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春節又快到了,一些還沒結婚的單身男女,也開始犯愁:回家過節,又得被父母和親戚們頻頻催婚了,春節儼然成了「春劫」。為了逃避家人催婚,有人網上發帖尋伴,打算春節外出旅行。甚至還有人買好了機票,準備春節一到,就遠走高飛。(1月8日《錢江晚報》)
春節,本應是合家團圓的日子,不想卻成為了「剩男剩女」們避之唯恐不及的一大麻煩,有人為了逃避過年聚會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飯就準備收拾行李走人。而類似的春節逃離催婚大作戰在近年來並不罕見,雖然部分父母面對兒女的婚姻大事顯得過於迫切和著急,但這不足以成為年輕人逃離親情的理由。
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年輕一代與父母在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上千差萬別,加上子女常年在外工作,雙方的共同語言少之又少。從父母的角度來看,一年好不容易見著孩子,對於孩子的社交情況也不勝了解,聊天中該說什麼成為一大難題。在這一背景下,婚姻作為家之大事,便成為了父母跟子女尋找話題、建立聯繫的不二選擇。儘管有些父母在子女的婚姻幸福上操之過急,用錯了方式,但這只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在努力與兒女靠近的一種嘗試。
從另一方面來講,父母在催婚,其實是在催孩子長大。步入婚姻殿堂,意味著今後的生活,不能再像脫韁的野馬一樣我行我素,意味著肩上多了家庭的責任,自己的每一個選擇都得慎重地去考慮和維護一個家庭的幸福。這種生活是每一個人成長的升華,也漸漸成為了傳統的中國父母衡量子女是否足夠成熟的一大標準。
當然,父母催來的婚,並不意味著子女今後便有了生活和工作的避風港,甚至催婚過了頭,子女便被催得昏頭昏腦,隨便找個人結婚來滿足父母的殷切希望。更何況,當下的時代背景和南北朝時期「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不一樣,任何一個人都沒有必要在自己不滿意的婚姻中討生活,「單身貴族」一樣可以過得很幸福自在。
但前提是,你所認為的幸福,能夠讓父母放下對子女的擔憂,你在婚姻中所做的選擇,能夠保證關心著你的爸媽不受外人的異樣眼光和指指點點。那麼,當父母對兒女的關心問候與年輕人自由婚戀觀相互統一協調之後,想必催婚便不再是一方窮追猛打,另一方閃閃躲躲的矛盾體了吧。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