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倫敦9月4日電 9月4日出版的英國《華商報》報導,7名華人因兩起犯走私香菸、偷漏關稅罪,近日被倫敦刑事法庭判處共計17年的徒刑。這兩起案件的審理顯示英國的一些華人走私販賣香菸仍然屢禁不止,偷運方法層出不窮。
第一起案件發生在2007年;主犯陳華堂、戴建峰和林劍武夥同國際快遞公司員工一起走私香菸和菸草,海關從陳的家中查獲假煙數萬支,今年8月24日倫敦蓋萊頓刑事法庭共判處他們7年另7個半月的刑期。2009年7月7日判處的另一起案子,則是以關維和為首的華人走私集團從遠東大量走私香菸,逃稅高達250萬英鎊,他們被判處10年監禁。
走私方法一變再變最原始走私香菸的辦法是將貨物裝入貨櫃,進關時偽報成電器、日用品、建築材料等矇騙過關。但最近這一、兩年查獲的案例顯示,走私方法有了很大的改進。目前最流行的辦法是走快遞的路線。按照國際慣例,國際快遞貨物通常不被海關查驗,抽查率不到1%,但是每次只能是幾箱而已。
具體做法是犯罪人盜用其他人的地址,例如,一位陳性走私人從華文報紙上收集到20多個華人家庭的地址,陳犯讓中國的發貨人給這20多個地址發貨,平均一個地址一周用兩次,每次兩箱(200條香菸)。陳犯僱傭了幾個老鄉,專門負責收貨。
國際快遞貨物的到達時間都能從網上查詢到,或者當天早上致電快遞公司也能知道大約幾點到達。陳的老鄉就事先在附近等候,看到標有快遞公司的車輛駛近,就急忙上前迎接,將貨物提走。如果屋裡的中國人正好出來碰上,或陳的老鄉趕去遲了,貨被屋主籤收,陳的老鄉就會敲門告訴那家人,他的貨寄錯了地址,而且貨箱上收貨人的名字就是他。他通常都帶著有相片的假信用卡或假NI卡,很容易把貨取走。
數十名華人被矇騙不久前,華文報紙上出現幾則廣告,內容基本一樣:不需要上班,只要在家做簡單的工作,每周就能至少得250鎊報酬,而且沒年齡限制。回應廣告的人很多,有學生,有來英探親的父母,也有老公是博士的家庭主婦。他們的工作是在家等貨,說是一些中國的手工藝品,收到以後需要重新包裝,每天只需工作2-3個小時,輕鬆簡單,每人都將地址和名字告訴了登廣告的人。
過了幾天,幾箱貨就通過國際快遞公司送到,收貨人趕緊通知登廣告的老闆。但這時老闆告訴她們這些貨不需要再包裝了,等下個星期。老闆會留下幾十鎊錢,就這樣什麼都不做就能拿到幾十鎊,到了下周還是這樣,貨到了馬上就有人來取走,留下幾十鎊。
一周接著一周,直到一天收到海關的信件,告知走私香菸被沒收,另外警告,重犯將被起訴。這些婦女接到官方來信一下被嚇住了,打電話找老闆。對方一聽馬上就掐斷通話,再打也沒人聽了,這也是華人香菸走私集團最近用過的一招。
國際快遞公司員工被拉下水今年7月7日審理的案件顯示,走私手段更是勝出一籌。華人走私犯直接買通國際快遞公司ParcelForce的員工,裡應外合。他們的做法是走私犯使用幾十個不同人的地址。被拉下水的管發貨的快遞公司員工將這些地址的貨交給另一個被買通的快遞公司司機,這個司機將這些貨直接送到走私犯的家裡。
8月24日的案例則是華人走私集團買通ParcelForce在倫敦西部acton的分站大部分司機,他們也是直接將貨送到走私犯家裡,他們中有三人也各被判9個月刑期。
英國走私進口的香菸都是假煙,目前每條市場零售價格為20-30鎊,相當於人民幣300-400元,利潤十分豐厚,這樣就有人鋌而走險。記者從英國海關了解到,傳統的通過貨櫃海運走私香菸仍然十分猖獗。目前英國對貨櫃貨物的抽查率不到2%,走私犯利用這個概率闖關。走私集團可以在一年內成立幾十個不同的公司,在大批的中國出口貨中夾帶香菸,有大膽的整貨櫃都是香菸,連偽裝的箱子都不用。財政部估計英國每年為此至少損失煙稅20多億英鎊。
儘管這幾年海關在機場碼頭安裝各種現代化的掃描設備,在販私菸比較集中的一些社區(如唐人街,伊朗的活動中心,索馬利亞的咖啡店等)進行多次圍剿,但往往販賣香菸的都是無法遣返的難民或無證人士,打假工作進展不大。一位政府官員指出:只有從進口、批發到零售每個環節都有切實有效的辦法,才能從根本上減少假煙的走私和販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