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傳統文化藝術中心舉辦國家級非遺項目之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展

2020-12-17 新華網客戶端

    5月26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系列展之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展亮相前門永新華韻。

    開展儀式現場合影

    中國非遺保護協會主辦、永新華韻承辦的第六場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專家)資助項目,也作為永新華韻迎接全國「自然和文化遺產日」的非遺主題活動之一,展覽吸引了多位行業機構領導及業內專家人士的關注與蒞臨。 

    展廳全貌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陳禮忠致辭

    作為在石雕領域享有盛譽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禮忠現場對支持此次展覽的合作方表示了衷心感謝。同時,他對當初引導自己走入壽山石雕藝術殿堂,給予自己極大鼓勵與指導的恩師馮久和老師表示感謝,也表達了堅守師道傳承,發揚石雕技藝的決心和對藝術探索的恆心。他希望本次專題展,讓更多的人了解壽山石,探索非遺的傳承規律和藝術魅力,共同推動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藝術創新。

    中國工藝美術館副館長王輝致辭

     中國工藝美術館副館長王輝在致辭中對陳禮忠在壽山石雕領域的藝術造詣給予讚譽,同時對承辦方永新華韻在積極保護非遺成果、深入探索文化創新實踐方面深表肯定。

    永新華韻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裁張坤蘭致辭

    永新華韻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總裁張坤蘭代表公司對來賓們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也對陳禮忠老師「石無貴賤」、「因材施藝」的創作理念、以及「師道傳承」的藝術追求給予高度評價;他對於非遺古老技藝薪火相傳的執著態度與信念,也正是永新華韻致力於非遺保護與傳承過程中所追求的價值觀。    

    德藝雙馨 點「石」成金

     陳禮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福州市壽山石行業協會會長,第四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稱號,並在多個專業學術機構、行業協會擔任要職。      

    他師從馮久和大師,從事壽山石創作30餘年,擅長花卉、禽鳥、動物的雕刻。在創作過程中,陳禮忠素來遵循目有所見、深入研究的原則。

    石無貴賤 重「藝」輕「材」 

    陳禮忠摒棄「唯石材論」,在他的觀念裡,石無貴賤。在創作過程中,他最大限度地尊重石材自然之美,常常選用樸實內斂的老嶺石,並運用其沉著的色澤與厚重的質感,創作一系列賦有濃鬱生活氣息的作品。其中,以「荷」為主題的系列作品極具代表性。而他所創作的山水、花鳥小品系列壽山石雕作品則顯清靜文雅,以寫意手法入刀,雕刻出可居可遊、隱幽出世的意境,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社會祥和安康的夢想。

    荷系列作品

 陳禮忠作品

  陳禮忠作品

    精品匯聚 多元互動

    本次展覽不僅展示陳禮忠近年來壽山石雕經典之作23件,同時聯合推出其八位優秀弟子的精品佳作共35件,每件作品都意蘊相容,是多年來藝術探索和實踐成果的充分體現。展覽期間還將舉辦豐富多彩的體驗活動,包括「非遺拍賣」、「專場品鑑」、「賞石品茗話收藏」等多元互動,讓大眾多方位領略壽山石雕的獨特魅力與傳承有序的發展脈絡,全面提升公眾對壽山石雕文化技藝傳承的認知與認可。

展廳展示

展廳展示

相關焦點

  • 德藝雙馨 點「石」成金,壽山石雕大家陳禮忠攜佳作亮相前門華韻
    5月26日,【石賦斑斕 寫意神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系列展之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展亮相前門華韻。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國家級非遺項目壽山石雕代表性傳承人陳禮忠致辭作為在石雕領域享有盛譽的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陳禮忠老師現場致辭時難以抑制在前門辦展的激動之情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陳禮忠壽山石雕作品亮相中國國家博物館
    其中,「石以名志」主要呈現福州壽山石雕刻技藝,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馮久和與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禮忠聯手創作的作品《千秋賀壽》作為該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其他石雕一起,彰顯著壽山石雕的藝術魅力。壽山石雕發端於南北朝時期,最早以寫實圓雕為主,多為隨葬用品。至隋唐時期,當地寺廟開始使用壽山石製作器物。至明清之際,壽山石因其五彩斑斕的色澤,潔淨如玉的質地,獲得了文人雅士的青睞,成為著名的圖章用石,壽山石雕工藝也隨之成為我國最負盛名的石雕工藝品類。壽山石雕於2006年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 把壽山石雕技藝帶向世界文化舞臺
    【奮鬥足跡】講述人:壽山石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陳禮忠壽山石是福州獨有的印石,因產自福州壽山而得名。我的師傅馮久和與我是壽山石雕界僅有的兩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我們都有一個夢想:希望借世遺大會舉辦之機,在世界文化舞臺上展現福州壽山石雕悠久歷史、傳承創新與精湛技藝,將壽山石雕這一非遺技藝帶向世界文化舞臺。這一夢想早在2010年時就已萌發。當年,我的代表作《春聲賦》被選送上海世博會,成為福建館鎮館之寶。
  • 光明日報關注福州:把壽山石雕技藝帶向世界文化舞臺
    【奮鬥足跡】 講述人:壽山石雕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陳禮忠 壽山石是福州獨有的印石,因產自福州壽山而得名。
  • 壽山石雕國家級金獎作品亮相福州
    本報訊 (記者 樹紅霞) 28日,石耀東南——福建省壽山石雕獲國家級展覽金獎作品展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開展,36名藝術家的45件獲獎作品參展,展覽將延續到11月8日。本次展覽由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主辦,既有來自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舉辦的展覽(比賽)中獲得金獎作品,又有來自中國文聯主辦的「山花獎」獲獎作品。參展作品或人物花鳥,或奇珍異草,或飛禽走獸,或浮雕鏤空,或圓雕薄意,刀法高古,意境雅致,與溫潤石質渾然一體。
  • 93歲壽山石雕泰鬥馮久和作品展亮相福建博物院
    福州雕刻工藝品總廠廠長宋繼武、首開股份福州城市公司總經理蘇新、福建博物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龔張念、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曾章團先後致辭,祝賀大展成功舉辦。馮偉則代表馮氏一門對前來參加嘉賓表示感謝。他介紹此次展會匯集馮氏一家三代的壽山石雕作品,展示一家人對自然的智慧表達、對生活的致遠思想、對時代的嶄新構造、對文明的精湛致知。
  • 福建工藝精品亮相國家博物館,盤點壽山石雕挑大梁作品有哪些……
    」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不同時期不同門類的工藝美術精品200餘件(套)全面展示福建傳統工藝所承載的文化底蘊。作為名列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名錄,也是目前福建名氣最大、文化底蘊最深厚的傳統工藝,壽山石雕當之無愧是此次大展最矚目的門類,除了「石以名志」單元全部是壽山石雕作品,「藝韻百態」「東方神韻」兩個單元也均有部分壽山石雕作品。
  • 石善春秋—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作品展亮相三坊七巷
    為弘揚壽山國石文化,2015年10月27日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下簡稱中心)在福州正式掛牌成立。中心是經中國文聯審核,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同意批准,福建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管,由全國(含港澳特別行政區及臺灣地區)的壽山石雕刻藝術家、理論家、篆刻家、書畫家和鑑賞收藏家及與壽山石文化相關的專家學者自願參加、自願結成的全國性、權威性、專業性學術團體。
  • 壽山石雕國家級金獎作品在福州三坊七巷海峽民間藝術館集中亮相
    2020年10月28日由中國民協中國壽山石文化發展研究中心福建省民間文藝家協會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主辦的「石耀東南——福建省壽山石雕獲國家級展覽金獎作品展」在福建省海峽民間藝術館開幕。、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工藝美術學會舉辦的展覽(比賽)中獲得金獎作品,也有來自中國文聯主辦的「山花獎」獲獎作品。
  • 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盛大開幕
    2020年9月6日,由中國刺繡藝術館、石家莊市博物館、姚建萍刺繡藝術館聯合主辦,北京國館寶藏藝術機構、華韻藝術館承辦的「東方奇技,繡美天下——國家級非遺蘇繡傳承人姚建萍刺繡藝術交流展」,於石家莊市博物館隆重展出。
  • 千秋賀壽,盛世天工——記馮久和、陳禮忠作品《千秋賀壽》
    近些年國家對傳統文化的支持和倡導,整個社會形成了良好的文化氛圍,傳統文化復興趕上了好時代,那是「文化自信」的體現。古今中外,盛世必有與其相稱的文化繁榮,楚辭漢賦唐詩宋詞,代有其文各顯其彰。盛世之下,藝者的職責就是服務時代,記錄時代和刻畫時代,馮久和與陳禮忠師徒作品《千秋賀壽》應運而生。
  • 傳承鼎新——壽山石雕刻藝術三十新銳精品展開幕
    如今,壽山石雕的多元發展,促使著壽山石雕在繼承傳統的同時,放眼國際,兼容並蓄,走向更好的未來。本次展覽以「傳承鼎新」為主題,展出福州三十位壽山石雕新銳的80餘件石雕作品,向大眾展示壽山石雕的技藝個性和文化韻味。
  • 非遺頭條|發現你身邊的非遺No.188
    此次博覽會為期三天,共有43個非遺項目,15個文旅企業參展,設有「非遺+扶貧」「非遺+研學」「非遺+旅遊」「文創大賽獲獎作品專題展」「中國動力谷十大消費品牌展」等主題展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文創大賽獲獎作品專題展」,8月份正式啟動作品徵集,經過初審、網絡投票、專家終審,共評選出獲獎作品29件。這些作品均具有原創性、地域性、新穎性、市場轉化率高、文化內涵豐富等特點,是傳統與現代,經典與時尚的完美融合。「文創大賽獲獎作品專題展」將展出至2021年元月份,觀眾可以在展出期間前往株洲博物館(新館)一樓臨時展廳觀展。
  • (壽山石雕類碩果纍纍)
    長期隨父林亨雲從事壽山石雕工作,在多年的學習和創作過程裡,在技術上得到家父和兄長林飛林東的精心培養和傳授,使之在壽山石雕技術上有著不斷的提高,歷年來所雕刻的作品多次在各展會上獲獎。作品在國內大賽中多次獲獎,曾在國內舉辦個人雕刻作品展,受到海內外收藏家讚賞和青睞。獲福州市壽山石雕刻藝術「十大新秀」榮譽稱號。 現為福建省民間藝術家、工藝美術師。
  • 「匠心·傳人」——馮氏三代壽山石雕刻藝術大展
    在過去,精美的壽山石雕是文人墨客的雅好,是達官貴族的珍品。在現代社會,壽山石雕已經融入中國人獨特的玉石文化價值體系中,並有逐漸成為主流的趨勢。今天的壽山石雕,是中國傳統雕刻藝術之一,是福建傳統工藝美術的傑出代表,2006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五月,壽山石韻北京綻放
    壽山石雕不斷開放發展,融合了宮庭、文人、民間、學院的藝術雕刻趣味,是福建地域文化一種極富典範的藝術性表現,也是中國傳統藝術氣度與精髓的一種傳達。十多年來,我們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壽山石文化的重要指示為引領,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積極推動壽山石文化的當代傳承與創造。舉辦此次展覽,即是對歷史文脈、雕刻技藝、傳承發展等壽山石雕刻藝術的內涵和當下壽山石雕作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富於活力的工藝美術產業,進行全景式地呈現。
  • 永新華韻「雙展聯映」共慶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導語:為迎接6月9日我國第二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的到來,永新華韻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簡稱:永新華韻)攜手中國非遺保護協會、北京非遺保護中心共同迎來《大運河文化帶非遺大展暨第四屆京津冀非遺聯展》與《百年前門 千年工匠-前門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燕京八絕主題展》雙展盛宴。聚焦運河文化,情系前門古韻,雙展新啟航,時代新傳承。
  • 為「未來之城」增添文化底蘊和絢麗色彩——對話國家級非遺項目曲陽石雕代表性傳承人劉紅立
    長城網雄安訊(記者 王淵)他出生在「中國雕刻之鄉」曲陽縣,從小耳濡目染,長大後學習研髮雕刻技藝,成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他融匯中西優秀文化藝術,探索創新出「石材嫁接技藝」模式;他將兩項國家級非遺融入雄安新區建設;他作為國家級非遺曲陽石雕代表性傳承人,走進北京高校任教,書寫著傳承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新篇章。他就是曲陽宏州雕塑園林有限公司藝術總監劉紅立。
  • 非遺展訊|國家非遺「當陽峪絞胎瓷」前門開展
    原標題:非遺展訊|國家非遺「當陽峪絞胎瓷」前門開展齊魯晚報12月02日訊:2016年12月2日-6日,國家級非遺「當陽峪絞胎瓷」作品展在前門華韻文化體驗園隆重舉行,同期召開「當陽峪絞胎瓷燒制技藝」專題研討會,這標誌著永新華韻前門園區非遺主題系列活動正式啟幕,園區博覽、體驗、交流等功能定位實現全面提升, 對於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促進非遺保護和傳承、布局非遺生態環境提供重要的平臺基礎
  • 新時代·新風採 壽山石雕學術研討會暨徵文頒獎儀式圓滿落幕
    >在「程由軍壽山石雕工作室」舉辦 為了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紮實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喜迎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在福州召開,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壽山石雕,由福州市晉安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海峽壽山石文化研究院主辦,福州市晉安區文化館、福州市晉安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晉安區中國壽山石交易中心承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