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語非遺紀錄片《烏拉特婚禮》喜獲自治區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

2020-12-20 北方融媒

近日,反映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內容的蒙古語非遺紀錄片《烏拉特婚禮》喜獲自治區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也是入選的唯一一部蒙古語紀錄片作品。

《烏拉特婚禮》是內蒙古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保護項目。傳承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在蒙古族傳統文化中,婚禮是最為集中、最為完美、最為突出的表現形態或主要的文化載體。

由內蒙古桑斯爾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製作的蒙古語三集民俗紀錄片《烏拉特婚禮》於2018年6月11日-14日在內蒙古蒙古語衛視頻道播出後,有關學者專家和中國八省區觀眾反響熱烈,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該片是近年來少有的以蒙古語創作影視精品佳作,是一部優秀的母語紀錄片。

該片的拍攝製作得到內蒙古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內蒙古師範大學佛學文化研究院及烏拉特後旗獲各琦蘇木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

該片主要拍攝地點在烏拉特前、中、後三個旗和包頭市梅力更廟。民俗名譽顧問由已故的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蒙古族著名民俗學家和研究烏拉特文化方面的權威專家烏·那仁巴圖擔任,民俗總顧問由內蒙古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蒙古族民俗學和烏拉特文化權威專家巴 孟和擔任。音樂總監和劇本由著名音樂理論家瑟 巴音吉日嘎拉研究員擔任和負責完成,並與巴 孟和教授親臨拍攝現場指導;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著名紀錄片導演查格德爾執導,內蒙古廣播電視臺資深播音員阿拉騰筍布爾為該片解說詞配音。

在創作和拍攝過程中,劇本以公開和內部出版、整理的有關烏拉特婚禮書籍為腳本,廣泛徵求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烏拉特中旗、烏拉特後旗和包頭市等地近30餘名烏拉特民俗文化研究專家、學者以及部分烏拉特蒙古族長輩的意見建議,對劇本召開了專門的論證會,先後五次修改和完善。

參演的100多位演職人員全部來自烏拉特後旗、前旗、中旗和包頭市阿嘎如泰蘇木的牧民,語言生動,表演情感樸實無華、真實動人,充滿濃厚的生活氣息。片中的30多首烏拉特民歌婚禮插曲(包括「秀魯格道」)由專家們精心篩選確定,並邀請烏拉特前、中、後三旗30多名優秀民歌手和烏拉特婚禮祝讚詞朗誦人(其中有多位國家級、自治區級和市級、旗縣級非遺傳承人),分別在烏拉特後旗和呼和浩特市集中進行專業培訓,最後錄製完成。主題曲(交響樂)由我區著名作曲家朝倫布和先生創作,以最具烏拉特風格的《遼闊美麗的杭蓋》《恩德俱全的喇嘛》《鴻雁》三首歌曲音樂貫穿全劇。片中妙語連珠的祝讚詞與烏拉特民歌相輔相成,更為本片賦予了蒙古族經典民歌的魅力和不朽的藝術靈魂。

服飾方面,為展現烏拉特部落服飾的款式和特點,製片方組織烏拉特民俗專家、服飾設計師搜集了清末民初有關烏拉特部落的圖片、照片和文字資料,多方考證,針對片中每個角色,每個年齡段人設計出不同款式的衣帽頭飾,耗巨資邀請自治區級烏拉特蒙古族服裝服飾傳承人斯慶嘎女士製作了一百多套烏拉特傳統服裝和三十多套烏拉特婦女頭飾。

因時代的變遷,本片要求的很多傳統蒙古包和道具陳設已很難找到,為此製片方不辭辛苦,赴蒙古國購置手工雕刻製作的傳統蒙古包、傳統樣式的蒙古靴、馬具等,從烏拉特後旗博物館、布德民間博物館,以及牧民家中租借了大量必要的傳統家具和生活用品。

積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立場是時代賦予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責任和義不容辭的義務。今天,我們藉助現代高科技技術手段,記錄保留烏拉特傳統婚禮民俗,就是希望具有鮮明原生態特色的烏拉特傳統文化之美和它的特質能夠活態保留、世代傳承。據了解,《烏拉特婚禮》製片方是內蒙古桑斯爾國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製片人是滿都拉。

據介紹,自治區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分享活動於呼和浩特市烏蘭恰特多功能廳展開。活動現場為獲得本屆「五個一工程」戲劇、電影、電視劇優秀作品獎、「五個一工程」廣播劇、歌曲、舞蹈優秀作品獎、「五個一工程」蒙漢文圖書優秀作品獎、「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獎以及特別獎的作品頒獎。

每五年舉辦兩屆的「五個一工程」評選,不僅豐富了億萬百姓精神文化生活,還全面打造文藝精品,鼓勵藝術創新,提高藝術品質,最大程度地滿足了人民群眾需求。

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於2019年4月正式啟動,專家組對符合條件的321部作品進行了三輪評審,又經過集中研究、公示等程序,決定對78部作品授予優秀作品獎,對四個單位授予「組織工作獎」,對兩部作品授予「特別獎」。

據悉,歌舞劇《我的烏蘭牧騎》、話劇《大國工匠》、蒙古劇《搏克·夏力賓》、話劇《紅手印》、漫瀚調音樂劇《牽魂線》、京劇《大盛魁》《片警寶音》《呼倫貝爾城》《坐著火車上北京》《阿魯科爾沁的純淨》《在草原上》《烏拉特婚禮》等28部戲劇、電影、電視劇作品獲得了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戲劇、電影、電視劇優秀作品獎;《烏蘭牧騎之戀》《蒼茫的山林》等8部廣播劇作品;《我的勒勒車》《美麗的內蒙古》《父母草原》等12部歌曲作品及《爺爺們》《傳承》《春之聲》等10部舞蹈作品獲得了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廣播劇、歌曲、舞蹈優秀作品獎。

《蒙古醫藥學經典著作》、《蒙古族民間兒童故事大全》、《大風》、《庫布其與世界》等20部蒙漢文圖書獲得本屆「五個一工程」蒙漢文圖書優秀作品獎;鄂爾多斯市委宣傳部、呼和浩特市委宣傳部、錫林郭勒盟委宣傳部、赤峰市委宣傳部獲得了本屆「五個一工程」組織工作獎;為鼓勵在全國「五個一工程」獲獎的內蒙古作品,本屆「五個一工程」設立了特別獎2名,分別頒發給歌曲《點讚新時代》和電影《黃大年》。

獲獎分享活動後,參加活動的人員移步至烏蘭恰特大劇場,共同觀看了「萬馬奔騰 祝福祖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烏蘭牧騎專場演出。

相關焦點

  • 江西這些作品入選「五個一工程」獎!
    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入選作品公示,江西兩部優秀作品入圍!為充分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確保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公平公正,現將本屆入選作品名單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19年8月2日至8月8日。
  • 廣西表彰銅鼓獎獲獎作品和"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廣西新聞網
    我區表彰文藝創作銅鼓獎獲獎作品和「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廣西新聞網-廣西日報南寧訊(記者蔣林)1月18日,第八屆廣西文藝創作銅鼓獎和廣西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頒獎表彰會在南寧召開自治區黨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範曉莉出席並講話,自治區副主席丁向群宣讀獲獎作品名單和表彰決定。近年來,全區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喜迎十九大、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夢」等主題創作生產了一批優秀文藝作品。這次會議對50件銅鼓獎獲獎作品和35部(首)「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進行了表彰。
  • 音樂總監劉牧創作紀錄片《飛向月球》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
    8月19日,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獲獎名單正式公布。其中,特別獎13部,優秀作品60部。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航天局製作,音樂製作人劉牧擔任紀錄片配樂和主題曲創作《飛向月球》電視紀錄片類作品獎。
  • 賀州市一非遺文創產品喜獲「八桂天工獎」金獎
    近日,廣西「八桂天工獎」獎項揭曉,我市國家級非遺名錄《瑤族服飾》「瑤香康養包」系列非遺文創產品喜獲金獎。這是我市非遺工藝品首次獲得該獎項的金獎。產品由生產性保護基地八步區步頭鎮黃石村「廣西過山瑤家文化創意發展有限公司」選送,評選中從一千多件工藝美術作品中脫穎而出。
  • 烏海市三項目喜獲2019年度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杯」工程質量獎及...
    近日,2019年度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杯」工程質量獎及內蒙古自治區優質樣板工程獎評選結果出爐,我市3項建築工程榜上有名。由興泰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內蒙古科林建設工程監理有限公司監理的烏海市蒙中醫院二期(含殘疾人康復建設項目)和內蒙古蒙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烏海市華信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監理的烏海市公安局業務技術用房及城市應急指揮中心工程喜獲2019年度內蒙古自治區「草原杯」工程質量獎;由內蒙古蒙西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烏海市安廈工程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監理的蒙西香榭麗舍A1#、A5#、A9#、A10#、A13
  • 宿遷四部作品獲省「五個一工程」獎
    宿遷網訊(記者 程大偉)10月31日,記者從宿遷市委宣傳部獲悉,在當天上午舉行的江蘇省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儀式上,宿遷市共有4部作品獲獎。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是江蘇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示範性、引領性工程,代表著江蘇文藝創作生產的最高成就和水平。
  • 江陰兩件作品獲無錫市「五個一工程」獎
    在無錫市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中。江陰2部作品榜上有名!分別是大型錫劇《徐霞客》和長篇小說《慶曆四年秋》江蘇省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是江蘇精神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示範工程、響亮品牌實施20多年來,推出了一大批有影響、深受群眾歡迎的優秀作品。本屆評選包含了電影、電視劇、紀錄片、戲劇、廣播劇、歌曲等多個藝術領域,共有79部作品獲獎,充分展現了江蘇文藝創作的蓬勃生機和文化強省建設的豐碩成果。
  • 非遺展示——烏拉特民歌MV
    梅日更廟葛根活佛編創的81題詩歌是烏拉特民歌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烏拉特民歌以它起源,形成內容、唱腔、風格與其他民歌截然不同的經典歌曲,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烏拉特蒙古族民歌主要流行在四個地區:烏拉特前、中、後旗牧區及包頭西部蒙古族居住區,這四個地區的民歌風格各不相同。
  • 非遺:烏拉特民歌MV《三聖賢》
    阿貴傳習所梅日更廟葛根活佛編創的81題詩歌是烏拉特民歌最有影響力的代表作。烏拉特民歌以它起源,形成內容、唱腔、風格與其他民歌截然不同的經典歌曲,流傳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烏拉特蒙古族民歌主要流行在四個地區:烏拉特前、中、後旗牧區及包頭西部蒙古族居住區,這四個地區的民歌風格各不相同。
  • 福建6部作品獲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東南網8月19日訊(本網記者 盧金福)今日,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結果同時揭曉,福建共有6部作品獲獎,獲獎作品數量位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北京),也是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全國唯一一個每個評獎類別都有作品獲獎的省份,實現滿堂紅。
  • 這個自治區大名單上有準格爾旗作品
    7月15日,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2017—2019)入選作品公示名單出爐,鄂爾多斯共有7個類別、9部作品入選公示名單,總數居自治區前列。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2017—2019)入選作品公示的公告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自治區有關精神,充分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確保評獎公開
  • 《喜羊羊與灰太狼》獲得「五個一工程」大獎
    《喜羊羊與灰太狼》 (資料圖)中國日報網中國在線消息:昨天上午,中宣部召開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廣東省喜獲「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六項大獎。這是廣東在近幾屆「五個一工程」評選中獲優秀作品獎數量最多的一次。廣東獲獎名額近年最多由中宣部組織的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評選活動自1992年起每年進行一次,評選上一年度精神產品中五個方面的精品佳作。這五個方面是:一部好的戲劇作品,一部好的電視劇(片)作品,一部好的圖書(限社會科學方面),一部好的理論文章(限社會科學方面)。
  • 我市6件作品喜獲宜春市優秀文藝作品獎
    我市6件作品喜獲宜春市優秀文藝作品獎 2021-01-06 1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河北《營盤鎮警事》等11部作品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本屆「五個一工程」評選結果同時揭曉。河北省創作生產的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電視劇《先遣連》、《營盤鎮警事》、《我的故鄉晉察冀》、《焦裕祿》、《聶榮臻》,戲劇《六世班禪》,廣播劇《一個縣委書記的擔當》,歌曲《天下百姓》,圖書《美德照亮人生》叢書、《夢想照亮生活——盲人穆孟傑和他的特教學校》等11部作品獲獎,省委宣傳部獲「組織工作獎」。
  • 海南省「五個一工程」獎名單公布 《「潮起海之南——海南建省辦...
    2017—2019年度海南省優秀精神產品(海南省「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今天上午在海口舉行,會議深入學習貫徹中宣部第十五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表彰座談會精神,表彰2017—2019年度海南省優秀精神產品獎組織工作先進單位和獲獎作品,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全省文藝創作的重點任務。
  • 我市第九屆「五個一工程」獎揭曉 歌劇《英·雄》、歌曲《最美的...
    日前,記者從市委宣傳部獲悉,我市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揭曉,10件文藝作品分別獲得優秀作品特等獎和優秀作品獎。《英·雄》劇照經評委會嚴格評審,市委宣傳部決定,由市文旅廣體局報送的歌劇《英·雄》、歌曲《最美的歌謠》獲得我市第九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特等獎,這兩件作品也成功獲得湖南省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 市「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花落嶽麓
    10月15日,記者從長沙市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表彰暨文藝精品創作推進會上獲悉,由嶽麓區委宣傳部選送的報告文學《先聲》榮獲長沙市第十三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優秀作品獎,並現場接受表彰。
  • 賀州市一非遺文創產品喜獲「八桂天工獎」金獎
    近日,廣西「八桂天工獎」獎項揭曉,賀州市國家級非遺名錄《瑤族服飾》「瑤香康養包」系列非遺文創產品喜獲金獎。這是賀州市非遺工藝品首次獲得該獎項的金獎。此次獲金獎的「瑤香康養包」是採用賀州過山瑤傳統養生中草藥與賀州市國家級非遺名錄《瑤族服飾》尖頭瑤刺繡相結合的文創產品,包括香包、枕頭等工藝品,工藝精美,輕巧適用,保健養生,符合廣西發展康養旅遊品牌的主題,深受評委稱讚。
  • 烏拉特前旗非遺中心召開2020年非遺工作會議
    為進一步加強我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切實推進和監督傳承人的傳承責任與義務落實,讓非遺傳承人和非遺工作者「知責、明責、履責、盡責」。7月7日,旗非遺中心召開了2020年非遺工作會議。文體旅遊廣電局副局長史小琴,非遺科和文化館相關負責人,國家級、區級、市旗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等40餘人參加了會議。
  • 郭雨橋—精通蒙古語的漢族學者
    他是漢族,卻精通蒙古語,致力於蒙古族民俗文化的收集整理和研究,成為自治區獲得「烏蘭夫蒙古語言文字獎」的第一位漢族人。2014年2月的一天,自治區民委辦公室來了一位個子不高、戴著眼鏡的老人。十幾年來,他幾乎走遍了國內外的蒙古族聚居地區,用蒙古語進行採訪、翻譯,寫出了多部蒙古族民俗文化作品。」自治區民委辦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說。「我從學習蒙古族語言愛上蒙古族文學,從蒙古族文學愛上了蒙古民族」今年72歲的郭雨橋出生於烏蘭察布盟(今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筆架山下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