交。除此之外,雙節棍也同樣被李小龍迷收藏著。喜愛他的人們甚至通過穿同款衣服、耍雙截棍以示自己「龍迷」的身份。可見,在人們心中,黃衣和雙節棍幾乎等同於「李小龍」。

當地時間2014年8月13日,紐約,李小龍蠟像進駐紐約杜莎夫人蠟像館。

成為「符號」的李小龍,被一次又一次地加工、強調,以各種有趣的形態,在各個空間中得到「重生」。

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電子遊戲開始逐漸普及,世界各地的遊戲製作人也注意到李小龍這個大「IP」。此後,以李小龍為原型的角色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電子遊戲中,包括《街頭霸王》《鐵拳》《真人快打》等經典的格鬥遊戲。漫畫《火影忍者》中的李洛克、《忍者神龜》中使用雙截棍的米開朗基羅也充滿了致敬李小龍的元素。

「龍迷」今井毅甚至從世界各地收集李小龍的周邊開了一家小店「今井商店」。這家店鋪不僅成為日本唯一一家李小龍周邊商品販賣店,也成為日本「龍迷」的朝聖之地。漫威的首部華人英雄電影《ShangQi》(上氣)靈感也源於李小龍。無論是把他拍成電影,還是寫進歌詞,所有受他影響的人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向他致敬。

 

李小龍給世界奉獻了精美的武術和不朽的電影,也讓全世界知道了「KongFu」一詞。他是英雄,也是偶像,正如拳王阿里所說:「李小龍是個偉大的人,他超越了他的時代。」

20世紀70年代,李小龍經典動作大片《龍爭虎鬥》電影劇照。
1972年,李小龍在電影《精武門》中展示自己的功夫
2005年9月1日,為紀念中國電影100周年而推出的電影海報郵品中的《精武門》海報中的李小龍。
2009年10月4日,北京,李小龍巡迴展北京站在朝陽公園揭開帷幕。
2014年3月31日,香港文化博物館,一位市民走過李小龍的巨幅畫像。
2017年2月18日,廣州恩寧路李小龍祖居。
2019年1月30日,香港星光大道李小龍的銅像。
當地時間2014年12月9日,一名叫沙庫爾(Abulfazl Abbas Shakoory)的阿富汗喀布爾(Kabul)青年長相酷似已故的功夫大師李小龍,並練就一身好武藝。沙庫爾模仿李小龍的視頻近日在網上引起轟動,受到廣大粉絲推崇。
印著李小龍頭像的T恤。
當地時間2013年6月24日報導,來自英國格拉斯哥的藝術家兼披薩師傅Domenico Crolla在披薩上製作出李小龍肖像。
2015年1月15日,中國香港,知名拍賣行香港蘇富比舉行2015年首場拍賣會媒體預展,工作人員介紹重點拍品《別名:香港第五十八號》。該拍品為法國街頭藝術家Invader向一代「中國功夫」巨星李小龍致敬之作,並特別為香港所創作的街頭藝術作品,作品為瓷磚玻璃版材質,是藝術家2014年在香港跑馬地一次街頭塗鴉行動中創作。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東方IC 

*參考資料:

《知中2·再認識李小龍》——蘇靜

《李小龍:不朽的東方傳奇》——鄭傑

 

※ 更多精彩內容與互動分享,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乙未光畫志」(ID:JMmoment)和界面影像新浪微博 

 

相關焦點

  • 逝世46周年擁躉不減 如果說有武者之王 那李小龍就是王中之王
    1999年,李小龍被《時代雜誌》評選為20世紀最重要的100個人之一,如果不了解這一評選的含金量,那麼看看名單中的其他人就不難得知,比如愛因斯坦、甘迺迪。
  • 李小龍,永遠的功夫之王!
    《精武門》中由李小龍飾演的陳真說出的這句話,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流傳至今。今天,是李小龍逝世46周年紀念日,但功夫之王的傳奇,從未落幕。1973年7月20日,年僅33歲的李小龍突然離世,但是他仿佛從未離開,龍魂不死,精武永存!李小龍的一生雖然短暫,成就卻不可估量。
  • 「功夫之王」李小龍逝世46周年 死因至今是謎
    李小龍,本名李振藩(Bruce Jun Fan Lee,右),於1940年11月27日生於美國,逝世於1973年7月20日。國際著名華人武打演員 、武術家、導演、截拳道創始人。香港粵劇醜生李海泉之子,李小龍有兩個姐姐、一個哥哥和一個弟弟。圖為李小龍家庭合影。李小龍的父親李海泉為香港粵劇四大名醜之一,母親何愛瑜為香港富商何東爵士同母異父之弟何甘棠之養女。
  • 李小龍逝世46周年 被《時代》列入「20世紀英雄與偶像人物」名單
    李小龍逝世46周年 被《時代》列入「20世紀英雄與偶像人物」名單  Evelyn Zhang • 2019-07-21 15
  • 曾將「KungFu」帶入英文詞典,如今逝世46周年,李小龍永遠的經典
    曾將「KungFu」帶入英文詞典,如今逝世46周年,李小龍永遠的經典原創|南雨情話,圖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說起李小龍,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都是,功夫很好,他敢說第二,就沒人敢說第一,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是有真功夫的人,也是我們的英雄,但是英雄卻很短命,很早就與世長辭了,即使離開了人世,我們也永遠懷念他,今年是他逝世46周年了。
  • 被稱為「功夫之王、武之聖者」的李小龍,他的截拳道有個缺陷
    李小龍到了今天,中國武術、中國功夫早已走向世界,要說對中國功夫走上世界的重要推動者,就不得不提一個人,此人就是李小龍,他被美國人稱為「功夫之王」,被日本人稱為「武之聖者」。李小龍一、小架內收,斜身對敵,這是截拳道的戒備勢,前後兩隻腳的縱向距離大概有一個自然腳的距離。二、強勢置前。這樣一來攻擊的速度就會變快,在與敵人對峙的時候,前手前腿可以很快的攻擊對手。
  • 致敬功夫之王,李小龍誕辰78周年,原來這些巨星都是他的鐵桿粉絲
    11月27日是李小龍誕辰78周年,致敬「世界功夫之王」李小龍,他是一代人的經典回憶。李小龍,原名李振藩,1940年11月27日出生於美國加州舊金山,1973年7月20日拍電影時意外逝世享年33歲。李小龍師承葉問,一生鍾愛武學,人稱功夫之王,也是MMA之父,他創造了英文單詞「Kung Fu」,把中國功夫推向世界的第一人。同時李小龍也是截拳道的創始人,將功夫帶入了哲學的層次。當然,李小龍的頭銜還有很多很多,在這裡就不一一的列舉出來了,相信對於廣大觀眾來說,最熟悉他的一個身份就是世界功夫影視表演藝術家。
  • 如果李小龍是「功夫之王」,那麼他的王國在哪裡呢?
    如果李小龍是「功夫之王」,那麼他的王國在哪裡呢?如湯尼·雷恩斯所論,甚至連他的名字的兩種版本也講述著不同的故事。李小龍的中國形象被看作是中國特質的通俗表現,闡釋著一個中國、一個民族與一種文化的觀念」(陳時鑫[Tan])具體而言,像《精武門》這樣的電影展現了一種陳時鑫稱為「好戰的」中國特性:「永恆的、本質主義的與理想化的絕對的民族主義者與種族主義者;強烈地反日本。」李小龍抽象的中國特性植根於某種更為具體的東西,也就是他的身體。
  • 歷史上的今天,李小龍逝世47周年
    1973年7月20日的中國香港這一天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龍在香港去世年僅32歲。今天是李小龍逝世的47周年紀念日讓我們一起來回顧緬懷他的傳奇人生吧。李小龍(原名李振藩,英文名Bruce Lee),祖籍廣東順德均安鎮,於1940年11月27日在美國舊金山唐人街東華醫院出生。
  • 李小龍之武道禪意
    仔細研究過截拳道的人不難發現,李小龍不僅是一代武學巨匠李小龍從武道上路一路攀升,涉足武道之巔時自能觸及到某些禪修之境。而反過來,他所接觸到的佛學禪境又加速和提升了他的武學境界。可以說,李小龍是以武悟道,以道啟武,二者相得益彰。只不過李小龍所側重的是武道而非禪道,他使禪道成為武道的輔助。截拳道愛好者都熟悉李小龍這樣的名言:「學習武術之前,在我眼裡的一拳僅僅意味著一拳,一腿也只表示一腿。學了武術之後,一拳不再是一拳,一腿也不只是一腿。
  • Bruce Lee李小龍圖集、人物介紹(上)
    他將 Kung Fu一詞寫入英文詞典,他被美國人稱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武之聖者,泰國人稱他武打至尊,他被《時代》雜誌評為「20世紀的英雄與偶像」。他說:「修練功夫不是為擊破木板,而是為影響我們的整個思想和生活方式」。
  • 李小龍被暴揍?好萊塢對功夫之王的真實戰鬥力,一無所知……
    其實,這並非李小龍第一次遭受熒幕形象的爭議。雖然距其逝世已過去近半個世紀,然而每每提及這個名字,影迷們仍然不免心潮澎湃,甘願以一腔熱血捍衛著心中偶像的名譽與榮耀。李小龍之所以會在觀眾心中佔據如此不可撼動的地位,是因為他不僅僅是一位功夫巨星,更是一位桃李滿天下的傑出武者、一位用東方智慧影響了世界的武學哲人。
  • 李小龍先生,78歲生日快樂!
    在世界上有很多電影名人這樣評價李小龍,他的電影愛憎分明,正氣凜然,充滿愛國情義,道出了大多人的心聲,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部分文化。他被譽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美國人讚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儘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
  • 李小龍:誕辰80周年紀念日,央視等眾多媒體集體為其打call
    央視新聞2020年11月27日上午 08:01 ,發布消息:【那年今日丨李小龍,不只是功夫明星】他是美國人眼中的「功夫之王」、日本人眼中的「武之聖者」;他將Kung Fu(功夫)一詞帶入英文詞典;他一生參演33部電影,6部電視劇,影迷遍布全球……今天,#李小龍誕辰80周年#紀念日。
  • 李小龍逝世45周年:知道你很厲害,沒想到你這麼厲害
    1993年美國發行李小龍逝世20周年紀念鈔票,好萊塢大道鋪上李小龍紀念星徽;同年,獲香港電影金像獎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1998年11月,獲中國武術協會頒發「武術電影巨星獎」。▼美國人稱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之為武之聖者他的影響力波及了全球
  • 李小龍75周年誕辰:他將「功夫」寫入英文辭典
    今天是武打巨星李小龍75周年誕辰。作為一代武術宗師、功夫片的開創者和世界武道變革的先驅者,李小龍是中國功夫的首位全球推廣者,他將Kung fu(功夫)一詞寫入英文辭典。在美國,他被稱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泰國人稱之武打至尊,而在電影界,他是名副其實的功夫影帝。
  • 武者歸來!香港演員陳國坤續寫李小龍傳奇
    他是香港演員陳國坤,一副酷似李小龍的容貌下,他有一段從「舞者」到「武者」的硬漢奇遇,也有一顆只要看到可愛的小朋友就會被融化的心。因傷休息近一年後,「小龍」陳國坤回來了!即使沒有面對鏡頭,他身上也散發著一名「武者」的氣場,但舉手投足又真誠、友善,而且普通話講得不錯。幾句話的工夫,陌生人就可以和他成為朋友。看到他很難不聯想到李小龍,這種神形兼備的「像」真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但我們的話題並沒有從李小龍開始……
  • 李小龍(Bruce Lee)為什麼在亞裔人群裡大受歡迎?
    李小龍(Bruce Lee)一代功夫巨星、功夫片的開創者全球首位「中國功夫」推廣者... 在李小龍年僅32歲,就獲得眾多頭銜和獎項,聞名世界,在全球極具影響力,到現在他依然很有影響力
  • 一代宗師李小龍:一位偉大的中國人!
    在世界上有很多電影名人這樣評價李小龍,他的電影愛憎分明,正氣凜然,充滿愛國情義,道出了大多人的心聲,通過電影向世界展示中國的部分文化。他被譽為「當代中國武術及電影史上的奇才」、「發揚中國武術最有成效的人。」美國人讚譽他為「功夫之王」,日本人稱他為「武之聖者」。儘管過世已久,李小龍依然是功夫代名詞。他的才華,他的正氣,他的輝煌,都已成為一份無法拷貝的神話。
  • 李小龍父子早逝之謎 ——因果報應果然不虛
    美國柔道之父傑尼‧勒貝爾對他的評價:「他的出擊速度比一般人快兩倍,他的拳術、步法和他的踢技確實超群,如果說有武者為王,小龍則是王中之王,他是那個時代裡最出類拔萃的頂級高手。」不僅華人對李小龍耳熟能詳,對西人一提起Bruce Lee(李小龍的英文名),沒有人不知道的,幾乎成了功夫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