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裡,謝允一共為周翡打了兩把刀;電視劇裡,加上幽篁[ yōu huáng ],是三把。
第一把,因為手藝不行,被謝允的師叔丟進爐裡,熔了!
既是刀不好,熔了便熔了,他要打一把好刀給他的姑娘。
那什麼是好刀呢?
謝允眼中的好刀,是工匠話,他認為:
首先得材料好,其次手藝好,刀利而不脆,刀背堅而不動,逆風時不受阻,順風時不輕浮……當然,還得結實耐用——這是好刀。
這個「結實耐用」,用得極好,畢竟自家媳婦,是個斷刀好手!不然,說不定真得做個劍匣,背一圈才行。
其實什麼時候聽謝允,對刀的形容,都覺得好刀本該是這樣!
可是,他師叔卻說:
你不用刀,說的都是工匠的話,若是叫阿翡聽見了,必要笑你的。
那究竟什麼才是好刀呢?
是你鍛刀時,心中所想!
例如霓裳夫人,來蓬萊求刀劍之時,是為了心中仰慕的英雄(李徵、殷聞嵐)。
她描述她想贈與的刀劍之時,心中是孺慕與尊敬。
所以從師叔手中出來的刀,便是溫柔又莊重,有著美酒酬知己的心意。
而呂潤打造得碎遮,卻被稱為妖刀「碎遮」,雖未開刃,卻已經有了橫斷乾坤之戾氣。
這是因為呂潤一生,雖文成武就,當得起「經天緯地、驚才絕豔」八個字,卻一生籠罩在「難以為」之中,受諸多束縛。
於是,既對不起家國,又對不起朋友,一生抱負,皆成枉然,因此,他打得碎遮,是咄咄逼人、滿懷激憤。
一把盛世之刀、一把破壞之刀,心境天差地別,卻都是好刀。
一把好刀,是在精湛的工匠活之上,還融著送刀人與用刀人的心思,刀有靈魂,才為好刀。
人之一生、刀之一世、草木一秋……
於是便有了第二把刀——熹微。
熹微是天將破曉,黎明將至,代表著希望。如謝允遇到周翡,周翡是他暗淡人生的熹微,一點一點照亮了他的前路。熹微也是他終點的裡程碑,他可能喪生於熹微之時,不能看到天光大亮,不能陪著愛人到老……但是,他卻希望他的阿翡,終見破曉!
這也是為什麼,小說裡,周翡一看到刻著「熹微」的刀銘之時,會呆立半晌,又突然失心瘋了。
在謝允看來,若民間傳說為真,他的精魄神魂能夠附在刀身之上,成為「晨光熹微」上的「朝露」,也算是一種長長久久。因此熹微,是時間的裡程碑,是開始,是希望,也是永遠。這把熹微,送得時間恰到好處,周翡去了齊門禁地,學了齊物訣,武功又有了質的飛躍。
好功夫配上好刀,才能相得益彰,刀便也能傳世下去。
當然,寓意再豐富,刀斷了,便什麼都沒有了。
電視劇裡,謝允因為特殊原因,又打了第三把刀——幽篁。
「幽篁」[ yōu huáng ]出自屈原的《九歌·山鬼》:餘處幽篁兮終不見天,路險難兮獨後來。
(本句釋義:我在幽深竹林不見天日,道路艱險難行獨自來遲。)
幽篁[ yōu huáng ]是指 幽深又茂密的竹林。
這是一首祭祀山鬼的祭歌,但是卻有三層釋義。
第一層,是表面意義:多情的山鬼,與戀人在山中有約,可是戀人卻久等不至,從期待,到失望惆悵,心思百轉千回。第二層,是原意:祭祀時,女巫扮成山鬼模樣,入山迎接神靈,本是滿懷希望,神靈卻久久不至。表達世人虔誠迎神,以求福佑的思慕之情。第三層,是暗喻:滿腹才華的屈原,得不到君王的賞識,雖有愁怨之情,卻不能忘記君臣之義。
當然,「幽篁」僅是就本意「幽深又茂密的竹林」解釋,便可有「隱居」、「寫實」之類的多種延伸。
幽深茂密的竹林,指謝允周翡未來的生活環境;而提到「幽篁」,大多有隱世而居的意思。
但是,可能來自於對「熹微」的偏愛,總覺得「幽篁」的刀銘,若是取灰色之義,不像謝允的風格。
所以,想問問,關於「熹微」與「幽篁」,你們怎麼看?