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當今已經73歲的「金屬鍛鏨技藝第一人」——孟德仁來說,花費如此大精力去做一扇門的開發商,還是頭一次遇到。在龍湖的施工現場,可以看到幾位孟德仁的弟子正坐成一排,用手中的銅錘細細敲打一扇門的銅面,而這正是朝陽別墅項目「景粼原著」示範區的大門構件之一。
孟德仁是「北京宮廷造辦處傳統金屬鍛鏨技藝」的第三代傳承人,而這種國寶級的工藝在景粼原著示範區並不罕見。來自日本的「漏骨料」鋪地工藝,來自「山石韓」疊石工藝,以及輞川絹畫、山水漢白玉、岫玉池底碎拼、藝術樹脂水墨地面……在景粼原著示範區,這些代表中國的古老中式文化,在這裡又以現代化的方式演繹出來。
中國別墅的發展經歷過幾個階段,從1992年開始的舶來品當道,到2000年以後的百花齊放,再到2012年開始盛行新中式,別墅風格反映著時代和社會的變遷。新中式風格的崛起,既證明著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之後的民族自信,也反映著在2012年GDP增幅進入7%-8%的新常態後,國人對時代的反思。
而被稱為「中國別墅專家」的龍湖,其實並未在起初就涉及新中式這一領域。2013年,龍湖在孫河的雙瓏原著項目通過三重照壁、別墅社區大堂等創新,第一次引入了「禮序」,然而立面卻並非新中式。此後在西三環的西宸原著,建築仍然採用西式風格,只是汲取了中國古建的唐風大屋面。
而與此同時,在北京別墅高度集中的孫河及中央別墅區,就有北京院子、中糧瑞府、觀承別墅、優山美地D區、易郡等眾多新中式別墅扎堆入市。可以說,龍湖對於純粹的新中式,似乎落在了市場後面。
直到2016年,當龍湖終於拿到孫河大湖北側那塊土地後,龍湖才終於宣布將在這裡打造「中國首席新中式原著」——景粼原著。那麼,為什麼直到4年之後,龍湖才終於涉足這個看起來已經並不新鮮的風格?
新中式原著——龍湖四年積澱成生活哲學
在今年7月6日朝陽世紀劇院舉辦的景粼原著發布會上,北京龍湖總經理宋海林面對1800餘位來賓解答了這一問題。原來,龍湖眼中的新中式,並非僅僅是建築立面、園林風格、售樓處裝潢等簡單的「美學」範疇。實際上,僅從審美的角度來說,新中式是在中國幾千年的古建審美傳統上做「減法」,追求簡單與繁複的轉換。而對於龍湖來說,僅僅做到這些,還不足以滿足其對「新中式」這個命題的理解。
宋海林說道,龍湖眼中的「新中式」,應該是一種屬於中國人的居住觀,是為中國人量體裁衣的舒適,而這包括「四觀」。
第一是擇址觀,中國人自古對地段位置的重視程度,遠高於其他文化,並以此發明出中國獨有的「堪輿術」,這其中包含樸實的環境學、生態學、居住學理解。真正的新中式,應該在選址之初就融入中國人的擇址理念。
景粼原著擇址壹號別墅區,壹號別墅區北邊的溫榆河,上起自官廳水庫,下到通州的運河。而壹號別墅區恰恰是在溫榆河的腹地,利用諧音就是一塊「福地」。景粼原著背後的綠脈,是政府規劃的溼地公園,是一條環繞形的綠脈,起伏雲卷,所以稱之為北有玄武;南邊是一片靜心之湖,南有朱雀。左右京承高速,京密快速,路網通達,左右逢緣。而項目整個社區的建築形態是典型的南低北高,不論是從生態還是居住理論上講,都是最合適的形式。
(朝陽孫河壹號別墅區示例圖)
第二是生活觀,對於中國人來說,居住需要保證私密性,而私密又不能影響到採光、通風、視野等因素。為此,龍湖用了很長一段時間,去思考私密與開闊之間的辯證關係。而最終給龍湖以靈感的,竟然是一本宋代的建築古籍——《營造法式》。從中,龍湖發現中國人對門與窗、院與園、屋頂與高臺、阻隔與透視之間的關係探求,並設計出一種全新的別墅形態:縱向街道,南向獨院,雙層露臺……龍湖認為,這種建築形態,不僅屬於新中式,更屬於中國人的居住訴求。
第三是藝術觀,在中國人的生活哲學中,工藝體現在最細微的地方。例如孟德仁參與打造的鏨刻鍛造銅門,其色澤、光感、質地,帶來的是一種視覺上的愉悅感。紋理是《營造法式》中十分強調的,為此,景粼原著以宋代的雙龍小印為原點,設計出幾種不同的「景粼紋」,並運用在示範區銅門以及園林中不同的位置中。這種以工藝美學提升人居感受的方式,是中國人的特點。
(景粼紋演變及鏨刻鍛造銅門及其左右兩側的「景粼紋」)
第四是品質觀,能夠實現這些設計、工藝,並保證居住品質,則需要過硬的施工技術。龍湖很早就形成了成熟的「施工預演」體系,每次施工前先製作一本數百頁的施工流程方案,規定了從施工環節、材料入場到流程工序的方方面面,每一個施工方須嚴格遵循方案製作。
一場從美學到哲學的進化
「中國首席新中式原著」是龍湖的一次裡程碑事件,代表龍湖終於涉及當下流行的建築風格。然而龍湖並不是在重複其他人做過的事情。景粼原著的誕生,是龍湖在經過四年多的思考之後,將「新中式」這一概念從美學上升到居住哲學的重要一步。
(景粼原著示範區大門實景圖)
當孟德仁鏨刻鍛造的銅門被緩緩打開,迎面而來的是中國人熟悉的「青玉山水」對景,一顆迎客松正透過十幾米長的落地高窗,展示著新中式的獨特風採。當問及孟德仁對這次合作的看法時,這位國寶級大師總結道;「這是中國人的藝術,更是中國人的生活。」
電話:400-869-1111 轉62479
地址:朝陽區京密路與順黃路交叉路口往西200米
免責聲明:凡來源非搜狐焦點網的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系本網站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信息傳遞,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內容、版權以及其它問題的,請聯繫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