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金剛經》|為何說受持《金剛經》者,如來悉知?

2021-01-10 經典悅讀

如來說:「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但是,習慣了將「心」依靠在色相、聲相、香相、味相、觸相、法相上,若沒有了這些相來依靠,則「心」歸依何處呢?也許天機就在這裡,能悟到者,得大智慧。

繼續讀第十四品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如來是真語者,如來之言,皆是真實不虛;

如來是實語者,如來之言,都為萬法實相;

如來是如語者,如來之言,從自性中流出,萬法皆一如;

如來是不誑語者,如來之言,只為引導眾生走向覺悟,從不欺誑;

如來是不異語者,如來之言,沒有標新立異,都是三世諸佛共同宣說。

如來所證得的法,沒有實在的法相,但也並不是虛妄的。這裡,「法」可以理解為無上正等正覺之法,也可以是般若智慧,等等。

為什麼「此法無實無虛」呢?

某人第一次遊泰山,在泰山上看到一朵花,那麼,在他看到這朵花之前,這朵花存在不存在呢?如果說「存在」,那麼,在他看到之前,這朵花在他的心中並沒有實在的法相,故而不能說「實有」;但也不能就此認定這朵花並不存在,是虛妄的,否則他如何又會看見呢?這個例子或許能幫助理解什麼是「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佛陀通過對比,在這裡再次強調:為什麼菩薩應該要心不住於法相。

如果菩薩之心住於法相的話,其心就會布施(布散並施予)到該法相上。當心布施到法相上以後,就會被法相所障礙,再也看不到或者接受不了別的法相了。

比如說,沉溺於電視節目的時候,根本就注意不到天色什麼時候暗了下來,因為其心布施在了電視上。習慣了川菜之麻辣,就很難接受江浙之甜食,因為心布施在了麻辣味上。當認為某個人不好的時候,就會忘了他所有的好,因為心布施在了「不好」上。

有此可見,當心住於法相時,心布施的法相有多大,心量就有多大。而再大的法相,也是有邊際的。

只有菩薩之心不住於法相,其心才會布施到全體,才能觀見宇宙之萬般色相,歷歷在目、了了分明。由於不住於法相,心就不會被法相所局限,所以,菩薩的心量廣大無邊,萬法皆在其心中。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即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當來之世,是指」如來滅後,後五百歲」,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夠受持、讀誦《金剛經》,如來當即以佛智慧,盡知他們,盡見他們,他們皆得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利益。這句話讓受持《金剛經》人倍感溫暖,信心倍增。

「佛智慧」是此岸和彼岸圓融的智慧。如來「悉知是人」,知道他們已經見到了彼岸之空性;如來「悉見是人」,見到他們已經明了此岸之妙有。只有這種圓滿的佛智慧,才能見到一個人是否已經擁有了「性相一如」、「空有不二」的智慧。

凡夫智慧則不然,凡夫連自己都不明白自己,更談不上明白他人。凡夫沒有見性,對彼岸一無所知,故談不上「悉知」。凡夫雖在此岸,由於沒有般若智慧,也無法「悉見」,凡夫的「有」,是有局限的,以「念佛」為例。

甲說:「念佛號速度要快,這樣沒有時間打妄想。」

乙說:「念佛號速度要慢,這樣不容易心浮氣躁,也顯得恭敬些。」

丙糾結了:「念佛號到底要快,還是要慢?……」

如果沒有般若智慧,凡夫即使站在「有」的此岸,仍然免不了爭辯或糾結,這樣的「有」,是局部之見,並不「妙」。

相關焦點

  • 受持讀誦《金剛經》,功德無量
    >法布施成就無量功德我們繼續學習《金剛經》第14段經文第五部分。老師說:【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行布施,如人入暗,即無所見】。首先,【心住於法而行布施】,這是行了布施的,只要是行了布施,它就是善法。但是,這個善法是【心住於法】的善法,佛教稱之為【世間善法】。因為「心住於法」的布施,雖然是布施,但是這樣的布施不能淡化我們凡夫心中的「我執」,不能引領著我們去證悟「空性」,更不能引領著我們去見「實相」。
  • 如何信解受持《金剛經》,才能積得無量福德?
    金剛經在金剛經裡面,須菩提向如來如是讚嘆: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可見信解受持為他人說金剛經的福德是多麼的大啊。那麼什麼叫「信解受持」呢?
  • 如是受持讀誦《金剛經》獲無量般若智慧,可秉承如來佛的無上聖智
    佛陀在《金剛經》云:「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功德。」此經是如來佛為決心學習大乘、誓願證悟無上菩提、進趨佛果的人而說。所以,誰如果能信受,讀誦並廣為他人解說,如來佛就可以完全知悉、完全看見這些人、這些人都可以獲得不可思議的無上菩提。「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褥多羅三藐三菩提。」
  • 夢參老和尚說:讀《金剛經》就是荷擔了無上正等正覺
    但是要比起來聞到《金剛經》信持、不逆者,不對《金剛經》對抗,真正地真誠信,信《金剛經》的功德,比一天三時布施供養無量身的功德要大。如果你書寫《金剛經》,受持不是一天,天天如是,不止信心不逆,而且要讀誦領受了,領受《金剛經》的義理,就持之不舍。就像拿手轉個東西,一直轉著不放下,這叫受持、讀誦。完了再加為人解說,給人家講。
  • 讀《金剛經》|小法和大法的區別,如何做法供養
    只在「相」上用功者,就是樂小法者。繼續讀第十五品 《金剛經·持經功德分》。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佛陀前一品剛說過這句話,這裡又重複了一遍。如果有人能夠受持、讀誦,以及廣泛地為他人宣說這部《金剛經》,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他們皆成就不可估量、不可稱計、無有邊界、不可思議的功德。
  • 讀《金剛經》|說說如來三十二相
    繼續讀第十三品 《金剛經·如法受持分》。「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說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佛陀這樣問須菩提,已經很多次了。在這裡,佛陀還是繼續問:「可以通過如來的三十二相,見到如來嗎?」三十二相通常是指佛陀所具有的莊嚴德相,就跟我們常說的面相風水一樣,人的面相體格,往往也顯示了該人的富貴窮通。佛陀的三十二相是由長劫修習善行而感得的。
  • 《金剛經》淺釋連載第四十三
    「以要言之」,就是最切要的說,「是經」就是金剛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這句要是順著中國的文字來解釋,就是加重語氣,實際都是大數目,「不可思議」是個大數目,「不可稱量」、「無邊」也都是大數目,總而言之,這部經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
  •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
    佛說受持讀誦《金剛經》,乃至為他人解說四句偈,此人得福德很多。我們知道《金剛經》在我們國家是很流行的,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禪宗六祖慧能的原因吧。我們知道《金剛經》裡面有很多名句,比如「一切聖賢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等等。我們乍一讀來,似乎有所感悟。但是讀了很多遍,只是覺得有道理,但是始終無法開悟,原因在哪裡,我想還是我們的妄想分別和執著太深。
  • 讀《金剛經》|佛陀為何多次提到受持《金剛經》的福德?
    緊接著,在第十一品《金剛經·無為福勝分》中,佛陀再次提到受持《金剛經》乃至四句偈的福德。「須菩提!如恆河中所有沙數,如是沙等恆河,於意云何?是諸恆河沙,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諸恆河,尚多無數,何況其沙?」
  • 金剛經
    **內容簡介** 《金剛經》云:「須菩提!以要言之,是經有不可思議,不可稱量,無邊功德,如來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即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賢心法師:由《金剛經》說無我
    這是金剛經宣告的。所以說:"若有人能受持讀誦,廣為人說,如來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稱無有邊不可思議功德。如是人等,則為荷擔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此可見,釋迦牟尼所說的佛法,再也沒有超過於《金剛經》的了。 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以此為大,以此為最上,是否別的佛,十方世界的佛,過去未來的佛,有更上乘的佛法,勝過此《金剛經》的呢?
  • 讀《金剛經》|如何受持、讀誦、為人演說《金剛經》
    梁朝的昭明太子為便於研讀,將《金剛經》分為三十二品,故而在讀誦時是不需要讀誦分品的副標題的。在經典學習方式上,常有一種只讀誦不解經,把讀誦和解經對立起來的論調,這是對讀誦的誤解。讀誦的「誦」字,本意就是語義通達,故而讀誦的過程本身就是解經的過程。
  • 金剛經簡介及講解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為他人說,而此福德勝前福德。」 金剛經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複次,須菩提!隨說是經,乃至四句偈等,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須菩提!當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經典所在之處,則為有佛,若尊重弟子。」
  • 《金剛經》的受持功德
    可見受持本經功德之殊勝。下面分別說明。 一、增長福德 人生的幸福是基於福德。由有福德才能處處須遂,心想事成。受持《金剛經》能增長我們的福德。而受持或為他人講說本經,卻能令正法久住,啟發人們的正知正見,健全人的品德,引導他人向上增進以至解脫、成佛,由此而得徹底的安樂,所以非財施所能及。 二、消除業障 我們這個世界是業的世界,由於過去生中所造善惡業的不同,構成了世界的千差萬別。
  • 深入經藏:佛門智慧《金剛經》開悟者永遠活在此時此刻
    但至今讀經仍有許多地方不能深解,自知這是由於自己無明障重,小根小器所致,因這部經是為發大乘者說,為發最上乘者說。但我以為不解並不要緊,只要將不解之處揣在心中,處處用心,必會桶底穿破,自見一番天地。我多有如此體驗,隨拈幾束告知同修,或許有助於人。儘管這其中的領悟並非透徹,也不一定準確,然而這種方法我以為確有可取之處。《金剛經》中說:「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 《金剛經》的智慧 我們的每一次起心動念 如來悉知
    於是佛陀鄭重對須菩提說:這樣多的佛世界有無量的眾生,這所有眾生的種種心,如來全都知道。佛經中用的是佛告須菩提,在佛經中用佛告二字時,就是表明鄭重之意。「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為什麼佛陀說都知道呢?
  • 學佛者,看一看,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
    金剛經,是大乘佛教著名經典,相信學佛的人,大多數都知道此經,也都讀過此經,可還有一些人,對於學習金剛經的好處,並不了解。如果你了解了,受持金剛經的五大好處,或許會對此經,愛不釋手。我們現在就來看一看,具體有何好處?
  • 《金剛經》的正確打開方式!
    《金剛經》是佛教,特別是大乘佛教的一部重要經典,非常非常重要,讀《金剛經》功德無量!有多無量,佛說「不可思議!」這誰都知道,《金剛經》裡都寫著呢!關鍵是怎樣學?怎麼讀?說「學」,說「讀」,那都不準確,就像說「般若」不說「智慧」一樣。如果這樣,不說「學」,不說「讀」,說什麼才合適呢?引用當前比較流行的話,我們不說「讀」,也不是「學」,我們說「打開方式」,您看這樣?好像也不太合適。合適不合適就是它了,我們就說「打開方式」!
  • 《金剛經》:受持演說這四句偈,功德無量
    《金剛經》大家都不陌生,是一部家戶喻曉的經書,即使不學佛的人也大多有所耳聞;而對於學佛的人來,則是必須要誦讀奉行的經典。《金剛經》甚至被稱為佛教史上最偉大的經典之一。為何人們對短短的這部經如此看重呢?從經名就可以看出,它用金剛來比喻般若智慧的銳利、堅強、無堅不摧,能斷一切煩惱。
  • 受持讀誦《金剛經》,尤其是這3句話,功德無量
    什麼是受持?又怎樣受持《金剛經》呢?「受」簡單的理解就是接受。當你了解了《金剛經》的內容,能夠認同其所講的道理,並且對此經文有信心,誠心誠意地去接受,這是受的意思。「持」是能夠持久地接受,在理解了《金剛經》之中的內容後,去反覆研讀、去品悟其中的道理,在生活之中有所反思,並且把《金剛經》真正應用在生活上。知道了受和持的意思,那麼受持金剛經也就自然明白了,讀到此經,心中如獲至寶,誠心接受,時刻不忘,而且能將此經的內容應用於生活,這樣就做到了受持金剛經。讀誦金剛經,自然好理解,就是我們能夠口誦經文,時刻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