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乘坐的這艘潛艇的形狀其實和我們手中夾的雪茄菸差不多。它是很長的圓筒形,兩端作圓錐狀。」
「潛水服是用橡膠製成的,沒有縫,可以承受強大的壓力,不受損壞。上衣和褲子是連在一起的。褲腳下是很厚的鞋,鞋底裝有很重的鉛鐵板。上衣全部由銅片疊起來,像鐵甲一樣保護著胸部不受水的壓迫,讓肺部自由呼吸。衣袖連著十分柔軟的手套,使得雙手活動自如。」
《海底兩萬裡》中的潛艇——鸚鵡螺號
《海底兩萬裡》中描述的海底打獵的場景
以上兩段對潛艇和潛水服的描述,摘自法國科幻小說家儒勒·凡爾納(1828~1905)的代表作——《海底兩萬裡》(1869年出版)。即便沒有看過這本書的讀者,想必對潛艇和潛水服也不會陌生吧!可是這兩樣東西對凡爾納來說,絕對可以說是傳說中的事物。因為無論潛艇還是潛水服,都是在《海底兩萬裡》出版之後才出現的!
無獨有偶。凡爾納在其1865年的作品《從地球到月球》中,講述了人類登月的故事。當1969年美國人完成登月之後,人們驚奇地發現,美國登月飛船的發射地點,與凡爾納的小說中描寫的發射地點幾乎位於同一緯度,兩地的直線距離僅約192千米。
美國登月飛船的發射地點——甘迺迪航天中心,位於美國東部佛羅裡達州東海岸的梅裡特島,成立於1962年7月,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進行太空飛行器測試、準備和發射的最重要場所。其名稱是為了紀念已故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整個場地長55千米,寬10千米,面積567平方千米,約1.7萬人在那裡工作。是當地著名旅遊點和美國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
類似例子在凡爾納的作品中還有很多。由此看出,凡爾納不僅是一位出色的小說家,更是一位神奇的預言家。他描述的很多事物,在不久之後都成為了現實。為什麼凡爾納有著如此「魔力」,讓他能「看到」未來的世界?
想知道答案的話,恐怕只能去問凡爾納本人了。不過,從凡爾納的小說中,我們或許能找到蛛絲馬跡。他的作品中,不僅有精彩的故事情節,更有很多數據翔實的科學敘述。書中那些科學發明的結構和使用材料,基本上都來自同時代的科技和材料。
凡爾納的作品,就像是一本本內容豐富的百科全書。可以推斷,凡爾納一定是掌握著豐富的天文、地理、生物、化學和物理等學科的知識。再加上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這才有了小說中那些亦真亦幻的故事。
儒勒·凡爾納的畫像
或許這就是答案吧。其實,並非凡爾納的小說中才有這樣的謎團。類似的難解謎題,也在美國作家愛倫·坡(1809~1849)的作品中出現過。
愛倫·坡在小說《亞瑟·格登·皮姆的歷險故事》(1838年出版)中,借主人公之口描述了一種神秘液體:
「我很難用語言描述這究竟是什麼樣的一種液體,它並非透明,但同時它也沒有一種固定的顏色,如同彩虹一般幻化出各種光芒。我們將其中一些放入玻璃杯,隔了一會兒,我們注意到它自動分成許多小塊,每塊液體都有自己的形狀,似乎有種強大的力量將它們各自分開。」
科學家認為這段文字是對液體水晶非常精確的描述。可是,愛倫·坡生活的年代液體水晶還未被發現!而且液體水晶無法在常溫常壓的自然狀態下被看見,因此愛倫·坡是絕對沒有可能見過的。那為何作者能寫出來,是巧合?還是其他原因?
愛倫·坡的漫畫肖像
小說家和預言家,兩個看似毫無聯繫的職業,卻同時在儒勒·凡爾納和愛倫·坡身上邂逅。這樣的未解之謎,看樣子是很難解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