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兩款有束腰馬蹄足長方凳,細品明式家具標準器和奇葩的差距

2021-01-16 網易

2020-08-31 11:47:05 來源: 襲明制器郝增濤

舉報

  這幾天看某國際拍賣會預展的家具,發現兩件有意思的長方凳。同樣都是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窪堂肚牙板兩者相比,高下立見,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來看這兩款凳子:

  

  第一款: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長方凳。尺寸:長47釐米;寬39.4釐米;高49.5釐米,黃花梨制。座面邊抹攢框,屜為席面。邊抹線腳從上向下內收到底壓邊線。腿足與上部構件以抱肩榫接合。四足間施羅鍋棖。牙板為窪堂肚造型。腿足與牙板沿邊線起燈草線,收於雋秀挺拔的馬蹄足。棖子與腿足接合位置梢退後以齊頭碰安裝,以保持線腳輪廓的完整。

  

  這是一款非常有代表性的明式家具。造型中規中矩,比例勻稱,線腳流暢。

  

  第二款: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長方凳。尺寸:長52.1釐米;寬40釐米;高51.8釐米,黃花梨制。凳子邊抹攢邊,屜為席面。

  

  凳子腿足以抱肩榫與凳面接合。牙板窪堂肚式,腿足間施羅鍋棖。羅鍋棖與腿足格肩相交,腿足邊沿及牙板邊沿無線腳。

  兩款長方凳相比,品相立見高下。

  一則,構件的比例及選配。

  如果把第一款做為標準器的話,第二款的邊抹用料薄,窪堂肚「肚子」大,且,羅鍋棖上拱弧度與窪堂肚的弧度並不協調。兩個構件,一個下垂,一個上凸,中間間隙太小,有悶塞感。

  這裡有個關鍵構件窪堂肚: "牙條中部下垂,成弧線形,常見於椅子上的券口牙子」。見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

  窪堂肚在明式家具中極為常見,在上海博物館展出的紫檀扇面形南官帽椅券口牙子就是窪堂肚式。它展現出大型南官帽椅的舒展凝重,非常有氣勢。

  

  

  

  窪堂肚的形式並非一成不變,如上圖,安思遠款的藤條牙子圈椅,券口藤條牙子仿竹。這種設計,既保留了窪堂肚的輪廓,又有通透玲瓏之感,兼竹製家具的風韻,極為耐看。

  另一款窪堂肚的凳子窪堂肚也用得非常精彩。有束腰管腳棖方凳。

  

  有束腰管腳棖方凳,與第一款非常相似,邊抹線腳、輪廓期邊線及窪堂肚的弧度。用看美女的眼光看家具,窪堂肚像胸。第一款長方凳和上圖這款方凳是好看的豐滿,但小姐姐(第二款長方凳),如果胸下垂了,這份美就成了醜。

  

  構件的選配。牙板如果用素牙板看上會讓人好受些。牙板可參考下圖方凳。中規中矩的造型,即便羅鍋棖位置上提,也不顯突兀。

  

  另外一個辦法,保留窪堂肚,用上面有束腰管腳棖方凳的辦法,用直棖做管腳棖放在最下端,給窪堂肚更大的空間以顯示它的圓潤。

  要不試試把棖子換成十字棖或霸王棖?也能讓窪堂肚顯得豐滿。

  

  再則,線腳的使用也起重要的作用。

  「線腳在明及清前期家具上的施用,主要在邊抹、棖子、腿足等部位。它們全仗面和線來構成其形態」。「邊抹即使同高,梟混也基本相似,但曲線舒斂緊緩稍有變換,頓覺殊觀」。

  王老在《明式家具研究》中把線腳的作用歸結為家具裝飾的一類。線腳在兩款長方凳中,可比作西褲褲腿上熨燙出的中縫,跟運動褲比,西褲,更顯腿修長挺拔。

  

  

  《道德經》闡述的美醜:「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對比之下,才知道美的可貴。「失之毫釐謬以千裡」,在明式家具中更是明顯。

  總之,好的明式家具基礎肯定要比例勻稱,結構合理,然後再從選料、線腳、攢鬥、雕飾等多方面入手做個性化處理才算良好的創新與發展。古與今同,想做好明式家具需先傳承其精髓,再做裝飾處理才能看到從內到外的傳統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紫檀有束腰馬蹄足長方凳,幫您了解有束腰家具的造型與榫卯結構
    束腰:家具面板與牙子之間向內收縮的部分。有束腰的杌凳,絕大多數用方材,足端有馬蹄。從分類上來看,它和淵源於大木樑架的無束腰杌凳不是一家眷屬。——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第27頁。圖一 2018嘉德秋拍紫檀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長方凳2018年嘉德秋拍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長方凳,尺寸:長50釐米;寬44.5釐米;高48.2釐米。它是明式家具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杌凳類的代表。長方凳邊抹攢框,原物為軟屜,屜面破損,但見屜面下彎帶一根。
  • 大紅酸枝老料,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長方凳
    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長方凳規格:40*30*44 淨重6332克凳子對漢族人來說是"舶來品"。中國古代起居方式,在南北朝前,仍是席地而坐。至南北朝,尤其是北魏佛教的興起,西方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逐漸傳入中原,演變出了高坐具,並在眾多家具中也顯示十分重要作用。此方凳濃厚明式風格的方凳。素冰盤沿,方材倒楞。它"方材倒楞"的做法,使得方材消除了邊稜的尖利,使其變得圓潤飽滿。方凳的羅鍋棖轉折委婉自然,馬蹄足的彎曲曲線猶如露珠欲垂,兜轉處流暢優美。束腰與牙條一木連做,以抱肩榫與腿足結合。
  • 攻玉山房收藏款,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長方凳,大紅酸枝家具
    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長方凳規格:40*46*49CM凳子對漢族人來說是&34;。中國古代起居方式,在南北朝前,仍是席地而坐。至南北朝,尤其是北魏佛教的興起,西方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逐漸傳入中原,演變出了高坐具,並在眾多家具中也顯示十分重要作用。此方凳選用寮國大紅酸枝老料製作,色澤沉穆,其木材穩定性高且材質細膩,古樸的色澤,非常適合製作簡潔的明式家具。而且面框用料加厚,面框達到3.8公分厚度,結實牢固。方凳帶有濃厚的明式風格。
  • 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光素無紋飾的明式家具
    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這些元素是明式家具中的最基本式,我們來看幾款經典的光素無紋飾的明式家具。黃花梨有束腰羅鍋棖畫案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大畫桌,原作黃花梨材質,始制於明末清初,美國哈佛燕京學院中國文學教授海陶瑋,1949年之前從北京購得。
  • 最經典的明式家具——標準器
    "明式家具"在王世襄先生討論的範疇內,已嚴格限定為"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造型優美的家具"了,那麼"標準器"該如何去理解呢?雖然王老沒有給出定義,但他指出,編書時"每類將最基本的形式放在前面,以下由簡而繁,依次介紹在結構、構件或裝飾上出現變化的例子"。因此明式家具"標準器"可以說是明式家具"最標準的形式"、"最經典的形式"。最標準的形式,包含著很深的學問。
  • 無束腰直足直棖長方凳,王世襄第一款凳子,《明式家具珍賞》收錄
    無束腰直足直棖長方凳,黃花梨材質,王世襄先生舊藏,上世紀50年代商販從通州故家購得,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王世襄著《明式家具珍賞》、《明式家具研究》都有收錄。無束腰直足直棖長方凳,這類形制是明代中晚期的基本形制之一,
  • 有一款明式家具:無束腰卻屬有束腰體系,像四面平卻不平
    明式家具中束腰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構件,束腰,高束腰或者不用束腰,都能讓家具呈現不同的風格。有這樣一款家具,它沒束腰,卻屬於有束腰體系,它像四面平,卻不平。它可以作為有束腰家具與四面平式是近親的佐證。此畫桌束腰不顯著,但實則屬有束腰體系。與此形相仿的,參閱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圖乙73,有束腰馬蹄足霸王棖條桌。有束腰馬蹄足霸王棖條桌。有束腰馬蹄足霸王棖條桌尺寸:長98釐米;寬48釐米;高78.5釐米。
  • 黃花梨方凳,看似「小透明」卻受眾多藏家追捧的明式家具
    像明式家具這類收藏佳品,理應代代傳承有序,不管是不是同一個家族所藏有,只要是愛惜這些家具、懂得欣賞這些家具的人,都可以接過這個接力棒和家具一起走一段路。凳本稱為杌凳意思是無靠背的坐具,它屬於宋元以後的家具,因無靠背不用端坐其上,坐姿可隨心而動,也利於搬運。 凳子的形式很多,可分為長凳、方凳、長方凳和圓凳幾種。明代的方凳一般較大,座面可為木製、大理石心或藤編軟心,四足及邊框寬厚穩妥,夏日不用凳套坐起來清爽宜人,可與方幾、方桌搭配使用,在古代眾多家具中十分重要。
  • 故宮藏有束腰馬蹄足霸王棖桌鑑賞
    明清時期,方桌可貼牆放,靠窗放,廳堂中貼著長形桌案放或室內居中放,是人們日常生活必備的家具。常見形式有無束腰直足,一腿三牙式和有束腰馬蹄足等。《魯班經匠家鏡》八仙桌式:「高二尺五寸,長三尺三寸,大二尺四寸,腳一寸五分大。
  • 古典家具中兩件清早期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條桌
    古典家具的傳承除卻一些文字和圖畫資料外,我們可通過兩件清早期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條桌來探尋古典家具的精彩。清早期 黃花梨有束腰馬蹄足卡子花條桌此條桌尺寸:長149釐米;寬54釐米;高85.5釐米。條桌為黃花梨木製,為原皮殼包漿。乍一看到這條桌,不由得想起王世襄先生《明式家具研究》乙80那件四面平直棖加卡子花條桌。可惜那張條桌只有線圖,並無實物可仔細探查。
  • 永恆的明式家具
    」展覽,在故宮永壽宮展出了巴蓋先生收藏的71件明代的黃花梨家具,以紀念中國和比利時王國建交35周年,「永恆的明式家具「震撼北京收藏界。經過多輪激烈競拍,七十件套家具百分之百沽罄,幾乎全部以高於估價數倍成交,總成交價人民幣2億4700.6萬元。成功得標者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山東、山西、浙江、江蘇、福建、上海、廣東、臺灣和香港等,當然還有主場的北京。一夜之間,比利時侶明室收蔵的明式家具各散東西,被新一代關註明式家具的人接收。
  • 有束腰家具的演化歷程及詳細解讀明式家具腿足上的花活兒:挖缺做
    「我們說有束腰家具,它是從唐代流行的臺座或壼門床、壼門案演變出來的。開始由每面幾個壼門簡化到每面一個壼門,再由一個壼門簡化到四角只剩四根腿足。腿足位在四角,外形本來就是方的。壼門床、案上下同大,故四足直立,不像屋柱那樣有側腳。壼門從臺座上消失,最後遺留下歧出的角牙,經過蛻變和斂縮,成為足端的馬蹄。」
  • 印度小葉紫檀,無束腰馬蹄足榻,明式家具收藏品
    歷史上關於榻有很多故事,最典型的故事就是宋太祖趙匡胤。他的一句名言就是"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榻是床的一種形式,是從非常古老的家具演變過來的。榻它在古義中是指它近地,榻是指"塌",它是比較矮,就是平的,我們古代的記載中當然有一些帶欄杆的也叫榻,但我們現在比較明確的一個概念就是無欄杆,無圍子,一個平面的四足落地的臥具,這就是榻。
  • 上海博物館裡王世襄舊藏的兩件黃花梨無束腰方凳
    每次去上海博物館,都會特別留意一件無束腰直足直棖凳子。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珍賞》中詳細介紹過它。還把它與另一件小黃花梨無束腰直足直棖小方凳放一起做了介紹。我覺得把它們放在一起更顯「人情味兒」。怎麼這麼說呢?
  • 紅木家具精緻傳承 六十款黃花梨、紫檀、酸枝木等明式家具圖集
    無束腰直腿足長方凳材質:白酸枝規格:51x41x51cm原型:上海博物館參考:明式家具珍賞五十八頁無束腰直足是明式杌凳最基本形式之一。凳盤混面壓邊線,腿足直落地面,無馬蹄,斷面外圓裡方,方圓相交處起邊線,側腳顯著,其造型亦源於古代建築大木樑架結構。正面直棖一根,側面兩根。素牙子,起邊線,牙頭有小小委角。此杌凳骨架開張,線腳簡練,比例適當,神態淳樸而穩重,具有明顯的明代家具的神韻。
  • 王世襄款無束腰直足直棖長方凳「經典復刻」
    這批明式家具,如今已入藏上海博物館,而無束腰直足直棖長方凳,被王世襄先生留了一席之地,收錄於《明式家具研究》甲3。該相近款清 黃花梨方禪凳,於2014年06月01日,盛木為懷—中國明清古典家具及雜項專場—北京銀座國際2014春季拍賣會上,曾創下成交金額:253,000元。蘇素家具依其神韻,1:1匠心複製。
  • 「明式家具」攻玉山房舊藏「黃花梨杌凳」
    原款:明末 黃花梨羅鍋棖長方凳四張成堂藏家:攻玉山房葉承耀舊藏拍賣會:2015年10月秋拍攻玉山房藏明式家具成交價:5,490,960元>收錄:伍嘉恩,《明式家具二十年經眼錄》,北京,2010年,頁153伍嘉恩,《明式家具經眼錄》,北京,2015年,頁157凳面椅盤用標準格角榫攢邊,抹頭見透榫。
  • 明式家具在《唐伯虎點秋香》裡的款式和陳設,您了解嗎?
    八仙桌為無束腰羅鍋棖加卡子花方桌。此款方桌在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P97頁有收錄介紹,十分簡潔經典。款式與歷史實物相同。中間是一款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方桌,十分經典。方桌兩側搭配樣式相同的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方凳。對稱擺放的一對花幾跟廳堂中的四隻同款。條形案為夾頭榫捲雲紋牙頭形。兩側並無翹頭。條案上擺設一隻有束腰三彎腿案上幾
  • 尚比亞紫檀,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條桌
    「尚比亞紫檀有束腰羅鍋棖馬蹄足條桌」尺寸:97×42×86.5cm此桌選用尚比亞血檀製作,整器設計全拆裝。桌體全身無雕飾,是明式桌類家具最標準的造型。有束腰,馬蹄足,羅鍋棖桌面以格角榫攢框鑲面板,邊抹冰盤沿窄束腰,牙,角圓格角相交,沿邊起圓潤的燈草線,構成完整連貫的輪廓線。腿間安一木的羅鍋棖。其四足修長,收以內翻的高馬蹄。整器結構嚴謹,比例協調,高挑挺拔,簡約明朗。
  • 黃花梨明式基本款,有束腰羅鍋棖方桌配馬蹄
    明式方桌分有束腰和無束腰兩種,兩者均以直棖或羅鍋棖為基本樣式。前者因源自古代壺門床,足部逐漸簡化,最後演變成馬蹄造型。去年夏天,一張清代黃花梨方桌出現在市場上,正是這種最常見的有束腰款式從木頭的紋理上看,束腰和牙條應該是一木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