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輩子,說不清到底有多長,有多久;也說不清會遇到什麼樣的人,遇上什麼樣的事情。但是,生而為人,總有那麼幾個字,值得好好斟酌斟酌。
第一,值得。
很多時候,我們似乎都是不夠清醒的,所以總是會聽到或者說到:「如果當時怎麼怎麼樣,就好了!」其實,這就是無效的話語。因為沒有誰能夠從今天過到昨天。時間總是不停地往前走,對誰都是一樣的。所以「如果」,就不應該被使用。但是,換一種說法,也許就不一樣了。
「值得嗎?」「值得。」#鎮魂#
人世間,人和人,總是有羈絆的,或深或淺;事與事,也是有聯繫的,或近或遠。當你毫不猶豫地說出「值得」時,實際上,你是ok的。因為你在「值得」的過程中,已經做出了努力,儘管這可能也不代表著努力了就有結果,但至少自己的那一道坎,是滿分通關的。這就是不錯的變化。為自己,選擇;為自己,付出。
所以,不要再說「如果」了。多問問自己:值得嗎?
第二,對不起,謝謝你。
這是《陳情令》裡的臺詞,在我看來,這也是一句不錯的臺詞。為什麼會喜歡,大概是因為現在的我們,似乎已經很少說,或者很少聽到別人說。這又為什麼呢?想了想,總覺得是因為我們的生活太快了,以至於,簡單的人情,都已經漠然。
對不起,很難說嗎?並不。但是快消的節奏,有時沒有給我們留下思考的時間,以至於當你習慣地說出「對不起」時,可能換來的是對方的詫異。
謝謝你,其實很簡單的。大人們總會教小朋友,在獲得別人幫助時,要禮貌地說一聲:「謝謝!」但往往就是這群大人,為了「面子」,會讓「謝謝」成為理所理當,甚至有恃無恐地認為:「這就是ta應該做的。」憑什麼呢?所以,有時候,我們真應該多問問自己:我何德何能,讓ta做那麼多?
小時候,看電視劇,媽媽總是生氣的,因為她認為,這就是浪費時間的,有那點兒看電視劇的時間,還不如多看看書,多做做題。長大後,才發現,看劇,實際也並不是一無是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